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型《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阳 喻翠云 +3 位作者 贺冬秀 贺艳 唐国涛 张海涛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4期585-587,共3页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是药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存在着内容繁杂、涉及知识面广、应用性强等特点。本文立足于南华大学药学学科的特色,依托于学科牵头成立的湖南省分子靶标新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对南华大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是药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存在着内容繁杂、涉及知识面广、应用性强等特点。本文立足于南华大学药学学科的特色,依托于学科牵头成立的湖南省分子靶标新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对南华大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精品课程的现状与不足进行了探讨,并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自主学习等方面对该课程的建设进行了实践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课程建设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基因G719S和T790M突变载体的构建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晶 向花花 +3 位作者 肖正午 彭华 张宏全 郭紫芬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380-383,共4页
目的构建与宫颈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G719S和T790M位点突变型重组载体,利用其建立分子开关平台检测宫颈癌EGFR基因突变。方法以野生型重组质粒为模板,利用重叠PCR技术,得到突变型融合目的... 目的构建与宫颈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G719S和T790M位点突变型重组载体,利用其建立分子开关平台检测宫颈癌EGFR基因突变。方法以野生型重组质粒为模板,利用重叠PCR技术,得到突变型融合目的 DNA片段,再将此目的片段连接入p MD19-T质粒中,构建成突变型重组载体,将其转化入大肠埃希菌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进行表达,用菌液PCR和基因组测序进行鉴定。设计特异性检测引物,建立分子开关检测平台用于临床宫颈癌样本的检测。结果通过基因组测序证实G719S和T790M突变位点成功引入,定点突变载体构建成功。成功建立了分子开关检测平台用于宫颈癌组织DNA的检测。结论利用重叠PCR技术简便、高效地构建了EGFR基因突变重组载体,并建立了分子开关检测平台,为基因定点突变及临床上检测EGFR基因突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 定点突变 重叠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胶阿霉素大分子前药纳米传递体系的体外抗肿瘤作用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志平 陈波 +4 位作者 蒋明超 龚娟 杨飒 谭翔文 喻翠云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3-18,共6页
研究果胶阿霉素大分子前药纳米传递体系(PDC-M)的体外抗肿瘤效果与体内药代动力学.用马尔文纳米粒度仪检测了PDC-M在血清中的稳定性,采用溴化四唑蓝比色法(MTT法)评价PDC-M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株的体外抗肿瘤作用,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 研究果胶阿霉素大分子前药纳米传递体系(PDC-M)的体外抗肿瘤效果与体内药代动力学.用马尔文纳米粒度仪检测了PDC-M在血清中的稳定性,采用溴化四唑蓝比色法(MTT法)评价PDC-M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株的体外抗肿瘤作用,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对药物的摄取过程,采用细胞划痕法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PDC-M对SMMC7721肝癌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4 h内PDC-M在血清中有较好的稳定性;PDC-M对SMMC7721肝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并有一定缓释效果;果胶上的半乳糖可以通过与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来实现主动靶向的作用;PDC-M能够可以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传递 果胶阿霉素大分子前药 体外抗肿瘤效果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刘阳 莫春香 +4 位作者 贺艳 李蓉 曾晨星 罗成旺 史亚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40,共4页
组织工程在组织或器官的修复和再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种子细胞的粘附、生长、增殖和分化等提供临时的机械支撑以及必要的生长环境,因而显得尤为重要。支架材料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天... 组织工程在组织或器官的修复和再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种子细胞的粘附、生长、增殖和分化等提供临时的机械支撑以及必要的生长环境,因而显得尤为重要。支架材料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天然材料、人工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从材料学的角度,介绍了骨、神经、牙齿及血管等组织工程领域中常见的支架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对支架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 天然材料 人工合成材料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omer CoMFA法的类黄酮类化合物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5
作者 李曼玉 杨梅芳 +3 位作者 刘美香 姚旭 彭俊梅 刘映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784-788,共5页
建立类黄酮类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模型。采用Topomer CoMFA法研究类黄酮类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建立了可靠、合理的类黄酮类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Topomer CoMFA模型(q^2=0.812,r^2=0.921,r^2pred=0.5... 建立类黄酮类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模型。采用Topomer CoMFA法研究类黄酮类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建立了可靠、合理的类黄酮类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Topomer CoMFA模型(q^2=0.812,r^2=0.921,r^2pred=0.531)。建立的Topomer CoMFA模型揭示了类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与其体外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间的关系,可以有助于合理设计具有更好活性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黄酮类化合物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Topomer COM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叠PCR法构建宫颈癌相关的EGFR基因G719S和T790M融合重组载体 被引量:3
6
作者 董巍檑 向花花 +4 位作者 彭华 龚咏晴 周晶 张宏全 郭紫芬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39-141,147,共4页
目的构建包含与宫颈癌相关的EGFR基因G719S和T790M位点重组p MD19-exon18-exon20载体,为制备突变型EGFR基因重组载体提供模板。方法以健康人全血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设计2对有重叠互补区的特异性引物,对EGFR基因的exon18和exon20两片段... 目的构建包含与宫颈癌相关的EGFR基因G719S和T790M位点重组p MD19-exon18-exon20载体,为制备突变型EGFR基因重组载体提供模板。方法以健康人全血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设计2对有重叠互补区的特异性引物,对EGFR基因的exon18和exon20两片段分别进行扩增,用重叠PCR技术将exon18和exon20片段进行连接,再将连接产物exon18-exon20片段插入p MD19-T质粒,构建成野生型p MD19-exon18-exon20载体,转入至大肠埃希菌感受态细胞DH5α中进行表达,利用菌液PCR和基因组测序进行鉴定。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exon18和exon20两位点扩增片段在778 bp和596 bp处有清晰的目的条带,两片段的融合产物exon18-exon20片段可在1 374 bp处见一清晰目的条带;经菌液PCR和基因组测序结果鉴定,EGFR基因融合重组质粒均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利用重叠PCR法将exon18和exon20片段进行融合,且成功构建了EGFR基因重组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基因 载体构建 宫颈癌 重叠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5
7
作者 刘阳 刘运美 +1 位作者 彭俊梅 郭玉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6期935-937,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药学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分析化学》的信息化教学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药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分析化学 信息化教学 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类胡萝卜素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帑洛 蒋进勇 何伟国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第8期93-95,共3页
以衡阳市售甘薯为原材料,利用超声辅助法从甘薯中提取类胡萝卜素,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超声辅助下,最佳提取工艺以丙酮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30,超声温度60℃,提取时间60 min。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甘薯中类胡... 以衡阳市售甘薯为原材料,利用超声辅助法从甘薯中提取类胡萝卜素,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超声辅助下,最佳提取工艺以丙酮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30,超声温度60℃,提取时间60 min。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甘薯中类胡萝卜素的平均提取率为374.28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类胡萝卜素 超声辅助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水凝胶的设计与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简雪婷 冯晓祎 +4 位作者 熊菀伶 谢灵兮 谭俊艳 王萍 刘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2-108,共7页
DNA水凝胶同时兼有DNA的生物功能和水凝胶的骨架功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选择特异性、结构可设计性以及精确的分子识别能力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前景广阔。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进行,研究人员巧妙地设计了各种... DNA水凝胶同时兼有DNA的生物功能和水凝胶的骨架功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选择特异性、结构可设计性以及精确的分子识别能力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前景广阔。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进行,研究人员巧妙地设计了各种各样的DNA水凝胶的交联制备方法,并通过向其中引入其它功能分子或基元,或与其它类型的功能材料进行结合,构建了具有优异性能的DNA水凝胶。文中从物理水凝胶和化学水凝胶两方面,介绍了DNA水凝胶的研究动态,重点分析和阐述了DNA水凝胶的设计和构建方法以及内部交联机制,并对所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为DNA水凝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水凝胶 物理交联 化学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