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汉-洞庭盆地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徐杰 邓起东 +3 位作者 张玉岫 殷秀华 虢顺民 牛娈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32-342,共11页
本文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地震等资料,初步分析了江汉-洞庭盆地构造及其演化和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此盆地由江汉坳陷、华容隆起和洞庭湖坳陷组成,整个盆地呈现二坳一隆、多凹多凸的构造特征。盆地之下是低缓的北东向莫霍面隆起带,埋深3... 本文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地震等资料,初步分析了江汉-洞庭盆地构造及其演化和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此盆地由江汉坳陷、华容隆起和洞庭湖坳陷组成,整个盆地呈现二坳一隆、多凹多凸的构造特征。盆地之下是低缓的北东向莫霍面隆起带,埋深30—31km。自早白垩世至第四纪盆地经历了裂陷、强烈裂陷和区域性沉降等复杂过程,第四纪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断裂活动和断块差异活动。盆地区有中强地震和小震活动,地震带基本位于第四纪差异活动较明显的地区和莫霍面隆起的斜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活动性 盆地 构造 江汉-洞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1556年华县大地震及岳阳地震的讨论 被引量:5
2
作者 潘建雄 吴业彪 +1 位作者 张玉岫 薛佳谋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61-267,共7页
通过研究地震烈度的衰减、临近华县地区历次强震等烈度线形态的相似性以及秦岭东西构造带对地震动的阻挡,认为华县大地震南侧的四度线边界在襄阳~光山一带,即大致在北纬32°附近,其南侧出现一个无震感记录的地带,无震感地带以南才... 通过研究地震烈度的衰减、临近华县地区历次强震等烈度线形态的相似性以及秦岭东西构造带对地震动的阻挡,认为华县大地震南侧的四度线边界在襄阳~光山一带,即大致在北纬32°附近,其南侧出现一个无震感记录的地带,无震感地带以南才是岳阳地震的影响场区,它有自己的震中,震中烈度七度,向外烈度衰减有闭合的四度区边界,表明1556年发生的华县大地震与岳阳地震是同时发生的两个独立的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 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地震域”的概念
3
作者 陈立军 《中国地震》 1987年第4期-,共6页
本文从地震社会学的角度给出了地震域定性与定量的定义,并为此对震中烈度I_0的震源深度校正函数c(h)与区域校正函数g(M,K)进行了必要的讨论;将大陆地震活动划分为四大类地区并分别给出了它们的区域校正系数K值。
关键词 地震强度 校正函数 震源深度 震级 地震基本参数 震中烈度 概念 思维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首次发现断层眉脊带 被引量:2
4
作者 潘建雄 张玉岫 龙运武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68-368,共1页
笔者在湘西北地区进行地震地质考察时,于澧县南约20km的观音庵东侧尺马山一带发现了北东走向的断裂眉脊带,这是首次在华南地区发现断层眉脊带,这将有助于对华南地区活断层与地震断裂的研究。 尺马山(海拔高度132m,下同)与其东北的担良山... 笔者在湘西北地区进行地震地质考察时,于澧县南约20km的观音庵东侧尺马山一带发现了北东走向的断裂眉脊带,这是首次在华南地区发现断层眉脊带,这将有助于对华南地区活断层与地震断裂的研究。 尺马山(海拔高度132m,下同)与其东北的担良山(151m)及其西南的银珠山(241.6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脊带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盆地的第四纪构造活动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石钧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2-40,共9页
依据第四系分统等厚度图,分析了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的演变。早更新世及晚更新世表现为盆地东西两侧对边掀斜,沉积中心呈近南北向伸延;中更新世及全新世,迎丰桥-北景港断裂两侧断块反向扭动掀斜,以致盆地西北角和东南角掀升,并形成... 依据第四系分统等厚度图,分析了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的演变。早更新世及晚更新世表现为盆地东西两侧对边掀斜,沉积中心呈近南北向伸延;中更新世及全新世,迎丰桥-北景港断裂两侧断块反向扭动掀斜,以致盆地西北角和东南角掀升,并形成与此主掀升部位相应的俯伏部位,其伸延方向与主掀升部位的掀斜方向垂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盆地 第四线 构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格异常及均衡异常物理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友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84-86,共3页
布格异常及均衡异常物理意义的探讨1前言一百多年来布格重力异常及均衡重力异常的概念与物理意义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今天继续深入研究它们的物理意义,对于探讨地壳运动及地震发生的根本原因,仍然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科学价值。2... 布格异常及均衡异常物理意义的探讨1前言一百多年来布格重力异常及均衡重力异常的概念与物理意义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今天继续深入研究它们的物理意义,对于探讨地壳运动及地震发生的根本原因,仍然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科学价值。2布格重力异常的客观性众所周知,地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格异常 均衡异常物理 地震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庸崩滑灾害考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玉文 《灾害学》 CSCD 1989年第1期79-80,共2页
《中国地震目录》(1983年版)第142页载: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湖南大庸茅岩地震山崩,震级4 3/4级、烈度六度。并加脚注:“疑为山崩、滑坡”。我们在广泛收集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野外考察,结果表明,大庸山崩滑坡,并非地震引起的结果,而是... 《中国地震目录》(1983年版)第142页载: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湖南大庸茅岩地震山崩,震级4 3/4级、烈度六度。并加脚注:“疑为山崩、滑坡”。我们在广泛收集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野外考察,结果表明,大庸山崩滑坡,并非地震引起的结果,而是由于外动力(降雨)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滑体 地震目录 灾害学 外动力 六度 野外考察 滑坡成因 危岩体 重力地貌 崩塌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