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雪峰弧形构造带金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
1
作者 肖丹 宋维国 +1 位作者 严志飞 李昌元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0-463,共14页
湖南雪峰弧形构造带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之江南古陆(江南造山带)西段,是湖南乃至华南地区最重要的金矿成矿区带之一。本文基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矿床共生组合等多方面... 湖南雪峰弧形构造带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之江南古陆(江南造山带)西段,是湖南乃至华南地区最重要的金矿成矿区带之一。本文基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矿床共生组合等多方面研究,对区域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并探讨区内金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研究认为,区内金矿床具有造山型金矿特征,主要赋矿于前寒武系中,受不同规模、序次脆性-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元古界,可能有深源物质加入,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热液,成矿过程中有岩浆或深源流体叠加,后期大气降水加入。区内金矿形成与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成矿作用经历了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构造演化-富金地层形成,加里东陆内造山-金成矿第一次高峰期,印支晚期陆内造山运动第二次金成矿期。该研究成果对丰富区内金矿成矿理论、开展区内下一步金矿勘查评价、助力湖南万亿矿业产业集群发展,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金矿资源保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成矿地质背景 成矿规律 矿床成因 成矿模式 雪峰弧形构造带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某矿区钼多金属矿选矿试验研究
2
作者 曹健 邓圣为 《矿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55,共3页
对湖南某钼多金属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先浮选硫化矿、硫化矿混合精矿再分离的单一浮选流程,可获得产率0.26%、钼品位48.45%、回收率89.16%的钼精矿。该工艺可为类似钼矿的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 浮选 破碎带型 辉钼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北地区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探讨:来自矿床地质、矿物学和硫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13
3
作者 郭飞 王智琳 +6 位作者 许德如 董国军 宁钧陶 王展 邓腾 于得水 崔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6-385,共20页
湘东北大型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幕阜山岩体边部,矿体赋存于岩体及其内外接触带中的硅化构造角砾岩带内.根据野外调查和显微岩(矿)相学观察,可将栗山矿床的主成矿期——热液成矿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粗粒石英+萤石+绿泥石(Chl_Ⅰ)+少... 湘东北大型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幕阜山岩体边部,矿体赋存于岩体及其内外接触带中的硅化构造角砾岩带内.根据野外调查和显微岩(矿)相学观察,可将栗山矿床的主成矿期——热液成矿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粗粒石英+萤石+绿泥石(Chl_Ⅰ)+少量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Ⅰ)、石英+萤石+绿泥石(Chl_Ⅱ)+黄铜矿+黄铁矿阶段(Ⅱ)、石英+萤石+绿泥石(Chl_Ⅲ)+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阶段(Ⅲ)、细粒石英+少量黄铜矿+黄铁矿细脉阶段(Ⅳ).EPMA分析结果表明Chl_Ⅰ为蠕绿泥石,Chl_Ⅱ和Chl_Ⅲ为鲕绿泥石-铁镁绿泥石.根据绿泥石温度计,估算出阶段Ⅰ,Ⅱ,Ⅲ的成矿温度分别为239℃~280℃,221℃~261℃和212℃~238℃.结合闪锌矿硫逸度计算,表明栗山矿床形成于中温、低氧逸度、低硫逸度的环境.硫化物的δ^(34)S(-4.7‰~1.5‰)变化较小且接近零值,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通过与钦杭成矿带上典型的铅锌矿床对比,提出栗山矿床为与岩浆热液有关的中温热液充填交代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 幕阜山岩体 湘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井冲钴铜多金属矿床绿泥石、黄铁矿和黄铜矿的矿物学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萌 王智琳 +5 位作者 许德如 伍杨 董国军 宁钧陶 邓腾 崔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2-879,共18页
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的湘东北地区是湖南省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区,近年来在该区长平(长沙–平江)断裂带中段东侧新发现了一些钴铜多金属矿床,这类矿床在成矿地质特征上明显有别于江南造山带中典型的铜多金属矿床。它们均赋存于燕山期连云... 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的湘东北地区是湖南省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区,近年来在该区长平(长沙–平江)断裂带中段东侧新发现了一些钴铜多金属矿床,这类矿床在成矿地质特征上明显有别于江南造山带中典型的铜多金属矿床。它们均赋存于燕山期连云山岩体外接触带的热液蚀变构造角砾岩带内,明显受构造和岩浆岩控制,围岩蚀变以硅化和绿泥石化为主。然而,目前薄弱的研究程度使得对该类型矿床的成因认识不清。本文以井冲钴铜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运用EPMA和LA-ICP-MS方法分别开展了绿泥石的化学组成分析和金属硫化物的微量元素分析。LA-ICP-MS分析结果表明各世代硫化物微量元素组成具有一定差异,从早阶段到晚阶段,黄铁矿中的Co、Mo、Bi含量及Co/Ni值逐渐降低, Ni、As、Se含量升高;黄铜矿中的Co、Ni、Se含量降低, Zn、Ag、Sn、Pb、Bi含量升高。大部分黄铁矿中Co/Ni值大于1,具岩浆热液成因黄铁矿的特征。元素Co主要以晶格替代Fe的方式赋存于黄铁矿中,次以Co的独立矿物形式存在。黄铁矿与黄铜矿中Pb、Ag与Bi均表现出正相关性,暗示这些元素主要以Bi的硫化物或硫盐矿物包裹体形式存在。根据绿泥石经验温度计,估算出成矿温度从早阶段(253~300℃)到中阶段(223~266℃)逐渐降低。结合成矿地质特征,认为井冲钴铜多金属矿床为与岩浆热液有关的中温热液充填交代成因,但成矿元素可能主要来自于基底连云山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微量元素 绿泥石 湘东北井冲钴铜多金属矿床 江南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高锡地质样品中的痕量镉 被引量:10
5
作者 禹莲玲 郭斌 +3 位作者 柳昭 赵昕 戴长文 彭君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7-84,共8页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痕量镉,存在多种质谱干扰,通常采用在线或离线方程进行校正,当样品中含锡较高时,采用传统固定系数校正方程,易导致测定结果有明显偏离,甚至结果出现负数。本文针对含高锡的地质样品...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痕量镉,存在多种质谱干扰,通常采用在线或离线方程进行校正,当样品中含锡较高时,采用传统固定系数校正方程,易导致测定结果有明显偏离,甚至结果出现负数。本文针对含高锡的地质样品,应用ICP-MS测定其中的镉,采用氢氟酸-高氯酸-硝酸敞开酸溶消解、硝酸浸提体系处理样品,通过测定111Cd、113Cd、114Cd同位素,研究了干扰元素Sn、In、Zr、Mo对镉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镉与干扰源浓度变化呈非简单的正相关性。①同质异位素Sn或In产生的干扰增值Δ(114Cd/^114Sn或113Cd/^113In)随干扰源浓度增大逐渐变大,114Sn对^114Cd的干扰系数在0.0272~0.0222,113In对^113Cd的干扰系数在0.0670~0.0412;②Zr和Mo在测定条件下形成氧化物和多原子复合离子物质对Cd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质谱干扰。通过测定与样品中干扰源浓度相近的单一标准溶液产生的Cd干扰值,经在线修正干扰系数(γ),建立了精确的校正方程。该方法经标准物质验证,准确度高,相对标准偏差在6.57%~9.94%(n=7),方法检出限为0.03mg/kg,达到了地质分析检测要求,为高锡地质样品中的痕量镉分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样品 氢氟酸-高氯酸-硝酸酸溶 在线修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煤钒矿硫酸浸出制备五氧化二钒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田宗平 曹健 秦毅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5-28,共4页
石煤钒矿中的钒以铝氧化钒和氧化钒水合物赋存于矿石云母和黏土矿物中,并以低价态产出。将石煤钒矿破碎磨粉至粒度小于0.15 mm,在添加剂(含氧化剂和络合剂的无机盐混合物)和硫酸的协同作用下,在加热和搅拌条件下,用硫酸直接浸出石煤钒... 石煤钒矿中的钒以铝氧化钒和氧化钒水合物赋存于矿石云母和黏土矿物中,并以低价态产出。将石煤钒矿破碎磨粉至粒度小于0.15 mm,在添加剂(含氧化剂和络合剂的无机盐混合物)和硫酸的协同作用下,在加热和搅拌条件下,用硫酸直接浸出石煤钒矿中的钒,矿粉中钒的浸出回收率可达76%以上。浸出液经调p H、氧化、分离富集、精钒制备等工序,可以制备出产品质量优于YB/T 5304—2011《五氧化二钒》98级标准的五氧化二钒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钒矿 硫酸浸出 五氧化二钒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煤钒矿高效利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周永兴 田宗平 +3 位作者 曹健 李超群 邓圣为 陈铮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114,118,共5页
采用湿法酸浸-离子交换除杂-铵盐沉钒工艺进行了石煤提钒实验,结果表明:当矿粉质量100 g、硫酸用量20 m L、浸出反应5 h、助剂A添加量2%,助剂B添加量1%时,钒浸出率达85%以上;洗液返回浸出原矿,硫酸用量可节省18%,不影响钒的浸出率;加入... 采用湿法酸浸-离子交换除杂-铵盐沉钒工艺进行了石煤提钒实验,结果表明:当矿粉质量100 g、硫酸用量20 m L、浸出反应5 h、助剂A添加量2%,助剂B添加量1%时,钒浸出率达85%以上;洗液返回浸出原矿,硫酸用量可节省18%,不影响钒的浸出率;加入双氧水和硫酸镁净化浸出液,经过离子交换后,钒的浓度提高了约20倍,尾液含钒为原液的1/10;加入钒理论值3倍的氯化铵,沉淀钒,可得到纯度达98%的产品偏钒酸铵;浓缩后的离子交换尾液有较好的澄清作用,可用作净水剂;原矿中的铀、钍等有害杂质富集后可作为另一种原料单独存放;钒矿浸出尾渣适合做水泥配料。该工艺生产流程中几乎不产生有害废气,90%的废水可循环利用,实现了废水、废渣零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 提钒 离子交换 酸浸 废水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锰矿石还原焙烧过程中铁还原率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秦毅 田宗平 +2 位作者 方俊杰 曾少乾 曹健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7-429,共3页
利用专利实验炉,研究了氧化锰矿石还原焙烧过程中铁还原率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指导氧化锰矿石还原焙烧过程中铁还原的控制,具有实用性。
关键词 氧化锰矿石 还原焙烧 还原率 方法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石煤钒矿矿物学及硫酸浸出钒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田宗平 陈小罗 曹健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6,共4页
研究了湖南某石煤钒矿石的结构构造、物质组成,金属矿物粒度、嵌布特征和赋存状态、理化性质,探讨了在适宜方法及工艺条件下获得符合要求的选冶产品的可能性,并考察了影响钒浸出的各因素。
关键词 石煤钒矿 矿物学 硫酸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金属离子溶液中游离酸度的测定方法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超群 田宗平 +1 位作者 曹健 周永兴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0-287,共8页
总结了游离酸度测定方法、抑制金属离子水解法,指出各种测定方法的特点及水解金属离子在游离酸度测定中的重要性。酸度分析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准确、精密、快速测定游离酸度对工艺流程控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游离酸 测定 方法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柱[5]芳烃合成金纳米颗粒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11
作者 王胜 谭晓平 +2 位作者 王干珍 彭君 朱乾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41-145,共5页
金纳米颗粒具有光电特性优异、易被修饰的特点,在催化和传感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柱芳烃作为新一代超分子大环化合物,自2008年被发现以来备受青睐。通过实验合成了一种含双羟基的水溶性柱[5]芳烃(HP5),在NaOH环境中不加任何还原剂的情况... 金纳米颗粒具有光电特性优异、易被修饰的特点,在催化和传感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柱芳烃作为新一代超分子大环化合物,自2008年被发现以来备受青睐。通过实验合成了一种含双羟基的水溶性柱[5]芳烃(HP5),在NaOH环境中不加任何还原剂的情况下可获得金纳米颗粒,制备的金纳米颗粒粒径较小,约为5nm,而且分散性较好,也不发生团聚。制备的金纳米颗粒在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4-NP)和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时,均表现出较强的催化活性。本研究为制备绿色多功能化金纳米颗粒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芳烃 催化还原 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溶液中硼酸分析方法综述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超群 田宗平 +3 位作者 曹健 周永兴 邓圣为 陈铮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26,共6页
目前测定硼酸方法的文献多而分散,但很少有报道这些方法的综述性专论。论述了硼酸在电镀工业中的作用及电沉积溶液中硼酸测量的重要性,对硼酸的测定方法、抑制金属离子水解技术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和整理,重点介绍了电镀溶液中硼酸的分... 目前测定硼酸方法的文献多而分散,但很少有报道这些方法的综述性专论。论述了硼酸在电镀工业中的作用及电沉积溶液中硼酸测量的重要性,对硼酸的测定方法、抑制金属离子水解技术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和整理,重点介绍了电镀溶液中硼酸的分析方法,并进行了归纳分类。结合实际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 电沉积 水解离子 掩蔽法 电位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钴中钴碳氮的测定与结构表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宗平 秦毅 +4 位作者 侯治华 王子杰 张丽艳 彭君 吕文广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3,共5页
碳酸钴由于受生产工艺的制约,生产的产品组分复杂,且市售碳酸钴产品的命名也存在多样性。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元素分析仪、X射线多功能粉末衍射仪和红外吸收光谱仪对某碳酸钴产品的成分进行测定和结构表... 碳酸钴由于受生产工艺的制约,生产的产品组分复杂,且市售碳酸钴产品的命名也存在多样性。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元素分析仪、X射线多功能粉末衍射仪和红外吸收光谱仪对某碳酸钴产品的成分进行测定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碳酸钴产品钴、碳、氮的含量分别为46.53%、8.31%和1.48%,相对标准偏差(RSD)≤3.3%(n=6)。研究新发现了N在碳酸钴产品中以NH+4的形式存在,确认该产品为水合碱式碳酸钴铵[(NH4)1.89Co7.88(CO3)6(OH)6(H2O)4.27]和碳酸钴(CoCO3)的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钴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郴州铅磷灰石矿物光谱学特征
14
作者 朱桂军 王干珍 +2 位作者 彭君 田宗平 侯治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017-3023,共7页
近期,在湖南郴州市东南15km柿竹园铅锌矿区黏土层中发现宝石级铅磷灰石标本。因该矿物罕见,且与多种磷酸盐矿物的谱学特征类似,难以鉴别。本文采用常规测试方法结合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EDXRF)和X射线粉末晶体衍... 近期,在湖南郴州市东南15km柿竹园铅锌矿区黏土层中发现宝石级铅磷灰石标本。因该矿物罕见,且与多种磷酸盐矿物的谱学特征类似,难以鉴别。本文采用常规测试方法结合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EDXRF)和X射线粉末晶体衍射(XRD)分析技术,对该地区的4块铅磷灰石样品的微观结构、元素组成和光谱特征进行了综合测试和对比分析,并将其与鉴定特征类似的磷酸盐矿物进行了简单比较,以探讨该矿物的光谱鉴别特征。常规测试显示,该矿物为半透明黄绿~绿色六方柱微晶簇;晶面呈玻璃~油脂光泽;粒径0.1~0.8 mm,高0.1~1 mm;相对密度为4.487~5.331g·cm^(3);白色条痕;Mohs(莫氏)硬度为4。样品的红外指纹光谱主要由磷氧四面体分别位于~1090~1010和~589~546cm的伸缩和弯曲振动组成,与氟-铅磷灰石的特征指纹光谱一致。除PO_(4)^(3-)特征谱带外,部分样品在804~797和843~852cm出现AsO_(4)^(3-)和CO_(3)^(2-)振动弱带,可能是结构中的部分PO_(4)^(3-)被替代所致。拉曼光谱分析显示,样品具有铅磷灰石特有的磷酸根基团位于976/936cm的拉曼位移,402/426/558/586cm系列PO_(4)^(3-)弯曲振动和170~214cm晶格振动带。此外,820~826cm谱带为(AsO_(4))^(3-)特征振动。EDXRF半定性分析显示,样品主要由Ca,Pb,P,和Cl等元素组成,与铅磷灰石(Ca_(2)Pb_(3)(PO_(4))_(3)Cl)的主要组成元素一致。XRD主要谱线的2θ角、d值和相对强度分别为10.603/22.351/28.261/31.047°,8.3365/3.9744/3.1553/2.8782°,59.1/36.4/30.0/100,分别对应100/110/210/211面网,与氟-铅磷灰石的衍射d值基本一致。综合样品的相对密度值、振动光谱和XRD数据等分析结果可知,实验样品属于铅磷灰石系列矿物中的氟-铅磷灰石。该工作对国内首次发现的氟-铅磷灰石的多种光谱特征进行了分析,为认识、准确鉴别该类矿物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郴州 铅磷灰石 光谱分析 元素 鉴定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甾醇偶氮苯液晶分子的合成及光响应研究
15
作者 刘立平 王干珍 +2 位作者 龙亮 叶明 彭君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6-50,共5页
为了探究偶氮苯类化合物的液晶性及光响应性,文中以重氮偶合反应为关键步骤合成了胆甾醇偶氮苯化合物A,通过~1H NMR,^(13)C NMR和X-单晶衍射仪鉴定了其结构,属三斜晶系P1^-,在该晶体结构中芳香环之间以"肩并肩"呈层状排列。... 为了探究偶氮苯类化合物的液晶性及光响应性,文中以重氮偶合反应为关键步骤合成了胆甾醇偶氮苯化合物A,通过~1H NMR,^(13)C NMR和X-单晶衍射仪鉴定了其结构,属三斜晶系P1^-,在该晶体结构中芳香环之间以"肩并肩"呈层状排列。目标化合物的液晶性分别通过偏光显微镜(PO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测试,并采用紫外(UV)光谱对其光响应行为进行了表征。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A呈双层的层列相,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紫外可见光下可观察到可逆的光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甾醇 偶氮苯 液晶 光致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纳米银抗菌产品中多种微量元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林 杨远 +3 位作者 邓飞跃 杨炳红 朱丽琴 叶明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7年第4期21-27,共7页
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4种纳米银抗菌产品中多种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比较了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这两种样品前处理方法对样品测定的影响,探讨了消除汞记忆效应的方法,并研究了待测元素的质谱干扰的消除。实... 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4种纳米银抗菌产品中多种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比较了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这两种样品前处理方法对样品测定的影响,探讨了消除汞记忆效应的方法,并研究了待测元素的质谱干扰的消除。实验结果表明,采用Au(100μg/L)+HCl(2%)能较好地消除Hg的记忆效应。与湿法消解相比,微波消解可短时间消解样品并获得好的Hg回收率。在优化ICP-MS条件后,各元素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采用微波消解-ICP-MS法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4.0%~109%,相对标准偏差在0.97%~13.2%。方法快速、简便,能够满足纳米银抗菌产品中微量元素的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抗菌产品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微波消解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系材料在电池工业上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超群 田宗平 +2 位作者 曹健 周永兴 邓圣为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15-1917,共3页
概述了锰矿资源的贮量、分布、产量和产品在各行业的应用,对电池工业中使用的天然二氧化锰、合成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锰和硫酸锰等锰系材料的生产、质量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特别关注了锰矿石在电池工业领域的增长需求,展示了锰系材料... 概述了锰矿资源的贮量、分布、产量和产品在各行业的应用,对电池工业中使用的天然二氧化锰、合成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锰和硫酸锰等锰系材料的生产、质量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特别关注了锰矿石在电池工业领域的增长需求,展示了锰系材料在电池工业上的应用现状和良好前景,为生产和科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系材料 电池材料 电池工业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锑矿石中14种元素的含量 被引量:15
18
作者 严慧 王干珍 +2 位作者 汤行 郭腊梅 易晓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38,共5页
锑矿石样品(0.100 0g)加入盐酸-硝酸(3+1)混合酸5 mL,氢氟酸5 mL,高氯酸0.5mL和硫酸(1+1)溶液1mL的混酸体系,加热(200℃)分解,蒸发至近干时,冷却,加入盐酸-硝酸-水(3+1+4)混合酸10mL,加热至盐类完全溶解,冷却,用盐酸-硝酸-水(3+1+36)混... 锑矿石样品(0.100 0g)加入盐酸-硝酸(3+1)混合酸5 mL,氢氟酸5 mL,高氯酸0.5mL和硫酸(1+1)溶液1mL的混酸体系,加热(200℃)分解,蒸发至近干时,冷却,加入盐酸-硝酸-水(3+1+4)混合酸10mL,加热至盐类完全溶解,冷却,用盐酸-硝酸-水(3+1+36)混合液稀释至50mL。此溶液可供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14种元素,并选择了合适的分析谱线。部分微量元素分析谱线的光谱干扰,运用背景扣除或干扰元素校正系数法等予以校准。测得各元素的检出限[3s×500(稀释因子)]为0.81~123μg·g-1。按上述方法测定CRM(GBW07174),其相对标准偏差(n=11)为0.51%~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多元素同时测定 锑矿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铵除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锑矿石中的金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干珍 严慧 +2 位作者 易晓明 郭腊梅 王子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2-344,共3页
锑矿主要以辉锑矿存在,经常与金、银、钨、汞、铁、镍等元素伴生,对于部分有价值的金属,工业上要求综合利用[1]。准确测定锑矿石中金的含量,可以为矿石的综合评价和冶炼提供有力的参考。目前,锑矿石中金的常规分析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 锑矿主要以辉锑矿存在,经常与金、银、钨、汞、铁、镍等元素伴生,对于部分有价值的金属,工业上要求综合利用[1]。准确测定锑矿石中金的含量,可以为矿石的综合评价和冶炼提供有力的参考。目前,锑矿石中金的常规分析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2-3]、氢醌还原滴定法[4]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5]等。这些方法测定锑矿石中金的含量时易造成结果偏低,主要原因是在试样分解制备过程中,锑容易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矿 分解制 常规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锑化合物 氢醌 综合评价 还原滴定法 硫脲溶液 多原子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钠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钛铁矿中的高含量钛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昕 严慧 +2 位作者 禹莲玲 汤行 柳昭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9-466,共8页
钛矿资源主要类型为钛铁矿岩矿、钛铁矿砂矿、金红石矿。钛铁矿属于难熔矿物,一般不溶于硝酸、盐酸或王水。对于高品位钛铁矿,即使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混合酸溶解样品,钛元素也易水解形成难溶的偏钛酸析出,常给分析带来很大困... 钛矿资源主要类型为钛铁矿岩矿、钛铁矿砂矿、金红石矿。钛铁矿属于难熔矿物,一般不溶于硝酸、盐酸或王水。对于高品位钛铁矿,即使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混合酸溶解样品,钛元素也易水解形成难溶的偏钛酸析出,常给分析带来很大困难。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等传统方法测定钛存在操作流程长、步骤多、效率低等不足。因此,选择合适前处理方法的同时将大型仪器分析方法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钛铁矿分析的准确度和测试效率。本文建立了以2.0g过氧化钠为熔剂,使用刚玉坩埚在700℃熔融样品15min,热水浸取后盐酸酸化,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测定钛铁矿中的高含量钛元素的方法。实验中采用全程空白试液稀释定容标准溶液消除了钠基体影响,通过优化熔融温度和时间使样品分解完全,考察了过氧化钠用量来降低待测溶液中盐分以保证测定的稳定性,通过选择合适的分析谱线并采用背景扣除法消除光谱干扰。本方法检出限为0.0035%,测试范围为0.0066%~62.50%(均以TiO2含量计);经钛铁矿国家标准物质(GBW07839、GBW07841)验证,相对标准偏差(RSD,n=12)为1.1%~2.1%,相对误差为-1.69%~1.11%。本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相对标准偏差(RSD,n=12)均小于4%,TiO2分析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硫酸铁铵容量法)一致。本方法有效解决了钛铁矿分解不完全及高含量的钛易水解的问题,实现ICP-OES对不同类型钛铁矿样品中钛元素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铁矿 刚玉坩埚 过氧化钠碱熔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