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黔紫薇LeAGL11基因克隆表达分析及转录自激活检测
1
作者 李雪露 陆柳淑 +5 位作者 邓涪元 李露 雷宇行 彭继庆 何钢 乔中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7-206,共10页
【目的】探究转录因子AGL11在紫薇属紫薇自交及川黔紫薇与紫薇杂交过程中不同时间的差异性表达及其在酵母中的转录自激活特性,为研究紫薇远缘杂交结实率低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紫韵’紫薇自交授粉和 ‘紫韵’紫薇ב川... 【目的】探究转录因子AGL11在紫薇属紫薇自交及川黔紫薇与紫薇杂交过程中不同时间的差异性表达及其在酵母中的转录自激活特性,为研究紫薇远缘杂交结实率低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紫韵’紫薇自交授粉和 ‘紫韵’紫薇ב川黔1号’川黔紫薇杂交授粉后 24、48 和72 h的雌蕊为材料,克隆LeAGL11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理化性质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分析该基因在不同授粉方式和不同阶段的相对表达量,通过DNA重组技术构建LeAGL11的酵母表达载体,转化至Y2HGold感受态细胞内进行转录自激活检测。【结果】从川黔紫薇中克隆得到LeAGL11基因,该基因的编码序列长666 bp,编码221个氨基酸,LeAGL11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不属于膜蛋白,属于亲水性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显示其与紫薇、石榴和葡萄的AGL11蛋白都有较高的相似度;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序列分析表明其具有MADS-box基因家族中典型的MADS-box和K-box保守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试验分析不同阶段的相对表达量表明LeAGL11基因在杂交后呈现出上调的趋势,在自交后呈现出先下调后上调的趋势,在自交授粉24 h时相对表达量最高,自激活检测发现pGBKT7-LeAGL11重组质粒在缺色氨酸的培养基中生长,在SD/-Trp+AbA+X-α-gal培养基中没有发生颜色变化。【结论】LeAGL11基因在紫薇自交过程及川黔紫薇和紫薇杂交过程中的相对表达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且LeAGL11无转录自激活活性,可用于后续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属 远缘杂交 AGL11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个紫薇品种花粉形态及花粉活力分析
2
作者 陆柳淑 李雪露 +3 位作者 李露 雷宇行 何钢 乔中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5,共9页
【目的】研究紫薇品种间的花粉形态特征及花粉活力差异,为后续紫薇品种杂交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13个紫薇品种的雄蕊群花粉粒表面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研究,每个品种随机选取10粒花粉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利用... 【目的】研究紫薇品种间的花粉形态特征及花粉活力差异,为后续紫薇品种杂交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13个紫薇品种的雄蕊群花粉粒表面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研究,每个品种随机选取10粒花粉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利用固体培养基对13个紫薇品种的花粉活力进行测定。【结果】13个紫薇品种长短雄蕊花粉粒均呈长球形,有3条萌发沟,裂至接近两极,萌发沟间未连接,在极面观花粉粒呈钝三角形,均属于N3P4C5型花粉。紫薇品种间花粉粒外壁纹饰、极轴长、赤道轴长、萌发沟特征及花粉粒体积大小均差异显著,其中花粉大小为538.91~1402.40μm^(2),极轴长为30.51~46.31μm,赤道轴长为17.35~31.49μm,萌发沟长为18.38~34.36μm,萌发沟脊宽为5.72~11.34μm。花粉外壁主要包括孔穴状、脑皱状及皱波状3种纹饰,13个试验品种长雄蕊花粉粒相比于短雄蕊花粉粒,其花粉粒表面更为光滑饱满。花粉活力测定结果以‘紫精灵’紫薇花粉活力最强,花粉活力为93.94%,其中‘湘韵’紫薇为不育品种,其不育类型表现为雄性不育,花粉不萌发。【结论】紫薇不同品种的花粉粒形态特征和花粉粒表面纹饰可以作为紫薇品种分类鉴定的参考指标之一,本试验中的13个紫薇品种除不育品种‘湘韵’紫薇外,其他试验品种表现出较高的花粉活力,均可作为紫薇品种杂交育种工作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花粉形态 雄蕊群 花粉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薇LiUFGT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春霞 乔中全 +3 位作者 邓涪元 陆柳淑 李雪露 何钢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24-30,共7页
为探究类黄酮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UFGT)在紫薇花青素生物合成中的分子机制及表达情况,本文以紫薇花瓣为试材,根据紫薇转录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克隆LiUFGT基因开放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再对LiUFGT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 为探究类黄酮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UFGT)在紫薇花青素生物合成中的分子机制及表达情况,本文以紫薇花瓣为试材,根据紫薇转录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克隆LiUFGT基因开放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再对LiUFGT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LiUFGT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1 431 bp,编码47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52 465.22 Da,理论等电点为5.66;LiUFGT蛋白为不稳定疏水蛋白,且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经过多序列比对发现,LiUFGT蛋白和石榴的相似性最高,为68.70%;系统进化分析表明,LiUFGT蛋白与杨树、石榴、夏栎UFGT蛋白的同源性最高。此外,LiUFGT基因在红色花瓣紫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白色中最低,说明LiUFGT基因对紫薇花色基因具有直接调控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LiUFGT基因在紫薇花青素合成机制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LiUFGT基因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