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技术富集儿茶素渣中茶氨酸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萧力争 肖文军 +2 位作者 龚志华 王伟 刘仲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1,64,共6页
以茶叶深加工中提制儿茶素后的废料—儿茶素渣为材料,在筛选出膜分离与富集茶氨酸最适料液pH值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截留分子量为2500 Da、3500 Da、5000 Da的膜超滤儿茶素渣料液对茶氨酸得率与纯度的影响,以及300 Da纳滤、200 Da纳滤、... 以茶叶深加工中提制儿茶素后的废料—儿茶素渣为材料,在筛选出膜分离与富集茶氨酸最适料液pH值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截留分子量为2500 Da、3500 Da、5000 Da的膜超滤儿茶素渣料液对茶氨酸得率与纯度的影响,以及300 Da纳滤、200 Da纳滤、反渗透、真空蒸发浓缩四种浓缩方法对茶氨酸的效应。结果表明:调节料液体系的pH值至2.8~3.5左右,有利于在超滤过程中分离与富集茶氨酸;选用截留分子量为3500 Da膜超滤儿茶素渣料液,茶多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等大分子物质大部分被截留,其截留率分别为89.90%、92.20%,可获得率为54.50%、纯度为8.92%的茶氨酸料液,300 Da纳滤、200 Da纳滤、反渗透、真空蒸发浓缩四种浓缩方法在加工茶氨酸中,茶氨酸损失率依次为4.51%、3.62%、0.45%、5.15%。综合考虑,利用3500 Da超滤分离与反渗透浓缩可以分离与富集儿茶素渣中的茶氨酸,综合得率与纯度分别为54.05%和8.53%,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深加工 茶氨酸 儿茶素渣 膜技术 分离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技术分离七叶参皂甙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肖文军 刘仲华 +1 位作者 龚志华 向胜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2-56,共5页
以七叶参为材料,研究了微滤澄清、超滤除大分子、纳滤分离、纳滤浓缩等膜技术在分离七叶参皂甙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采用0.2μm微滤膜在40℃条件下微滤经粗滤后的七叶参浸提液,且在微滤滤液达到浸提液重的80%时加入与原料等重的透析水... 以七叶参为材料,研究了微滤澄清、超滤除大分子、纳滤分离、纳滤浓缩等膜技术在分离七叶参皂甙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采用0.2μm微滤膜在40℃条件下微滤经粗滤后的七叶参浸提液,且在微滤滤液达到浸提液重的80%时加入与原料等重的透析水透析残渣可作为微滤澄清的技术参数;选用截留分子量为10000Da的超滤膜能有效去除色素等大分子物质;利用截留分子量为2500Da或3500Da的纳滤膜分离七叶参皂甙,可制得纯度为42%以上的七叶参皂甙产品,且3500Da纳滤膜比2500Da纳滤膜的得率要高,但干粉中皂甙纯度略低;选用500D的纳滤膜在32℃左右、操作压力为1.8MPa的条件下浓缩七叶参皂甙不仅浓缩效率高,而且可进一步提高产品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参 皂甙 膜技术 分离 微滤 超滤 纳滤 提取 药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竹叶多糖分离与纯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周跃斌 王伟 +1 位作者 周向荣 李适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56-159,共4页
对毛竹叶采用超声波提取法获得的竹叶多糖粗提取物,采用Sevag法脱蛋白质、乙醇分级沉淀、冷冻干燥后得到粗多糖,进一步用DEAE-52纤维素柱层析、Sephadex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结果表明:Sevag法脱蛋白3次可脱除97.2%的蛋白质;... 对毛竹叶采用超声波提取法获得的竹叶多糖粗提取物,采用Sevag法脱蛋白质、乙醇分级沉淀、冷冻干燥后得到粗多糖,进一步用DEAE-52纤维素柱层析、Sephadex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结果表明:Sevag法脱蛋白3次可脱除97.2%的蛋白质;50%浓度的乙醇沉淀多糖得率最高,为37.6%;DEAE-52纤维素柱层析柱水洗脱的得率最高,为46.4%;DEAE-52纤维素柱层析柱2次水洗脱获得的竹叶多糖经G-75柱层析和G-100柱层析可得到白色粉末状的中性多糖。选择水和NaCl溶液为洗脱剂的温和条件分离纯化多糖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竹叶多糖 柱层析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叶生物碱柱分离纯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肖文军 胡祥文 +2 位作者 胡云铃 肖力争 龚志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0-124,共5页
以荷叶干叶为原料,经30%乙醇提取后,通过对聚酰胺、D101、HP-20三种大孔树脂对荷叶生物碱静态吸附与解吸的比较,在筛选出一种具有较高吸附率与解吸量树脂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不同洗脱流速下不同乙醇浓度梯度洗脱对生物碱洗脱量、纯度和... 以荷叶干叶为原料,经30%乙醇提取后,通过对聚酰胺、D101、HP-20三种大孔树脂对荷叶生物碱静态吸附与解吸的比较,在筛选出一种具有较高吸附率与解吸量树脂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不同洗脱流速下不同乙醇浓度梯度洗脱对生物碱洗脱量、纯度和得率的影响以及最优流速下不同乙醇浓度等梯度洗脱对生物碱洗脱量、纯度和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D101是三种树脂中分离纯化荷叶生物碱的最佳树脂,利用树脂D101分离纯化荷叶生物碱时,以流速为1.50BV/h依次经3BV的20%、40%、60%和80%乙醇进行梯度洗脱的技术参数较好,其生物碱总量、总得率和总纯度最高,分别达到10.8226mg、62.9%和4.86%,当单独收集80%乙醇浓度以上的洗脱液时,荷叶生物碱的纯度可达32.56%,可以制备较高纯度的荷叶生物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生物碱 柱分离 静态吸附 动态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肖文军 刘仲华 +1 位作者 黄建安 施兆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0-143,共4页
选用0.1μm微滤膜对茶水提离心上清液进行微滤处理,探讨了微滤温度对干物率、咖啡碱、各儿茶素组分以及微滤处理对产品冷溶性的影响.同时,选用不同的超滤膜对儿茶素粗提液进行超滤处理,比较分析了超滤处理对儿茶素各组分比值和儿茶素终... 选用0.1μm微滤膜对茶水提离心上清液进行微滤处理,探讨了微滤温度对干物率、咖啡碱、各儿茶素组分以及微滤处理对产品冷溶性的影响.同时,选用不同的超滤膜对儿茶素粗提液进行超滤处理,比较分析了超滤处理对儿茶素各组分比值和儿茶素终端产品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滤滤出液的干物率、咖啡碱及各儿茶素组分含量随微滤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产品的各项冷溶性指标明显好于对照样产品;选用超滤膜 1可获得酯型儿茶素/非酯型儿茶素比值较小的产品,选用超滤膜 2可获得比值较大的产品;超滤膜 1比超滤膜 2能更有效地去除儿茶素终端产品色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深加工 微滤技术 超滤技术 冷溶性 儿茶素比值 色素 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碎茉莉花茶窨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觅路 肖文军 +1 位作者 龚志华 龚雨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1-413,420,共4页
为充分发挥绿茶精制加工效益 ,提高加工过程副产品绿碎茶的利用率 ,增加附加值 ,对绿茶茶坯加工过程中不同颗粒大小的副产品 (绿碎茶 )进行同一窨制工艺 (鲜花一窨 )处理 ,对相同颗粒大小的绿碎茶 (直径为 0 .75mm )进行不同窨制工艺处... 为充分发挥绿茶精制加工效益 ,提高加工过程副产品绿碎茶的利用率 ,增加附加值 ,对绿茶茶坯加工过程中不同颗粒大小的副产品 (绿碎茶 )进行同一窨制工艺 (鲜花一窨 )处理 ,对相同颗粒大小的绿碎茶 (直径为 0 .75mm )进行不同窨制工艺处理 ,分别制成绿碎茉莉花茶成品 ,分析原料颗粒大小和窨制工艺对成茶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以直径 0 .75 mm的绿碎茶为原料的成品茶 ,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综合指标评分最高 ;相同颗粒大小的绿碎茶以鲜花一窨品质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碎茶 绿碎茉莉花茶 窨制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地方芹菜品种总黄酮含量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克勤 陈静萍 +1 位作者 罗军武 陈亮 《湖南农业科学》 2007年第4期29-31,共3页
采用Al(NO3)3分光光度法测量湖南地方芹菜茎叶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湖南14个地方芹菜品种中,芹菜黄酮含量差异很大,并且同一产地不同品种的芹菜黄酮含量差异也很大。张家界市野芹菜中叶黄酮含量最高,为20.350 mg/g,邵阳实心芹菜叶中... 采用Al(NO3)3分光光度法测量湖南地方芹菜茎叶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湖南14个地方芹菜品种中,芹菜黄酮含量差异很大,并且同一产地不同品种的芹菜黄酮含量差异也很大。张家界市野芹菜中叶黄酮含量最高,为20.350 mg/g,邵阳实心芹菜叶中的黄酮含量最低,为1.541 mg/g。芹菜叶黄酮的含量远远高于芹菜茎黄酮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黄酮 品种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树脂法制备高纯儿茶素的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张盛 刘仲华 +2 位作者 黄建安 刘爱玲 施兆鹏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以有机溶剂萃取制备的儿茶素粗品为材料,进行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法制备高纯儿茶素(儿茶素含量≥95%)的研究。选用12种树脂为吸附剂,应用HPLC对吸附过程中儿茶素含量与组分的变化做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以脱咖啡因小叶种儿茶素粗品... 以有机溶剂萃取制备的儿茶素粗品为材料,进行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法制备高纯儿茶素(儿茶素含量≥95%)的研究。选用12种树脂为吸附剂,应用HPLC对吸附过程中儿茶素含量与组分的变化做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以脱咖啡因小叶种儿茶素粗品为原料,AB-8吸附树脂为柱填充料,收集过柱溶液一定区段内馏份,可以制得高纯儿茶素样品。产品制率为65%,纯度≥95%,EGCG含量大于55%,咖啡因<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树脂法 高纯儿茶素 柱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 制备技术 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薯叶黄酮分离纯化工艺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陆英 吴朝比 +3 位作者 蒋华军 罗巍 廖红梅 刘仲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14-118,共5页
本实验以红薯叶为原料,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工艺,并研究了粗提物与纯化产物对羟基自由基、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OPP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红薯叶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60%乙醇水溶液90℃回流提取60min,料液比1:40,粗... 本实验以红薯叶为原料,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工艺,并研究了粗提物与纯化产物对羟基自由基、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OPP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红薯叶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60%乙醇水溶液90℃回流提取60min,料液比1:40,粗提物中总黄酮含量为101.3mg/g。提取液用HPD500大孔树脂进行纯化效果好,最佳纯化工艺为:吸附条件:上样原料液黄酮含量1.8mg/ml,pH3上样流速为3BV/h;洗脱条件:50%乙醇、流速3BV/h,流量4BV,在此条件下,纯化产品黄酮含量为488.7mg/g;粗提物与纯化产物均具有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叶 黄酮 HPD500大孔树脂 分离纯化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素体外氧化制备茶黄素的研究 被引量:35
10
作者 王坤波 刘仲华 黄建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9,共7页
对儿茶素通过体外酶促氧化和化学氧化定向制备茶黄素进行了研究,并对两种制备途径进行了比较。酶促氧化结果表明,发酵80分钟时,茶黄素的生成量最高(为15.05%)。化学氧化结果表明,以大叶儿茶素为材料,浓度为10 mg/ml, 氧化剂的比例为2:3... 对儿茶素通过体外酶促氧化和化学氧化定向制备茶黄素进行了研究,并对两种制备途径进行了比较。酶促氧化结果表明,发酵80分钟时,茶黄素的生成量最高(为15.05%)。化学氧化结果表明,以大叶儿茶素为材料,浓度为10 mg/ml, 氧化剂的比例为2:3:1(儿茶素: K3Fe(CN)6:NaHCO3)时,有利于茶黄素类物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体外制备 茶黄素 酶促氧化 化学氧化 氧化机理 多酚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筛选法对普洱茶降血糖血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张冬英 刘仲华 +2 位作者 施兆鹏 刘亚林 付冬和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3,共5页
利用高通量筛选法寻找普洱茶降血糖血脂作用的活性成分的研究。实验以SMMC-7721细胞为模型,确定普洱茶各样品的合适筛选浓度为50μg/ml,并以此浓度对激活PPARα、PPARδ、PPARγ受体的活性进行筛选。结果发现,普洱茶醇提物对PPARδ受体... 利用高通量筛选法寻找普洱茶降血糖血脂作用的活性成分的研究。实验以SMMC-7721细胞为模型,确定普洱茶各样品的合适筛选浓度为50μg/ml,并以此浓度对激活PPARα、PPARδ、PPARγ受体的活性进行筛选。结果发现,普洱茶醇提物对PPARδ受体有激活作用,有潜在的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筛选 普洱茶 血糖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茶儿茶素和咖啡因的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龚雨顺 刘仲华 +3 位作者 黄建安 王坤波 刘硕谦 张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2,共3页
为克服有毒溶济萃取法和金属离子沉淀法分离儿茶素和咖啡因造成环境污染和操作有安全隐患等缺陷,以粗品茶多酚为原料,研究了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制备儿茶素和咖啡因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对儿茶素和咖啡因的吸附和解吸... 为克服有毒溶济萃取法和金属离子沉淀法分离儿茶素和咖啡因造成环境污染和操作有安全隐患等缺陷,以粗品茶多酚为原料,研究了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制备儿茶素和咖啡因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对儿茶素和咖啡因的吸附和解吸性能良好,通过梯度洗脱,可对儿茶素和咖啡因进行分离,并能制得不同规格的儿茶素产品和粗品咖啡因,其中高 EGCg 含量(66.95%)的高纯儿茶素产品 GTC-90 制率达 46.47%,咖啡因低于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分离 制备 儿茶素 咖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齿蛇葡萄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熊皓平 杨伟丽 +1 位作者 张友胜 刘爱玲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1-383,共3页
分别用水和几种有机溶剂浸提显齿蛇葡萄幼叶中有效成分 ,以没食子酸和单宁酸为标样 ,并用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Folin- Dennis法、Folin- Ciocalteu法、普鲁士蓝法法测定其中多酚的含量 ,以筛选显齿蛇葡萄多酚测定的较佳方法 .结果表... 分别用水和几种有机溶剂浸提显齿蛇葡萄幼叶中有效成分 ,以没食子酸和单宁酸为标样 ,并用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Folin- Dennis法、Folin- Ciocalteu法、普鲁士蓝法法测定其中多酚的含量 ,以筛选显齿蛇葡萄多酚测定的较佳方法 .结果表明 ,以丙酮和水 (体积比为 1∶ 1)为溶剂浸提 ,以没食子酸为标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齿蛇葡萄 多酚 测定方法 葡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叶中三萜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庆新 黄建安 +2 位作者 刘仲华 龚雨顺 杨志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2-285,共4页
枇杷叶是一种传统中药植物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对枇杷叶中三萜类物质的类型、生物活性、提取分离、纯化、检测分析以及鉴定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枇杷叶 三萜酸 2α-羟基乌索酸 熊果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固样方法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龚志华 肖文军 +2 位作者 蔡利娅 萧力争 钟林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为茶树种质资源筛选寻找准确的鲜叶固样方法,以湖南农业大学茶树资源圃中槠叶齐品种的春茶1芽1叶至1芽2叶为材料,在筛选出蒸青固样、热空气固样、微波固样较优技术参数的基础上,比较了蒸青固样、热空气固样、微波固样、冷冻固样、低温... 为茶树种质资源筛选寻找准确的鲜叶固样方法,以湖南农业大学茶树资源圃中槠叶齐品种的春茶1芽1叶至1芽2叶为材料,在筛选出蒸青固样、热空气固样、微波固样较优技术参数的基础上,比较了蒸青固样、热空气固样、微波固样、冷冻固样、低温固样和锅炒杀青固样等固样方法对茶叶内含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茶鲜叶固样量为50g时,蒸青固样时间以75s最佳,微波固样时间以70s最佳,热空气固样温度以165℃最佳;蒸青固样在总体上保留各内含成分较多,微波固样能促进儿茶素的转化,热空气165℃固样所保留的茶多酚和氨基酸较多,低温固样与冷冻固样所保留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较多,锅炒杀青固样使一部分内含成分发生了氧化,分解或转化.综合考虑,冷冻固样是较好的固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固样方法 品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性氧化合成茶黄素条件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谷记平 刘仲华 +1 位作者 黄建安 施兆鹏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5-290,共6页
利用提取粗酶液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合成茶黄素以及在此基础上利用捣碎茶鲜叶(不提取粗酶液)直接进行合成茶黄素试验以确定最优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反应体系中,茶黄素酶促合成的最佳条件(茶黄素总量)为:温度为30℃,反应... 利用提取粗酶液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合成茶黄素以及在此基础上利用捣碎茶鲜叶(不提取粗酶液)直接进行合成茶黄素试验以确定最优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反应体系中,茶黄素酶促合成的最佳条件(茶黄素总量)为:温度为30℃,反应体系的最佳pH值为4.8,底物浓度为0.9g/100ml,酶源物浓度为28g/100ml(以鲜叶重量计),通氧量为0.4L/min,最佳反应终止时间是40min。其中温度和pH值是反应体系中两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P<0.05);通氧量也是影响茶黄素酶性合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 儿茶素 酶性氧化 最优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DA-1大孔树脂对芹菜黄酮分离纯化的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克勤 刘仲华 +2 位作者 罗军武 陈静萍 陈亮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5-69,共5页
通过比较6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芹菜提取物静态吸附性能,筛选出大孔吸附树脂XDA-1,对它的动态吸附分离条件的上样液浓度、洗脱溶剂及洗脱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XDA-1大孔吸附树脂对芹菜黄酮的静态吸附率为88.18%,解吸率98.43%。本试验优... 通过比较6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芹菜提取物静态吸附性能,筛选出大孔吸附树脂XDA-1,对它的动态吸附分离条件的上样液浓度、洗脱溶剂及洗脱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XDA-1大孔吸附树脂对芹菜黄酮的静态吸附率为88.18%,解吸率98.43%。本试验优化条件为:芹菜提取物总黄酮浓度为0.7025mg/mL,上样流速为2BV/h,洗脱液采用2BV/h的洗脱流速,洗脱液为4BV/h70%的乙醇,树脂富集倍数为8.4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芹菜 黄酮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制工艺技术及原料成分对沱茶成型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仲溪 刘德华 +3 位作者 高代珍 刘仲华 周跃斌 王坤波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2-335,共4页
为了揭示沱茶成型机理,对坯料含水量、汽蒸时间及汽蒸料叶温、含水量对沱茶压制成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坯料含水量、汽蒸时间及汽蒸料叶温、含水量对沱茶成型均有影响.压制沱茶适宜的技术参数是:坯料含水量13%~14%,汽蒸时间12... 为了揭示沱茶成型机理,对坯料含水量、汽蒸时间及汽蒸料叶温、含水量对沱茶压制成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坯料含水量、汽蒸时间及汽蒸料叶温、含水量对沱茶成型均有影响.压制沱茶适宜的技术参数是:坯料含水量13%~14%,汽蒸时间12~15 s,汽蒸料叶温85 ℃左右,汽蒸料含水量22%~23%.对沱茶压制成型起黏结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各处理的成型优劣及成茶的抗压强度大小的顺序是:坯料直接压制成沱茶、茶渣烘干样加入15%茶多酚、茶渣烘干样加入速溶茶、茶渣烘干样压制成沱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制工艺 原料成分 沱茶 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籽油脂肪酸蔗糖酯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曾盔 黄才斌 +1 位作者 黄高山 刘仲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9-312,共4页
用毛油茶籽油和蔗糖经甲酯化与酯交换两步,合成了油茶籽油脂肪酸蔗糖酯,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前步反应条件(摩尔比5∶1,80℃,反应6h),甲酯得率为79%;用单因素法确定了后步反应条件(摩尔比为(1~2)∶1,先在110℃反应1.5h,再在135℃反应3h)... 用毛油茶籽油和蔗糖经甲酯化与酯交换两步,合成了油茶籽油脂肪酸蔗糖酯,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前步反应条件(摩尔比5∶1,80℃,反应6h),甲酯得率为79%;用单因素法确定了后步反应条件(摩尔比为(1~2)∶1,先在110℃反应1.5h,再在135℃反应3h),蔗糖酯产率为45%.并对精制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酯 油茶籽油 表面活性剂 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ECG型儿茶素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盛 刘仲华 +2 位作者 黄建安 刘爱玲 施兆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4-146,共3页
为探索高ECG(epicatechingallate)型儿茶素产品的工艺制备途径,以大叶种复合儿茶素为材料,过AB 8树脂上吸附的儿茶素经乙醇解吸后,配套采用溶剂萃取后续工序,可同时制得ECG含量高达67.22%的儿茶素专化产品与含量为88.13%的咖啡因产品.
关键词 儿茶素 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工艺 高ECG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