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强度废旧混凝土水泥稳定再生材料路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郭立成 任晃 +5 位作者 曾国东 何禹忠 吴超凡 方杨 韩庆奎 蒋岳楼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60-1766,共7页
为了研究废旧混凝土强度与再生集料性能及水泥稳定再生基层材料的力学及耐久性能之间的影响规律,采用钻芯法对废旧桥梁T梁、立柱、废旧路面混凝土不同结构部位取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得出废旧混凝土的强度推定值,分别为25.8 MPa、37.4 MP... 为了研究废旧混凝土强度与再生集料性能及水泥稳定再生基层材料的力学及耐久性能之间的影响规律,采用钻芯法对废旧桥梁T梁、立柱、废旧路面混凝土不同结构部位取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得出废旧混凝土的强度推定值,分别为25.8 MPa、37.4 MPa、58.1 MPa。对3种不同强度废旧混凝土再生集料的性能进行对比,并分析了不同强度废旧混凝土对再生集料性能及水泥稳定再生材料力学和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旧混凝土强度增加,再生集料的压碎值、针片状含量、吸水率减小,塑限指数及相对表观密度增大;废旧T梁、立柱、路面混凝土水泥稳定再生材料最佳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分别近似的呈线性减小和增大的趋势;同时,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抗冲刷性能均表现增大的变化规律,但干缩性能减弱。废旧混凝土强度增加能有效提高水泥稳定再生材料的路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混凝土 再生集料 水泥稳定再生材料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氧老化强度对沥青及其再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恒龙 赵彬 +2 位作者 徐国庆 朱崇政 吴超凡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7-123,共7页
为了探究热氧老化强度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对沥青进行了不同次数的旋转薄膜烘箱老化实验(RTFOT)和不同次数RTFOT+压力老化箱老化(PAV)实验,分别测试了老化前后沥青样品的常规物理性能和动态剪切流变性能.为了使不同热氧老化强度下的沥青... 为了探究热氧老化强度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对沥青进行了不同次数的旋转薄膜烘箱老化实验(RTFOT)和不同次数RTFOT+压力老化箱老化(PAV)实验,分别测试了老化前后沥青样品的常规物理性能和动态剪切流变性能.为了使不同热氧老化强度下的沥青性能能够恢复到基质沥青水平,采用了黏度调和法来确定再生剂掺量.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热氧老化强度下的沥青其物理性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动态剪切流变实验发现,达到一定老化强度后沥青复数模量的增量明显减少,且最终沥青复数模量趋近于一个稳定值.通过物理性能和流变性能均能发现:对于长炼70#沥青,3次RTFOT的老化强度与1次RTFOT+PAV的老化强度相当.通过黏度调和法选取再生剂掺量时,发现各老化再生沥青的沥青复数模量均能恢复到基质沥青的水平,针入度略低于基质沥青,延度都有明显的提高,且软化点都高于基质沥青;同时,中低温下相位角能恢复到基质沥青的水平,但高温下却无法恢复到原基质沥青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 热氧老化 再生 黏度调和法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焦油基再生沥青及其混合料低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克非 刘崇麟 +1 位作者 吴超凡 蒋康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72-2677,共6页
为探究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结(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采用延度试验、弯曲蠕变劲度试验和半圆弯曲试验对70#基质沥青、木焦油基再生沥青和RA-102再生沥青及其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木焦油基再生剂对老化沥青的低温性... 为探究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结(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采用延度试验、弯曲蠕变劲度试验和半圆弯曲试验对70#基质沥青、木焦油基再生沥青和RA-102再生沥青及其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木焦油基再生剂对老化沥青的低温性能恢复效果略差于RA-102再生剂,但仍可满足规范要求。与基质沥青相比,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蠕变劲度更小、蠕变斜率更大,但其低温分级基本与基质沥青和RA-102再生沥青处于同一等级。木焦油基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明显优于RA-102再生沥青混合料,但略差于基质沥青混合料。木焦油与生物质纤维的协同作用可与新沥青充分浸润,在有效缓解沥青与集料间黏结失效的同时提高了混合料的劲度,使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下的韧性和抵御开裂能力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木焦油 生物质纤维 再生沥青混合料 低温抗裂性能 半圆弯曲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纳米材料对沥青流变和老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恒龙 朱崇政 +1 位作者 吴超凡 徐国庆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8-244,共7页
采用布氏旋转黏度、动态剪切流变和弯曲梁流变试验,同时结合红外光谱试验对比研究了多尺度纳米材料对不同老化状态下4种沥青——SK-70和Alfa-70基质沥青、SBR和SBS改性沥青(SBRMA, SBSMA)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沥青经多尺度纳米... 采用布氏旋转黏度、动态剪切流变和弯曲梁流变试验,同时结合红外光谱试验对比研究了多尺度纳米材料对不同老化状态下4种沥青——SK-70和Alfa-70基质沥青、SBR和SBS改性沥青(SBRMA, SBSMA)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沥青经多尺度纳米材料改性后,布氏旋转黏度、复数模量及车辙因子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长期热氧和光氧老化后的疲劳因子降低,即抗疲劳性能得到改善,且对SBRMA的改善最明显.相比未改性沥青,多尺度纳米材料改性后4种沥青在各种老化方式下的复数模量老化指数均降低,而且SBSMA和SBRMA这2种聚合物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的丁二烯指数差值也降低,即4种沥青的耐热氧和耐光氧老化性能同时得到有效改善,且对SBRMA的改善效果最好.多尺度纳米材料提高了2种基质沥青的低温连续等级温度,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2种聚合物改性沥青的低温连续等级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 多尺度纳米材料 老化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沥青混合料耐酸雨侵蚀性能及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朱俊材 蒋康 +1 位作者 吴超凡 刘克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6-182,共7页
为探究环氧沥青混合料的耐酸雨侵蚀性能及作用机理,采用周期干湿循环浸泡实验、接触角实验和路用性能实验对环氧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和70^(#)基质沥青混合料的耐酸雨侵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酸雨可显著降低沥青的粘附性... 为探究环氧沥青混合料的耐酸雨侵蚀性能及作用机理,采用周期干湿循环浸泡实验、接触角实验和路用性能实验对环氧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和70^(#)基质沥青混合料的耐酸雨侵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酸雨可显著降低沥青的粘附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老化耐久性。与SBS改性沥青和70^(#)基质沥青相比,环氧沥青与集料间的粘附性最优,其混合料的耐酸雨侵蚀能力最强,且可应用于OGFC沥青混合料。环氧沥青具有的极性基团、高强内聚力和低收缩率的热固性树脂可使其粘附性增强,从而有效抵御水分的侵蚀、剥落和温度应力开裂。废橡胶粉和改性竹纤维的加入可使环氧沥青混合料中的"结构沥青"增多、空隙率降低而具有良好的致密性,形成的空间网络结构可起"加筋"和"增韧"作用,进一步增强混合料的力学性能、抗渗性能和耐酸雨侵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环氧沥青混合料 酸雨侵蚀 粘附性 混合料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雪飞 蒋康 +2 位作者 吴超凡 刘克非 吴庆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4-182,共9页
【目的】为探究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能,为生物油基再生沥青的制备与储存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软化点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组分分析试验和红外光谱试验测试并比较了基质沥青、木焦油基再生沥青和RA-102再生沥青的热储... 【目的】为探究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能,为生物油基再生沥青的制备与储存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软化点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组分分析试验和红外光谱试验测试并比较了基质沥青、木焦油基再生沥青和RA-102再生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及其性能变化规律。【结果】热储存作用可提高沥青的软化点而降低其稳定性,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弱于基质沥青、强于RA-102再生沥青。热储存可提高沥青的复数模量并降低其相位角。木焦油、生物质纤维及增塑剂的协同强化作用可提高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抗变形能力,进而表现出较好的弹性。沥青的胶体状态与热储存时间有较大关联,热储存时间的延长会使沥青产生一定程度的老化,沥青由溶胶态转变为溶-凝胶态。沥青的胶凝指数随热储存时间延长而升高,导致流动性降低,沥青变得脆硬。热储存作用促使沥青发生氧化反应,高温条件下沥青的芳香分官能团峰强度降低而羰基和亚砜基官能团峰强度升高,沥青内部组分发生变化。【结论】与RA-102再生沥青相比,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再生剂相不易与沥青相产生分离,在搅拌均匀的前提下,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可储存时间更长,使用性能更稳定。热储存对再生沥青使用性能有一定程度的削弱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应尽可能缩短再生沥青的高温储存时间,并在拌制混合料前搅拌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热储存稳定性 木焦油基再生沥青 生物质纤维 组分分析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焦油基再生沥青低温性能评价及其作用机理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崇麟 蒋康 +1 位作者 吴超凡 刘克非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55-1264,共10页
为探究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采用室内试验,比较分析了基质沥青、木焦油基再生沥青和RA‐102再生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及其作用机理;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评价了沥青各性能指标与其低温抗裂性能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再生剂... 为探究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采用室内试验,比较分析了基质沥青、木焦油基再生沥青和RA‐102再生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及其作用机理;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评价了沥青各性能指标与其低温抗裂性能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再生剂的加入可有效恢复老化沥青的低温变形能力及应力松弛能力,较大程度地抵抗低温对老化沥青产生的不利影响,但难以完全恢复至原样沥青水平;木焦油基再生剂可显著降低老化沥青的脆性和结晶度,且可在低温下抑制沥青结晶并提高分子链的柔韧性,进而改善应力松弛效应,提高延度;木焦油基再生剂可调和老化沥青组分并调节其胶体结构,有效改善沥青相对分子质量的集中程度,减弱分子间的作用力,降低大分子物质的相对含量.再生沥青各性能参数与其低温性能间的关联度差异较大,未来需建立再生剂类型与性能、再生沥青配比与再生沥青低温性能恢复间的多参数综合评价体系及指标,以实现对不同再生沥青低温抗裂性能的定向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焦油基再生沥青 低温抗裂性能 生物质材料 组分分析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