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和主动脉基膜粘连蛋白B_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强翔 王彩云 +4 位作者 欧玉兰 贺金莲 朱飞跃 张卓 钟惠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883-887,共5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和主动脉基膜粘连蛋白B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葛根素治疗组。治疗12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和主动脉基膜粘连蛋白B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葛根素治疗组。治疗12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BS)、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低密度脂蛋白(G-LDL);分离主动脉,HE染色及原位杂交检测主动脉内膜基膜粘连蛋白B1mRNA表达。结果造模2组大鼠均出现血脂异常及主动脉病理形态改变;葛根素能改善基本状况,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低密度脂蛋白(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P<0.05);降低主动脉基膜粘连蛋白B1mRNA表达(P<0.05)。结论葛根素具有确切的主动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糖尿病模型 血脂 主动脉 基膜粘连蛋白B1 MRNA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合并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先龙 唐玉兰 +1 位作者 肖凯文 刘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306-2307,共2页
目的探索多发性硬化(MS)合并症的发生、类型、相互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254例MS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合并症的发生情况、治疗及转归。结果 254例MS患者中有72例合并一种或以上其他疾病;其中合并超敏性疾... 目的探索多发性硬化(MS)合并症的发生、类型、相互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254例MS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合并症的发生情况、治疗及转归。结果 254例MS患者中有72例合并一种或以上其他疾病;其中合并超敏性疾病7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AID)33例、寄生虫感染4例、免疫功能低下性疾病15例。有合并症MS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无合并症M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患者可以合并超敏性、自身免疫性、免疫低下性疾病等;充分认识MS的合并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合并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库酯钠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老年性便秘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宋丰前 熊甲英 +1 位作者 邝国兵 颜德中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344-345,34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库酯钠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4例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成A组(30例)、B组(32例)和C组(42例),A组予多库酯钠片口服治疗,B组予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C组采用联合用药治疗,3组疗程均... 目的:探讨多库酯钠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4例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成A组(30例)、B组(32例)和C组(42例),A组予多库酯钠片口服治疗,B组予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C组采用联合用药治疗,3组疗程均为14d。结果:所有患者治疗两周后,A组、B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71.88%和92.86%,A组、B组和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库酯钠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便秘 多库酯钠 莫沙比利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抑制低氧诱导的内皮细胞间质转分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艳华 李宾公 +4 位作者 王裕勤 王得龙 邹晋 柯旋 郝艳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27-1631,共5页
目的探讨敲减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对低氧诱导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向间质转分化的影响及具体机制。方法低氧条件下培养HCMEC,使用RUNX3干扰慢病毒敲减HCMEC中的RUNX3基因,应用反转录PCR检测内皮细胞间质转分化(EndoMT)相关... 目的探讨敲减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对低氧诱导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向间质转分化的影响及具体机制。方法低氧条件下培养HCMEC,使用RUNX3干扰慢病毒敲减HCMEC中的RUNX3基因,应用反转录PCR检测内皮细胞间质转分化(EndoMT)相关基因CD31、血管内皮钙黏素(V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FSP-1)以及RUNX3的mRNA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D31、α-SMA、RUNX3、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Smad2/3、p-Smad2/3以及Notch-1、Hes1、Hey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D31、α-SMA的表达和定位。结果低氧能够诱导HCMEC发生EndoMT;低氧时TGF-β2、Smad2/3、p-Smad2/3以及Notch-1、Hes1、Hey1蛋白均上调;而RUNX3敲减后TGF-β2以及Notch-1蛋白水平增高,然而Smad2/3、p-Smad2/3以及Hes1、Hey1蛋白水平均不同程度下调。结论 RUNX3敲减可减轻低氧诱导的EndoMT,可能是通过部分抑制TGF-β及Notch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间质转分化 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NOTCH 低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胰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中NKX2.2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彭李博 吴楠 +2 位作者 王璇 周晓军 吴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检测NKX2.2蛋白在胃肠胰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胃肠胰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中NKX2.2、Syn及Cg A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NKX2.2蛋白阳性定位于细胞核,在7个原... 目的检测NKX2.2蛋白在胃肠胰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胃肠胰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中NKX2.2、Syn及Cg A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NKX2.2蛋白阳性定位于细胞核,在7个原发部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4例正常胰腺胰岛细胞中弥漫强阳性表达,NKX2.2、Syn及CgA在小肠、直肠及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总阳性率分别为100%、100%、46.7%;NKX2.2在前肠、中后肠的阳性率分别为30%和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9,P=0.001)。NKX2.2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分级、肿瘤最大径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NKX2.2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在诊断小肠、直肠及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上明显优于Cg A,联合检测NKX2.2、Syn、CgA可提高小肠、直肠及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NKX2.2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多发性硬化87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先龙 唐玉兰 肖凯文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8期1044-1045,共2页
目的比较大剂量甲泼尼龙和常规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硬化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1993~2008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糖皮质激素治疗资料记录相对完整的201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分为2组。治疗组87例... 目的比较大剂量甲泼尼龙和常规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硬化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1993~2008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糖皮质激素治疗资料记录相对完整的201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分为2组。治疗组87例给予甲泼尼龙500~1 000 mg.d-1+0.9%氯化钠溶液500 mL缓慢静脉滴注,3~5 d为1个疗程。然后改为口服泼尼松60~80 mg,每天1次1,周后逐渐减量,每5 d减10 mg,直至停药。对照组114例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5~20 mg.d-11,0~14 d为1个疗程,然后口服泼尼松,逐渐减量至停药。其他药物包括奥美拉唑、氯化钾口服液、钙剂及对症用药均一致。分别在冲击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行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xpanded disablelitystatus scale,EDSS)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EDSS分值分别为(4.62±1.98)(,4.58±1.78)分,治疗后分别为(2.97±2.41)和(3.38±1.77)分2,组治疗后EDSS值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2组治疗前后EDSS评分差值均数分别为(1.64±1.59)和(1.19±0.93)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75例,无效12例,有效率86.2%;对照组有效82例,无效32例,有效率71.9%,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近期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泼尼龙 硬化 多发性 ED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发型多发性硬化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先龙 唐玉兰 肖凯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晚发型多发性硬化(LOMS)的临床特点。方法:与同期住院的215例成人型多发性硬化(AOMS)比较,从一般资料、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方面对33例LOM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首次发病年龄50~71岁,平均53.82岁,男女之比为1∶1.... 目的:探讨晚发型多发性硬化(LOMS)的临床特点。方法:与同期住院的215例成人型多发性硬化(AOMS)比较,从一般资料、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方面对33例LOM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首次发病年龄50~71岁,平均53.82岁,男女之比为1∶1.54;患者以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为主,占72.7%;临床分型中33.3%为复发缓解型,21.2%为原发进展型;首发症状以肢体麻木无力最常见,发作性症状单一,临床表现以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多见;预后可能与年龄无关,而与临床类型有关。结论:LOMS临床表现与AOMS相似,但运动障碍重,脊髓损害多见;MRI、诱发电位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晚发型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脂联素及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曾国平 罗初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95-129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及尿酸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形态的关系和它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316例,检测血脂联素水平(APN)和血尿酸(UA),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 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及尿酸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形态的关系和它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316例,检测血脂联素水平(APN)和血尿酸(UA),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和有无复杂狭窄进行分析。结果:有复杂狭窄组APN较无复杂狭窄组降低,而UA则较无复杂狭窄组者明显增高(均有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APN和尿酸水平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结论:低脂联素水平及高尿酸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形态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脂联素 尿酸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胃肠间质瘤手术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2
9
作者 邹倩 冯莉娟 欧阳淼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67-771,共5页
目的:探讨小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手术方式下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以协助其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9年1月到2015年12月经病理科确诊为GIST且肿瘤直径&l... 目的:探讨小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手术方式下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以协助其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9年1月到2015年12月经病理科确诊为GIST且肿瘤直径<2 cm的78例原发性局限性GIST患者(共79处病灶)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分析小GIST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小GIST患者中男:女=1:1.69,初诊的中位年龄为49岁,中老年多见。病灶最多见于胃,其次是食管、小肠,结直肠最少。60.3%(47/78)患者出现腹痛腹胀,7.7%(6/78)有黑便或便血症状。98.7%(78/79)小GIST核分裂象≤5/50 HPF。免疫组织化学示CD117阳性率98.7%,CD34阳性率86.1%,DOG-1阳性率82.3%,actin-平阳性率31.6%,S-100阳性率24.1%。手术切除后共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为内镜治疗患者,2例为传统手术治疗患者;随访过程中共2例复发,均为传统手术切除患者。传统手术治疗与内镜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GIST恶性潜能低,复发转移率低,生物学行为偏良性。传统手术治疗与内镜治疗均安全有效,但内镜治疗相对有费用较低、住院时间较短及创伤较小等优点,因此在内镜操作技术较为成熟的地方,内镜治疗不失为小GIST根治性切除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胃肠间质瘤 手术方式 内镜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普瑞酮对预防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淦华 王芳芳 +4 位作者 宋丰前 沈建冲 陆备军 周春飞 叶淑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7期806-811,共6页
目的:比较长期单独使用替普瑞酮、米索前列醇与奥美拉唑预防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性溃疡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7例长期应用NSAIDs所致消化性溃疡的患者,经6~8周的治疗溃疡愈合后,随机分为:替普瑞酮组(38例),长期服用替... 目的:比较长期单独使用替普瑞酮、米索前列醇与奥美拉唑预防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性溃疡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7例长期应用NSAIDs所致消化性溃疡的患者,经6~8周的治疗溃疡愈合后,随机分为:替普瑞酮组(38例),长期服用替普瑞酮50mg/次,3次/d;奥美拉唑组(35例),长期服用奥美拉唑20mg/次,2次/d;米索前列醇组(34例),长期服用米索前列醇200μg/次,2次/d;疗程共52周,分别观察和比较3组患者第0~26、27~52周期间溃疡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第0~26周期间替普瑞酮组、米索前列醇组与奥美拉唑组患者溃疡复发人数分别为5(13.2%)、5(14.3%)、4(11.8%)例,经比较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7~52周期间3组患者溃疡复发人数分别为6(18.2%)、3(10.0%)、4(13.3%)例,经比较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0~26周期间3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分别为5(13.2%)、4(11.4%)、12(35.3%)例,经比较替普瑞酮与奥美拉唑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索前列醇组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第27~52周期间3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分别为3(9.1%)、9(30.0%)、10(33.3%)例,经比较奥美拉唑与米索前列醇组显著高于替普瑞酮组(P<0.05)。结论:应用替普瑞酮可显著降低NSAIDs相关性溃疡复发,与长期使用米索前列醇和质子泵抑制剂(PPI)类药物的疗效相同,但相关药物并发症的发生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 替普瑞酮 奥美拉唑 米索前列醇 消化性溃疡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