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1
作者 王楠 朱佩娟 +2 位作者 胡涛 麻战洪 黄梦倩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6,共8页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是高质量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层面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然而现行评估体系存在目标维度割裂、对象识别粗放和尺度适应性不足等问题,基于“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构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是高质量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层面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然而现行评估体系存在目标维度割裂、对象识别粗放和尺度适应性不足等问题,基于“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构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理论框架。在物理层面统筹“形态—规模—质量—治理”四元空间属性、在事理层面衔接“省—都市圈—市”三级事权、在人理层面锚定“粮食安全—绿色生态—高效开发—品质生活”核心目标,形成关键维度与要素属性的交叉评估矩阵。同时,提出遵循“知识转化—韧性治理—价值显化”逻辑的数智化基础建设、以动态评估与弹性管控双向驱动韧性治理、多目标权衡协同引导价值显化的实践路径,为优化国土空间治理效能、落实“多规合一”改革目标提供理论工具与实践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规划实施评估 国土空间规划 刚弹结合 价值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区耕地利用与保护相关问题研究——以湖南省永顺县为例
2
作者 陈超 谭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9期257-261,共5页
[目的]山地区地形条件复杂,耕地资源紧缺,耕地利用限制性因素多。对山地区耕地利用和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山地区更好地利用与保护耕地。[方法]以湖南省永顺县为例,对耕地的组成及特征、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 [目的]山地区地形条件复杂,耕地资源紧缺,耕地利用限制性因素多。对山地区耕地利用和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山地区更好地利用与保护耕地。[方法]以湖南省永顺县为例,对耕地的组成及特征、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结果]永顺县耕地特征为:组成以水田为主,整体坡度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利用特征为:数量总体保持增长,水田数量减少,旱地数量增加,"非耕化"情况普遍。耕地利用与保护存在的问题为:本底质量差、利用效益低,利用耕地发展林果业现象普遍,耕地生态安全不容忽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设内容有待加强。[结论]山地区自然资源部门应主动介入农业结构调整,合理引导;应根据实际限制因素,以提高耕地本底质量为基础,努力提高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强耕地生态保护,重视过多施用化肥、依靠化学农药的问题,推广绿色化耕地利用方式;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全面促进耕地质量提升。针对各地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系统有效的制度与政策设计,全面加强耕地的科学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区 耕地 数量 质量 利用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江永回龙圩煌斑岩特征——兼论华夏地块西部煌斑岩类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金豹 赵志丹 +3 位作者 时毓 盛丹 方贵聪 吴祥珂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共12页
利用锆石U-Pb年代学、矿物化学、全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法,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华夏地块西部煌斑岩类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回龙圩云煌岩形成时代为172Ma,斑晶为金云母,全岩主要化学成分SiO247.84%~48.91%、Al2O311.42%~12.... 利用锆石U-Pb年代学、矿物化学、全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法,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华夏地块西部煌斑岩类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回龙圩云煌岩形成时代为172Ma,斑晶为金云母,全岩主要化学成分SiO247.84%~48.91%、Al2O311.42%~12.35%、CaO10.91%~13.14%、K2O2.34%~3.65%,Mg#为64~71,为钾玄质碱性基性岩。云煌岩稀土元素总量较低(∑REE=171~187),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LREE/HREE=10~11),δEu=0.85~0.87,类似洋岛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微量元素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云煌岩(87Sr/86Sr)i为0.705930~0.706170,(143Nd/144Nd)i为0.512334~0.512379,εNd(t)值为-0.74^-1.61;全岩δ18OV-SMOW值为9.7‰。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回龙圩云煌岩为受富集组分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富集组分为来自软流圈的含上地壳或俯冲洋壳沉积物的流体。华夏地块西部沿祁东至罗城一带分布的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的煌斑岩类和碱性玄武岩表明,区域上在这3个阶段有深大断裂活动,意味着华夏地块西部地区从晚三叠世以来就转换为岩石圈伸展的构造背景,该背景激活了长期存在的薄弱地带,华夏地块西部有煌斑岩类和碱性玄武岩分布的祁东至罗城一线可能是华夏地块西缘与扬子地块的分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构造意义 华夏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当家冲铜矿床白石峰岩体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泽友 冯雨周 +5 位作者 邵拥军 李剑 刘忠法 冯玉龙 谭华杰 周皓迪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42-1956,共15页
选择钦-杭成矿带中段当家冲铜矿区白石峰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Hf同位素方面研究。结果显示:白石峰岩体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富Si(w(SiO2)为70.95%~72.12%)、富碱(w(Na2O+K2O)为8.48%~8.99%)、弱过铝质(... 选择钦-杭成矿带中段当家冲铜矿区白石峰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Hf同位素方面研究。结果显示:白石峰岩体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富Si(w(SiO2)为70.95%~72.12%)、富碱(w(Na2O+K2O)为8.48%~8.99%)、弱过铝质(A/CNK为1.07~1.09)特征,成岩温度变化范围较大(锆石Ti温度计为658~816℃),指示其I型花岗岩属性。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135.4±0.8)Ma,平均标准权重偏差为1.9,N=14)显示白石峰岩体形成于早白垩纪,与华南地区燕山晚期大规模岩浆活动事件吻合。另外,白石峰岩体中Mg#(35~38)、Co(3×10^-6~4×10^-6)、Ni(3×10^-6~5×10^-6)、Sr(111×10^-6~131×10^-6)和Yb(1.13×10^-6~1.36×10^-6)的含量较低,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33~0.40)和低Nb/Ta比值(6.29~8.07),且Hf同位素显示亏损(εHf(t)=-4.73^-0.58),Hf模式年龄年龄(tDM2)范围为1484~1228 Ma,指示白石峰岩体来源中元古代含石榴石-斜长石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的。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相关研究成果,推测白石峰花岗岩体形成于太平洋板块由俯冲转为回撤,构造应力由挤压向拉张伸展转换的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石峰岩体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锆石HF同位素 当家冲铜矿 钦杭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2018年资江干流径流输沙演变规律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光伟 张明 +2 位作者 黄作维 邓武军 刘玉安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22,共7页
研究资江径流泥沙演变规律与变异特征,了解资江干流径流变异与输沙量变化情况,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政策建议。根据资江流域干流主要控制站1956-2018年长时间序列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运用累积距平法、M-K法、集中度与集中期、小... 研究资江径流泥沙演变规律与变异特征,了解资江干流径流变异与输沙量变化情况,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政策建议。根据资江流域干流主要控制站1956-2018年长时间序列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运用累积距平法、M-K法、集中度与集中期、小波分析法和均值差异T检验法等分析资江年径流量和输沙量的演变规律与特征。结果表明:(1)径流量不同年代时段的变化率-18.2%~25.8%,Z统计值为0.7058,径流量变化趋势不显著;而输沙量减少趋势较为明显,Z统计值为-5.0592,通过信度99%的显著性检验;(2)资江年径流量未发生明显的突变,而输沙量在1995年发生了突变;(3)资江径流存在第一主周期为26a的周期性,输沙量存在第一主周期为34a的周期性规律;(4)资江径流量变化存在1956-1966年、1982-1988年2002-2015年3个少水期,1967-1981年、1989-2001年、2016-2018年3个多水期,输沙量变化存在1956-1976年、1988-1997年2个多沙期,1977-1987年、1998-2018年2个少沙期;(5)径流量集中度为31.8%,输沙量集中度为73.7%,资江径流泥沙年内分配不均匀性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输沙 变异特征 演变规律 非参数检验 资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花垣土地坪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对成矿机制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周皓迪 邵拥军 +3 位作者 隗含涛 熊伊曲 郑明泓 张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2-816,共15页
通过详细的野外调研和室内鉴定,将土地坪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分为3个阶段,即闪锌矿-白云石阶段(Ⅰ)、闪锌矿-方铅矿-重晶石-萤石阶段(Ⅱ)与方铅矿-方解石阶段(Ⅲ)。利用(红外)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对闪锌矿和伴生脉石矿物(方解石、萤石... 通过详细的野外调研和室内鉴定,将土地坪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分为3个阶段,即闪锌矿-白云石阶段(Ⅰ)、闪锌矿-方铅矿-重晶石-萤石阶段(Ⅱ)与方铅矿-方解石阶段(Ⅲ)。利用(红外)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对闪锌矿和伴生脉石矿物(方解石、萤石、重晶石)中的流体包裹体的对比研究显示:成矿流体在Ⅰ、Ⅱ阶段为中-低温、中高盐度、含有一定量CaCl_2的NaCl-MgCl_2-H_2O体系,Ⅲ阶段变为低温、中盐度的NaCl-H_2O体系;Ⅰ~Ⅲ阶段,气相成分主要为H_2O及还原性组分CH_4和H_2S,后者含量先增后减。闪锌矿及伴生脉石矿物流体包裹体均表现出流体混合和氧逸度先降后升的特征,暗示两者可能来源于同一流体体系,但前者呈现"演化滞后"现象。Ⅰ、Ⅱ阶段金属矿物沉淀主要与流体混合背景下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TSR)反应有关,Ⅲ阶段金属矿物沉淀还受到大气降水的降温和稀释作用的影响。TSR反应与碳酸盐岩溶蚀的耦合作用是影响该矿床金属矿物沉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铅锌矿床 土地坪 金属矿物沉淀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