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态的效果及护理 被引量:14
1
作者 谭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0期255-25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8月于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0例,均血透半年以上,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30例,血透组30例,联合组患者给予血液...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8月于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0例,均血透半年以上,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30例,血透组30例,联合组患者给予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血透组继续给予血液透析,两组均给予饮食护理指导,治疗半年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及实验室指标的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前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vs 63.3%,χ2=1.29,P>0.05),治疗后联合组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降低,血透组无明显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3%vs 26.7%,χ2=16.73,P<0.05),血透组治疗后尿素氮下降,联合组治疗后尿素氮、甲状旁腺素下降,白蛋白、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升高。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合理的营养护理的基础上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营养不良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李麦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6期213-214,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7例,观察组73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焦虑及抑郁情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7例,观察组73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焦虑及抑郁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95.89%的观察组患者依从性良好,明显优于对照组73.13%的比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及无效者分别为76.71%和2.74%,而对照组分别为52.24%和10.45%,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相差不大,有可比性(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分别为(48.86±3.44)和(46.83±3.72),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有利于其临床恢复,对治疗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冠心病 治疗效果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丁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梁朝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2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4月~2010年3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中对拉米夫定耐药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在拉米夫定的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4月~2010年3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中对拉米夫定耐药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在拉米夫定的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继续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治疗1年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3,P<0.05),两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0.62,P>0.05),治疗后研究组ALT、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8、5.12,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P>0.05),不良反应较轻,均未出现因不良反应停药患者。结论:乙型肝炎出现拉米夫定耐药后,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耐药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护理对局麻整形美容患者焦虑及疼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邓瑛 聂红梅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2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局麻整形美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局麻整形美容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只是常规护理)各80例,测量2组焦虑值、血压、心率及疼痛程度,并对其差异做出评价。结果干预组与对...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局麻整形美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局麻整形美容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只是常规护理)各80例,测量2组焦虑值、血压、心率及疼痛程度,并对其差异做出评价。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血压、心率、疼痛程度及焦虑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局麻整形美容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对缓解患者疼痛、焦虑等不适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美容 局部麻醉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 被引量:10
5
作者 凌卫梅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0年第11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02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康复组51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予早期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康复组患者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 目的探讨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02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康复组51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予早期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康复组患者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梗塞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护理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烧伤整形病人的应用意义探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勇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S1期156-156,共1页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烧伤整形病人的应用意义.方法:研究资料来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烧伤整形病人6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VSD组和换药组.换药组应用传统换药方法;VSD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就两组患者创面清洁时间...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烧伤整形病人的应用意义.方法:研究资料来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烧伤整形病人6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VSD组和换药组.换药组应用传统换药方法;VSD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就两组患者创面清洁时间、愈合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日和植皮失败率、感染率、抗生素使用率进行比较.结果:VSD组植皮失败率、感染率、抗生素使用率低于换药组,X2检验显示P<0.05.VSD组患者创面清洁时间、愈合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日均少于换药组,t检验显示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烧伤整形病人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加速创面清洁和愈合,提高植皮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感染发生和抗生素的应用,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术 烧伤整形病人 应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例血透治疗肾衰并酸中毒及高钾血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彭耀和 《中国医学工程》 2010年第4期19-20,共2页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伴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及高钾血症的疗效。方法对36例血pH值<7.0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血液透析,透析前给予补充碳酸氢钠和钙剂,对血压明显降低者给予升压治疗,对存在呼吸障碍者给予呼吸机辅助呼...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伴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及高钾血症的疗效。方法对36例血pH值<7.0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血液透析,透析前给予补充碳酸氢钠和钙剂,对血压明显降低者给予升压治疗,对存在呼吸障碍者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患者行血液透析后血pH值及开始上升,血钾逐渐下降,透析结束时各值均达到基本正常范围。结论血液透析能够迅速纠正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及高钾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 代谢性酸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后血浆NT-proBNP与hs-CRP水平的变化探析
8
作者 李文 李卫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10期138-139,共2页
目的本文主要的探讨研究内容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对比评价其进行溶栓治疗前后其血浆中的NT-proBNP的浓度以及hs-CRP的水平变化情况。方法对于73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开展溶栓治疗前抽取患者的静脉血,分离血清后测定NT-proBN... 目的本文主要的探讨研究内容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对比评价其进行溶栓治疗前后其血浆中的NT-proBNP的浓度以及hs-CRP的水平变化情况。方法对于73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开展溶栓治疗前抽取患者的静脉血,分离血清后测定NT-proBNP和hs-CRP的浓度水平。在溶栓治疗后,再次抽取患者的静脉血进行NT-proBNP和hs-CRP的浓度测定。结果在73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有42例患者经过溶栓治疗后其冠状动脉能够再通,冠脉再通率为57.5%。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后,其血浆中的NT-proBNP和hs-CRP的浓度明显出现下降。但治疗后溶栓成功的患者,其体内的NT-proBNP和hs-CRP浓度显著下降,不成功组患者其血浆中的NT-proBNP和hs-CRP出现升高,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患者体内的NT-proBNP和hs-CRP的浓度水平与患者的kiuip分级成正相关,级别越高,患者心衰情况也严重,其体内的NT-proBNP和hs-CRP的浓度越高。结论溶栓治疗急性心梗死通过观察患者体内的NT-proBNP和hs-CRP的浓度,可作为溶栓治疗疗效评价的指标,并且治疗NT-proBNP和hs-CRP的浓度可以作为评价患者心功能的一项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梗死 NT-PROBNP HS-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