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发展策略
1
作者 卢以群 肖景峰 成平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98-102,共5页
湖南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生态屏障与“九州粮仓”的叠加区域之一,承载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双重使命。在厘清生态农业建设的价值与时代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南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探究促进湖南生态农业高质量... 湖南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生态屏障与“九州粮仓”的叠加区域之一,承载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双重使命。在厘清生态农业建设的价值与时代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南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探究促进湖南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一定参考。生态农业建设是破解传统农业生态困境、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需要,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农业方案,是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动能,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具有多重价值和时代意义。从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约束加剧,生态价值转化不畅,人力资源不足,经营水平有待提升,科技创新和推广需要强化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湖南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构建绿色技术体系;加强生态农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政策与制度保障,激发多元主体活力等方面提出促进湖南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高质量发展 美丽中国 生态价值 可持续发展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设施园艺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及建议
2
作者 马艳青 周书栋 +2 位作者 杨玉 张智优 郑井元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93-99,共7页
采用实地调研法、文献整理法,回顾国内外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现状,总结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的成功模式,重点分析湖南省设施园艺产业现状、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湖南省设施园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为湖南省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提供借... 采用实地调研法、文献整理法,回顾国内外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现状,总结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的成功模式,重点分析湖南省设施园艺产业现状、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湖南省设施园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为湖南省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从地理分布、设施类型、作物种类、生产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发现我国设施园艺在规模持续扩大、产值稳步提升、产能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避雨设施栽培、设施轮作栽培、设施大棚高效利用等成功模式。从大棚建设、作物种类、区域分布等方面分析了湖南省设施园艺产业现状,并针对湖南省设施园艺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升级设施类型及结构、研发推广专用品种及配套技术与装备、推行设施园艺绿色生产模式、推进水稻集中育秧等设施的综合利用、推动设施园艺产供销体系的建立、引导设施园艺产业集群建设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园艺 园艺产业 发展模式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地区克服番茄连作障碍高效生产技术
3
作者 白占兵 欧阳娴 +8 位作者 史晓斌 张松柏 张鑫 汪阳 张振兴 刘勇 黎丽 黄平华 张战泓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3-206,共4页
连作障碍制约着湖南地区番茄产业发展。通过应用适宜品种、嫁接育苗、土壤消毒改良、微生物菌剂全程防控等技术,能够改善番茄生长环境,克服土壤连作障碍,降低发病率,有效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每667 m^(2)保守利润可达2万元。
关键词 土壤消毒 连作障碍 微生物菌剂 高效生产技术 湖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三一工程”不同生产模式的示范效果及适宜区域
4
作者 冯志永 刘英 +1 位作者 成平 邓文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91-97,102,共8页
在实地调研和收集、整理、分析湖南“‘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绿色优质科技创新工程”(简称“三一工程”)各示范基地县测产数据及总结材料的基础上,对2018—2023年湖南“三一工程”不同生产模式的示范效果及适宜区域进行了分析。... 在实地调研和收集、整理、分析湖南“‘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绿色优质科技创新工程”(简称“三一工程”)各示范基地县测产数据及总结材料的基础上,对2018—2023年湖南“三一工程”不同生产模式的示范效果及适宜区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一工程”不同模式各示范基地县粮食周年产量差异明显,区域间、年度间产量排序波动较大;其中,双超模式、再生稻模式、马铃薯模式、春玉米模式二期粮食周年产量均比一期有明显增加或保持在较高水平,这得益于选用良种及推广先进配套技术;稻虾模式二期增收大幅下降,主要是小龙虾价格大幅波动所致。分析后得出:双超模式主要适宜长株潭地区、洞庭湖区、湘南地区,再生稻模式和马铃薯模式主要适宜大湘西地区,春玉米模式主要适宜大湘西地区、洞庭湖区,稻虾模式主要适宜洞庭湖区。“三一工程”通过构建高效周年种植体系、推广绿色高产技术和完善科技服务,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与生态保护的多重目标。未来研究可围绕工程在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技术集成优化路径以及政策激励机制等方面展开,以推动“三一工程”在更大范围内的落地与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一工程 生产模式 示范效果 适宜区域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氯化镧对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陈嘉玲 杨鑫 +5 位作者 杨鹰 曾琴 邹科 张毅明 刘文祥 王悦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5-10,共6页
为探究氯化镧对水稻生理特性的调控机制,研究采用不同浓度氯化镧溶液(0、20、100和200 mg/L)在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进行外源喷施处理,测定缺水灌溉(A)和常规灌溉(B)2种灌溉方式下水稻叶片SOD、POD、CAT活性以及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 为探究氯化镧对水稻生理特性的调控机制,研究采用不同浓度氯化镧溶液(0、20、100和200 mg/L)在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进行外源喷施处理,测定缺水灌溉(A)和常规灌溉(B)2种灌溉方式下水稻叶片SOD、POD、CAT活性以及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灌溉方式下,喷施氯化镧能提高水稻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尤其在孕穗期干旱胁迫下该作用表现更为明显:在缺水灌溉条件下,喷施20 mg/L氯化镧显著提高了水稻叶片中SOD、POD、CAT的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孕穗期第9天,SOD酶活性较对照增加了45.7%;在孕穗期和抽穗期第7天,POD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8.7%和25.1%;在孕穗期第5天,CAT酶活性较对照提高了65.9%;在孕穗期第5天和第7天,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7.2%和32.3%。综上所述,喷施20 mg/L的氯化镧能有效提高逆境胁迫下水稻孕穗期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缺水灌溉 氯化镧 抗氧化酶活性 丙二醛含量 可溶性蛋白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格尺度下耕地多功能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对耕地利用转型的启示——以长株潭都市圈为例
6
作者 马婧怡 李梦圆 +4 位作者 钟婉仪 余德 刘英 肖景峰 胡灿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97-106,共10页
基于网格尺度揭示2010-2020年长株潭都市圈耕地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功能的时空分异特征,探究耕地多功能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并进行耕地功能分区。研究发现,2010-2020年长株潭都市圈耕地综合功能提升,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耕地... 基于网格尺度揭示2010-2020年长株潭都市圈耕地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功能的时空分异特征,探究耕地多功能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并进行耕地功能分区。研究发现,2010-2020年长株潭都市圈耕地综合功能提升,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耕地生态功能以中、较低等级为主,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特征;生产功能以较高等级为主,较高等级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及中部;生活功能较弱,空间不均衡性显著;文化功能的中等级区占比较大。2010-2020年长株潭都市圈耕地生态—生活功能、生活—生产功能为权衡关系,且权衡关系呈增强态势;生态—文化功能、生态—生产功能、文化—生产功能为协同关系,且协同关系呈增强态势;文化—生活功能亦为协同关系,但协同关系呈减弱态势。2020年长株潭都市圈耕地功能区域分为生产主导区、均衡发展区、生产生态区以及生产文化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长株潭都市圈耕地利用转型的策略建议,以期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权衡关系 协同关系 功能分区 网格尺度 长株潭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除草剂组配对直播田杂草的防控效果
7
作者 刘昱彤 刘乐 +1 位作者 营金凤 彭静澜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61-66,共6页
为提升湖南双季稻区杂草抗性治理水平并筛选高效安全的除草剂配施方案,本研究选取28种除草剂为试材,以4种稻田恶性杂草(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和鸭舌草)为防控对象,在长沙县春华镇开展田间防效对比试验。试验采用播后封闭与苗后茎叶处... 为提升湖南双季稻区杂草抗性治理水平并筛选高效安全的除草剂配施方案,本研究选取28种除草剂为试材,以4种稻田恶性杂草(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和鸭舌草)为防控对象,在长沙县春华镇开展田间防效对比试验。试验采用播后封闭与苗后茎叶处理相结合的分阶段施药策略,设置13个除草剂组配处理(T1~T13)及空白对照(CK),分别测定第2次施药前1 d、药后20、35 d的防效以评价控草效果,并进行水稻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T1、T7处理药后20~35 d对4种杂草的鲜重防效均高于90%,其中T1防效最佳;T6处理药后20~35 d对千金子、异型莎草和鸭舌草的防效均高于93%,但对稗草的持效性不足,药后35 d防效低于90%;T11~T13处理对4种杂草的防效均相对较差。综上,T1组配方案防效最优,T6和T7处理的防效表现也较好,建议配合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轮换使用,提升直播田杂草综合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杂草 抗药性 多靶标 除草剂组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花分生组织特征基因LFY的克隆及生信分析
8
作者 钟凯 张龙艳 +2 位作者 李娓 黄虎兰 刘文祥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7-10,共4页
本研究成功克隆了甘蓝型油菜BnaA02.LFY基因,并预测了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和二级结构。结果表明:BnaA02.LFY共编码420个氨基酸,BnaA02.LFY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6.5 kDa,理论等电点为6.29,不稳定指数为55.34,稳定性较差,平... 本研究成功克隆了甘蓝型油菜BnaA02.LFY基因,并预测了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和二级结构。结果表明:BnaA02.LFY共编码420个氨基酸,BnaA02.LFY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6.5 kDa,理论等电点为6.29,不稳定指数为55.34,稳定性较差,平均亲水性为-0.62,亲水性较好,脂肪族指数为68.61;二级结构预测显示,α-螺旋、无规卷曲、延伸链和β-转角分别占比43.86%、38.31%、10.12%和7.71%。氨基酸序列聚类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BnaA02.LFY与芥菜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克里特芥、萝卜聚为第一类群,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FY 甘蓝型油菜 基因克隆 生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