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邓阜仙钨铌钽矿花岗细晶岩接触带白云母^(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颖超 陈郑辉 +4 位作者 赵国春 黄鸿新 曾乐 晏超 伍式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66-476,共11页
邓阜仙钨铌钽矿是锡田地区最为重要的钨锡多金属矿床之一。利用^(40)Ar/^(39)Ar同位素测年方法对金竹垄铌钽矿段花岗细晶岩顶部条带状白云母长石石英岩中的白云母进行了年龄测试,结果表明,^(40)Ar/^(39)Ar同位素坪年龄为148.3±1.1... 邓阜仙钨铌钽矿是锡田地区最为重要的钨锡多金属矿床之一。利用^(40)Ar/^(39)Ar同位素测年方法对金竹垄铌钽矿段花岗细晶岩顶部条带状白云母长石石英岩中的白云母进行了年龄测试,结果表明,^(40)Ar/^(39)Ar同位素坪年龄为148.3±1.1Ma,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结合锡田地区已有的年代学资料,认为包括邓阜仙钨铌钽矿在内的锡田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具有相同的成矿地质背景,为华南地区中生代岩石圈大范围伸展-减薄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田 邓阜仙岩体 金竹垄 白云母 ^40AR/^39AR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湘东钨矿含矿石英脉辉钼矿Re-Os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董超阁 余阳春 +6 位作者 梁新权 单业华 聂冠军 伍式崇 付建刚 张小琼 朱浩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4-95,共12页
湘东钨矿是一个典型的石英脉型钨锡多金属矿床,发育百余条含矿石英脉,矿脉陡立,从北到南走向呈NE、NEE和EW向,反映了矿脉形成时处于近NW-SE向区域拉伸状态。矿区内的老山坳断层分割了重要的南、北两组矿脉。北组脉具有毒砂-黄铜矿-黑钨... 湘东钨矿是一个典型的石英脉型钨锡多金属矿床,发育百余条含矿石英脉,矿脉陡立,从北到南走向呈NE、NEE和EW向,反映了矿脉形成时处于近NW-SE向区域拉伸状态。矿区内的老山坳断层分割了重要的南、北两组矿脉。北组脉具有毒砂-黄铜矿-黑钨矿等矿物组合,富含金属硫化物,多具有平行脉壁的条带状构造;南组脉则主要体现辉钼矿-黑钨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矿物组合,金属硫化物含量较少,具有块状构造。本次研究通过对南组脉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50.4±1.5 Ma(MSWD=0.52),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0.7±2.3 Ma(MSWD=0.10),代表成矿时间。含矿石英脉的形成略晚于区内燕山期二云母花岗岩(154.4±2.2 Ma)和煌斑岩(152.1±0.9 Ma)的侵位,指示含矿石英脉在成因上与燕山早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事实上,包括湘东钨矿在内的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省均形成于165~150 Ma期间,具有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即由太平洋板块俯冲和俯冲板片断离所引起的弧后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矿石英脉 辉钼矿RE-OS定年 湘东钨矿 南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锡田含W-SnA型花岗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0
3
作者 周云 梁新权 +4 位作者 梁细荣 伍式崇 蒋英 温淑女 蔡永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1-529,共19页
锡田复式花岗岩体位于湘赣交界处,是南岭地区重要的含W-Sn多金属矿花岗岩体之一。本文对锡田垄上赋矿细粒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锡田花岗岩结晶年龄为151.74-1.2Ma,与前人采用SHR... 锡田复式花岗岩体位于湘赣交界处,是南岭地区重要的含W-Sn多金属矿花岗岩体之一。本文对锡田垄上赋矿细粒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锡田花岗岩结晶年龄为151.74-1.2Ma,与前人采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法所获得的年龄一致,表明其形成于燕山早期。锡田垄上细粒花岗岩具有高Si(Si02=73.44%-78.45%)、高K(KzO/Na2O=1.00-253.77)、低Ca(CaO=0.25%-2.22%)、贫Mg(MgO=0.05%~0.42%)、富Al(Al2O3=11.20%-13.90%)的特征,为准铝质至强过铝质(A/CNK=0.90~3.44),同时强烈亏损sr、Ba、P、Ti、Nb、Eu05Eu=0.004~0.076)等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Th、Ta和nf,以及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LREE等。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锡田垄上细粒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岩石具有相对较高的εNd(t)(-7.30--8.87)值,其两阶段Nd模式年龄集中在1.56~1.69Ga之间,暗示其可能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研究表明,锡田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消减引起的拉张环境有关。同时锡田细粒花岗岩显示出良好的Sn成矿性,是比较典型的含锡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田 A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锡田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钨锡成矿时代的探讨 被引量:20
4
作者 牛睿 刘庆 +5 位作者 侯泉林 孙金凤 伍式崇 张宏远 郭谦谦 王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20-2632,共13页
华南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岗岩省之一,其中中生代花岗岩最为发育,与之相伴生的是大量钨锡多金属矿床,花岗岩的成因演化因与这些矿床的成矿作用密切相关而备受关注。湖南锡田花岗岩体是该区的一个典型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 华南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岗岩省之一,其中中生代花岗岩最为发育,与之相伴生的是大量钨锡多金属矿床,花岗岩的成因演化因与这些矿床的成矿作用密切相关而备受关注。湖南锡田花岗岩体是该区的一个典型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组成,并伴生有钨锡矿床。本文以湖南锡田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不同类型的岩石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锆石SIMS与LA-ICP-MS U-Pb定年工作。分析结果表明,锡田花岗岩体存在晚三叠世(227~233Ma)和晚侏罗世(150~154Ma)两期岩浆活动,早期的岩浆活动主要分布在岩体北部和中部,晚期岩浆活动仅在岩体中部及东部矿体附近可见,两期岩浆活动具有相同的岩性组合。另外,对含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地区可能存在晚三叠世的成矿作用,结合前人的工作推断锡田地区钨锡矿的形成受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两期岩浆事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田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年代格架 成矿时代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龙王排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 被引量:9
5
作者 徐辉煌 熊峥嵘 +2 位作者 伍式崇 陈郑辉 屈文俊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4-248,共5页
湘东龙王排钼多金属矿是近年来中外合作勘查发现的具较大找矿潜力的地区。采集龙王排花岗岩体外接触带中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钼多金属矿钻孔中的辉钼矿,应用辉钼矿铼-锇同位素法测定,获得了精确的辉钼矿铼-锇等时线年龄为(146.3±1.8)M... 湘东龙王排钼多金属矿是近年来中外合作勘查发现的具较大找矿潜力的地区。采集龙王排花岗岩体外接触带中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钼多金属矿钻孔中的辉钼矿,应用辉钼矿铼-锇同位素法测定,获得了精确的辉钼矿铼-锇等时线年龄为(146.3±1.8)Ma。结果表明,龙王排钼多金属矿区的成矿与隐伏的燕山早期花岗岩浆侵入活动有关,对本地区的地质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王排钼多金属矿 辉钼矿 铼-锇同位素定年 地质特征 湘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南锡田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6
作者 郭春丽 李超 +1 位作者 伍式崇 许以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152,共11页
湘东南锡田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具有大型规模的钨锡多金属矿田,该矿田位于湘赣边界,南岭成矿带与钦杭成矿带的交汇部位,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拼合带。目前对于矿体与成矿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矿体形成时代的问题尚存争议,钨锡矿化究... 湘东南锡田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具有大型规模的钨锡多金属矿田,该矿田位于湘赣边界,南岭成矿带与钦杭成矿带的交汇部位,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拼合带。目前对于矿体与成矿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矿体形成时代的问题尚存争议,钨锡矿化究竞是与印支期还是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矿田中众多矿体是否同期形成,这些问题仍待进一步确定。本文选取了两个矿床,即山田云英岩-石英脉型锡多金属矿床和桐木山破碎带蚀变岩型锡多金属矿床,分别对来自这两个矿床的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的Re-Os模式年龄分别为(158.9±2.2)Ma(2SD)和(160.2±3.2)Ma(2SD),表明这两个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早期。高精度的云母Ar—Ar和辉钼矿Re-Os年龄数据表明锡田钨锡多金属矿田的垄上、荷树下、山田、桐木山矿床均形成于150—160Ma,即南岭与花岗岩有关钨锡多金属矿大规模成矿作用的高峰期。上述两个辉钼矿样品的铼含量分别为12.44×10曲和2.367×10^-6,指示成矿物质分别为壳一幔混合来源和地壳来源,为准确认识该矿田的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了进一步的制约。本文还对南岭地区晚侏罗世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中90个辉钼矿的铼含量数据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钨锡多金属矿的成矿物质绝大多数为地壳来源,少数为壳-幔混合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侏罗世 锡田 钨锡多金属矿田 辉钼矿 Re—Os模式年龄 南岭成矿带 钦杭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地质公园岩溶峡谷群成因及其地学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蒋忠诚 张晶 +2 位作者 黄超 容悦冰 吴亮君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9-275,共7页
湘西地质公园岩溶峡谷分布面积约1162km^2,岩溶峡谷200多条,密如蜘网分布,是世界上最密集的岩溶峡谷群分布区。湘西岩溶峡谷形态上分为线型峡谷、“V”字型峡谷和箱型峡谷,其间分布岩溶台地和峰丛山地,岩溶峡谷两侧岩溶洞穴、瀑布和石... 湘西地质公园岩溶峡谷分布面积约1162km^2,岩溶峡谷200多条,密如蜘网分布,是世界上最密集的岩溶峡谷群分布区。湘西岩溶峡谷形态上分为线型峡谷、“V”字型峡谷和箱型峡谷,其间分布岩溶台地和峰丛山地,岩溶峡谷两侧岩溶洞穴、瀑布和石柱发育,景观奇特壮观。相间分布的硅质碳酸盐岩和泥质碳酸盐岩、密集分布的地质构造及高角度节理裂隙、地块掀斜式抬升和强的岩溶水动力为岩溶峡谷群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岩溶峡谷群的形成经历了地质构造抬升、河流峡谷形成、岩溶峡谷发育三个阶段。与世界其他岩溶区峡谷对比,湘西岩溶峡谷群是世界地质公园中分布规模最大、峡谷最密集、岩溶发育最典型的岩溶峡谷区。湘西岩溶峡谷群不但具有重要的岩溶学研究和地质历史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地质景观和地质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地质公园 岩溶峡谷 岩溶形成 地质景观 湘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某矿区灌溉土壤对酸性矿山废水中Cd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肖立权 张猛 +4 位作者 韩冬雅 张志卫 郭锦 王多兵 陈俊良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47-53,共7页
为了探明土壤对酸性矿山废水中Cd的吸附机理,以湖南省攸县某矿区灌溉土壤为研究对象,模拟酸性矿山废水的化学特征,通过批试验,研究灌溉土壤中Cd的吸附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模拟灌溉水溶液pH=3.7),灌... 为了探明土壤对酸性矿山废水中Cd的吸附机理,以湖南省攸县某矿区灌溉土壤为研究对象,模拟酸性矿山废水的化学特征,通过批试验,研究灌溉土壤中Cd的吸附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模拟灌溉水溶液pH=3.7),灌溉土壤对Cd^(2+)的吸附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快速吸附阶段发生在试验的前60 min,之后转为缓慢吸附,其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 4);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和Temkin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Cd^(2+)在灌溉土壤上的吸附,但Langmuir模型(r^(2)=0.992 5)可以更好地描述土壤对Cd^(2+)的吸附,其所计算出的饱和吸附量为9.85 mg/kg;通过对热力学模型进行拟合,得出灌溉土壤对Cd^(2+)的吸附为自发、放热、混乱度低的反应;随着溶液pH上升,灌溉土壤对Cd^(2+)的吸附量逐渐增加,pH升至6.1时,其吸附量达到最高,为0.79 mg/kg;灌溉土壤对Cd^(2+)的吸附量与与离子强度呈反比;土壤有机质可显著提高灌溉土壤对Cd^(2+)的吸附能力,而Pb^(2+)的存在抑制了灌溉土壤对Cd^(2+)的吸附。该研究结果对矿山Cd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山废水 灌溉土壤 CD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锡田锡钨多金属矿床成矿构造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21
9
作者 伍式崇 龙自强 +3 位作者 徐辉煌 周云 蒋英 潘传楚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7-226,共10页
锡田矿床内发育近SN向花岗岩穹窿伸展构造、NE向复式褶皱和NE或NEE向走滑伸展构造系统。穹窿构造主要由印支期和燕山期侵入的花岗岩和古生代地层及不连续的环形滑脱断层组成,控制燕山期花岗岩与围岩接触带矽卡岩型矿体的分布;复式褶皱... 锡田矿床内发育近SN向花岗岩穹窿伸展构造、NE向复式褶皱和NE或NEE向走滑伸展构造系统。穹窿构造主要由印支期和燕山期侵入的花岗岩和古生代地层及不连续的环形滑脱断层组成,控制燕山期花岗岩与围岩接触带矽卡岩型矿体的分布;复式褶皱为古生代地层组成的NE向复式向斜,在矿区中部被锡田复式花岗岩体切割。严塘复式向斜与小田复式向斜中的背斜核部,尤其断层叠加的部位常控制一些构造破碎带型钨锡富矿体的分布。NE向或NEE向走滑伸展构造系统包括NE向右行(伸展)走滑断层、NE向或近EW向右行次级的走滑伸展断层、近SN向左行走滑断层和NW向伸展断层,控制了锡田矿区内的不同方向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云英岩脉型锡钨多金属矿床的分布。花岗岩锆石U-Pb、白云母40Ar-39Ar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表明锡田地区燕山期构造活动、岩浆作用与成矿响应时间非常接近,介于150~160Ma。岩体与地层(灰岩)接触带、岩体中的NEE向断裂带以及被NE向断裂叠加的背斜轴部是重要的成矿区域,可作为下一步矿产勘查工作重要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构造 锡钨矿床 年代学 矿产勘查 湖南锡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东南部湘东钨矿区老山坳断层性质的厘定及其对找矿的启示 被引量:8
10
作者 倪永进 单业华 +4 位作者 伍式崇 聂冠军 张小琼 朱浩峰 梁新权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6-445,共10页
老山坳断层是湖南东南部湘东钨矿区的主干断层,目前有关其活动时代、性质和位移量的认识还存在分歧。断层带内及附近的宏观构造变形观察、断层两盘矿脉成分、结构构造和围岩变形的比较、岩石蚀变的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等都表明该断层具... 老山坳断层是湖南东南部湘东钨矿区的主干断层,目前有关其活动时代、性质和位移量的认识还存在分歧。断层带内及附近的宏观构造变形观察、断层两盘矿脉成分、结构构造和围岩变形的比较、岩石蚀变的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等都表明该断层具有正断性质,形成于成矿之后。鉴于下盘北组脉与上盘南南组脉具有平行脉壁、黑白相间的条带结构,认为它们在老山坳断层形成前应该属于同一组脉,进而推断出该断层的水平断距达1.5~2.0 km。无论单一脉或连接脉,矿脉的平均宽长比都大于1.0×10–2,远高于前人在露头上测量得到的石英脉宽长比,意味着脉体宽长比与观察的脉体尺度有关。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找矿思路:在断层下盘北组脉的北边寻找与中组脉和南组脉对应的矿脉,而在断层上盘南南组脉的深部寻找北组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性质 成矿时代 矿脉 老山坳断层 湘东钨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地质调查与综合物探在赣南花岗岩地区找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声凯 刘海飞 +4 位作者 黄超 肖立权 李望明 隆兴民 赵敬德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4-592,共9页
为解决赣南革命老区缺水村落的饮水安全问题,在中国地调局赣南饮水安全项目的支撑下,对赣南20个扶贫点开展了找水工作。本文以宁都县花岗岩地区的4个找水点为例,介绍水文地质调查与综合物探结合的找水方法与技术。首先通过调查各测区水... 为解决赣南革命老区缺水村落的饮水安全问题,在中国地调局赣南饮水安全项目的支撑下,对赣南20个扶贫点开展了找水工作。本文以宁都县花岗岩地区的4个找水点为例,介绍水文地质调查与综合物探结合的找水方法与技术。首先通过调查各测区水文地质条件,明确找水方向并布置物探测线,然后合理选择综合物探方法和工作参数,确定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方法,最后通过物探成果分析与钻探验证,归纳总结了水文地质调查与综合物探方法相结合在花岗岩地区找水中的经验与教训,能够为花岗岩地区开展地下水勘查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 综合物探 花岗岩 地下水勘查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地质公园红色碳酸盐岩石林发育特征与研究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亮君 陈伟海 +8 位作者 容悦冰 张晶 黄超 朱海燕 孟庆鑫 吴继文 罗劬侃 白冰 欧梦梦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1-258,共8页
红色碳酸盐岩石林是湘西地质公园最重要的地质遗迹之一。公园内的红色碳酸盐岩石林发育于奥陶系大湾组与牯牛潭组,集中分布于酉水-猛洞河两岸斜坡与峡谷地带,出露面积84 km2,是当前全球已知的面积最大的奥陶系红色碳酸盐岩石林地貌景观... 红色碳酸盐岩石林是湘西地质公园最重要的地质遗迹之一。公园内的红色碳酸盐岩石林发育于奥陶系大湾组与牯牛潭组,集中分布于酉水-猛洞河两岸斜坡与峡谷地带,出露面积84 km2,是当前全球已知的面积最大的奥陶系红色碳酸盐岩石林地貌景观。红石林形态多样、成景效果好,发育了包括塔状、火焰状、墙状、剑状、柱状、锥状等十余种形态。红石林的形成经历了完整的地层沉积-构造抬升-风化剥蚀等阶段,适宜的古地理环境、有利的构造抬升运动和节理裂隙发育、温暖多雨的气候和丰富的地表地下水系是红石林发育的重要条件。因受成景地层的岩性组成复杂、地层偏薄、溶蚀作用差异等因素影响,红石林具有明显的垂直溶痕和水平溶痕叠加现象,具有独特的自然美,形态上与云南石林有较大不同,颜色上,红石林晴红雨黑、四季变幻,可能是石柱表面的藻类造成。除中国西南地区,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奥陶系红色碳酸盐岩石林分布十分有限,仅泰国沙墩有报道,其稀有性非常突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但正由于其稀少,许多针对性的研究仍刚起步,值得未来各界学者进一步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地区 地质公园 碳酸盐岩 红石林 发育特征 地质遗迹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青石岭钨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 被引量:4
13
作者 伍式崇 龙伟平 +1 位作者 陈郑辉 屈文俊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9-243,共5页
湖南桂东县青石岭钨多金属矿是近年来南岭成矿带上国土资源大调查发现的具较大找矿潜力的地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辉钼矿铼-锇同位素法对产于诸广山复式花岗岩体中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钨多金属矿进行精确定年。结果表明,破碎带蚀变... 湖南桂东县青石岭钨多金属矿是近年来南岭成矿带上国土资源大调查发现的具较大找矿潜力的地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辉钼矿铼-锇同位素法对产于诸广山复式花岗岩体中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钨多金属矿进行精确定年。结果表明,破碎带蚀变岩型钨多金属矿辉钼矿铼-锇等时线年龄为(147.6±6.8)Ma;钨多金属矿与燕山早期花岗岩侵入活动有关,是南岭中生代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高峰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石岭钨多金属矿 辉钼矿 铼-锇同位素定年 地质特征 湘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典型煤矿区地表水——土壤系统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及风险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多兵 张猛 +3 位作者 韩冬雅 陈锦 朱鹏鹏 肖立权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94-100,112,共8页
为研究湖南攸县煤矿区地表水及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利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的方法,测定研究区地表水及土壤中Cd、As、Pb、Cr、Cu、Ni、Zn 7种重金属的含量水平;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重... 为研究湖南攸县煤矿区地表水及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利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的方法,测定研究区地表水及土壤中Cd、As、Pb、Cr、Cu、Ni、Zn 7种重金属的含量水平;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进行评价,识别土壤主要污染因子;并利用聚类分析揭示重金属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除As外其余6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超过湖南省土壤背景值,Cd的平均含量是背景值的5.2倍,在7种重金属中污染最严重。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元素中,Cd的土壤样品43.75%处于轻微污染,18.75%处于中度污染;Cu大部分样品点无污染,仅12.5%的点位存在轻微污染,其余重金属元素均未污染。7种重金属元素的地累积指数由大到小为:Cd>Cu>Ni>Cr>Pb>Zn>As,其中Cd达到了中度积累的程度;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由大到小为Cd>As>Cu>Ni>Pb>Cr>Zn,其中Cd存在极强的生态风险。这3种评价方法都表明Cd是研究区内土壤的主要污染因子;聚类分析技术结合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信息显示,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可能主要源于当地煤矿开采产生的煤矸石不当处置、降水入渗以及不合理农业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煤矿 重金属 污染特征 风险评价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茶陵地区老山坳剪切带特征及其与湘东钨矿的关系 被引量:12
15
作者 宋超 卫巍 +5 位作者 侯泉林 刘庆 张宏远 伍式崇 朱浩峰 李晖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71-1580,共10页
湘东茶陵地区老山坳剪切带及其与湘东钨矿的关系是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且颇具争议的问题。其争议主要表现为:(1)老山坳剪切带(断层)的性质(逆断层、正断层,还是走滑断层)及其发育机理;(2)老山坳剪切带对湘东钨矿的成矿是促进作用还是破坏... 湘东茶陵地区老山坳剪切带及其与湘东钨矿的关系是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且颇具争议的问题。其争议主要表现为:(1)老山坳剪切带(断层)的性质(逆断层、正断层,还是走滑断层)及其发育机理;(2)老山坳剪切带对湘东钨矿的成矿是促进作用还是破坏作用。本文对老山坳剪切带以及湘东钨矿进行了系统地观察和测量,采用宏观、微观构造研究和矿脉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老山坳剪切带的活动主要分为两期:早期主要表现为向SE方向的伸展拆离作用,且可能与晚侏罗世八团岩体侵位密切相关,形成了透入性的强烈脆、韧性变形,特别是在糜棱岩中,由于高压流体的作用造成了一系列同期节理(R和R’节理)发育,为石英脉型钨锡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后期,大致在晚白垩世及之后老山坳剪切带表现为向NW方向的逆冲作用,致使上盘(主动盘)的钨锡矿脉被推至浅部。因此,我们认为晚侏罗世八团岩体的侵位作用与老山坳剪切带的伸展拆离作用共同控制了湘东钨矿的形成。韧性剪切带中,由于高压流体作用引起局部应变速率增加,同时降低岩石强度而发生脆性破裂(如T节理,R和R’节理),而且按照破裂准则发生和扩展,该过程为成矿元素析出成矿提供了条件,这可能是剪切带成矿的重要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东钨矿 老山坳剪切带 八团岩体 成矿作用 晚中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柯单山蛇绿岩地幔橄榄岩铂族元素(PGEs)的分布特征及分异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晖 刘庆 +3 位作者 侯泉林 徐辉煌 朱貌贤 曾桂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59-1769,共11页
采用Carius管结合MC-ICPMS法分析了内蒙古柯单山蛇绿岩地幔橄榄岩中Ir、Ru、Pt和Pd的含量,与典型的地幔橄榄岩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柯单山地幔橄榄岩中Ir和Ru明显亏损,Pt和Pd强烈富集,具有极高的Pd/Ir值,PGEs地幔标准化配分模式具有较陡的... 采用Carius管结合MC-ICPMS法分析了内蒙古柯单山蛇绿岩地幔橄榄岩中Ir、Ru、Pt和Pd的含量,与典型的地幔橄榄岩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柯单山地幔橄榄岩中Ir和Ru明显亏损,Pt和Pd强烈富集,具有极高的Pd/Ir值,PGEs地幔标准化配分模式具有较陡的正斜率,明显不同于通常观测到的代表部分熔融残留相中铂族元素配分模式(负斜率或平坦型)。柯单山地幔橄榄岩的Ir和Ru与MgO呈正相关关系,表明Ir和Ru的亏损可能与部分熔融过程中硫化物的消耗程度有关,而与PGEs在硫化物/硅酸盐间的能斯特分配系数没有直接关系;Pt、Pd的富集表明本区的地幔橄榄岩不仅仅是经历过部分熔融的残余,而与来自深海的橄榄岩和大陆岩石圈地幔(SCLM)中的方辉橄榄岩相似,因此推测,本区地幔橄榄岩在部分熔融后又经历了富Pd的熔/流体交代,而熔/流体的来源可能是在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熔离"出来的硫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族元素 柯单山蛇绿岩 地幔橄榄岩 部分熔融 熔/流体交代 硫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及其复合物对水中重金属离子吸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立权 张权 +4 位作者 张英 裴丽欣 侯军亮 董建芳 刘玲霞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129,共11页
氧化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在水处理领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良好的亲水性,独特的物理结构,使其可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且吸附能力超过诸多目前常用的吸附剂。但同时由于氧化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在水处理领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良好的亲水性,独特的物理结构,使其可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且吸附能力超过诸多目前常用的吸附剂。但同时由于氧化石墨烯结构和性质的原因,限制了其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通过氧化石墨烯与其他物质结合形成氧化石墨烯复合物。介绍了氧化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其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制及受控的影响因素;同时,也综述了氧化石墨烯复合物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制,以及其解吸与重复利用能力;此外,对氧化石墨烯及其复合物作为吸附剂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应用潜力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重金属 吸附 氧化石墨烯复合物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电测深在盲矿预测中的应用及意义——以下蒿坪金矿F_(40)断裂隐伏矿体预测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庞绪成 宗静 +3 位作者 李俊杰 辛志刚 朱浩锋 曾兵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5-421,共7页
物探激电测深对盲矿体的预测必须以地质条件为前提,而合理的地质解译又是成矿预测的关键.下蒿坪金矿矿产资源保有量不足,矿区内的F40断裂带宽80~200 m,地表露头矿化极弱.测试表明,本区的矿岩物性差异明显,选用对称四极激电测深作为深... 物探激电测深对盲矿体的预测必须以地质条件为前提,而合理的地质解译又是成矿预测的关键.下蒿坪金矿矿产资源保有量不足,矿区内的F40断裂带宽80~200 m,地表露头矿化极弱.测试表明,本区的矿岩物性差异明显,选用对称四极激电测深作为深部隐伏矿体预测的主要手段之一.激电剖面测深点距50~100 m,局部加密到25 m.对数据进行电反射系数、电阻率比值处理,可清晰判断出F40断裂带形态为上窄下宽,断裂带内的矿岩界线清晰.带内700点的下方深处,视极化率异常较高且与构造带吻合.经与区域同类型矿床对比,认为有全盲矿体.根据物探测深结果,结合区域成矿学、构造地质学理论,推测在700点下方400 m深处有盲矿体,随后的验证钻孔在断裂带上部预测深度见到工业金矿体,厚度0.8 m,Au品位3.24×10-6.为同类型地区及矿床预测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电测深 盲矿体预测 地球物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幔柱动力学机制的新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晖 朱貌贤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3-118,共6页
Morgan提出的地幔柱假说极大地推动了地球科学的发展,但长期以来地幔柱假说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目前有关地幔柱争论的焦点问题做了简单的讨论,说明了火山轨迹年龄递变规律异常和"热点"位置不固定的可能原因,同时提出了地幔... Morgan提出的地幔柱假说极大地推动了地球科学的发展,但长期以来地幔柱假说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目前有关地幔柱争论的焦点问题做了简单的讨论,说明了火山轨迹年龄递变规律异常和"热点"位置不固定的可能原因,同时提出了地幔柱产生及持续的一种新的可能的动力学模型:地外星体做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柱 地外星体 热点 板块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邓阜仙-锡田印支期花岗岩体的侵位机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倪永进 单业华 +4 位作者 伍式崇 聂冠军 张小琼 朱浩峰 梁新权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93,共12页
印支期似斑状花岗岩构成了湘东中生代邓阜仙-锡田岩体的主体,其内发育两种类型的叶理构造,即流面和构造成因的片麻理。二者的标志性区别在于长石(斜长石和钾长石)斑晶在前者呈自形的短柱状,没有任何可见的韧性变形,而在后者呈椭圆状,明... 印支期似斑状花岗岩构成了湘东中生代邓阜仙-锡田岩体的主体,其内发育两种类型的叶理构造,即流面和构造成因的片麻理。二者的标志性区别在于长石(斜长石和钾长石)斑晶在前者呈自形的短柱状,没有任何可见的韧性变形,而在后者呈椭圆状,明显被压扁拉长。流面基本上围绕岩体边界呈面状分布,整个侵入体从外到内依次可划分出流面不发育、欠发育和发育三个相带,对应着由早至晚的三次岩浆脉动侵位。该期花岗岩侵位机制总体上类似于气球膨胀模型。与典型气球膨胀岩体不同的是,由于岩浆供给量在该期最后一次脉动侵位时的急剧减少,虽然流速增大,但对外挤压减弱,造成岩石应变强度从外到内趋向增加,而不是递减。构造成因的片麻理局部出现,走向总体上呈NE向,表明该花岗岩在准固态甚至固态下遭受到NW-SE向区域挤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理 气球膨胀 侵位 同构造 邓阜仙-锡田花岗岩侵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