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胃肠病量表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及策略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严巧锋 侯政昆 +3 位作者 姚思梦 刘凤斌 陈卓群 江晓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613-4619,共7页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FGID)的临床结局测评一直备受关注,而功能性胃肠病量表作为有效的临床结局测评手段之一,在中医药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功能性胃肠病量表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FGID)的临床结局测评一直备受关注,而功能性胃肠病量表作为有效的临床结局测评手段之一,在中医药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功能性胃肠病量表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并对今后FGIDs量表在中医药领域的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量表 中医药 患者报告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神经背外侧支的解剖学研究
2
作者 杨召富 曾彬 +3 位作者 向文彬 李夏妹 易科成 陈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0-755,共6页
目的:描述腰骶神经背外侧支的解剖学特征,为腰骶神经侧支射频消融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取7具正常成人腰骶部防腐大体标本(年龄42~68岁,平均54.3±8.0岁),其中男性标本5具,女性标本2具。所有标本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常规从L3/... 目的:描述腰骶神经背外侧支的解剖学特征,为腰骶神经侧支射频消融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取7具正常成人腰骶部防腐大体标本(年龄42~68岁,平均54.3±8.0岁),其中男性标本5具,女性标本2具。所有标本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常规从L3/4椎间盘平面向标本尾端进行解剖,依次去除标本表面皮肤、多裂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等,在手术显微镜下去除腰骶神经背外侧支周围的软组织,显露L3~S4神经背外侧支。用量角器测量距骶后孔8mm处S1~S4神经背外侧支与坐标轴纵轴的夹角以及L4~L5神经背外侧支与冠状轴所成夹角。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骶神经背外侧支在距骶后孔8mm处与后正中线之间的距离。结果:在7具防腐大体标本中共发现65条骶神经背外侧支,S1~S4神经背外侧支的数量分别为16条、19条、19条和11条。S1~S4神经背外侧支在距骶后孔8mm处与纵坐标所成夹角分别为38°±9°,45°±13°,40°±10°,以及45°±7°。S1~S4神经背外侧支在距骶后孔8mm处与后正中线之间距离分别为21.3±3.0mm、24.0±3.5mm、21.7±2.8mm以及22.7±3.0mm。本研究还发现12条L4神经背外侧支和14条L5神经背外侧支,L4神经背外侧支的主干长度约为26.5±2.6mm,L5神经背外侧支的主干长度约为25.7±5.8mm。L4和L5神经背外侧支分别与冠状轴所成夹角分别为72°±2°,66°±4°。结论:骶髂关节背侧主要由L5~S4神经背外侧支支配,偶尔还存在L4神经背外侧支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神经支配 临床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量表的发展及中医疾病PRO测评系统构建思路
3
作者 严巧锋 刘凤斌 +4 位作者 王波 刘洪 潘晓彦 姚思梦 陈远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5年第8期2110-2118,共9页
中医药要走向国际,在发扬自身特色的同时,也要构建一套国际医学领域认可的测量方法,因PRO(Patient-reported-outcomes )量表与中医药内涵契合点较多,故PRO量表在中医药领域运用越来越广,而患者结局报告信息评价系统(Patient-reported-ou... 中医药要走向国际,在发扬自身特色的同时,也要构建一套国际医学领域认可的测量方法,因PRO(Patient-reported-outcomes )量表与中医药内涵契合点较多,故PRO量表在中医药领域运用越来越广,而患者结局报告信息评价系统(Patient-reported-outcomes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system,PROMIS)对中医药领域的PRO量表的发展提供了参考范例。我们可借鉴PROMIS所依托的方法和模式,基于中医药文化,构建中医疾病PRO测评系统,从而推进中医药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结局报告 患者结局报告信息评价系统 中医脾胃病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外穿刺法在骨填充网袋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常峥 周明 +1 位作者 张宏波 刘志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08-1111,共4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外穿刺法在骨填充网袋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4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骨填充网袋椎体后凸成形术,抛币法分为A组(n=24)和B组(n=21),分别采取椎弓根外入路及经椎弓根入路穿刺。记... 目的探讨椎弓根外穿刺法在骨填充网袋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4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骨填充网袋椎体后凸成形术,抛币法分为A组(n=24)和B组(n=21),分别采取椎弓根外入路及经椎弓根入路穿刺。记录网袋位置、手术时间、穿刺曝光次数、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术后3天及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A组22例(91. 7%)实现网袋中置,B组8例(38. 1%)网袋中置,A组明显高于B组(χ~2=14. 464,P=0. 000)。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19. 0±1. 8) min vs.(22. 6±3. 3) min,t=-3. 080,P=0. 004]。A组曝光次数明显少于B组[(7. 1±1. 2)次vs.(13. 8±1. 8)次,t=-14. 832,P=0. 000]。2组骨水泥注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16±0. 66) ml vs.(3. 89±0. 60) ml,t=1. 449,P=0. 155]。2组各发生2例骨水泥渗漏(A组8. 3%,B组9. 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00,P=1. 000)。术后3天VAS评分A组明显高于B组[中位数2分(1~4) vs. 3分(1~5),Z=-2. 145,P=0. 032],术后1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中位数2分(1~3),Z=-1. 708,P=0. 088]。结论骨填充网袋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椎弓根外穿刺法能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射线暴露,缩短穿刺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外穿刺法 骨填充网袋 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