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产业梯度的中部六省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之重点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贺曲夫 刘友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75,共5页
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中部六省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过程中,首先应该分析自身本土产业与产业结构的现状与特点,根据产业梯度系数确立各自的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各省区相对东南沿海不同地区(主要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 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中部六省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过程中,首先应该分析自身本土产业与产业结构的现状与特点,根据产业梯度系数确立各自的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各省区相对东南沿海不同地区(主要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的产业梯度和相对产业梯度,确定各省区对应不同发达地区所需要重点承接的产业。同时,针对当前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与建议,以更好地承接东南沿海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梯度 优势产业 重点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彭文斌 田银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5,80,共6页
运用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与方差分解法,考察了湖南省1985—2008年间三类环境污染指标与人均GDP之间的长期动态影响特征。冲击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经济增长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也存在反向作用,... 运用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与方差分解法,考察了湖南省1985—2008年间三类环境污染指标与人均GDP之间的长期动态影响特征。冲击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经济增长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也存在反向作用,然而这种作用力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方差分解结果显示,虽然环境污染是经济增长预测方差的重要变量,但经济增长对解释各类环境污染指标预测方差的贡献度则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经济增长 VAR模型 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我国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志彬 王典 曾世宏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35,共9页
依据2006—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量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经济增长动能转换促进作用显著,且在非资源型城市、东部地区、普通城市... 依据2006—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量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经济增长动能转换促进作用显著,且在非资源型城市、东部地区、普通城市、处于工业化后期及后工业化阶段的城市中促进作用更显著;产业结构调整是工业机器人应用促进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重要影响机制。鉴于此,应强化空间引导和分区施策,拓展机器人应用广度和深度,以充分利用技术红利培育壮大发展经济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经济增长动能转换 产业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MD&A多维度语义的企业碳减排信用风险预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湘州 龙志 滕熙玉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111,共11页
本文以2011~2022年制造型企业为例,将创新性、前瞻性、风险性等10种MD&A语义指标引入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碳减排信用风险预警模型中,探究引入前后模型预测效果的变化,并使用SHAP可解释法揭示预警模型决策逻辑过程。研究发现:(1)M... 本文以2011~2022年制造型企业为例,将创新性、前瞻性、风险性等10种MD&A语义指标引入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碳减排信用风险预警模型中,探究引入前后模型预测效果的变化,并使用SHAP可解释法揭示预警模型决策逻辑过程。研究发现:(1)MD&A语义指标可显著提升碳减排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的预测效果,如P_(i)、CV_(i)评估指标的提升幅度、降低幅度分别在1%~11%、0.0029~0.1944。而相较于语义指标,碳减排信用指标对模型预测效果提升更为明显;(2)总体碳减排信用风险预警效果上,XGBoost模型最佳,其次是RF和SVM模型,LR模型最差;(3)净语调1、创新性、风险性是影响碳减排信用风险的关键语义指标。当净语调1、创新性指标增大时,模型预测为正常企业的概率增加;当风险性指标增大时,模型预测为违约企业的概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信用风险 制造型企业 MD&A 文本分析 机器学习 因子分析 SHAP 风险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财务报告多维度语义的企业信用风险预测研究——基于碳减排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湘州 龙志 滕熙玉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44-152,共9页
文章以2011—2020年沪深A股制造型企业为例,对财务报告提取10种文本语义指标,采用5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企业碳减排信用风险预警模型,探究引入文本语义指标后模型的预测效果变化,并识别出影响企业碳减排信用风险的关键指标。研究发现:财... 文章以2011—2020年沪深A股制造型企业为例,对财务报告提取10种文本语义指标,采用5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企业碳减排信用风险预警模型,探究引入文本语义指标后模型的预测效果变化,并识别出影响企业碳减排信用风险的关键指标。研究发现:财务报告文本语义指标蕴含着碳减排信用风险增量信息。引入该指标可显著提升模型预测效果,如AUC、Type2 Error评估指标的提升幅度、降低幅度分别在1-10%、0-5%;碳减排信用风险预警中整体表现最佳的是RF模型,其次是XGBoost和LightGBM模型,然后是LR模型,最后是SVM模型;影响碳减排信用风险的关键文本语义指标是情感语调。当净语调1、净语调2、创新性、横向相似性、前瞻性指标越大时,模型预测为正常企业的概率越大;当风险性越大时,模型预测为财务困境企业的概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信用 制造型企业 财务报告 文本挖掘 可解释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共生模式与演进路径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健 刘友金 曾小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77,共12页
推动产业共生发展是打造“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在4种典型的中国与沿线国家产业共生模式中,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是最稳定、最有效率的共生模式,共生模式的稳定状态及演化方向主要取决于合作双方共生作用系数;观察期内100个与... 推动产业共生发展是打造“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在4种典型的中国与沿线国家产业共生模式中,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是最稳定、最有效率的共生模式,共生模式的稳定状态及演化方向主要取决于合作双方共生作用系数;观察期内100个与我国产业合作的沿线国家中,4个处在偏利共生阶段,其余96个均处在非对称互惠共生阶段,且绝大部分沿线国家的合作受益程度远大于中国。根据影响双边共生作用系数的前三种关键因素偏效应特征可知,产业依存关系、经济规模、GVC嵌入程度以及双边友好关系对共生作用系数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当双边产业依存关系达到一定程度或者双边友好关系不断提升时,能够有效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向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产业共生 模式演化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产业政策能否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8
7
作者 戴魁早 陈阿丽 杨新宇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63,共21页
本文在政府与市场关系分析框架下,理论分析制造强国战略这一功能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以《中国制造2025》为准自然实验,结合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对理论预期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制造强... 本文在政府与市场关系分析框架下,理论分析制造强国战略这一功能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以《中国制造2025》为准自然实验,结合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对理论预期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制造强国战略这一功能性产业政策显著地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一结论在安慰剂检验、PSM-DID、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制造强国战略的这种影响是通过协同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技术创新机制,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人才支撑机制实现的。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显著增强了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效果,而且这种影响对于政府效率和营商环境排名前50的城市更显著。政府治理效能提升强化了制造强国战略的协同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专业技术人才支撑和经营管理人才支撑等机制,但未明显改善创新溢出机制和技能人才支撑机制。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制造强国战略对试点地区、配套政策完善地区、融资约束程度较低、智能化水平较高、技术差距较大行业的企业生产率提升效果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验证了制造强国战略在制造业生产率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功能性产业政策实施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中国制造2025 政府治理效能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构投资者网络中心性与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8
作者 罗文兵 雷淑婷 邓明君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45,共11页
机构投资者网络中心性不仅赋予了企业显著的信息优势,促进了资源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还优化了企业的治理结构并增强了监督效应,进而推动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成为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基于2011—2022年中国... 机构投资者网络中心性不仅赋予了企业显著的信息优势,促进了资源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还优化了企业的治理结构并增强了监督效应,进而推动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成为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基于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机构投资者网络中心性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网络中心性显著促进了企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机制分析表明,融资约束、信息不对称和ESG表现在其中分别发挥了资源、信息和治理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重污染行业和非国有企业中,这种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新质生产力 社会网络 网络中心性 共同持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碳解锁空间关联网络及影响因素
9
作者 李华金 黄嘉信 狄亚轩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065-7079,共15页
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碳解锁水平对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以2011—202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从产业、制度... 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碳解锁水平对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以2011—202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从产业、制度、科技、文化四个维度构建碳解锁水平指标体系,探究碳解锁空间关联网络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空间格局演变上,环鄱阳湖城市群碳解锁水平相对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更高,南昌、武汉对周边城市存在技术溢出的辐射效应。②区域差异特征上,泰尔指数经历先升后降的动态过程,总体差异以区域内差异为主导,其中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区域内差异贡献率最高,武汉城市圈贡献率波动显著,环长株潭城市群贡献率呈下降趋势,而区域间差异贡献率虽低但近年呈递增态势。③网络联系方面,长江中游城市群碳解锁网络关联度保持高位,强连通性显著,网络密度持续攀升、效率下降、等级度降低;以武汉和南昌代表的环鄱阳湖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构成的“净溢出板块”通过技术、政策辐射带动周边发展;萍乡、武汉、宜昌和黄冈等市在网络中发挥着中介作用。④在影响因素方面,富裕程度与互联网发展对本地碳解锁产生显著正向直接效应,社会消费则具有负向作用;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人口规模、互联网发展及富裕程度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产业结构与技术水平的总效应表现为正向驱动,人口规模与互联网的总效应呈现负向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碳解锁 STIRPAT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产业为何难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基于企业网络招聘工资地区差异的解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贺胜兵 刘友金 周华蓉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0-169,共10页
通常认为,由于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沿海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可能大规模转移到中西部,然而这一状况并没有出现。本文首次利用企业网络招聘工资数据实证分析工资地区分布及其变动对沿海产业转移的影响,从劳动力成本的视... 通常认为,由于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沿海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可能大规模转移到中西部,然而这一状况并没有出现。本文首次利用企业网络招聘工资数据实证分析工资地区分布及其变动对沿海产业转移的影响,从劳动力成本的视角探索沿海产业难以向中西部转移的原因。回归结果显示:男性、技术工种、受过高等教育和沿海地区的工资显著高于基准组;虽然中西部地区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但是地区工资差距不大,而且中西部工资增长速度快于沿海地区,地区间工资差距趋于缩小。实证研究表明,当前地区劳动力成本差异并不能成为中西部吸引沿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依靠劳动力成本差异驱动的大规模产业转移尚难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地区差异 虚拟变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工业碳强度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贺胜兵 刘友金 周华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15,共6页
在分析1998—2008年我国工业碳排放和碳强度空间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回归分析模型,探索地区工业碳强度变化的原因。研究发现,省际工业碳排放量和碳强度的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回归分析显示,地区工业总产值在全国... 在分析1998—2008年我国工业碳排放和碳强度空间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回归分析模型,探索地区工业碳强度变化的原因。研究发现,省际工业碳排放量和碳强度的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回归分析显示,地区工业总产值在全国所占比例越高,其工业碳强度越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有利于降低工业碳强度,但其效应较为微弱,地区工业结构中大中型企业比例增加、重型工业和国有企业比例减少均有利于降低工业碳强度。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各地区在发展工业经济的过程中应积极推动工业结构调整以降低工业碳强度,要鼓励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壮大规模,防范重工业过度扩张和积极发展非国有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碳排放 碳强度 空间分布 工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约束下地区工业生产率增长的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贺胜兵 周华蓉 刘友金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8-41,共14页
采用SML指数法测算1998-2008年全国各地区环境约束下的工业TFP指数,进而采用PSTR模型探索工业TFP变化及地区差异的原因。实证分析表明,TFP增长已成为我国工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技术进步是工业TFP增长的源泉,相对效率的改善十分微弱,而... 采用SML指数法测算1998-2008年全国各地区环境约束下的工业TFP指数,进而采用PSTR模型探索工业TFP变化及地区差异的原因。实证分析表明,TFP增长已成为我国工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技术进步是工业TFP增长的源泉,相对效率的改善十分微弱,而近年来我国的环保努力和国际金融危机分别对工业TFP增长率形成了正向和反向的冲击。PSTR回归分析显示各地区环境约束下的工业TFP增长具有明确的异质性,多个解释变量对工业TFP增长的影响在模型的高、低体制下具有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约束 全要素生产率 异质性 SML指数 PST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数据的等距logratio变换与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龚日朝 姚嘉倩 刘香伶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53-59,共7页
产业结构数据是典型的成分数据,其在经济问题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定和约束却严重制约着其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文章通过构建适合产业结构变迁特征的正交向量基,使用产业结构数据的等距logratio变换,将具有定和约束的产业结构数据转... 产业结构数据是典型的成分数据,其在经济问题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定和约束却严重制约着其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文章通过构建适合产业结构变迁特征的正交向量基,使用产业结构数据的等距logratio变换,将具有定和约束的产业结构数据转换为无约束的向量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该变换不仅解除了定和约束,而且确保了变换前后数据的拓扑结构不变性,特别是变换后的数据还具有很好的经济解释力。运用该变换不仅可以直观呈现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轨迹,而且可以与不带限制条件的传统分析方法有机结合。通过对中国和部分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实例分析,以及与传统计量方法的比较,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数据 等距logratio变换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ODI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东道国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建军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74,共7页
笔者从东道国的视角,研究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相关因子并构建理论模型,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以及东道国的研发资本存量,选取相关数据分析比较东道国的相关因素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 笔者从东道国的视角,研究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相关因子并构建理论模型,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以及东道国的研发资本存量,选取相关数据分析比较东道国的相关因素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东道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首要因素,但东道国通过专利溢出的研发资本存量并不是主要的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技术进步 影响因素 东道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研究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9
15
作者 戴魁早 王思曼 温晓华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3-114,共22页
基础研究能推进工业绿色增长吗?文章在理论分析基础研究对工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以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测算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衡量工业绿色增长,并利用中国2005—2018年数据对理论预期进行了验... 基础研究能推进工业绿色增长吗?文章在理论分析基础研究对工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以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测算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衡量工业绿色增长,并利用中国2005—2018年数据对理论预期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基础研究显著促进了中国地方工业绿色增长,而且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对地方工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存在协同效应,该结论在进行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量、各个城市2002年研发机构数量和1958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量作为工具变量和“省部共建实验室”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基础研究的促进作用不仅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而且长期效应也很明显。而且,基础研究的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提高工业产品技术含量等途径和机制实现的。基础研究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对省会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来说,基础研究对工业绿色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对重污染工业行业和低技术密集度行业来说,基础研究的作用效果较弱。本文验证了基础研究对地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创新发展理念与绿色发展理念的关系,这对中国正在推进的工业绿色发展和正在加强的基础研究的政策措施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产品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及演进机制——基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实证 被引量:6
16
作者 贺胜兵 姜思琦 周华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3,共13页
加强环境产品贸易合作是推进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该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利用2000—2020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54种环境产品贸易数据构建环境产品贸易网络,采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探究区域环境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特... 加强环境产品贸易合作是推进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该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利用2000—2020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54种环境产品贸易数据构建环境产品贸易网络,采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探究区域环境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研究发现:①样本区间内,环境产品贸易网络密度和平均聚类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路径长度缩减,网络直径较短,但是受疫情影响,2020年网络特征指标数值明显下降。②意大利、中国、韩国和新加坡的点出度与点入度排名位于前列,在贸易网络中发挥“桥梁”与“枢纽”作用。中国后来居上,成为点出度与点入度最高的国家,引领区域环境产品贸易发展。③欧洲与亚洲是环境产品贸易网络中贸易合作最密集的两个地区,非洲、拉丁美洲地区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具有较少的环境产品贸易关系,且源自板块外进口关系数显著多于出口关系数。④TERGM分析表明,环境产品贸易网络存在显著的互惠性、连通性、稳定性和变异性。工业增加值、经济自由度和绿色创新存在发送效应和接收效应,人均GDP、环境规制存在发送效应。地理距离不利于形成环境产品贸易合作。⑤环境保护型产品、可再生能源产品、环境监测分析与评价设备贸易网络的形成和演化具有异质性。基于该结论,从引领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因地制宜深化环保产业合作、加快环保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了深化和拓展“一带一路”环境产品贸易关系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环境产品贸易网络 TERGM 贸易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特征及演化机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贺胜兵 许宸昊 周华蓉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3-55,共13页
基于2002—2019年双边贸易数据,分析“一带一路”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特征及演化机制。研究发现:贸易网络存在区域异质性,呈现典型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网络节点地位演化稳中有变,亚洲成为“一带一路”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的核心,... 基于2002—2019年双边贸易数据,分析“一带一路”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特征及演化机制。研究发现:贸易网络存在区域异质性,呈现典型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网络节点地位演化稳中有变,亚洲成为“一带一路”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的核心,并形成以中国为枢纽的多极化格局。内生机制检验表明,互惠结构效应驱动节点对积极展开互惠贸易;负向扩张结构效应促使出度明星节点抑制依附节点数量的增加;传递闭合结构效应推动网络产生传递闭合三角,形成贸易集群;时间结构效应既保持贸易关系相对稳定,又促进新关系的形成。经济体量、工业就业占比、制造业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产生发送(接收)者效应,地理、语言和贸易组织邻近有利于促进贸易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内生结构效应和节点趋同效应出现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工业机器人 贸易网络结构 演化机制 TER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发企业突破低端锁定的三方演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华蓉 贺胜兵 刘友金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8-64,共7页
后发企业突破低端锁定是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GVC)中高端的必经之路。论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后发企业、领先企业和后发企业所在国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后发企业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对博弈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复制... 后发企业突破低端锁定是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GVC)中高端的必经之路。论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后发企业、领先企业和后发企业所在国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后发企业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对博弈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复制动态系统存在{突破,封锁,消极}和{不突破,封锁,积极}两个可能的演化稳定策略组合(ESS),系统趋向哪个ESS主要由企业核心能力决定。后发企业的核心能力越强,突破收益越大,越倾向于选择“突破”策略。无论后发企业采用哪种策略,领先企业都会选择“封锁”策略。政府策略选择有机会主义倾向,但政策扶持有利于阻止本国后发企业滑向“不突破”稳定均衡,是促进企业挣脱价值链低端锁定的重要外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端锁定 核心能力 政策扶持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明君 唐皓 罗文兵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116,共11页
基于2003—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共同机构所有权发挥了合谋同群效应,促进了企业金融化;机制检验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通过加快金融化同步性、加剧代理问... 基于2003—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共同机构所有权发挥了合谋同群效应,促进了企业金融化;机制检验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通过加快金融化同步性、加剧代理问题来促进企业金融化,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债权人监督削弱了共同机构所有权的合谋同群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的合谋同群效应在同行业势力强、非国有企业的样本中更为显著,且在促进企业金融化的同时更倾向于对投机性短期金融资产的配置。研究不仅为共同机构所有权的合谋同群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政府引导企业“脱虚向实”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机构所有权 企业金融化 协同治理 合谋同群 脱虚向实 金融资产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化转型与企业绩效--来自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志彬 陈卓 欧玲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128,共7页
依据2011-2019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非线性回归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考量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服务化转型在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企业绩效过程中的调节机制。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绩效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影响效... 依据2011-2019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非线性回归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考量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服务化转型在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企业绩效过程中的调节机制。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绩效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影响效应,存在知识产权保护的“最适强度”。服务化转型通过收益竞争优势和成本竞争优势对“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绩效”发挥正“U”形调节效应,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绩效的“长效激励”。对非高技术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东部沿海企业而言,服务化转型调节效应更显著。鉴于此,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化转型协同发展,持续提升企业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服务型制造 企业绩效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