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心病患者吸入一氧化氮即刻血液动力学效应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彦芬 赵一举 +4 位作者 华毅 陈白屏 高莹 杨勇安 程显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评价一氧化氮(NO)对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急性治疗作用。方法:13例(男9例,女4例)肺心病患者,平均年龄52±11岁(21~56岁)。检查前3天停服血管扩张药,在心导管检查时吸入NO(20~80ppm)10... 目的:评价一氧化氮(NO)对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急性治疗作用。方法:13例(男9例,女4例)肺心病患者,平均年龄52±11岁(21~56岁)。检查前3天停服血管扩张药,在心导管检查时吸入NO(20~80ppm)10~15分钟,吸入前后测右房压、肺动脉压同时取动脉及混合静脉血测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PaO2)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结果:吸入NO后,肺动脉压下降,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压分别下降36.0%、32.4%及28.1%(P均<0.001);肺血管阻力降低38.5%(P<0.01);肺动脉收缩压与体动脉收缩压比值从0.39下降到0.24,心脏指数增加10.5%(P<0.01);PaO2、SvO2均值分别增加4.7%、8.7%(P均<0.05)。结论:吸入NO可使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扩张,降低肺动脉压及右室后负荷能预防或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肺心病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抗氧化机制对病毒性心肌炎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汪明辉 李双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25-827,834,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抗氧化机制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接种CVB3建立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随机分为黄芪甲苷高剂量治疗组[1mg/(kg·d)]、中剂量治疗组[0.5mg/(kg·d)]、低剂量治疗组[0.25mg/(kg·d)]及生理盐水...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抗氧化机制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接种CVB3建立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随机分为黄芪甲苷高剂量治疗组[1mg/(kg·d)]、中剂量治疗组[0.5mg/(kg·d)]、低剂量治疗组[0.25mg/(kg·d)]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另设黄芪甲苷高剂量正常对照组及正常空白对照组。分别对小鼠生存率、心肌病理、心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髓过氧化酶(myeloperoxidase,MPO)及反应性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进行检测。结果黄芪甲苷高、中剂量组可明显增加急性期小鼠的生存率及减轻心肌炎症性病理变化,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还可使心肌T-SOD、GSH-PX、CAT活力增加,MPO及ROS含量降低。结论抗氧化作用可能是黄芪甲苷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病毒 心肌炎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骨散外敷辅助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0期1529-1531,共3页
目的:探讨接骨散外敷辅助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接骨散外敷辅助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皮克氏针内固定,并接骨散外敷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0%高于对照组优良率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接骨散外敷辅助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散 经皮克氏针 内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