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永兴县新生矿区隐伏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费利东 全铁军 +2 位作者 孔华 王高 郭碧莹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0-118,共9页
湖南省永兴县新生矿区锡铜多金属矿床是南岭地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之一,矿体在围岩、矽卡岩和岩体中均有产出。矿区内地表无岩体出露,但其存在隐伏岩体,该隐伏岩体在深部可能与大义山岩体相连。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区K/Rb值不到100... 湖南省永兴县新生矿区锡铜多金属矿床是南岭地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之一,矿体在围岩、矽卡岩和岩体中均有产出。矿区内地表无岩体出露,但其存在隐伏岩体,该隐伏岩体在深部可能与大义山岩体相连。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区K/Rb值不到100,说明该区岩浆分异作用强烈,易于成矿;而铝饱和指数和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图则说明矿区铝岩浆来源比较复杂,既有壳源的,也有壳源混合源的。研究还表明,矿区及大义山岩体为A型花岗岩,而非之前所认为的S型花岗岩。该矿床的形成除受构造特征的控制外,富含Cu、Sn等成矿元素及F等挥发组分的岩浆侵位是本区最主要的控矿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矿床 A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新生矿区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构造地层地体的划分及其与有色多金属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唐朝永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8,共5页
文章从地体的形成与拼贴方面讨论了湖南省5个构造地层地体的划分,根据各地体的成矿特征不同,按元素组合归纳出五大有色多金属成矿系列,引用“液态矿源层”概念解释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巨量物质来源,认为地体边界断裂带和地体内深大断裂... 文章从地体的形成与拼贴方面讨论了湖南省5个构造地层地体的划分,根据各地体的成矿特征不同,按元素组合归纳出五大有色多金属成矿系列,引用“液态矿源层”概念解释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巨量物质来源,认为地体边界断裂带和地体内深大断裂控制了有色金属大型、超大型矿床与矿集区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层地体 有色多金属矿床 成矿系列 矿集区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新生矿区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孔华 费利东 +4 位作者 钟江临 王高 刘士杰 周伟平 全铁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9-238,共10页
新生矿区花岗岩体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岩总体上具有富钾、高硅的特征,为钙碱性到弱过铝质花岗岩的过渡(A/CNK为0.93~1.13)。花岗岩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δEu为0.15~0.35),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不对称的"海鸥型... 新生矿区花岗岩体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岩总体上具有富钾、高硅的特征,为钙碱性到弱过铝质花岗岩的过渡(A/CNK为0.93~1.13)。花岗岩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δEu为0.15~0.35),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不对称的"海鸥型",与典型过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征一致。花岗岩的10 000Ga/Al为3.62(3.47~4.00),与世界A型花岗岩平均值3.75相接近。锆石U-Pb年龄为(147.5±3.5)Ma(MSWD=2.6),显示岩体形成于燕山早期第二阶段。锆石的εHf(t)为-5.79^-4.15,暗示岩浆来源于均一源区,锆石的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208~1.290 Ga,平均为1.227 Ga,说明岩浆源区有中元古代的古老地壳物质的加入。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为造山后(A2)的板内花岗岩。成矿花岗岩是在燕山早期晚阶段板内拉张背景下侵入地壳,并带来成矿物质形成矽卡型铜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多金属矿床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宝山矿区煌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孔华 全铁军 +5 位作者 奚小双 钟江临 陈泽峰 王高 郭碧莹 赵志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671-2682,共12页
最近在湖南宝山矿区发现了煌斑岩脉,岩石样品具有典型煌斑结构,斑晶矿物主要为辉石、长石、黑云母及石英。Si02含量为50.23%~51.29%,(Na2O+K2O)为4.65%-5.63%,K20/Na20值为1.89~7.77。根据TAS图解和SiO2-NbfY图解... 最近在湖南宝山矿区发现了煌斑岩脉,岩石样品具有典型煌斑结构,斑晶矿物主要为辉石、长石、黑云母及石英。Si02含量为50.23%~51.29%,(Na2O+K2O)为4.65%-5.63%,K20/Na20值为1.89~7.77。根据TAS图解和SiO2-NbfY图解投点,宝山煌斑岩为碱性系列钙碱性煌斑岩。煌斑岩过渡族元素配分型式为“w”形,相对富集Ti、Mn和Zn,明显亏损Cr、Co和Ni;微量元素表现为Th和LREE强烈富集并伴有K、Sr和Ba相对亏损的特征。煌斑岩中的锆石为岩浆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56±2)Ma,煌斑岩浆来源于受到俯冲组分改造的富集地幔。湖南宝山矿区煌斑岩的产出显示了燕山期深部岩浆活动的踪迹,反映燕山期区域陆内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宝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仙人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2
5
作者 宋焕霞 景明 +1 位作者 赵桂军 宛克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7-110,共4页
湖南仙人岩金矿位于南岭成矿带中北部,金矿床赋存于Ⅲ级仙人岩倒转背斜中,该类倒转背斜不仅为成岩、成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而且控制了岩浆矿体的形态和产状。首先在分析该矿床地质构造背景的基础上,着重对矿体特征、黑土夹角砾型金... 湖南仙人岩金矿位于南岭成矿带中北部,金矿床赋存于Ⅲ级仙人岩倒转背斜中,该类倒转背斜不仅为成岩、成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而且控制了岩浆矿体的形态和产状。首先在分析该矿床地质构造背景的基础上,着重对矿体特征、黑土夹角砾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讨论;然后结合相关地质勘探资料,讨论了仙人岩矿田硅化角砾岩与金矿床的成矿关系;最后对区内找矿方向以及仙人岩—杨家岭铅锌金银成矿远景区、仙人岩金矿深部成矿远景区进行了探讨。上述研究成果对于区内金矿及多金属矿产的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背景 矿体特征 矿床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方向 找矿远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碌础坝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阳 王晓霞 +4 位作者 柯昌辉 王顺安 李金宝 聂政融 吕星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35-1761,共27页
碌础坝岩体位于秦岭构造带的西段,自内向外依次由含斑电气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含斑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粒黑云母石英闪长岩组成,岩体中岩浆暗色包体发育。LA-ICPMS锆石U-Pb定年... 碌础坝岩体位于秦岭构造带的西段,自内向外依次由含斑电气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含斑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粒黑云母石英闪长岩组成,岩体中岩浆暗色包体发育。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碌础坝岩体形成于早中生代,其岩浆演化可划分为中三叠世(235Ma)和晚三叠世(218~209Ma)两期。早期为中粒黑云母石英闪长岩,该期岩石SiO2含量较低,富碱,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晚期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的特征,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钾玄岩-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从早到晚,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具有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两期岩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为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型,晚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更亏损HREE,早期闪长岩负铕异常不明显,晚期花岗岩的负铕异常较为显著。两期岩石均富集K、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P、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岩体中发育的岩浆暗色包体与寄主岩石的主要氧化物具有相关性,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相似。岩体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粒黑云母石英闪长岩的εNd(t)值分别为-8.0和-7.0,相应的tDM为1.43Ga和1.40Ga。早期中粒黑云母石英闪长岩的εHf(t)为-4.47~0.53,集中于-3^-1之间,tDM C主要为1.6~1.3Ga;晚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εHf(t)变化于-11.64~1.16,集中于-7^-2范围内,tDM C为1.7~1.4Ga。岩石地球化学和Nd-Hf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碌础坝岩体的源区物质是以中元古代壳源物质为主,有少量年轻幔源组分的参与。该岩体与其北边的中川岩体在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组成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从岩浆作用角度考虑,该岩体的外围也可能与中川岩体的一样,具有金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花岗岩 碌础坝岩体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包金山矿区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U-Pb年龄、Hf-O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鲁玉龙 彭建堂 +4 位作者 阳杰华 李玉坤 陈宪佳 周溪 李干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41-1454,共14页
包金山金矿床是近年在湘中地区探获的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其成矿与印支晚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利用高精度SIMS锆石U-Pb定年方法得到矿区两条花岗闪长斑岩年龄分别为(225.1±1.5)Ma和(223.3±1.4)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属印支... 包金山金矿床是近年在湘中地区探获的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其成矿与印支晚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利用高精度SIMS锆石U-Pb定年方法得到矿区两条花岗闪长斑岩年龄分别为(225.1±1.5)Ma和(223.3±1.4)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属印支晚期大规模岩浆活动的产物;矿区两条花岗闪长斑岩的^(176)Hf/^(177)Hf值均集中分布在0.2825附近,对应的ε_(Hf)(t)值介于-5.9~3之间,平均为-3.98,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0.96~1.45 Ga,平均为1.35 Ga;δ^(18)O值为0.824%~0.973%;Hf-O同位素研究表明花岗闪长斑岩主要为中元古代下地壳岩石重熔形成,且有部分幔源物质参与成岩作用;与紫云山花岗岩体对比分析,表明两者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且间接指示包金山金矿成矿时间为227~223 Ma;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多板块汇聚的动力学背景,为印支地块向北挤压和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S锆石U-Pb年龄 Hf-O同位素示踪 花岗闪长斑岩 包金山矿床 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锡田合江口锡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 被引量:14
8
作者 邓湘伟 刘继顺 戴雪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83-2897,共15页
对合江口矿的矿床地质特征,特别是岩相学和矿相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对该矿床中的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印支期(225±3.6 Ma)成岩成矿作用的地质和年代学证据;结合以往的成岩成矿时代资料,认为锡田地区存在多期成矿事件,... 对合江口矿的矿床地质特征,特别是岩相学和矿相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对该矿床中的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印支期(225±3.6 Ma)成岩成矿作用的地质和年代学证据;结合以往的成岩成矿时代资料,认为锡田地区存在多期成矿事件,并讨论成矿动力学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合江口矿床的第Ⅰ期成矿事件发生在印支期,成矿物质来源为壳幔混合源,发生于挤压大地构造背景中,矿化较弱;第Ⅱ期为燕山早期,在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幔源物质大规模参与成矿,是本区的主成矿期;第Ⅲ期为燕山晚期,是与花岗斑岩脉侵入相关的斑岩-矽卡岩型矿体的成矿期,该期形成的矿体为锡田矿田内新发现类型,也是下一步的找矿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钨矿床 多期成矿作用 RE-OS同位素 合江口 锡田 钦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双峰县包金山金矿成矿流体与矿床成因 被引量:10
9
作者 鞠培姣 赖健清 +3 位作者 莫青云 石坚 谭辉跃 陶诗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625-2639,共15页
包金山金矿位于湖南省双峰金矿带上,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将成矿作用划分为变质热液期、岩浆热液期和热液叠加期等3个成矿期,并将岩浆热液期细分为乳白色石英脉阶段(A)、烟灰色石英脉阶段(B)和碳酸盐-石英细脉阶段(C)3个矿化阶段。通过流体... 包金山金矿位于湖南省双峰金矿带上,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将成矿作用划分为变质热液期、岩浆热液期和热液叠加期等3个成矿期,并将岩浆热液期细分为乳白色石英脉阶段(A)、烟灰色石英脉阶段(B)和碳酸盐-石英细脉阶段(C)3个矿化阶段。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包裹体成分分析及氢氧同位素组成分析来研究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并分析矿床成因。包裹体岩相学研究发现,A、B阶段的石英中发育3类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I型)、水溶液-CO_2包裹体(II型)和纯CO_2包裹体(III型)。A阶段发育大量I型包裹体和极少量II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60~380℃,盐度为3.12%~15.42%;B阶段发育I型包裹体,II型及III型包裹体明显增多,均一温度集中于250~370℃,盐度为2.31%~12.29%。群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_2O和CO_2为主,还含有N2、CH_4、H_2、CO等,液相成分主要为Ca^(2+)、Na^+、Mg^(2+)、SO_4^(2-)、Cl^-和NO_3^-。矿床主成矿期流体属低盐度、中高温、富CO_2的Ca^(2+)(Na^+、Mg^(2+))-SO_4^(2-)(Cl^-、NO_3^-)-H_2O-CO_2体系,估算成矿压力为70~113 MPa,估算最大成矿深度为4.2km。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主成矿阶段的流体来源于原生岩浆水。矿床成因类型为变质热液叠加中温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 成矿流体 矿床成因 包金山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清水塘铅锌矿床成因——来自流体包裹体和石英Rb-Sr定年证据 被引量:7
10
作者 夏杰 程顺波 +6 位作者 薛喜林 李剑锋 付建明 卢友月 杨齐智 李雄飞 马丽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62-1874,共13页
【研究目的】为探讨衡阳盆地及周边地区铅锌矿床的成因问题,本文对研究程度较高的清水塘铅锌矿床开展工作。【研究方法】通过矿床地质调查,不同阶段石英、方解石及闪锌矿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石英Rb-Sr测年工作,探讨其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 【研究目的】为探讨衡阳盆地及周边地区铅锌矿床的成因问题,本文对研究程度较高的清水塘铅锌矿床开展工作。【研究方法】通过矿床地质调查,不同阶段石英、方解石及闪锌矿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石英Rb-Sr测年工作,探讨其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演化与成矿过程。【研究结果】根据矿物组合及矿脉之间的穿切关系,本文将清水塘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划分为黄铁矿-石英(Ⅰ)、石英-方铅矿-闪锌矿(Ⅱ)和重晶石-方解石(Ⅲ)3个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Ⅱ阶段石英、闪锌矿中均发育L和VL两种类型原生、次生流体包裹体;Ⅰ阶段石英、Ⅲ阶段方解石主要发育VL型原生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Ⅱ阶段石英原生包裹体根据均一温度、盐度可细分为258~296℃、8.55%~9.21%NaCl eqv,260~298℃、3.61%~4.18%NaCl eqv,120~160℃、12.73%~18.22%NaCl eqv及145~168℃、3.06%~3.87%NaCl eqv 4组,而闪锌矿均一温度、盐度主要集中于102~178℃、10.24%~19.45%NaCl eqv;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中盐度的NaCl-H_(2)O体系热液。结合包裹体产状和均一温度可知:Ⅱ阶段中盐度、低盐度流体具有不同的来源与演化过程,前者多成群分布,应为Ⅰ阶段中温(210~312℃)、中盐度(12.30%~19.30%NaCl eqv)流体演化而来;后者多沿矿物裂隙产出,可能为后期低盐度大气降水混合的结果。本文获得2组石英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88.8±2.4)Ma和(17.86±0.42)Ma,前者代表清水塘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后者记录后期构造叠加的时代;二者均明显晚于矿区附近周家岭花岗岩((203.0±1.4)Ma)及邻区关帝庙岩体((223.4±1.9)Ma)的成岩时代。【结果】考虑到区内铅锌成矿流体与岩浆活动有关,结合清水塘、留书塘矿区硫化物S、Pb同位素组成特点推测矿区深部存在晚白垩世隐伏岩体,为铅锌成矿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石英Rb-Sr定年 矿床成因 铅锌矿床 清水塘 矿产勘查工程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康家湾金银多金属矿床金银赋存状态及其与成矿演化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慕婷 张术根 贺忠春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7年第6期31-42,共12页
康家湾金银多金属矿床是水口山铅锌多金属矿田的重要代表性矿床,以金银矿化富集为突出特点。以矿相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研究为主要手段,探讨金银赋存状态及其与成矿演化的关系。研究表明,在该矿床经历的毒砂—黄铁矿—石英、金银铅锌硫化... 康家湾金银多金属矿床是水口山铅锌多金属矿田的重要代表性矿床,以金银矿化富集为突出特点。以矿相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研究为主要手段,探讨金银赋存状态及其与成矿演化的关系。研究表明,在该矿床经历的毒砂—黄铁矿—石英、金银铅锌硫化物和石英—方解石3个成矿阶段的热液成矿作用演化过程中,Au、Ag富集于金银铅锌硫化物阶段,金银除以类质同像进入黄铁矿和方铅矿晶格之外,金主要形成Au-Ag系列独立矿物,少量为Au-Ag-Te系列矿物,银除少量构成Au-Ag系列和Au-Ag-Te系列矿物之外,主要形成Ag-Cu-Zn-Fe-Sb-As-S系列矿物,此外还有Ag-Sb-S系列和Ag-Cu-Sb-AsS系列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矿化富集 成矿演化 电子探针 矿相学 康家湾多金属矿床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秋旺冲金矿区脉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溪 彭建堂 +3 位作者 鲁玉龙 徐军伟 谢帅 谢青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1-453,共13页
对位于湘中EW向白马山-紫云山成矿带东端的秋旺冲金矿区中的脉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这些脉岩主要为似斑状花岗岩、含电气石花岗岩和文象花岗岩属富硅、富碱的准铝-弱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其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 对位于湘中EW向白马山-紫云山成矿带东端的秋旺冲金矿区中的脉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这些脉岩主要为似斑状花岗岩、含电气石花岗岩和文象花岗岩属富硅、富碱的准铝-弱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其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富集Rb、K、Th、U、Ce、Nd、Zr和Hf元素,强烈亏损Ra、Sr、P和Ti元素,稀土元素总量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均不明显,重稀土元素相对较富集,Eu负异常极为明显。通过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结合区域上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该区脉岩成因类型属于高分异的Ⅰ型花岗岩,是在碰撞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中形成的。综合矿区及毗邻矿床的地质勘查资料分析,认为该区脉岩与金矿化存在空间对应关系,对金成矿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意义 岩石学 地球化学 脉岩 秋旺冲 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商洛市潘河钼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练翠侠 欧阳志强 贺忠春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8-456,共9页
陕西潘河钼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拼接消减带的北秦岭东西向洛源-石门-马超营断裂与铁炉子-黑沟-栾川断裂带之间,南西距蟒岭岩体约10 km。它属于元古界长城系宽坪群上段绿片岩系掩盖下的似层状、层状矿体,产于元古界长城系宽坪群... 陕西潘河钼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拼接消减带的北秦岭东西向洛源-石门-马超营断裂与铁炉子-黑沟-栾川断裂带之间,南西距蟒岭岩体约10 km。它属于元古界长城系宽坪群上段绿片岩系掩盖下的似层状、层状矿体,产于元古界长城系宽坪群下段一套浅变质绿片岩与(矽卡岩化)大理岩的不同岩性层间接触界面间。区内岩浆活动、矿体产出形态、矿石结构、构造、矿化富集特征等无不与本区主要褶皱、断裂乃至节理、裂隙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通过对潘河钼矿区的地质特征、矿床(体)特征及围岩蚀变等特征的阐述,初步探讨了该矿床的成因及控矿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钼矿 地质特征 矿床(体)特征 矿床成因 潘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北领地温盖特(Wingates)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4
14
作者 戴雪灵 李先灿 +5 位作者 涂生法 张敏 李凤辉 李春生 吴智泓 邓宸祺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6-202,共7页
澳大利亚温盖特金矿位于北澳克拉通,是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成功"走出去"的第一站。本文通过研究该矿床的大地构造背景、矿物学、岩石学、热液蚀变、地球化学等特征,发现温盖特金矿具有热泉型金矿的典型特征:矿床产于张性的... 澳大利亚温盖特金矿位于北澳克拉通,是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成功"走出去"的第一站。本文通过研究该矿床的大地构造背景、矿物学、岩石学、热液蚀变、地球化学等特征,发现温盖特金矿具有热泉型金矿的典型特征:矿床产于张性的大地构造背景下,成矿深度浅且与火山岩浆热液活动关系密切,赋矿围岩为火山岩,矿石为网脉-细脉状,地表有泉华和爆破角砾岩发育,青磐岩化带、绢云母化-泥化带、硅化带的热液蚀变分带明显,具有汞-锑-砷、铅-锌-铜的微量元素组合。目前已经揭露的金矿体和金矿点表明本区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通过与热泉型金矿成矿模式从平面和剖面上进行对比,指出了温盖特金矿的找矿靶区为8~23线之间的贫矿带深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泉型金矿 成矿预测 温盖特 北领地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临湘虎形山钨矿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与深部找矿预测 被引量:4
15
作者 文雄亮 胡斌 柳智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4-767,共14页
为预测湖南临湘虎形山钨矿床主矿体的深部变化趋势,在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和原生晕地球化学研究。微量元素统计分析表明,矿体的前缘晕元素为Ag、Zn、Au、Pb、Be、As、Cu,近矿元素为W、Bi,尾晕元素Sb... 为预测湖南临湘虎形山钨矿床主矿体的深部变化趋势,在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和原生晕地球化学研究。微量元素统计分析表明,矿体的前缘晕元素为Ag、Zn、Au、Pb、Be、As、Cu,近矿元素为W、Bi,尾晕元素Sb、Sn、Mo。24号勘探线的钻孔原生晕数据表明,矿体自上而下其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Ag-Zn-Au-Pb-Be-As-Cu-W-Bi-Sb-Sn-Mo,具有"头尾晕共存"和"反分带"特征。结合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模式,预测矿体向深部(-350 m以下)有一定的延伸或深部有盲矿体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形山钨矿 原生晕 轴向分带序列 找矿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水口山典型矿床稀散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欧阳志强 练翠侠 +6 位作者 宛克勇 史国伟 陈平波 罗华彪 李庆生 曹幼元 王金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7-872,共16页
文章以水口山矿田内的3个典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康家湾铅锌金银矿床、老鸦巢铅锌金矿床和鸭公塘铅锌铁铜矿床的矿石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显微鉴定、电子探针分析和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测试,研究了本区稀散元素的赋存状... 文章以水口山矿田内的3个典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康家湾铅锌金银矿床、老鸦巢铅锌金矿床和鸭公塘铅锌铁铜矿床的矿石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显微鉴定、电子探针分析和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测试,研究了本区稀散元素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以及与主成矿元素(Pb、Zn、S、Fe)的关系等,总结出稀散元素在本区的富集规律。研究表明:本区矿石中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主要富集Cd、In、Te 3种稀散元素。康家湾铅锌金银矿床In/Zn比值为0.86,老鸦巢铅锌金矿床In/Zn比值为5.10,而鸭公塘铅锌铁铜矿床In/Zn比值为611.20,且w(In)为33.83×10^(-6)~365.62×10^(-6),因此,康家湾铅锌金银矿床和老鸦巢铅锌金矿床矿石中的In是以类质同象赋存于闪锌矿和黄铜矿的晶格中,而鸭公塘铅锌铁铜矿床矿石中的In可能以硫铟铜矿的形式赋存。水口山矿田的Te主要有2种赋存形式:一种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硫化物(黄铁矿)中;另一种以矿石中形成其独立矿物辉碲铋矿(分子式为Bi_(2)TeS_(2))和碲银矿(分子式为Ag_(2)Te)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稀散元素 类质同象 独立矿物 水口山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紫云山岩体的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及Hf-O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30
17
作者 鲁玉龙 彭建堂 +4 位作者 阳杰华 胡阿香 李玉坤 谭辉跃 肖秋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05-1728,共24页
位于湘中盆地周缘的紫云山岩体主要由似斑状石英二长岩(主体)和二云母花岗岩(补体)组成,前者分布于该岩体的周边,后者分布于其内部,岩体内可见有大量岩浆结构的镁铁质暗色包体。利用高精度SIMS锆石U-Pb定年方法得到主体岩体的年龄为225.... 位于湘中盆地周缘的紫云山岩体主要由似斑状石英二长岩(主体)和二云母花岗岩(补体)组成,前者分布于该岩体的周边,后者分布于其内部,岩体内可见有大量岩浆结构的镁铁质暗色包体。利用高精度SIMS锆石U-Pb定年方法得到主体岩体的年龄为225.2±1.7Ma和225.6±1.4Ma,补体岩体的年龄为227.0±2.2Ma,两者均形成于印支晚期,基本上是同时形成的。该区两类岩石均具有富SiO_2、Na_2O和K_2O,贫Ca O、Mg O和Al2O3的特征,A/CNK比值为0.85~1.05,固结指数较高,主体岩石为3.61~5.05,补体岩石为4.13~14.06;其微量元素均表现出富集Rb、U、La、Nd和Zr,亏损Ba、Nb、Ta、Sr、P和Ti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呈明显的右倾"V"字型,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7.35~11.7),Eu负异常较显著(δEu=0.32~0.70);该区花岗岩的主体和补体的锆石Hf-O同位素组成非常相似,εHf(t)值为-10.0^-1.6,δ18O值为7.8~11.4,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22~1.79Ga;各类岩石主要氧化物之间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协变关系,且明显沿I型花岗岩演化趋势线分布,反映主体和补体岩石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均应归属于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各类岩石样品沿岩浆混合趋势线分布、而远离结晶分异趋势线,结合Hf-O同位素分析,认为该岩体来源于扬子地块中元古代下地壳变质杂砂岩重熔,与部分幔源岩浆形成的壳幔混合岩浆源区。该岩体形成于碰撞后构造背景,暗示华南地块受太平洋板块及印支地块的双重影响,在印支晚期处于伸展-减薄的构造环境。通过与华南地块其它印支期花岗岩对比分析,提出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拼合带在湖南境内应沿"攸县-双牌"一线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SIMS锆石u-Pb年龄 HF-O同位素 地壳伸展 紫云山岩体 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地区脉岩成因与金成矿关系——来自李坝金矿年代学、地球化学及Nd-Hf-S同位素的约束 被引量:19
18
作者 柯昌辉 王晓霞 +6 位作者 杨阳 田永飞 李金宝 聂政融 吕星球 王顺安 龚明权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62,共21页
甘肃李坝金矿位于西秦岭北成矿亚带礼岷金矿带东部,矿区内脉岩主要包括斜闪煌斑岩、云斜煌斑岩、闪长(玢)岩、细晶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花岗细晶岩等。根据各脉岩与金矿的产出关系可划分为成矿前脉岩、成矿期脉岩和成矿后脉... 甘肃李坝金矿位于西秦岭北成矿亚带礼岷金矿带东部,矿区内脉岩主要包括斜闪煌斑岩、云斜煌斑岩、闪长(玢)岩、细晶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花岗细晶岩等。根据各脉岩与金矿的产出关系可划分为成矿前脉岩、成矿期脉岩和成矿后脉岩3类。不同种类、不同期次脉岩的成因及其对金成矿作用的制约存在不同认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李坝金矿区花岗斑岩脉的年龄为(210±1)Ma(MSWD=0.15),与中川岩体同属晚三叠世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成矿期花岗(斑)岩脉富碱、高钾,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与成矿密切相关的煌斑岩脉同属高钾钙碱性系列。Nd-Hf同位素结果显示,李坝金矿区花岗斑岩脉的143Nd/144Nd比值为0.512084±0.000007,147Sm/143Nd比值为0.0903,εNd(t)为-7.98,Nd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2为1.64Ga;锆石εHf(t)=-6.30^+1.47,TDMC为1.65~1.15 Ga,显示花岗斑岩脉的源区以古老的壳源物质为主,并有年轻物质的加入。硫同位素和矿床地球化学结果显示,黄铁矿的δ34S值变化于4.3‰~11.6‰,平均值为8.45‰,表明其成矿硫源具有深源特点,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与脉岩有关的深部岩浆。综上,笔者认为矿区内脉岩与金矿化具有深部同源性,成矿同期的煌斑岩可能为金矿化提供部分成矿物质或成矿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测年 Nd-Hf-S同位素 李坝金矿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港龙头山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分带理想模型与找矿预测标志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奕志 陈远荣 +4 位作者 刘巍 蒋惠俏 黄秋 吴二 林立保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9,共7页
龙头山金矿是一个赋存于燕山晚期流纹斑岩间角砾岩带中的热液交代型矿床。研究了各微量元素和烃汞类组分在该矿床不同中段、地质体的含量变化特征以及在轴向上的展布特征,总结出龙头山金矿原生晕分带序列:烃类、Sb(矿前缘)→As(矿头)→H... 龙头山金矿是一个赋存于燕山晚期流纹斑岩间角砾岩带中的热液交代型矿床。研究了各微量元素和烃汞类组分在该矿床不同中段、地质体的含量变化特征以及在轴向上的展布特征,总结出龙头山金矿原生晕分带序列:烃类、Sb(矿前缘)→As(矿头)→Hg、Au、Ag、Pb(矿头至矿中上)→Cu、W、Mo、Zn(矿中下)→Mn、Ni、Ti、Co、V(矿尾)。该区成矿组分复杂,具有多期次脉动成矿的特征;根据成矿元素的分带规律,认为深部还存在金矿化体;建立了该矿床地球化学异常分带的理想模型,并总结出该区的找矿预测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头山金矿 地球化学异常分带 理想模型 预测标志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中川岩体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Nd-Hf同位素组成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8
20
作者 柯昌辉 王晓霞 +4 位作者 聂政融 杨阳 吕星球 王顺安 李金宝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27-1154,共28页
中川岩体位于秦岭造山带西段,岩体呈同心环状产出,由外向内岩性依次为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含斑黑云二长花岗岩→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岩体边部发育岩浆暗色包体,向内逐渐减少。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 中川岩体位于秦岭造山带西段,岩体呈同心环状产出,由外向内岩性依次为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含斑黑云二长花岗岩→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岩体边部发育岩浆暗色包体,向内逐渐减少。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含斑角闪黑云石英闪长岩(岩浆暗色包体)、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岩浆暗色包体(无斑)和细粒花岗岩脉的年龄分别为:(221±1)Ma(MSDW=0.26)、(220±1)Ma(MSDW=0.11)、(217±1)Ma(MSDW=0.11)、(216±1)Ma(MSDW=0.26)、(207±1)Ma(MSDW=0.29),表明岩体从边部到中心年龄逐渐变新。寄主岩石与暗色包体的里特曼指数和A/CNK值分别为2.20~3.85、0.99~1.15和2.24~9.22、0.75~1.08,两者分别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系列和钾玄岩-高钾钙碱系列;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均显示出富集LREE、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HREE、Zr、Hf、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具有弱的负铕异常(δEu=0.29~0.91),无Ce异常,寄主岩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特征,并且中心部位的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具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一些特征。在哈克图解上暗色包体和寄主岩石的主要氧化物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同位素组成上,寄主岩石与暗色包体的εNd(t)分别变化于-7.31^-8.73和-5.32^-5.69,TDM2分别变化于1.59~1.71 Ga和1.43~1.46 Ga,εHf(t)值分别为-7.02^-0.31和-3.0~0,TDM2为1.27~1.70 Ga和1.2~1.5 Ga,显示寄主花岗岩和岩浆暗色包体分别来源于不同源区,寄主岩石主要是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结果,岩浆暗色包体可能是来自岩石圈地幔,但与寄主花岗质岩浆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混合作用。岩体外围金矿床形成略晚于岩体,与花岗质脉岩年龄相近,空间上与岩体密切相关,结合前人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认为成矿物质与成岩物质具有相似性。表明该岩体与其周围的金矿具有成因联系,岩浆作用不仅提供了热能,也有物质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川岩体 锆石U-PB定年 Nd-Hf同位素 花岗岩 地质调查工程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