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UPLC-Q-TOF-MS结合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的百合质量评价研究
1
作者
孟俊华
范英
+2 位作者
彭思源
丁婵
崔培梧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8,共10页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进行百合的化学成分分析,建立百合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为百合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首先,采用UPLC-Q-TOF-MS,Waters Symmetry C 18色谱柱(150 mm×4.6...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进行百合的化学成分分析,建立百合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为百合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首先,采用UPLC-Q-TOF-MS,Waters Symmetry C 18色谱柱(150 mm×4.6 mm,3.5μm),结合色谱峰保留时间、离子碎片信息,参考相关文献以及数据库进行百合化学成分的鉴定;然后,采用HPLC法,Shimadzu SHIMSEN Superb Ⅱ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采集波长310 nm,进样量20μL,建立百合指纹图谱;最后,应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手段结合相似度评价对实验数据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0批百合样品在HPLC指纹图谱中共确定了16个共有峰,其相似度均大于0.90。质谱分析共鉴定了百合中的7种成分,分别为3号峰王百合苷C、4号峰王百合苷H、6号峰王百合苷A、7号峰王百合苷F、9号峰对香豆酸、11号峰4-乙酰王百合苷D、12号峰王百合苷B。依据CA分析结果,当欧式平方距离为0.05时,可将10批样品分为3类,其中S1、S3、S4、S7、S8、S10为一类,S2、S6、S9为一类,S5为一类。PCA结果显示:质谱鉴定的7种百合成分可作为百合鉴别和质量控制的指标,其中王百合苷A和王百合苷B这2个共有峰可以作为百合特征鉴别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
25
2
作者
周志群
罗娟
李琼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65-867,共3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用6个月龄雄性SPF级GK大鼠随机分为B组和C组,喂食高脂饲料,制备糖尿病肾病模型。同时选取正常Wistar大鼠为A组。C组大鼠用丹红治疗8周。观察大鼠实验中的一般情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用6个月龄雄性SPF级GK大鼠随机分为B组和C组,喂食高脂饲料,制备糖尿病肾病模型。同时选取正常Wistar大鼠为A组。C组大鼠用丹红治疗8周。观察大鼠实验中的一般情况;比较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排泄率、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结果(1)实验过程中只有B组大鼠死亡3只,其余两组均无死亡情况。(2)B组和C组大鼠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尿清蛋白排泄率、肌酐清除率、糖化血红蛋白、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与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大鼠除血糖外,其他指标与B组比较,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化糖基化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
糖尿病肾病
肾脏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粗叶悬钩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段湘兰
付学森
+1 位作者
谢果珍
刘叶蔓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1期114-118,共5页
粗叶悬钩子是我国民间常用药,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三萜类、多酚类、醌类化合物等,具有明显的保肝、抗肿瘤、抑菌活性。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该资源,在查阅历代古籍的基础上,检索1971年5月至2021年5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粗叶悬钩...
粗叶悬钩子是我国民间常用药,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三萜类、多酚类、醌类化合物等,具有明显的保肝、抗肿瘤、抑菌活性。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该资源,在查阅历代古籍的基础上,检索1971年5月至2021年5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粗叶悬钩子的本草学考证、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开发利用情况等进行综述。总结发现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的保肝药理作用上,而涉及单体生物碱和其他类型化合物的研究不多,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叶悬钩子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开发利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UPLC-Q-TOF-MS结合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的百合质量评价研究
1
作者
孟俊华
范英
彭思源
丁婵
崔培梧
机构
湖南
中医药大学药
学院
菌物药研究室
湖南省
农业
科学院
职工
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性与药效三级科研实验室
出处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973211,C0033375)
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创新课题(校行研字[2022]20号-87)
湖南中医药大学生物工程重点学科资助项目(校行发规字[2023]2号)。
文摘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进行百合的化学成分分析,建立百合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为百合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首先,采用UPLC-Q-TOF-MS,Waters Symmetry C 18色谱柱(150 mm×4.6 mm,3.5μm),结合色谱峰保留时间、离子碎片信息,参考相关文献以及数据库进行百合化学成分的鉴定;然后,采用HPLC法,Shimadzu SHIMSEN Superb Ⅱ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采集波长310 nm,进样量20μL,建立百合指纹图谱;最后,应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手段结合相似度评价对实验数据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0批百合样品在HPLC指纹图谱中共确定了16个共有峰,其相似度均大于0.90。质谱分析共鉴定了百合中的7种成分,分别为3号峰王百合苷C、4号峰王百合苷H、6号峰王百合苷A、7号峰王百合苷F、9号峰对香豆酸、11号峰4-乙酰王百合苷D、12号峰王百合苷B。依据CA分析结果,当欧式平方距离为0.05时,可将10批样品分为3类,其中S1、S3、S4、S7、S8、S10为一类,S2、S6、S9为一类,S5为一类。PCA结果显示:质谱鉴定的7种百合成分可作为百合鉴别和质量控制的指标,其中王百合苷A和王百合苷B这2个共有峰可以作为百合特征鉴别成分。
关键词
百合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Keywords
Lilii Bulbus
UPLC-Q-TOF-MS
HPLC
fingerprint chromatography
chemical pattern recognition
分类号
TQ35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
25
2
作者
周志群
罗娟
李琼
机构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医院
肾内科
中南大学湘雅
医院
内科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65-867,共3页
基金
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004B-62)
文摘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用6个月龄雄性SPF级GK大鼠随机分为B组和C组,喂食高脂饲料,制备糖尿病肾病模型。同时选取正常Wistar大鼠为A组。C组大鼠用丹红治疗8周。观察大鼠实验中的一般情况;比较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排泄率、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结果(1)实验过程中只有B组大鼠死亡3只,其余两组均无死亡情况。(2)B组和C组大鼠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尿清蛋白排泄率、肌酐清除率、糖化血红蛋白、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与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大鼠除血糖外,其他指标与B组比较,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化糖基化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关键词
丹红
糖尿病肾病
肾脏
机制
Keywords
Danhong
Diabetic nephropathies
Renal
Mechanism
分类号
R587.24 [医药卫生—内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粗叶悬钩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段湘兰
付学森
谢果珍
刘叶蔓
机构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医院
湖南
中医药大学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1期114-118,共5页
文摘
粗叶悬钩子是我国民间常用药,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三萜类、多酚类、醌类化合物等,具有明显的保肝、抗肿瘤、抑菌活性。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该资源,在查阅历代古籍的基础上,检索1971年5月至2021年5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粗叶悬钩子的本草学考证、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开发利用情况等进行综述。总结发现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的保肝药理作用上,而涉及单体生物碱和其他类型化合物的研究不多,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粗叶悬钩子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开发利用
研究进展
Keywords
Rubus alceaefolius Poir.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research progress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UPLC-Q-TOF-MS结合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的百合质量评价研究
孟俊华
范英
彭思源
丁婵
崔培梧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周志群
罗娟
李琼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粗叶悬钩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段湘兰
付学森
谢果珍
刘叶蔓
《湖南农业科学》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