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鸭资源利用及优良品种培育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奕欣 陈小麟 +3 位作者 吕良炬 赵扬 左正宏 赖垣忠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42-646,共5页
家鸭生物学研究为家鸭起源进化及资源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指导家鸭生产与育种 .血清前白蛋白、mt DNA限制性内切酶谱和 RAPD证据表明 ,野鸭绿头鸭和斑嘴鸭在我国家鸭品种形成中均有贡献 .生化遗传学作为常规育种辅助手段 ,可用于早期... 家鸭生物学研究为家鸭起源进化及资源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指导家鸭生产与育种 .血清前白蛋白、mt DNA限制性内切酶谱和 RAPD证据表明 ,野鸭绿头鸭和斑嘴鸭在我国家鸭品种形成中均有贡献 .生化遗传学作为常规育种辅助手段 ,可用于早期选留种禽 .杂种优势利用仍然是提高生产性能的有效手段 .分子生物学与数量遗传学的相互交叉与渗透丰富了遗传育种理论 ,与生产性状相关的多基因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分子基础是当前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学技术相结合 ,福建地方良种金定鸭群体平均年产蛋量从 2 12枚提高到 2 6 0枚以上 ;专门化品系最佳配套组合的产蛋量 30 0枚 ,总蛋量 2 2 kg.生产性能居国际先进水平 .金定鸭、北京鸭和番鸭三元杂交的后代 ,获得亲代的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鸭 遗传育种 资源利用 遗传多样性 养禽业 种质资源 良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技术探讨几种家鸭与野鸭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 被引量:32
2
作者 陈奕欣 左正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145,共5页
用 RAPD技术分析我国常见家鸭品种 (系 )金定鸭 ( I、II、III系 )、绍兴鸭、巢湖鸭、大余鸭、莆田黑鸭 ( I、II系 )、连城白鸭、北京鸭 ,及引进品种番鸭和野鸭斑嘴鸭、绿头鸭基因组 DNA的多态性 .2 4个引物中 ,有 19个共扩增出 2 83条... 用 RAPD技术分析我国常见家鸭品种 (系 )金定鸭 ( I、II、III系 )、绍兴鸭、巢湖鸭、大余鸭、莆田黑鸭 ( I、II系 )、连城白鸭、北京鸭 ,及引进品种番鸭和野鸭斑嘴鸭、绿头鸭基因组 DNA的多态性 .2 4个引物中 ,有 19个共扩增出 2 83条带 ,分子量约在 4 0 0~ 2 0 0 0 bp之间 ,13个样品共有的条带数只有 2 7条 .根据扩增得到的 RAPD图谱计算了不同样品间的遗传距离 ( D)和遗传相似系数 .绿头鸭、斑嘴鸭与家鸭品种 (系 )间的遗传距离分别在 0 .2 2 4 0~ 0 .30 92和 0 .2 880~ 0 .3735之间 ,方差分析表明两组数据不存在显著差异 ( p>0 .0 5) .并依据 D值由 UPGMA聚类分析软件绘制了它们的分子进化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鸭 遗传多样性 RAPD 野鸭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分析在绢丝昆虫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Ⅰ.蓖麻蚕品种间的遗传差异 被引量:9
3
作者 左正宏 桂慕燕 +1 位作者 王学民 陈元霖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用RAPD技术对蓖麻蚕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研究,分析了5个蓖麻蚕品种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所采用的40个随机引物中,有27个引物扩增谱带清晰且重复性较好,扩增总片段数达243个,单个引物的扩增片段数在4~17之间,平均为9条,片段... 用RAPD技术对蓖麻蚕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研究,分析了5个蓖麻蚕品种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所采用的40个随机引物中,有27个引物扩增谱带清晰且重复性较好,扩增总片段数达243个,单个引物的扩增片段数在4~17之间,平均为9条,片段大小在033~30kb之间。不同蓖麻蚕品种间的遗传距离(D)在00683~01603之间,根据D值,由UPGMA聚类分析软件绘制了它们的聚类分子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蚕 RAPD 品种差异 遗传差异 缉丝昆虫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课堂目标教学模式刍议
4
作者 李细平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0年第7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英语 课堂教学 目标教学模式 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