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中包金山矿区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U-Pb年龄、Hf-O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鲁玉龙 彭建堂 +4 位作者 阳杰华 李玉坤 陈宪佳 周溪 李干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41-1454,共14页
包金山金矿床是近年在湘中地区探获的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其成矿与印支晚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利用高精度SIMS锆石U-Pb定年方法得到矿区两条花岗闪长斑岩年龄分别为(225.1±1.5)Ma和(223.3±1.4)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属印支... 包金山金矿床是近年在湘中地区探获的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其成矿与印支晚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利用高精度SIMS锆石U-Pb定年方法得到矿区两条花岗闪长斑岩年龄分别为(225.1±1.5)Ma和(223.3±1.4)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属印支晚期大规模岩浆活动的产物;矿区两条花岗闪长斑岩的^(176)Hf/^(177)Hf值均集中分布在0.2825附近,对应的ε_(Hf)(t)值介于-5.9~3之间,平均为-3.98,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0.96~1.45 Ga,平均为1.35 Ga;δ^(18)O值为0.824%~0.973%;Hf-O同位素研究表明花岗闪长斑岩主要为中元古代下地壳岩石重熔形成,且有部分幔源物质参与成岩作用;与紫云山花岗岩体对比分析,表明两者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且间接指示包金山金矿成矿时间为227~223 Ma;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多板块汇聚的动力学背景,为印支地块向北挤压和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S锆石U-Pb年龄 Hf-O同位素示踪 花岗闪长斑岩 包金山矿床 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双峰县包金山金矿成矿流体与矿床成因 被引量:10
2
作者 鞠培姣 赖健清 +3 位作者 莫青云 石坚 谭辉跃 陶诗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625-2639,共15页
包金山金矿位于湖南省双峰金矿带上,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将成矿作用划分为变质热液期、岩浆热液期和热液叠加期等3个成矿期,并将岩浆热液期细分为乳白色石英脉阶段(A)、烟灰色石英脉阶段(B)和碳酸盐-石英细脉阶段(C)3个矿化阶段。通过流体... 包金山金矿位于湖南省双峰金矿带上,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将成矿作用划分为变质热液期、岩浆热液期和热液叠加期等3个成矿期,并将岩浆热液期细分为乳白色石英脉阶段(A)、烟灰色石英脉阶段(B)和碳酸盐-石英细脉阶段(C)3个矿化阶段。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包裹体成分分析及氢氧同位素组成分析来研究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并分析矿床成因。包裹体岩相学研究发现,A、B阶段的石英中发育3类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I型)、水溶液-CO_2包裹体(II型)和纯CO_2包裹体(III型)。A阶段发育大量I型包裹体和极少量II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60~380℃,盐度为3.12%~15.42%;B阶段发育I型包裹体,II型及III型包裹体明显增多,均一温度集中于250~370℃,盐度为2.31%~12.29%。群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_2O和CO_2为主,还含有N2、CH_4、H_2、CO等,液相成分主要为Ca^(2+)、Na^+、Mg^(2+)、SO_4^(2-)、Cl^-和NO_3^-。矿床主成矿期流体属低盐度、中高温、富CO_2的Ca^(2+)(Na^+、Mg^(2+))-SO_4^(2-)(Cl^-、NO_3^-)-H_2O-CO_2体系,估算成矿压力为70~113 MPa,估算最大成矿深度为4.2km。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主成矿阶段的流体来源于原生岩浆水。矿床成因类型为变质热液叠加中温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 成矿流体 矿床成因 包金山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秋旺冲金矿区脉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溪 彭建堂 +3 位作者 鲁玉龙 徐军伟 谢帅 谢青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1-453,共13页
对位于湘中EW向白马山-紫云山成矿带东端的秋旺冲金矿区中的脉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这些脉岩主要为似斑状花岗岩、含电气石花岗岩和文象花岗岩属富硅、富碱的准铝-弱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其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 对位于湘中EW向白马山-紫云山成矿带东端的秋旺冲金矿区中的脉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这些脉岩主要为似斑状花岗岩、含电气石花岗岩和文象花岗岩属富硅、富碱的准铝-弱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其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富集Rb、K、Th、U、Ce、Nd、Zr和Hf元素,强烈亏损Ra、Sr、P和Ti元素,稀土元素总量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均不明显,重稀土元素相对较富集,Eu负异常极为明显。通过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结合区域上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该区脉岩成因类型属于高分异的Ⅰ型花岗岩,是在碰撞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中形成的。综合矿区及毗邻矿床的地质勘查资料分析,认为该区脉岩与金矿化存在空间对应关系,对金成矿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意义 岩石学 地球化学 脉岩 秋旺冲 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紫云山岩体的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及Hf-O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31
4
作者 鲁玉龙 彭建堂 +4 位作者 阳杰华 胡阿香 李玉坤 谭辉跃 肖秋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05-1728,共24页
位于湘中盆地周缘的紫云山岩体主要由似斑状石英二长岩(主体)和二云母花岗岩(补体)组成,前者分布于该岩体的周边,后者分布于其内部,岩体内可见有大量岩浆结构的镁铁质暗色包体。利用高精度SIMS锆石U-Pb定年方法得到主体岩体的年龄为225.... 位于湘中盆地周缘的紫云山岩体主要由似斑状石英二长岩(主体)和二云母花岗岩(补体)组成,前者分布于该岩体的周边,后者分布于其内部,岩体内可见有大量岩浆结构的镁铁质暗色包体。利用高精度SIMS锆石U-Pb定年方法得到主体岩体的年龄为225.2±1.7Ma和225.6±1.4Ma,补体岩体的年龄为227.0±2.2Ma,两者均形成于印支晚期,基本上是同时形成的。该区两类岩石均具有富SiO_2、Na_2O和K_2O,贫Ca O、Mg O和Al2O3的特征,A/CNK比值为0.85~1.05,固结指数较高,主体岩石为3.61~5.05,补体岩石为4.13~14.06;其微量元素均表现出富集Rb、U、La、Nd和Zr,亏损Ba、Nb、Ta、Sr、P和Ti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呈明显的右倾"V"字型,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7.35~11.7),Eu负异常较显著(δEu=0.32~0.70);该区花岗岩的主体和补体的锆石Hf-O同位素组成非常相似,εHf(t)值为-10.0^-1.6,δ18O值为7.8~11.4,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22~1.79Ga;各类岩石主要氧化物之间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协变关系,且明显沿I型花岗岩演化趋势线分布,反映主体和补体岩石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均应归属于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各类岩石样品沿岩浆混合趋势线分布、而远离结晶分异趋势线,结合Hf-O同位素分析,认为该岩体来源于扬子地块中元古代下地壳变质杂砂岩重熔,与部分幔源岩浆形成的壳幔混合岩浆源区。该岩体形成于碰撞后构造背景,暗示华南地块受太平洋板块及印支地块的双重影响,在印支晚期处于伸展-减薄的构造环境。通过与华南地块其它印支期花岗岩对比分析,提出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拼合带在湖南境内应沿"攸县-双牌"一线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SIMS锆石u-Pb年龄 HF-O同位素 地壳伸展 紫云山岩体 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罗山金银矿床构造叠加晕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5
作者 鲁玉龙 肖秋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3-573,共11页
对矿区的控矿断裂构造及其构造叠加晕进行研究,建立构造叠加晕的模型,并对深部进行成矿预测。认为控矿断裂构造形成于燕山期火山活动,容矿构造的优势方位为NE63°;Ag与Au元素成矿最密切,前缘晕元素为Hg、Sb、As和Ba,近矿晕元素为Au... 对矿区的控矿断裂构造及其构造叠加晕进行研究,建立构造叠加晕的模型,并对深部进行成矿预测。认为控矿断裂构造形成于燕山期火山活动,容矿构造的优势方位为NE63°;Ag与Au元素成矿最密切,前缘晕元素为Hg、Sb、As和Ba,近矿晕元素为Au、Ag、Cu、Pb和Zn,尾晕元素为Co、Ni、Mn、W、Mo和Bi;构造叠加晕具明显的反分带特征,尾晕元素Mn、Bi出现在上部,前缘晕元素Hg、Sb、Ba出现在中部,近矿元素Zn和前缘晕元素As处于下部,以及地球化学参数的变化,均指示深部有盲矿体的存在;预测结果表明:0线深部在250~50 m标高内出现预测的盲矿体,其中心定位于200 m标高左右,倾向延深长度为100 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矿床 构造叠加晕 成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在岩溶塌陷区探测应用 被引量:22
6
作者 谢嘉 刘洋 +2 位作者 李兴强 鲁玉龙 李干龙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2-218,226,共8页
由岩溶引发的地面塌陷具有灾害性大,隐蔽性高等特点,为了对其进行有效预报及治理,以某岩溶塌陷强烈发育地区为研究对象,提出采用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Opposing Coils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s Method,OCTEM)与工程地质钻探相结合的... 由岩溶引发的地面塌陷具有灾害性大,隐蔽性高等特点,为了对其进行有效预报及治理,以某岩溶塌陷强烈发育地区为研究对象,提出采用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Opposing Coils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s Method,OCTEM)与工程地质钻探相结合的方法,对地层界面进行地球物理方法探测,由覆盖层埋深、电阻率大小、等值线变化等因素确定地层产状,并通过物探反演图及钻孔信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岩溶塌陷强烈发育地段,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可以有效查明地下溶蚀发育情况,在周围环境因素干扰强等常规物探方法无法开展的情况下,可以达到较好的应用效果。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在岩溶、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育地区提供了有效的预测,为相似情况下的研究分析工作提供理论及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塌陷 岩溶 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 工程地质钻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石土滑坡演化过程及其防治对策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龙孝 吴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90-92,107,共4页
碎石土滑坡是南方地区常见的滑坡类型,危害严重。基于详细勘查、综合分析评价,以湖南韶山宋家湾滑坡为例,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工程地质特性等,对碎石土滑坡的变形因素、破坏机制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程防治对... 碎石土滑坡是南方地区常见的滑坡类型,危害严重。基于详细勘查、综合分析评价,以湖南韶山宋家湾滑坡为例,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工程地质特性等,对碎石土滑坡的变形因素、破坏机制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程防治对策。研究表明:影响碎石土滑破稳定的最直接因素是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该滑坡经历了老滑坡和新滑坡2个时期和老滑坡体的形成、滑坡体堆积、滑坡体复活及其破坏变形4个阶段;常见的工程治理措施有排水、支档和锚固,根据宋家湾滑坡体实际情况,在应急阶段采取了裂缝回填、石笼压脚的措施,在综合治理阶段采取了双排抗滑桩、挡土墙和截排水等防治工程,治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土滑坡 破坏机制 演化过程 防治对策 韶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态云模型的浏阳市永和镇岩溶塌陷易发性研究
8
作者 鲁玉龙 叶高峰 +4 位作者 杨仙 卢治林 刘洋 张联志 李干龙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94-1302,共9页
在对浏阳市永和镇既有岩溶塌陷进行详细勘查的基础上,选取了岩溶发育程度(钻孔溶蚀率)、与区内断层的距离、上覆土层厚度、岩溶水特征、与人工抽水漏斗中心的距离以及地面塌陷现状(地面塌陷密度)等6个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因子,提出了赋... 在对浏阳市永和镇既有岩溶塌陷进行详细勘查的基础上,选取了岩溶发育程度(钻孔溶蚀率)、与区内断层的距离、上覆土层厚度、岩溶水特征、与人工抽水漏斗中心的距离以及地面塌陷现状(地面塌陷密度)等6个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因子,提出了赋值条件及赋值范围,并根据既有塌陷的评价因子评分状况,采用熵值法获取了评价因子的权重,基于正态云模型对研究区岩溶塌陷灾害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正态云模型评价结果中既有岩溶塌陷均分布在岩溶塌陷高易发区,而层次分析法评价结果中3个既有塌陷分布在岩溶塌陷中易发区,说明正态云模型在处理类似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等模糊性及随机性问题时比层次分析法更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地面塌陷 评价因子 正态云模型 易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