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奉’猕猴桃实生后代溃疡病抗性评价
1
作者 陈艳燕 朱佳慧 +9 位作者 贺迪 潘慧 涂慧 师冀康 宋轩宇 陶俊杰 杨月 张卓 黄春辉 李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5-396,共12页
【目的】细菌性溃疡病是全球猕猴桃种植区共同面临的严重病害。筛选抗性种质资源、提高品种抗病性是控制猕猴桃溃疡病蔓延的重要手段。‘金奉’猕猴桃是课题组从本地选育的优良品种,评价其实生后代群体对溃疡病的抗性,可为培育抗性种质... 【目的】细菌性溃疡病是全球猕猴桃种植区共同面临的严重病害。筛选抗性种质资源、提高品种抗病性是控制猕猴桃溃疡病蔓延的重要手段。‘金奉’猕猴桃是课题组从本地选育的优良品种,评价其实生后代群体对溃疡病的抗性,可为培育抗性种质、改良品种提供材料基础。【方法】以171份‘金奉’猕猴桃实生后代为材料,运用离体枝条和离体叶盘人工接种溃疡病菌方法对其抗性进行初步评价与进一步验证,并且对其中抗性差异显著的个体进行抗性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枝条接种法与叶盘法结果呈正相关。基于枝条病斑长度和叶盘病斑占比,171份猕猴桃实生后代种质资源可划分为抗病、耐病、感病及高感4个级别,其中抗病种质49份,耐病种质62份,感病种质49份,高感种质11份。从中选出11份抗性差异显著的种质,进一步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发现其叶片生理指标中的木质素、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与个体抗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离体枝条、叶盘法2种抗性评价结果显著相关,叶片生理指标测定与抗性鉴定结果显著相关,证实了离体枝条和叶盘人工接种法是可靠的,3种叶片的生理指标测定可用于抗性种质的快速鉴定。筛选到的抗病种质为‘金奉’猕猴桃的溃疡病抗性育种奠定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金奉 溃疡病 种质资源 抗性评价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与理化性质互作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罗路云 王殿东 +3 位作者 赵志祥 廖静静 江波 张卓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4-972,共9页
【目的】分析辣椒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与理化性质的互作,为科学防治辣椒土传病害和辣椒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辣椒苗期、花期和坐果期根际土壤(分别标记为SD、FR和FT)为研究对象,测定3组土壤样本中pH、有机质、总氮、碱解... 【目的】分析辣椒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与理化性质的互作,为科学防治辣椒土传病害和辣椒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辣椒苗期、花期和坐果期根际土壤(分别标记为SD、FR和FT)为研究对象,测定3组土壤样本中pH、有机质、总氮、碱解氮、总磷、有效磷、总钾和有效钾含量,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辣椒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指数及门和属分类水平上相对丰度,通过主坐标分析(PCoA)和基于Bray_Curtis距离的细菌群落不相似性检验,分析辣椒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细菌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辣椒生长,SD、FR和FT三者间的pH和碱解氮含量2个指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下同);3个生育期土壤细菌的Alpha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Chao1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SD中特有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目最多;3个生育期土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均属于优势菌门;SD根际土壤中链霉菌属(Streptophyta)、嗜酸菌属(Acidovorax)、亚硝化球菌属(Nitrososphaera)和Gp6相对丰度较高,FR根际土壤中链霉菌属、亚硝化球菌属(Nitrososphaera)和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的相对丰度较高,FT以链霉菌属和Trinickia为主。主坐标分析(PCoA)和不相似性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样本细菌群落之间差异显著。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pH和碱解氮与细菌群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辣椒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因生育期不同存在差异,pH和碱解氮是影响细菌群落变化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期 根际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疫病罹病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涛 罗路云 +2 位作者 陈红松 张卓 罗源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分析辣椒疫病罹病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为辣椒疫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湖南长沙、吉首及永州地区辣椒疫病罹病植株根际土壤,运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样品基因组DNA的16S rDNA-V4区进行测序分析... 【目的】分析辣椒疫病罹病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为辣椒疫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湖南长沙、吉首及永州地区辣椒疫病罹病植株根际土壤,运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样品基因组DNA的16S rDNA-V4区进行测序分析,明确不同地区罹病辣椒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3个地区罹病辣椒根际土壤的细菌OTU数量存在差异,独有OTU占总体比例各有差异,其中永州地区占其总数的30.18%、吉首地区占其总数的41.83%、长沙地区占其总数的24.07%,3个地区共有OTU占所有检测到OTU的14.95%。α多样性指标均表现为长沙地区最低,吉首地区最高。在门水平上,3个地区的罹病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相似,优势菌门为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和Chloroflexi(绿弯菌门),但3个地区在相对丰度上表现一定差异。【结论】湖南永州、吉首和长沙地区辣椒疫病罹病植株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存在差异,以吉首最高、长沙最低;3个地区的罹病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相似,但相对丰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疫病 根际土壤 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