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原生金刚石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3
1
作者 董斌 陈明珊 肖湘辉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337-340,共4页
湖南省西北部地区,位于城步-桃江-宁乡-浏阳板块俯冲带的上盘,武陵-雪峰-加里东期弧形构造带展布其中,金刚石出土星罗棋布,具有形成金刚石原生矿的生成条件和找矿前景。文章认为湖南金刚石寄主岩的形成与古俯冲作用有关,近期(印支期—... 湖南省西北部地区,位于城步-桃江-宁乡-浏阳板块俯冲带的上盘,武陵-雪峰-加里东期弧形构造带展布其中,金刚石出土星罗棋布,具有形成金刚石原生矿的生成条件和找矿前景。文章认为湖南金刚石寄主岩的形成与古俯冲作用有关,近期(印支期—燕山期)、近源(金刚石及其指示矿物相对富集区的补给源区几十千米范围内)应是湖南原生金刚石找矿的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地质背景 古俯冲带 金刚石 钾镁煌斑岩 找扩方向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桃江地区印支期辉绿岩成因——地球化学、年代学和Sr-Nd-Pb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13
2
作者 金鑫镖 王磊 +3 位作者 向华 刘重芃 段桂玲 李子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0-760,共11页
对湖南桃江地区江石桥辉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的岩浆侵位年龄为229±2.3Ma(n=8,MSWD=1.8,2σ)。其低钾(K_2O/Na_2O=0.14~0.16),贫碱(K_2O+Na_2O=2.89%~2.96%),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 对湖南桃江地区江石桥辉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的岩浆侵位年龄为229±2.3Ma(n=8,MSWD=1.8,2σ)。其低钾(K_2O/Na_2O=0.14~0.16),贫碱(K_2O+Na_2O=2.89%~2.96%),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呈轻稀土元素弱富集,无Eu、Ce异常,富集放射性成因Pb,低(^(87)Sr/^(86)Sr)_i(0.706052~0.706437),较低正ε_(Nd)(t)(1.54~1.86)的特征,表明岩石来源于下地壳物质和亏损地幔的混合源区。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在印支运动造山后的伸展背景下,软流圈上涌导致区域下地壳及部分地幔物质发生熔融,形成辉绿岩岩浆并向上侵位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绿岩 地球化学 年代学 SR-ND-PB 同位素 岩石成因 桃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沅水流域白垩红层碎屑锆石及其对金刚石找矿的指示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瀚 丘志力 +2 位作者 邓小芹 马瑛 李子云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60-1171,共12页
湖南沅水流域的白垩系陆相红层是发现金刚石及其指示矿物的重要层位。金刚石和锆石共同参与沉积过程,研究白垩系红层中的碎屑锆石对追踪和揭示砂矿金刚石的来源及其沉积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LA-ICP-MS技术对3组来自湖南沅水流域... 湖南沅水流域的白垩系陆相红层是发现金刚石及其指示矿物的重要层位。金刚石和锆石共同参与沉积过程,研究白垩系红层中的碎屑锆石对追踪和揭示砂矿金刚石的来源及其沉积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LA-ICP-MS技术对3组来自湖南沅水流域白垩系红层的共240颗碎屑锆石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3组样品的锆石U-Pb年龄频谱特征接近扬子型(年龄集中于~800 Ma、~2000 Ma和~2500 Ma),表明锆石来源于扬子克拉通内部,结合沅水流域部分金刚石近源搬运的特点,指示砂矿金刚石源区也可能来自克拉通内部,甚至是湖南境内。本次研究还发现其中2颗锆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属于钾镁煌斑岩型,其U-Pb年龄分别为788±11 Ma和869±13 Ma,暗示研究区在新元古代中期曾发育过钾镁煌斑岩。由于目前已发现的中生代钾镁煌斑岩中只含有极少量的微粒金刚石,不可能是砂矿大金刚石的补给源,因此尚未发现的元古代钾镁煌斑岩可能才是金刚石的携带者。另外,3组样品中80%以上的锆石年龄为元古代和太古代,指示研究区大部分的岩浆构造热事件主要发生在前寒武纪。南华系江口组是湖南地区发现砂矿金刚石的最古老地层,与下伏板溪群呈假整合接触。因此,其下伏的、未出露的板溪群中存在的钾镁煌斑岩可能是进一步寻找金刚石原生矿的重要目标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红层 碎屑锆石 砂矿金刚石 找矿 湖南沅水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栏杆地区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含金刚石母岩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14
4
作者 蔡逸涛 张洁 +6 位作者 董钟斗 曹正琦 肖书阅 李帅 李成凯 陈乐柱 范飞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1-366,共16页
中国东部皖北地区分布着大量镁铁质岩,岩石类型为辉绿岩、辉绿辉长岩、辉绿玢岩等。本文对皖北栏杆地区侵位于元古宙地层中的辉绿岩进行系统的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区绝大多数辉绿岩的侵位结晶年龄为870~890 Ma,... 中国东部皖北地区分布着大量镁铁质岩,岩石类型为辉绿岩、辉绿辉长岩、辉绿玢岩等。本文对皖北栏杆地区侵位于元古宙地层中的辉绿岩进行系统的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区绝大多数辉绿岩的侵位结晶年龄为870~890 Ma,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辉绿岩化学成分以高Si O2、Ca O和(K2O<Na2O)为特征,属于板内碱性玄武岩系列岩石。总体上略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La,略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Th、Nb、Ta、Zr、Hf等,相对富集Cr和Ni。本次研究暗示皖北栏杆地区存在新元古代早期的构造-岩浆活动事件,并为金刚石带出地表创造了条件。结合新元古代全球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及其岩浆活动与地幔柱的密切关系,皖北地区新元古代辉绿岩墙群应该是一次地幔柱作用在华北陆块边缘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U-PB 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皖北栏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