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生育方式的演变形态及其文明度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康就升 《人口与经济》 1988年第4期36-40,共5页
迄今,在社会发展的历史中,人类生育方式几经变化,从盲目生育过渡到家庭生育计划,进而发展到以社会主义国家为前例开辟了计划生育的新时代,使之成为人类生育史上的文明碑。人类自身生产的历史表明,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 迄今,在社会发展的历史中,人类生育方式几经变化,从盲目生育过渡到家庭生育计划,进而发展到以社会主义国家为前例开辟了计划生育的新时代,使之成为人类生育史上的文明碑。人类自身生产的历史表明,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发展,作为精神文明重要内容的人类生育方式也不断变换、更新,并在社会主义国家率先完成了向理想、完善的生育方式——计划生育形态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方式 演变形态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发展 计划生育 物质文明 人类自身生产 生育史 社会主义国家 物质资料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人口转化的特殊道路 被引量:1
2
作者 康就升 《人口学刊》 1986年第5期30-33,共4页
农村人口转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转”,即由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发生职业转变;二是“化”,即职业变化与地域迁移同步,实现农民“非农民”化、农村人口城镇化。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了分工、分业的深入,产业结构趋于... 农村人口转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转”,即由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发生职业转变;二是“化”,即职业变化与地域迁移同步,实现农民“非农民”化、农村人口城镇化。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了分工、分业的深入,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农村劳动力的从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呈下降趋势;从事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劳动力则呈上升趋势,逐年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 农业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 产业结构 非农业部门 非农业人口 劳动力就业结构 重大变化 商业服务业 重要组成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人口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
3
作者 康就升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0-14,共5页
一、研究农村人口发展战略的特殊地位在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发展战略有两个:一个是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另一个是农村人口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着眼于物质资料的生产,而人口发展战略则为人类自身的发展制订出总的方针和基本原则。
关键词 人口发展战略 农村经济发展战略 农村人口结构 人口发展状况 生育水平 农村人口增长 两种生产 总和生育率 计划生育政策 生育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化模式的新思路
4
作者 康就升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11,共6页
如何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模式,是学术界近年研究的热门课题。诸多论著研究的思路,囿于分割式、封闭式地在农村、集镇、城市范围内孤立探索,其结论大体上是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式的乡村城市化;第二种是农村人... 如何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模式,是学术界近年研究的热门课题。诸多论著研究的思路,囿于分割式、封闭式地在农村、集镇、城市范围内孤立探索,其结论大体上是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式的乡村城市化;第二种是农村人口集镇化;第三种是农村人口主要流向城市的传统城市化。笔者认为,从某一角度考察,上述观点不无道理。从总体考察,上述观点各执一端,都失于偏颇,只强调了问题的一个方面,没有从更高的层次、更全面的角度把握城市化的实质、规律、作用和我国国情的基本特点,似乎简化了复杂的、多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城市化 农村人口转移 集镇建设 新思路 城市人口 中国国情 规模扩大 人口比重 城市化水平 农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劳动力转移机制的思考与选择
5
作者 康就升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4-21,共8页
近年来,许多学者针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总结性思考,从转移的过程、原因、经验、问题、特点、规律、速度、对策等方面研究、探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但从农业劳动力转移机制的角度,对其进行“双重”考察,分... 近年来,许多学者针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总结性思考,从转移的过程、原因、经验、问题、特点、规律、速度、对策等方面研究、探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但从农业劳动力转移机制的角度,对其进行“双重”考察,分析“双重”效应、揭示“双重”动因、构想“双重”模式,学术界尚未涉足或涉足不深。从理论上讲,农业劳动力转移机制是制约农业劳动力转移纵向度——过程与横向度——方面的内在工作方式和因素的必然联系。从实际来看,转移机制是关键环节,近年来农业劳动力转移出现的“负效应”无不与之相关,因而,对农业劳动力转移机制进行思考与选择,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思考与选择 非农产业 劳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我国农业 “双重效应” 农民 转移率 农转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刍见
6
作者 康就升 《人口学刊》 1987年第6期11-15,10,共6页
自从城市和城市发展变化的过程——城市化在地球上问世以来,人们对它的现状分析和理论概括便应运而生,形成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尤其是关于城市化的概念,各国学者各执己见,因此它被称为“世界文献中存在着巨大分歧的问题之一”。就国际... 自从城市和城市发展变化的过程——城市化在地球上问世以来,人们对它的现状分析和理论概括便应运而生,形成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尤其是关于城市化的概念,各国学者各执己见,因此它被称为“世界文献中存在着巨大分歧的问题之一”。就国际而言,城市化的含义通常被理解为人口在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集中以及城市人口比重的上升。但不同学科对城市化定义的原则和方法存在着分歧。经济学家从经济与城市的关系来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城市化过程 经济学家 社会主义 经济发展 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 发达国家 社会生产力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亦工亦农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7
作者 康就升 《人口学刊》 1984年第3期50-56,共7页
亦工亦农人口是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特别是农村社队企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人口类型。据统计,到1981年底,我国在农村从事社队企业和交通运输、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企事业的亦工亦农人口达3,600多万人(尚未包括农村在城镇... 亦工亦农人口是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特别是农村社队企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人口类型。据统计,到1981年底,我国在农村从事社队企业和交通运输、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企事业的亦工亦农人口达3,600多万人(尚未包括农村在城镇企事业单位工作和以自营形式从事非农业经济活动的亦工亦农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亦工亦农 农业劳动力转移 非农业人口 农业剩余劳动力 农村经济 农业经济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经济活动 农业生产特点 小城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