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湖南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药剂筛选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邱泽澜
陈锦
张卓
钟杰
朱俊子
-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湖南省农科院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
湖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97,共7页
-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基金项目(20A257)。
-
文摘
【目的】自2017年以来,湖南省多花黄精上发生了一种叶部病害,为明确引起该病害的病原,拟筛选出适宜的防治药剂。【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叶进行分离纯化,经形态学观察,基于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肌蛋白(ACT)、几丁质合成酶(CHS-1)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PDH)多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以及柯赫氏法则验证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通过组织分离法在湖南省4个多花黄精种植苗圃的带病黄精叶片上分离到16株形态一致的菌株,通过对菌株菌落形态和培养特征观察确认其为炭疽菌。对其中的菌株CLHJY4-3进行分子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白蜡树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aethianum)。通过致病性测定,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该病原菌菌丝平均生长速率为1.1 cm/d。分生孢子长18.4~25.0μm,宽3.9~5.3μm;刚毛深褐色,具2~3隔,长79~107μm。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5种药剂中,咪鲜胺对该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 50为0.031μg/mL,其次为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EC 50分别为0.049和0.252μg/mL。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差,EC 50分别为2.911和1.763μg/mL。【结论】本研究确定了湖南多花黄精叶斑病为炭疽病,病原为白蜡树炭疽菌,并筛选到咪鲜胺和吡唑醚菌酯为对该病原菌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
-
关键词
炭疽菌
多花黄精
系统发育分析
柯赫氏法则
杀菌剂
-
Keywords
Colletotrichum spaethianum
Polygonatum cyrtonema
Phylogenetic analysis
Koch’s postulates
Fungicide
-
分类号
S4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