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兰坪盆地白秧坪地区东矿带推覆构造的控矿作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何龙清 季玮 +4 位作者 陈开旭 余凤鸣 魏君奇 杨爱平 杨伟光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110-118,共9页
云南白秧坪地区东矿带的推覆构造为与金沙江—哀牢山造山带有关的前陆盆地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的前锋,属叠瓦扇式显露类前锋,矿区内主要由华昌山断裂和水磨房断裂构成推覆前锋的冲起构造。华昌山断裂和水磨房断裂既是本区的主要导矿构造,... 云南白秧坪地区东矿带的推覆构造为与金沙江—哀牢山造山带有关的前陆盆地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的前锋,属叠瓦扇式显露类前锋,矿区内主要由华昌山断裂和水磨房断裂构成推覆前锋的冲起构造。华昌山断裂和水磨房断裂既是本区的主要导矿构造,也是主要的容矿构造,深部循环的热卤水溶液以此为通道上升,而后成矿定位于其内和其上盘不同级别的次级断层或层间破碎带中。在华昌山断裂带内,成矿元素的含量变化与不同的构造岩石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白秧坪地区 推覆构造 冲起构造 控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鲁西地块断裂构造分布型式与中生代沉积—岩浆—构造演化序列 被引量:43
2
作者 张锡明 张岳桥 季玮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163-172,共10页
鲁西地块的断裂构造有两类不同分布型式:一类呈放射状分布,由陡倾、基底右行韧性剪切带和盖层内复杂力学性质的断裂组成;另一类呈环绕地块基底核部同心环状分布,由3个主要盖层伸展拆离带组成,主滑脱面分别位于古生界盖层与基底间... 鲁西地块的断裂构造有两类不同分布型式:一类呈放射状分布,由陡倾、基底右行韧性剪切带和盖层内复杂力学性质的断裂组成;另一类呈环绕地块基底核部同心环状分布,由3个主要盖层伸展拆离带组成,主滑脱面分别位于古生界盖层与基底间的不整合面、石炭系与奥陶系之间的平行不整合面和中新生代断陷-沉积岩系与新生代火山-沉积物之间的断层。中生代构造变形样式可以分为3个层次:印支期褶皱-逆)中推覆构造、燕山中期NNE轴向的隔槽式箱状褶皱和燕山晚期NW、NNE向共轭正断-走滑断裂。相应地鲁西地块经历了3个成盆期,即早-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这些中生代盆地在空间上的叠置导致了地块内部复杂的盆-山耦合关系。鲁西地块中生代有两个岩浆活动集中时期,即早侏罗世(约190Ma)和早白垩世(132~110Ma)。综合沉积记录、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过程,将鲁西地块中生代构造演化历史划分为6个阶段:晚三叠世挤压变形,早、中侏罗世弱伸展作用,中、晚侏罗世挤压变形与地壳增厚作用,早白垩世大陆裂谷与地壳伸展作用,早白垩世末期挤压变形与盆地反转事件和晚白垩世区域隆升。这些构造演化阶段和构造事件对研究和理解中生代构造、体制和深部岩石圈动力学转换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地块 断裂构造型式 中生代 构造演化序列 构造体制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