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马尾松产区区划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午平 伍家荣 +4 位作者 李东 汤玉喜 唐效蓉 佐海松 殷元良 《湖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8,共8页
在广泛调查收集有关马尾松生长与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经综合分析筛选出经度、海拔高,年平均温度及马尾松村积生长等19个因子,采用聚类、结合定性分析,对湖南马尾松林进行生态类型区划分,并以此为参... 在广泛调查收集有关马尾松生长与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经综合分析筛选出经度、海拔高,年平均温度及马尾松村积生长等19个因子,采用聚类、结合定性分析,对湖南马尾松林进行生态类型区划分,并以此为参考,根据各地的地貌类型组合、植被类型、特点以及马尾松林分生产力等,将全省分为5个产区(地区)和11个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分布 生产力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苹果引种前景探讨
2
作者 张才学 王汉春 《经济林研究》 1994年第1期67-69,共3页
本文分析了湖南省苹果引种的可行性,认为湖南省自然条件适合苹果生长,有引种前景,制约因子是最冷月平均气温。还讨论了引种苹果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 苹果 引种 可行性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马尾松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优势与策略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午平 唐效蓉 +2 位作者 汤玉喜 左海松 殷元良 《湖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8-22,共5页
论述了我省马尾松树种的现有资源状况,以及我省发展马尾松工业原料林所具有的遗传与环境资源优势。同时,例举了经营马尾松林成功经验,就我省现有马尾松林经营方式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决策的角度提出了发展马... 论述了我省马尾松树种的现有资源状况,以及我省发展马尾松工业原料林所具有的遗传与环境资源优势。同时,例举了经营马尾松林成功经验,就我省现有马尾松林经营方式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决策的角度提出了发展马尾松工业原料林基地的相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工业原料林 资源状况 优势 发展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经济林生产现状及后十年的目标和对策
4
作者 罗建谱 《经济林研究》 1993年第S1期56-60,共5页
一湖南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为南方重点林区省,又是国家经济体主要产区。据“六五”森林资源清查,全省土地总面积3177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8247万亩,占57.4%,居全国第八位。在林业用地中,其中有林地11308万亩,占林业... 一湖南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为南方重点林区省,又是国家经济体主要产区。据“六五”森林资源清查,全省土地总面积3177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8247万亩,占57.4%,居全国第八位。在林业用地中,其中有林地11308万亩,占林业用地的60%,经济林(含竹林)4097万亩,占有林地的30%。经济林每年总产值2亿多元,约占林业总产值的20%左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林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对经济林生产重点进行几项改革:生产体制上,90%以上的经济林联产承包到户;生产结构上,实行多品种、高效益;生产资金上,改无偿补助为“有偿投放”;产品销售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总产值 林业用地 重点林区 森林资源清查 土地总面积 生产结构 全面深化改革 基地建设 生产重点 产品销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板栗良种区域化栽培试验简报 被引量:1
5
作者 唐时俊 李昌珠 +2 位作者 王晓明 罗建谱 姚先铭 《经济林研究》 1993年第S1期223-224,共2页
1983-1990年对湖南省初选出的16个板栗良种进行了区域化栽培试验研究,其目的是考核初选良种在不同生境下的表现,确定最适栽培区域及确定不同生境区域最佳的品种组成,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关键词 板栗生产 试验简报 九家种 粘底板 石丰 它栗 大底青 板栗栽培 迟栗 试验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油茶放蜂总结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志勇 王汉春 胡求凡 《经济林研究》 1992年第S1期180-181,共2页
湖南省引进推广油茶放蜂技术,不仅开发了油茶花冬季蜜源,增加了蜂产品产量,而且提高了油茶结实率,增加了茶油产量,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油茶 放蜂技术 冬季蜜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低产林改造区主要害虫综合治理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问学 莫建初 +6 位作者 李丁权 李益辉 胡求凡 张才学 朱志亨 刘瑜 郭培德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36-143,共8页
根据油茶低产林改造区油茶生长的特点和食叶害虫危害是低改区油茶生产主要威胁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失叶危害对油茶生长和茶油产量的影响、食叶害虫动态经济阈值和害虫综合治理的研究.首次揭示了少量失叶(<5%)和轻度失叶可出现超补... 根据油茶低产林改造区油茶生长的特点和食叶害虫危害是低改区油茶生产主要威胁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失叶危害对油茶生长和茶油产量的影响、食叶害虫动态经济阈值和害虫综合治理的研究.首次揭示了少量失叶(<5%)和轻度失叶可出现超补偿和补偿的现象,以及随后失叶越多,损失越重的规律.同时,依据受害程度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建立了食叶害虫危害的动态经济阈值模型.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油茶主要害虫的综合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害虫调查 食叶害虫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尺蠖动态经济阈值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莫建初 王问学 +4 位作者 李益辉 张才学 胡求凡 朱志亨 刘瑜 《经济林研究》 1994年第2期40-45,共6页
运用人工模拟为害方法,研究了油茶尺蠖(BistonmarginataShiraki)为害对油茶生长、发育的影响。严重为害不仅引起油茶减产,而且影响植株的生长势和生产潜力;轻度为害可使植株改变内部生理机能,生长出现补偿... 运用人工模拟为害方法,研究了油茶尺蠖(BistonmarginataShiraki)为害对油茶生长、发育的影响。严重为害不仅引起油茶减产,而且影响植株的生长势和生产潜力;轻度为害可使植株改变内部生理机能,生长出现补偿和超补偿现象。在研究为害程度与产量损失关系基础上,按经济阈值原理提出了油茶尺蠖的经济阈值动态模型,为油茶尺蠖的综合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尺蠖 经济阈值 动态模型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根腐病病原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曹福祥 吴光金 +3 位作者 田再荣 胡求凡 张才学 蒋贵宝 《经济林研究》 1993年第S1期323-326,共4页
油茶工程是联合国无偿援助我国的第一个经济林项目。自1984年以来,工程所涉湖南3县(市)的耒阳、常宁,永兴已更新老残林1万ha,改造低产林6000ha,收到巨大成效。但近年来,在部分更新幼林中,不断发现有死株现象;在一些林地还比较严重,这引... 油茶工程是联合国无偿援助我国的第一个经济林项目。自1984年以来,工程所涉湖南3县(市)的耒阳、常宁,永兴已更新老残林1万ha,改造低产林6000ha,收到巨大成效。但近年来,在部分更新幼林中,不断发现有死株现象;在一些林地还比较严重,这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作者1990年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油茶幼树的死亡情况,仅广西文凤芝等1988年报道过的油茶青枯病。针对这一情况,作者对工程的幼树死亡进行了野外调查、定点定株观察、病原物分离、致病性测定和病原菌鉴定,旨在找出死树原因,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根腐病 病原菌鉴定 青枯病 低产林 发病规律 柱孢霉 细菌溢脓 文凤 致病性测定 细菌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人工栽培技术
10
作者 覃正亚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0-31,共2页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又名七叶胆、小苦草,为葫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绞股蓝属有13个种,我国有11种,分布于陕西南部和长江以南各省。据研究,绞股蓝有奇特的药用价值。它含有50多种皂甙,其中绞股蓝皂甙Ⅲ、Ⅳ、Ⅷ...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又名七叶胆、小苦草,为葫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绞股蓝属有13个种,我国有11种,分布于陕西南部和长江以南各省。据研究,绞股蓝有奇特的药用价值。它含有50多种皂甙,其中绞股蓝皂甙Ⅲ、Ⅳ、Ⅷ、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人工栽培 药用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武陵山区开发马桑资源的意义与前景
11
作者 覃正亚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37-38,共2页
马桑(Coriaria Sinica Maxim),又名千年红、水马子树,属马桑科马桑属落叶灌木,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及华南各省。多生长在海拔400~1200米的灌木丛中。在我省集中分布在湘西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地,以钙质土区分布最为普遍,常与盐肤木... 马桑(Coriaria Sinica Maxim),又名千年红、水马子树,属马桑科马桑属落叶灌木,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及华南各省。多生长在海拔400~1200米的灌木丛中。在我省集中分布在湘西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地,以钙质土区分布最为普遍,常与盐肤木、火棘、化香、黄檀、圆柏、柏木混生。马桑喜光,耐干旱瘠薄,在裸露的阳坡上生长良好,在粘紧的半风化紫色页岩和疏松的沙岩上也能生长,在土壤贫瘠干燥,其它树种难以生长的岩石裸露山地栽植,3年即可郁闭成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桑 资源开发 武陵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屠杉自然分布区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侯伯鑫 肖国华 +2 位作者 程政红 贺果山 雷秀嫦 《湖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15,共9页
作者支持将秃杉与台湾杉归并1种的观点,建议采用TaiwaniacryptomerioidesHayata拉丁文学名和村中名称谓;根据化石和古植物地理学资料,提出杉起源于中生代晚白垩纪东亚环太平洋地区,我国东北、日本及... 作者支持将秃杉与台湾杉归并1种的观点,建议采用TaiwaniacryptomerioidesHayata拉丁文学名和村中名称谓;根据化石和古植物地理学资料,提出杉起源于中生代晚白垩纪东亚环太平洋地区,我国东北、日本及俄罗斯西柏利亚东部地区是起源中心和早期分化中心。白垩纪末期扩散到北美,新生代早第三纪古新世扩散到中心。形成北美、欧洲两个次生分布中心。第四纪冰期后,仅在我国长江以南及缅甸北部残存,形成残遗中心;根据史料记载,杉在我国南方历史上曾有广泛分布,现代间断分布地理格局是因为长期砍伐利用而不注意保护及栽培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台湾杉 起源中心 残遗中心 自然分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