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物探方法在城市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隐伏基岩探测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贺转利 何禹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251,共10页
为在湖南省典型湖相盆地城市低阻覆盖区查明隐伏基岩及其空间分布状态,以常德市鼎城区G4线地质调查剖面为例进行了多方法综合试验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区内地质、地层、构造等区域特征;其次,在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 为在湖南省典型湖相盆地城市低阻覆盖区查明隐伏基岩及其空间分布状态,以常德市鼎城区G4线地质调查剖面为例进行了多方法综合试验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区内地质、地层、构造等区域特征;其次,在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进行野外探测试验基础上,引进了广域电磁法和微动勘探等新方法、新技术进行综合探测试验研究;最后,利用多方法探测结果推断了隐伏寒武系灰岩、断裂构造和地层垂向分布情况,并在靶区位置上进行了钻探验证,效果良好。本次调查研究表明:广域电磁法相比传统近地表探测方法,具有高抗噪、探测深度大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是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中探查基岩、隐伏构造等目标体的有效方法,而对于地表下百米以内的白垩系和第四系粉砂质地层划分,微动勘探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调查 综合物探方法 广域电磁法 微动勘探 隐伏基岩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红层地区滑坡地质灾害致灾因子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磊磊 肖浩 +1 位作者 王璨 姚腾飞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9-174,共6页
为了探究滑坡成因机制、揭示滑坡发育规律,以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为例,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等10个因子为致灾因子,基于确定性因数模型开展致灾因子敏感性分析,探究湖南省红层地区滑坡发育特征和成因机制... 为了探究滑坡成因机制、揭示滑坡发育规律,以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为例,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等10个因子为致灾因子,基于确定性因数模型开展致灾因子敏感性分析,探究湖南省红层地区滑坡发育特征和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滑坡与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和地形起伏度等因子呈现较大的相关性,各因子间的敏感性大小为: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地形起伏度>归一化植被指数>距道路距离>坡度>地层岩性>距河流距离>多年平均降雨>距断层距离;相应因子高敏感区间分别为:土地利用类型为建筑用地、高程[101 m,1394 m)、地形起伏度[47 m,74 m)、归一化植被指数[0.30,0.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 红层地区 致灾因子 敏感性分析 确定性因数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紫云山花岗岩和暗色包体的源区及其地质意义:来自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鲁玉龙 肖荣 +5 位作者 彭建堂 黄建中 李欢 王鹏 冷家豪 刘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50,共16页
湘中紫云山花岗质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近年来因其周边众多金属矿床的发现而备受关注。岩体内含有丰富的暗色包体(MMEs),为研究其源区和形成过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本文对紫云山暗色包体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并对紫云山花岗... 湘中紫云山花岗质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近年来因其周边众多金属矿床的发现而备受关注。岩体内含有丰富的暗色包体(MMEs),为研究其源区和形成过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本文对紫云山暗色包体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并对紫云山花岗岩和暗色包体进行了Sr-Nd同位素分析。暗色包体主要为闪长质-花岗闪长质,SiO_(2)含量在55.24%~68.72%(平均为63.758%),K_(2)O含量为1.22%~6.33%(平均值为2.76%),属于钙碱性系列至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暗色包体的(^(87)Sr/^(86)Sr)i值为0.714943~0.720623,ε_(Nd)(t)值为-9.53~-6.5,t DM2为1.53~1.78 Ga;主体花岗岩的(^(87)Sr/^(86)Sr)_(i)值为0.718160~0.724384,ε_(Nd)(t)值为-7.4~-8.2,二阶段模式年龄t DM2为1.60~1.67Ga;补体花岗岩的(^(87)Sr/^(86)Sr)_(i)值为0.735888~0.745734,ε_(Nd)(t)值为-10.1~-10.9,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值为1.82~1.89Ga。研究表明:紫云山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变杂砂岩熔融的壳源岩浆,并混合了部分富集幔源岩浆;其中主体花岗岩相较补体花岗岩含有较多的幔源组分,而紫云山暗色包体主要来源于富集地幔。紫云山花岗岩和暗色包体可能是印支期华南板块受周缘板块碰撞挤压后岩石圈伸展减薄,底侵的高温幔源岩浆注入到壳源长英质岩浆房后,两者混合不均的产物。在湘中地区,印支晚期花岗岩与其附近的金(锑)、钨等矿床存在密切的时、空联系,可能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该区印支晚期花岗岩的成岩-成矿作用的强度远超传统认识,在找矿过程中需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同位素 岩浆源区 成矿效应 暗色包体 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界牌岭矿区矿坑充水途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罗伟奇 刘拥军 +7 位作者 李同生 周鑫 陈文东 欧健 陈亮晶 宋学旺 章威 何国扬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8,共12页
湖南省界牌岭矿区在深部多金属矿探采结合施工时,出现了矿坑涌水量大和西南部塔下村余家组发生了大量岩溶地面塌陷等问题。尽管以往开展过矿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但对水文地质条件尤其是威胁矿山安全生产及对周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的矿坑... 湖南省界牌岭矿区在深部多金属矿探采结合施工时,出现了矿坑涌水量大和西南部塔下村余家组发生了大量岩溶地面塌陷等问题。尽管以往开展过矿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但对水文地质条件尤其是威胁矿山安全生产及对周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的矿坑潜在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了解得不够清楚。文章系统整理分析了矿区前期各阶段水文地质资料,结合地面调查、物探、钻探、抽水试验等常规方法,对界牌岭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并重点分析了矿坑充水途径。结果显示:(1)研究区西南部新发现NE向断层F_(303)。(2)矿坑主要充水途径有2条:①矿区西部F_(201)至F_(32)段隔水层测水组缺失,壶天群、梓门桥组与石蹬子组直接接触,同时受F_(201)、F_(303)、F_(32)的影响,构成矿坑最主要的充水途径;②矿区西北部沿花岗斑岩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富水性较好,围岩接触带构成矿坑充水途径;主要充水水源为西部壶天群地下水和田尾溪水。建议在F_(1)的西侧梓门桥组、壶天群范围内利用下部隔水层测水组对梓门桥组、壶天群内的充水途径进行帷幕注浆,阻隔矿区与河水、壶天群的地下水水力联系。研究结果可为矿山下一步防治水工作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 充水途径 充水水源 岩溶地面塌陷 界牌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沉积型锰矿地质环境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石少华 唐分配 +1 位作者 罗小亚 陈剑锋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湖南省沉积型锰成矿时代跨度大,最早由早元古代板溪群马底驿期至早二叠世孤峰期。其中,早南华纪大塘坡期、中奥陶世烟溪期及中二叠世孤峰期为三个最主要成锰集中期,并且大体呈现出朝东南方向成矿时代变新的趋势。成锰沉积盆地是锰矿床... 湖南省沉积型锰成矿时代跨度大,最早由早元古代板溪群马底驿期至早二叠世孤峰期。其中,早南华纪大塘坡期、中奥陶世烟溪期及中二叠世孤峰期为三个最主要成锰集中期,并且大体呈现出朝东南方向成矿时代变新的趋势。成锰沉积盆地是锰矿床就位的重要场所,相应的岩相古地理环境为锰成矿创造了有利条件,即相对缺氧的、滞流的安静环境。这种环境在诸多古地理环境中都可以形成,导致了锰成矿岩相古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如浅海陆棚相、次深海棚缘盆地相、次深海台缘斜坡相及陆表次深海海盆相。三个主要成锰期锰成矿作用具有统一性,成矿作用与地壳拉张、海侵事件、缺氧事件等区域性重大地质事件关联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锰矿 地质环境 成矿作用 岩相古地理 拉张环境 缺氧环境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成矿地质事件纲要 被引量:22
6
作者 柏道远 唐分配 +3 位作者 李彬 曾广乾 李银敏 姜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1-180,共30页
【研究目的】湖南省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及成因类型繁多,但对各类矿产形成的时代和构造背景尚缺乏系统归纳和总结。【研究方法】本文在既有区域矿产资料基础上,结合近些年区域构造演化、成岩成矿年龄、矿床成因机制等研究成果,对湖南省成... 【研究目的】湖南省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及成因类型繁多,但对各类矿产形成的时代和构造背景尚缺乏系统归纳和总结。【研究方法】本文在既有区域矿产资料基础上,结合近些年区域构造演化、成岩成矿年龄、矿床成因机制等研究成果,对湖南省成矿地质事件及各期成矿事件的构造背景、矿床成因、矿产发育和分布特征等进行了系统探讨和总结。【研究结果】湖南省自早至晚发生过22期主要成矿地质事件,具体包括:雪峰期(板溪期)马底驿期沉积型锰矿,早南华世富禄期沉积型铁矿(叠加后期改造),中南华世大塘坡期沉积型锰矿,早震旦世陡山沱期磷矿,早寒武世牛蹄塘期钒多金属矿、重晶石矿、石煤矿,中—晚奥陶世沉积型锰矿,震旦纪—奥陶纪灰岩矿、白云岩矿、玉石矿等非金属矿产,志留纪内生热液矿床,中泥盆世棋梓桥期沉积型(叠加后期改造)锰矿,晚泥盆世宁乡式铁矿,早石炭世测水期煤矿,早石炭世梓门桥期膏盐矿,中二叠世梁山期煤矿,中二叠世孤峰期(茅口晚期)沉积型锰矿,晚二叠世龙潭期煤矿,泥盆纪—早三叠世灰岩、白云岩、砂岩、黏土等非金属矿,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煤矿,晚三叠世内生热液矿床,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内生热液及岩浆矿床,晚白垩世沉积-改造型铜矿,古近纪膏盐矿,第四纪黏土矿、稀土矿、砂锡矿、独居石多金属矿、金刚石矿。【结论】志留纪(加里东期)内生热液成矿、晚三叠世(印支晚期)内生热液成矿、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中晚燕山期)内生热液及岩浆成矿等3期主要内生成矿事件的矿床分布明显受同期构造格局控制;南华纪铁锰沉积成矿、震旦纪—早奥陶世多矿种沉积成矿、泥盆纪—早三叠世多矿种沉积成矿、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煤层沉积成矿、白垩纪—古近纪铜和膏盐沉积成矿等外生成矿事件的矿床分布受同期构造古地理控制。本文以成矿地质事件为线索,较全面反映了湖南省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成矿地质规律,对区域地质找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事件 时代背景 内生成矿 外生成矿 构造格局 构造古地理 矿产勘查工程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城步县落家冲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杜云 罗小亚 +4 位作者 黄革非 田磊 王敬元 樊晖 周立同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7-194,共8页
湖南省城步县落家冲钨矿床是近年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的工作新发现的一个钨矿床。该矿床位于苗儿山复式岩体北西部接触带中的北东向钨铜成矿带上,发育有2种不同类型的钨矿脉,分别是:(电气石-)石英细脉带型钨矿脉和构造蚀变... 湖南省城步县落家冲钨矿床是近年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的工作新发现的一个钨矿床。该矿床位于苗儿山复式岩体北西部接触带中的北东向钨铜成矿带上,发育有2种不同类型的钨矿脉,分别是:(电气石-)石英细脉带型钨矿脉和构造蚀变带型钨矿脉。其中(电气石-)石英细脉带型钨矿可类比湖南省汝城县高坳背钨矿和广东省乐昌市和尚田钨矿,为一种全新的具有"五层楼+地下室"成矿特征的钨矿,具有成为大中型钨矿床的远景。该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均为加里东晚期,且成矿时间略晚于成岩时间,表明该矿床的成岩和成矿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具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也表明加里东晚期是南岭地区一个重要的成岩成矿时代。该矿床的发现对于重新探讨苗儿山复式岩体的成矿时代和成岩成矿机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于在苗儿山岩体中,乃至整个南岭地区寻找新类型的钨矿床——产于花岗岩中的具有"五层楼+地下室"成矿特征的钨矿床,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 找矿前景 落家冲 苗儿山复式岩体 志留纪 加里东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包金山金(钨)矿床金、钨共生-分离机制
8
作者 鲁玉龙 张求识 +5 位作者 王鹏 黄建中 彭建堂 丁海洋 汪飞 文春华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77-1998,共22页
江南造山带发育大量的金、金-钨和钨矿床,金和钨在这些矿床中既有共生的特征,又有分离的特征,但是其共生-分离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包金山金(钨)矿床是该成矿带中的一个中型金(钨)矿。该矿床可划分为5个成矿阶段,且发育3个世代的白钨... 江南造山带发育大量的金、金-钨和钨矿床,金和钨在这些矿床中既有共生的特征,又有分离的特征,但是其共生-分离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包金山金(钨)矿床是该成矿带中的一个中型金(钨)矿。该矿床可划分为5个成矿阶段,且发育3个世代的白钨矿,其中阶段Ⅰ发育与金分离的白钨矿Sch(Ⅰ),阶段Ⅱ发育与金共生的白钨矿Sch(Ⅱa)以及与金分离的白钨矿Sch(Ⅱb)。因此,包金山金(钨)矿是研究金、钨共生-分离的理想研究对象。本文在详细显微镜和CL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利用LA(-MC)-ICP-MS对白钨矿开展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和Sr同位素分析,并与区域冷家溪群、板溪群板岩以及紫云山花岗岩的全岩Sr同位素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包金山金(钨)矿中3个世代白钨矿的稀土元素替换机制均主要为2Ca^(2+)■REE^(3+)+Na^(+)。其中与金分离的白钨矿Sch(Ⅰ)受起源于地层的还原性变质流体控制,而与金共生的白钨矿Sch(Ⅱa)受起源于紫云山I型花岗岩的氧化性岩浆流体和水-岩反应控制。另外,与金分离的白钨矿Sch(Ⅱb)主要是由于在Sch(Ⅱa)形成时自然金大量沉淀引起流体中金含量降低导致的。金、钨的沉淀富集与流体-围岩反应有关。因此,本文提出成矿流体来源和演化可能是控制江南造山带金、钨共生-分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微量元素 原位Sr同位素 白钨矿 包金山金(钨)矿 江南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大义山地区含锂花岗岩演化特征
9
作者 梁恩云 曾志方 +4 位作者 刘庚寅 曾广乾 邹光均 许若潮 赵伟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6,共12页
湖南大义山地区处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过渡区、钦杭成矿带与南岭成矿带的叠合部,大义山岩体具多期次侵入、强蚀变的特点。该地区大冲里矿区的含锂花岗岩可分为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ηγJ_(3)^(a))、细粒斑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η... 湖南大义山地区处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过渡区、钦杭成矿带与南岭成矿带的叠合部,大义山岩体具多期次侵入、强蚀变的特点。该地区大冲里矿区的含锂花岗岩可分为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ηγJ_(3)^(a))、细粒斑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ηγJ_(3)^(b))、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ηγJ_(3)^(c))3期次侵入岩,为揭示锂成矿机制,以岩石地球化学为切入点探讨花岗岩演化特征。研究发现,大冲里矿区花岗岩Si O_(2)平均含量75.13%,Na_(2)O+K_(2)O平均含量5.99%,10000×Ga/Al平均值3.88,^(T)Fe O/Mg O平均值21.70,具平坦的“海鸥型”稀土配分模式,富集Rb、Th、U、Y,亏损Ba、Sr,属A型花岗岩。在Yb-Ta和Y-Nb图中,大冲里矿区花岗岩投点绝大部分落入板内花岗岩范围,结合前人研究,认为其形成于燕山早期的陆内伸展环境。从早至晚,各期次花岗岩遵循花岗岩演化规律,∑REE、LREE、HREE、LREE/HREE、Th、Zr、Hf值呈递减变化,Li、W、Sn、Bi、Rb、U、Nb呈递增变化。Li平均含量变化为538×10^(-6)→734×10^(-6)→2218×10^(-6),其变异系数为21.2%→29.8%→74.3%,反映了晚期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中Li元素更富集、更利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演化 岩石地球化学 含锂花岗岩 大义山 南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资源-经济-环境”协同测度的铀矿资源调查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10
作者 杨清升 何益君 +1 位作者 谢武平 郑周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8-296,共9页
铀矿资源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核工业发展的战略性矿产,构建系统有效的勘查评价体系对实现其资源优化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升铀矿资源调查评价的全面性与准确性,针对当前铀矿资源调查评价方法多聚焦于资源禀赋维度,忽视经济开发... 铀矿资源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核工业发展的战略性矿产,构建系统有效的勘查评价体系对实现其资源优化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升铀矿资源调查评价的全面性与准确性,针对当前铀矿资源调查评价方法多聚焦于资源禀赋维度,忽视经济开发价值与环境承载力等多维要素协同影响的局限性,本研究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法与德尔菲法,构建了基于“资源-经济-环境”的铀矿资源调查三维协同测度框架,确立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及26个三级指标的铀矿资源调查多维评价指标体系,集成运用层次分析法与PROMETHEE-Ⅱ多目标决策技术,对湖南省4个典型的铀矿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开展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个项目的综合排序为项目B>项目C>项目A>项目D,其中,项目A虽存在明显的短期开发优势,但资源禀赋不足;项目B在资源潜力与勘探可靠性方面表现较好,但经济效益指标存在短板;项目C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优势显著,但环境风险较高;项目D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资源禀赋较差;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保持一致,该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了差异化的铀矿资源开发策略及建议:资源潜力型项目(项目B、项目C)应聚焦成本优化与环境风险控制,经济导向型项目(项目A、项目D)需强化资源勘探与技术创新,并为铀矿资源的开发策略优化与可持续目标的协同提升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资源 铀矿调查项目 协同测度 多目标决策 绩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熟,天下足:湖南省洞庭湖地区土壤肥力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余涛 杨忠芳 +4 位作者 龙服忠 冯海艳 张建新 骆检兰 邓瑞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6-684,共9页
以《湖南省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为依托,在洞庭湖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上,对N、P、K、B、Mo、Mn、Se等元素全量或有效态含量进行了分级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开展了洞庭湖地区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湖南洞庭... 以《湖南省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为依托,在洞庭湖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上,对N、P、K、B、Mo、Mn、Se等元素全量或有效态含量进行了分级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开展了洞庭湖地区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湖南洞庭湖地区土壤全氮、全钾含量适中或丰富的区域约占全区的96.5%和99%,全磷含量略低;按照区域地球化学统计原则回归得到了本区的有效氮、有效钾、有效磷、有效钼、有效锰和有效硼的含量,除了有效磷和有效硼含量较低外,其余均为较高的含量水平。本区土壤Se含量丰富,应加强富硒产品开发利用研究。洞庭湖地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为二级以上的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5%以上,土壤肥力高。洞庭湖区土壤中N等肥力元素含量普遍较高,有益于农业生产,适合选择重金属元素含量低而肥力元素含量高的地区作为无公害食品基地的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肥力 评价 洞庭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地质调查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谢渊 王剑 +16 位作者 汪正江 刘建清 李旭兵 王传尚 杨平 李嵘 丘东洲 陈厚国 柏道远 刘早学 汪启年 周文 王宗秀 梁彬 王信 张景华 梁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50-1768,共19页
近年来针对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新区新层系所开展的主要油气地质综合调查研究工作及取得的主要进展有:一是综合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微古化石和同位素地层测试及以往资料成果,建立完善了震旦系—下古生界统一的多重... 近年来针对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新区新层系所开展的主要油气地质综合调查研究工作及取得的主要进展有:一是综合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微古化石和同位素地层测试及以往资料成果,建立完善了震旦系—下古生界统一的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方案,新建了几丁虫等典型微古化石剖面和同位素地层剖面;二是基本查明区内构造格架和主要褶皱、断裂、滑脱层的分布特征,明确雪峰山主要为准原地构造隆起成因;三是较高精度地恢复了震旦纪—早古生代重点时期岩相古地理面貌及其沉积充填演化序列,揭示了沉积相带对生储岩石发育分布的控制关系;四是更详细地圈定了震旦系—下古生界9个重点层组烃源岩和储集岩的发育分布特征,划分出3套有利生储盖组合;五是解剖总结认为构造抬升和断裂活动是区内及邻区古油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断裂是决定现今油气保存与勘探选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六是优选出利川—恩施等4个有利含气远景区及2个较有利含气远景区,为深入开展油气勘探目标区优选、实现油气勘探新发现奠定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山西侧地区 盆山过渡带 震旦系-下古生界 油气地质调查 油气远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锡矿成矿预测与资源潜力定量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胜苗 肖克炎 罗小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00-1209,共10页
按照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矿产预测方法,在收集、研究湖南省中大比例尺地质、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锡矿的不同矿产预测类型共划分了16个预测工作区。通过分析锡矿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运用GIS的综合信息矿产预测... 按照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矿产预测方法,在收集、研究湖南省中大比例尺地质、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锡矿的不同矿产预测类型共划分了16个预测工作区。通过分析锡矿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运用GIS的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方法对湖南省锡矿进行了定位和定量预测,共圈定了221个最小预测区。利用地质参数体积法估算湖南省锡矿资源量为690.66万t(包括已探明的124.08万t)。在此基础上,按照预测深度、精度、可利用性对全省锡矿的预测资源量进行定量分析,并划分了24个勘查部署建议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矿 矿产预测 预测资源量 地质参数体积法 勘查区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锑矿成矿远景区划分与资源潜力定量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胜苗 肖克炎 +2 位作者 罗小亚 安江华 文春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86-1390,共5页
湖南省的锑矿资源储量和产量在国内外均具有重大影响,主要矿床类型有热液型锑矿、石英脉型锑矿和破碎蚀变岩型锑金矿三大类。湖南省的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根据湖南省锑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结合锑矿资源开发利用... 湖南省的锑矿资源储量和产量在国内外均具有重大影响,主要矿床类型有热液型锑矿、石英脉型锑矿和破碎蚀变岩型锑金矿三大类。湖南省的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根据湖南省锑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结合锑矿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划分出9个锑矿成矿远景区,其中A类成矿远景区3个,B类成矿远景区2个,C类成矿远景区4个,预测未探明的锑矿资源储量达531×104t,同时也为合理规划全省锑矿勘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矿 成矿远景区 定量分析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双峰县大坪铷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文春华 张进富 +3 位作者 肖冬贵 蒙正勇 林碧海 于玉帅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4-103,共10页
大坪铷矿位于湖南省双峰县紫云山岩体中,铷矿体呈近东西向条带状产于紫云山复式花岗岩体顶部,是一处富铷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白云母花岗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主量元素具高SiO_2(73.27%~74.72%)、高分异指数DI(86.83~93.28),和高铝饱... 大坪铷矿位于湖南省双峰县紫云山岩体中,铷矿体呈近东西向条带状产于紫云山复式花岗岩体顶部,是一处富铷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白云母花岗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主量元素具高SiO_2(73.27%~74.72%)、高分异指数DI(86.83~93.28),和高铝饱和指数(A/CNK=1.55~1.76),为高分异花岗岩及过铝质岩石,具较低的MgO(0.01%~0.36%)和TiO_2(0.01%~0.16%);微量元素富集Rb、Ta和Nb而强烈亏损Sr、Ba和Ti;稀土元素总量较低[w(∑REE)=8.24×10^(-6)~124.44×10^(-6)],具显著铕负异常(δEu=0.09~0.33),稀土元素配分图出现"M"型四分组效应。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紫云山复式花岗岩经历了高程度的分异演化过程,并在岩浆演化到晚期阶段F、H_2O等挥发分逐渐富集,由于F与稀有金属元素有较强的亲和力,形成络合物一起迁移和富集,当岩浆演化到晚期发生了熔体-流体不混溶作用稀有金属配合物被破坏,铷以类质同像形式在白云母花岗岩中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坪地区 铷矿 紫云山岩体 白云母花岗岩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芙蓉锡矿田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锦辉 韦昌山 +6 位作者 毛晓冬 陈开旭 蔡明海 刘国庆 孙明慧 魏绍六 黄革非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353-356,共4页
芙蓉锡矿田位于茶陵-郴州-灵山深断裂带中部,骑田岭岩体南部,是南岭地区近期发现的大型锡矿田;矿化地质特征显示燕山早期晚阶段及燕山晚期早阶段是主成矿期。成矿作用划分为3个期,成矿期又划分出4个成矿阶段,其中锡石硫化物阶段为该矿... 芙蓉锡矿田位于茶陵-郴州-灵山深断裂带中部,骑田岭岩体南部,是南岭地区近期发现的大型锡矿田;矿化地质特征显示燕山早期晚阶段及燕山晚期早阶段是主成矿期。成矿作用划分为3个期,成矿期又划分出4个成矿阶段,其中锡石硫化物阶段为该矿田的主要成矿阶段。芙蓉锡矿田特殊的地质构造背景,造就了区内锡矿"带状分布、成群产出"的空间分布规律。NNE-NE向主构造线控制着锡矿带的分布,次级断裂控制了矿床以及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湖南芙蓉锡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峰山地区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浅析——以湖南新宁县平滩钨矿床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符巩固 石金江 +4 位作者 陈必河 陈广浩 许德如 肖冬贵 刘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73-274,共2页
钨锡是中国的两大优势矿种,而中国的钨锡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仁民等,2010)。'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华仁民等,2003;2007;毛景文等,2007;2009)则是众所周知的华南地区其它成矿带暂时无法与其媲美的钨锡矿化集中区。然而,... 钨锡是中国的两大优势矿种,而中国的钨锡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仁民等,2010)。'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华仁民等,2003;2007;毛景文等,2007;2009)则是众所周知的华南地区其它成矿带暂时无法与其媲美的钨锡矿化集中区。然而,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在雪峰山地区先后发现了平滩钨矿(大型)、上茶山钨矿(大型)、谭溪钨矿(大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床 黑色金属矿床 控矿因素 平滩 岩体 雪峰山 矿床地质特征 新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8
18
作者 龙宝林 伍式崇 徐辉煌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9-234,共6页
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是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在南岭地区发现的又一大型矿床。矿床产于锡田复式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岩体内部,其形成与燕山早期花岗岩关系密切。岩体接触面及断裂构造的控矿作用明显。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其次为破碎带... 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是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在南岭地区发现的又一大型矿床。矿床产于锡田复式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岩体内部,其形成与燕山早期花岗岩关系密切。岩体接触面及断裂构造的控矿作用明显。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其次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和云英岩脉型等。论文通过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结合近几年的找矿实践,提出了该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主要集中在西部的垄上-狮子岩、东部的碉堡山-黄沙冲一带及地表云英岩脉带发育地段,外围找矿方向分布在南西部的花里泉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锡多金属矿床 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锡田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桃江县木瓜园钨矿床地质特征及含矿岩体成岩时代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洪英 杨磊 陈剑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85-1300,共16页
木瓜园钨矿床是近几年在江南古陆成矿带中新发现的大型白钨矿床。该矿床产于三仙坝花岗斑岩中,白钨矿化主要类型有浸染状、细脉状和网脉状,成矿围岩蚀变类型有钾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和碳酸盐化等,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矿化和围岩... 木瓜园钨矿床是近几年在江南古陆成矿带中新发现的大型白钨矿床。该矿床产于三仙坝花岗斑岩中,白钨矿化主要类型有浸染状、细脉状和网脉状,成矿围岩蚀变类型有钾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和碳酸盐化等,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矿化和围岩蚀变特征。由于是最新发现,该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年龄研究较少,因此笔者选取了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三仙坝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斑岩以及不同矿化类型的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三仙坝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时代为(222±1)Ma,石英斑岩的形成时代为(219±3)Ma,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228~223Ma,加权平均值为226Ma,等时线年龄为(220±21)Ma,该年龄与加权平均年龄一致,表明该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辉钼矿中w(Re)的分布范围为(70~181)×10^-6,平均为112×10^-6,反映其可能为壳幔混合来源。其形成环境为印支晚期后碰撞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园钨矿床 RE-OS同位素定年 矿床地质特征 含矿岩体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地貌年代学研究
20
作者 柏道远 贺春平 +1 位作者 吴能杰 罗灵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3-27,共5页
高原隆升及剥蚀作用的复杂性与区域差异性以及高原恶劣的气候、地理条件,使得在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进行地貌年代学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由于地貌是高原隆升、环境演化、新构造运动等的信息载体,地貌年代有助于重... 高原隆升及剥蚀作用的复杂性与区域差异性以及高原恶劣的气候、地理条件,使得在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进行地貌年代学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由于地貌是高原隆升、环境演化、新构造运动等的信息载体,地貌年代有助于重塑这些地质作用的发生时间及发展过程,因此地貌年代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技术意义。1∶25万银石山幅的工作表明,地貌年代学调查对高原隆升及环境演化过程研究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1:25万区调 地貌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