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兽药比较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兆颖 孙志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5-40,共6页
论述了比较代谢在兽药研发和应用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从代谢产物和代谢速率、参与代谢反应的代谢酶、代谢与毒性的关系等方面,对目前兽药比较代谢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兽药比较代谢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兽药 比较代谢 残留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猬迭宫绦虫的线粒体cox1和nad1基因的序列测定及种系发育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自逵 刘国华 +4 位作者 戴荣四 刘伟 李芬 胡涛 刘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3-468,共6页
本研究旨在阐明猬迭宫绦虫湖南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l基因(nad1)部分序列(pnad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cox1和pnad1序列重构猬迭宫绦虫与其它绦虫的种... 本研究旨在阐明猬迭宫绦虫湖南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l基因(nad1)部分序列(pnad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cox1和pnad1序列重构猬迭宫绦虫与其它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猬迭宫绦虫的pcox1和pnad1,应用ClustalX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再用Phylip3.67程序MP法和Mage4.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同时利用DNAStar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各样品株的pcox1和pnad1序列长度一致,分别为396和566bp,湖南分离株与已知猬迭宫绦虫位于同一分枝。由于猬迭宫绦虫pcox1和pnad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均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从而为猬迭宫绦虫的种群体遗传学研究和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猬迭宫绦虫 线粒体DNA cox1基因 nad1基因 种系发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药物致神经系统和软骨毒性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俞春红 潘任桃 +1 位作者 孙志良 刘兆颖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10-814,共5页
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FQs)致中枢神经不良反应和软骨毒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FQs产生的神经毒性与NMDA、GABA受体相关;其软骨毒性与细胞基质、DNA、Mg2+及β1整合素的影响有关。并证明FQs... 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FQs)致中枢神经不良反应和软骨毒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FQs产生的神经毒性与NMDA、GABA受体相关;其软骨毒性与细胞基质、DNA、Mg2+及β1整合素的影响有关。并证明FQs的毒性与氧化应激有密切关系,一些抗氧化剂和抗氧化酶能降低FQs的毒副作用。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氧化应激诱导FQs毒性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同时对临床合理用药来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药物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软骨毒性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五年湖南省部分地区猪场主要病毒性疫病流行情况调查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慧 杨俊 +3 位作者 杜丽飞 彭苗苗 刘伯承 邱美珍 《湖南畜牧兽医》 2018年第4期35-37,共3页
对近5年湖南省部分地区猪场送检的临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猪群病毒性疫病的发生流行情况。包括猪瘟(CSFV)、猪高致病性蓝耳病(HP-PRRSV)、猪伪狂犬(PRV)、猪口蹄疫(FMDV)、流行性腹泻(PEDV)、以及各种混合感染。结果显示近5年猪群感染PRV... 对近5年湖南省部分地区猪场送检的临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猪群病毒性疫病的发生流行情况。包括猪瘟(CSFV)、猪高致病性蓝耳病(HP-PRRSV)、猪伪狂犬(PRV)、猪口蹄疫(FMDV)、流行性腹泻(PEDV)、以及各种混合感染。结果显示近5年猪群感染PRV和PEDV的比例最高,病原阳性率分别为33.7%和34.2%;其次是HP-PRRSV,病原阳性率为33.0%;CSFV和FMDV的感染比例非常低,病原阳性率分别为0.04%和0.7%,甚至在2017年均未检测出阳性。HP-PR R SV和PR V阳性率在2014年到2017年逐年降低,但病原阳性率仍旧很高;PEDV感染率在2014年~2016年一直居高不下,2017年有所降低。根据各猪场监测情况,适时进行疫病净化,并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从源头控制疫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 猪伪狂犬 猪口蹄疫 混合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口蹄疫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刘伯承 杨俊 +1 位作者 王慧 周望平 《现代畜牧兽医》 2020年第5期56-60,共5页
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能感染牛、猪、羊为主的70多种偶蹄动物。猪是口蹄疫易感动物,且感染后表现较严重,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广泛、感染率高,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对猪口蹄疫临... 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能感染牛、猪、羊为主的70多种偶蹄动物。猪是口蹄疫易感动物,且感染后表现较严重,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广泛、感染率高,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对猪口蹄疫临床特征和几种主要诊断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广大养殖朋友诊断和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吻药效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志阳 伍勇 孙志良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60,共4页
钩吻,又名断肠草、大茶药等,是马钱科藤本植物.《神农本草》谓其"破积,脚膝痹痛,四肢拘挛、恶疮疥虫,鸟兽";《本草纲目》记载"钩吻主金疮、乳痈、中恶风、咳逆上气,鬼痊蛊毒"。有报道称,钩吻对细胞周期有一定的影响,它能够阻止LoVo... 钩吻,又名断肠草、大茶药等,是马钱科藤本植物.《神农本草》谓其"破积,脚膝痹痛,四肢拘挛、恶疮疥虫,鸟兽";《本草纲目》记载"钩吻主金疮、乳痈、中恶风、咳逆上气,鬼痊蛊毒"。有报道称,钩吻对细胞周期有一定的影响,它能够阻止LoVo细胞由G1期向S期的转化,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吻碱 实体瘤 钩吻素子 钩吻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钩吻对猪肾脏的影响
7
作者 黄思娟 黄崇银 +2 位作者 曹俊杰 王永 刘兆颖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83,共7页
为研究饲喂钩吻对仔猪肾脏的影响,将10头健康雄性去势二元杂种(长白猪×大白猪)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每组5只.对照组仔猪饲喂不含抗菌药物的全价日粮,给药组仔猪饲喂不含抗菌药物的全价日粮+2%钩吻全草粉末,连续饲喂45 ... 为研究饲喂钩吻对仔猪肾脏的影响,将10头健康雄性去势二元杂种(长白猪×大白猪)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每组5只.对照组仔猪饲喂不含抗菌药物的全价日粮,给药组仔猪饲喂不含抗菌药物的全价日粮+2%钩吻全草粉末,连续饲喂45 d后,分别采集两组猪的肾组织,对其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类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肾脏中共有301个差异表达基因.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有180个基因显著下调,121个基因显著上调,其中与代谢、转运相关的基因,如溶质载体家族2成员13(SLC2A13)、溶质载体家族35成员5(SLC35A5)、含黄素单氧化酶2(FMO2)、醛氧化酶1(AOX1)等出现显著下调(P<0.05).荧光定量PCR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其结果与转录组学结果基本一致.表明饲喂钩吻对仔猪肾脏的物质转运和药物代谢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钩吻 肾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胸膜炎放线杆菌重组外膜蛋白LOLA诱导小鼠产生免疫保护力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宇航 张雨龙 +1 位作者 杨婷婷 黄复深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7-611,共5页
为筛选出具有广谱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作用的疫苗候选分子,本研究利用PCR技术从血清1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基因组克隆外膜蛋白(Omp)lola基因。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App lola基因由633 bp组成,编码210个氨基酸,不同的血清型... 为筛选出具有广谱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作用的疫苗候选分子,本研究利用PCR技术从血清1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基因组克隆外膜蛋白(Omp)lola基因。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App lola基因由633 bp组成,编码210个氨基酸,不同的血清型之间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将App lola克隆至pET-32a(+),转化大肠杆菌,表达重组蛋白rLOLA。取4周龄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于0、2、4周经皮下免疫:弗氏不完全佐剂(IFA)+10μg rLOLA(低剂量组)、IFA+30μg rLOLA(中剂量组)、IFA+50μg rLOLA(高剂量组)、30μg rLOLA(rLOLA组)、IFA(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ELISA检测结果显示,第3次免疫接种后相较于对照组(IFA组和生理盐水组),实验组小鼠血清IgG水平均明显升高,尤以高剂量组小鼠(IFA+50μg rLOLA)更显著(p<0.01)。于第3次免疫后2周,利用10×LD50 App对小鼠腹腔注射攻毒,5 d后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30μg rLOLA、IFA+50μg rLOLA、IFA+30μg rLOLA、IFA+10μg rLOLA免疫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20%、40%、20%和10%。上述结果表明,IFA+rLOLA可以诱导部分抗App攻击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广谱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积累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胸膜炎放线杆菌 重组LOLA蛋白 小鼠 免疫保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优化复方淫羊藿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谷宇锋 黄亚军 +5 位作者 王琴 伍勇 刘兆颖 张明军 孙志良 蒋政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5-258,共4页
为了优选复方淫羊藿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本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药材加水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君药淫羊藿的指标成分淫羊藿苷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进行数理统计选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药材质量的... 为了优选复方淫羊藿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本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药材加水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君药淫羊藿的指标成分淫羊藿苷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进行数理统计选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药材质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1.5h。结果表明,该工艺为提高淫羊藿苷的提取率提供了试验基础,并为进一步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淫羊藿 淫羊藿苷 正交设计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锦草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建超 陈小军 +3 位作者 徐波 刘伟 王慧 孙志良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9年第4期17-21,共5页
运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粉碎地锦草细胞的最佳条件,采用超声-加热回流-大孔树脂吸附的工艺流程提取分离纯化地锦草总黄酮。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地锦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以料液比为1∶20,70%的乙醇为提取溶剂,60℃超声提取35min,影响超声提... 运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粉碎地锦草细胞的最佳条件,采用超声-加热回流-大孔树脂吸附的工艺流程提取分离纯化地锦草总黄酮。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地锦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以料液比为1∶20,70%的乙醇为提取溶剂,60℃超声提取35min,影响超声提取效果大小的因素依次为提取时间>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100g地锦草干燥全草提取纯化得到黄褐色粉末3.679g,经多种化学试剂鉴定,均呈明显的黄酮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超声波提取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戊二醛消毒剂对几株病原菌的杀灭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慧 卓如意 +3 位作者 徐辉 胡卫平 刘自魁 孙志良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9年第3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杀灭效果 消毒剂 戊二醛 强化 病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应用 杀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扎溴铵-大蒜素复方消毒剂对新城疫病毒灭毒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晶 王挺 +2 位作者 陈峰 李孝文 董伟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4年第5期17-19,共3页
目的:考察苯扎溴铵-大蒜素复方消毒剂对新城疫病毒的杀灭效果。方法:根据《兽用消毒剂鉴定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将其通过不同稀释倍数(100、1 000、1 0000)、在不同时间段(15、30、60 min)观察其对新城疫病毒的杀毒效果,同时以生理盐... 目的:考察苯扎溴铵-大蒜素复方消毒剂对新城疫病毒的杀灭效果。方法:根据《兽用消毒剂鉴定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将其通过不同稀释倍数(100、1 000、1 0000)、在不同时间段(15、30、60 min)观察其对新城疫病毒的杀毒效果,同时以生理盐水、大蒜油和苯扎溴铵为对照。结果:样品1(10%大蒜油、10%苯扎溴铵复合溶液)在1 000倍稀释对新城疫病毒表现出完全的杀毒效果。结论:苯扎溴铵-大蒜素复方消毒剂在1 000倍稀释时对新城疫病毒的灭毒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扎溴铵-大蒜素复方消毒剂 鸡新城疫病毒 灭毒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落回生物碱作用于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红兵 姜艳霞 +1 位作者 管桂萍 王程远 《湖南畜牧兽医》 2019年第5期48-50,共3页
博落回生物碱是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抗菌消炎、促生长等多重功效,在饲料生产中抗生素即将禁用的背景下具有极大的开发应用价值。博落回生物碱对多种病原细菌、真菌以及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同时又能直接或间接促进某些益生菌的生长,改... 博落回生物碱是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抗菌消炎、促生长等多重功效,在饲料生产中抗生素即将禁用的背景下具有极大的开发应用价值。博落回生物碱对多种病原细菌、真菌以及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同时又能直接或间接促进某些益生菌的生长,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促进机体生长。文章就博落回生物碱对各种微生物的作用影响进行综述,为此类生物碱产品与微生态制剂联合运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生物碱 抗生素替代品 病原微生物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及新型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4
作者 郭思杰 刘俊琦 +1 位作者 李玉娟 孙志良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935-2944,共10页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具有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特征,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感染会破坏动物机体的消化系统...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具有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特征,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感染会破坏动物机体的消化系统,造成患病猪食欲下降、呕吐以及严重腹泻等,且药物治愈后的仔猪也会因为生长发育不良等因素严重影响生产,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困扰。2010年PEDV高致病变异毒株在中国暴发流行,导致PE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升高,严重影响中国养猪生产。此次PED的暴发流行引起了养猪行业的密切关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对PEDV致病机制和PED新型疫苗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亚单位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细菌活载体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和核酸疫苗5种PED新型疫苗相继被开发,并取得全新的突破和进展。与传统的PED灭活苗和PED弱毒疫苗相比,PED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具有安全性好、制备简单、免疫效果好等优点。文章着重对PEDV发病机理和5种PED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从而加深对PEDV和PED新型疫苗的了解,以期为PEDV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PED) 发病机制 新型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永州尖吻蝮蛇蛇毒的蛋白组分及毒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肖纲 刘俊琦 +2 位作者 夏雨 张志阳 孙志良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1-547,共7页
采用Nano–LC–ESI–MS/MS蛋白鉴定技术对湖南永州尖吻蝮蛇蛇毒蛋白组分进行质谱分析,应用常规体外试管法对尖吻蝮蛇蛇毒体外溶血值进行检测,采用改良寇式法对尖吻蝮蛇蛇毒LD50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尖吻蝮蛇蛇毒含有50种蛋白,蛋白相对分... 采用Nano–LC–ESI–MS/MS蛋白鉴定技术对湖南永州尖吻蝮蛇蛇毒蛋白组分进行质谱分析,应用常规体外试管法对尖吻蝮蛇蛇毒体外溶血值进行检测,采用改良寇式法对尖吻蝮蛇蛇毒LD50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尖吻蝮蛇蛇毒含有50种蛋白,蛋白相对分子质量集中在1.0×104~2.0×104(46.9%)、4.0×104~5.0×104(22.4%)、2.0×104~3.0×104(10.6%)和7.0×104~8.0×104(7.6%),其中代表性的高丰度蛋白有蛇毒金属蛋白酶A(11.7%)、蛇毒金属蛋白酶H1(9.8%)、蕲蛇类凝血酶–2(7.3%)、抗凝血酶A–A亚基(6.8%),低丰度蛋白(<0.1%)有Ecto–5'–核苷酸酶、碱性磷脂酶A2 DAV–N6、生长分化因子11;蛇毒引起红细胞溶血的最低质量浓度为60.00μg/mL,尖吻蝮蛇蛇毒对KM小鼠的LD50为7.179 6 mg/kg,攻毒小鼠出现呼吸急促、躁动不安、注射部位出现奇特瘙痒和大面积溃烂,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蝮蛇蛇毒 SDS–PAGE Nano–LC–ESI–MS/MS 蛇毒金属蛋白 半数致死量 湖南永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环丙沙星乳剂安全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漆俊 李孝文 +2 位作者 田世杰 刘琪 孙志良 《中国兽药杂志》 2012年第3期21-24,共4页
采用动物药物安全性评价试验的方法,对豚鼠、家兔等动物进行了复方环丙沙星乳剂的热源试验、体外红细胞溶血性试验、局部刺激性试验及全身主动过敏试验。结果显示,复方环丙沙星乳剂无热原性、体外红细胞溶血性和过敏性,也几乎无明显局... 采用动物药物安全性评价试验的方法,对豚鼠、家兔等动物进行了复方环丙沙星乳剂的热源试验、体外红细胞溶血性试验、局部刺激性试验及全身主动过敏试验。结果显示,复方环丙沙星乳剂无热原性、体外红细胞溶血性和过敏性,也几乎无明显局部刺激性。表明该制剂的安全性良好,为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环丙沙星 乳剂 安全性 溶血性 刺激性 过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吻提取物对猪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思雨 张卓亿 +2 位作者 伍勇 孙志良 刘兆颖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7-41,共5页
为了研究钩吻提取物对猪肝脏细胞色素P450(CYP450)和醌氧化还原酶(NQO1)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选用95%乙醇溶液制备钩吻醇提取物和0.5%硫酸溶液制备钩吻酸水提取物,将56日龄仔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5只,分别为T1组(基础日粮)、T2组(基础日粮... 为了研究钩吻提取物对猪肝脏细胞色素P450(CYP450)和醌氧化还原酶(NQO1)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选用95%乙醇溶液制备钩吻醇提取物和0.5%硫酸溶液制备钩吻酸水提取物,将56日龄仔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5只,分别为T1组(基础日粮)、T2组(基础日粮+150μg/mL钩吻酸水提取物)、T3组(基础日粮+25μg/mL钩吻醇提取物)、T4组(基础日粮+50μg/mL钩吻醇提取物)和T5组(基础日粮+100μg/mL钩吻醇提取物),连续饲喂47 d,取肝脏制备微粒体和胞液,通过比色法分析钩吻提取物对肝微粒体中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ND)和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活性的影响,并探究钩吻提取物对肝胞液中NQO1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T1组相比,T2组对AND和ERND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而T3组和T4组对两者活性均具有诱导作用(P<0.05或P<0.01);2种提取物均能极显著抑制NOQ1活性(P<0.01)。结果表明,钩吻醇提取物对CYP450活性具有诱导作用,钩吻提取物对NQO1活性有抑制作用。本试验揭示了钩吻对药物代谢酶存在影响,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存在相互作用,为钩吻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药理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吻 细胞色素P450(CYP450) 醌氧化还原酶(NQO1) 诱导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吻素子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梦然 毛妍 +2 位作者 梁曾恩妮 邬静 袁志航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3-106,共4页
钩吻素子作为钩吻提取物中一种重要的生物碱,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其毒副作用小,无成瘾性,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论文从钩吻素子调控NLRP3炎性小体功能、免疫调节作用、调控氧化应激、调控细胞因子表达、调节神经甾体释放、抑制核转录因子... 钩吻素子作为钩吻提取物中一种重要的生物碱,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其毒副作用小,无成瘾性,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论文从钩吻素子调控NLRP3炎性小体功能、免疫调节作用、调控氧化应激、调控细胞因子表达、调节神经甾体释放、抑制核转录因子和MAPK通路激活等角度综述了钩吻素子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为钩吻素子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吻素子 抗炎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活大肠杆菌与脂多糖诱导猪肠黏膜上皮细胞表达RegⅢγ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孟江海 向琼昊 +2 位作者 宋云云 曹斌 陈韬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46-854,共9页
试验旨在探索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及其表面分子脂多糖(LPS)诱导胰腺再生蛋白Ⅲγ(RegⅢγ)表达调控的机制。首先,用不同浓度灭活E.coli(10^(9)、10^(8)、10^(7)、10^(6)、10^(5)、10^(4)CFU/mL)和LPS(0.01、... 试验旨在探索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及其表面分子脂多糖(LPS)诱导胰腺再生蛋白Ⅲγ(RegⅢγ)表达调控的机制。首先,用不同浓度灭活E.coli(10^(9)、10^(8)、10^(7)、10^(6)、10^(5)、10^(4)CFU/mL)和LPS(0.01、0.1、1、5、10、20、40、80μg/mL)诱导猪肠黏膜上皮细胞(IPEC-JⅡ),用MTT法测D490 nm值,检测E.coli和LPS对IPEC-JⅡ细胞活力的影响;其次,用不同浓度灭活E.coli(10^(7)、10^(6)、10^(5)CFU/mL)和LPS(0.01、0.1、1、5μg/mL)处理IPEC-JⅡ细胞24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RegⅢγmRNA和蛋白的表达;最后,用1μg/mL LPS处理IPEC-JⅡ细胞24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p65、p38、JNK、ERK mRNA和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除0.01μg/mL LPS不抑制IPEC-JⅡ细胞活力外,其他浓度的灭活E.coli和LPS均可抑制IPEC-JⅡ细胞活力,且10^(9)、10^(8)CFU/mL E.coli和10、20、40、80μg/mL LPS组细胞活力极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10^(7)、10^(6)和10^(5)CFU/mL E.coli均能诱导RegⅢγ表达增加,且10^(5)CFU/mL E.coli组RegⅢγ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0.1、1和10μg/mL LPS均能诱导RegⅢγ表达增加,且0.1和1μg/mL LPS组RegⅢγ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egⅢγ蛋白表达虽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1μg/mL LPS组p65、p38 mRNA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JNK、ERK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同时,p38、JNK蛋白表达量和磷酸化水平均极显著增加(P<0.01),p65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5),ERK蛋白和磷酸化水平均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灭活E.coli和LPS均可诱导RegⅢγ表达,1μg/mL LPS可增加p65、p38和JN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Ⅲγ 猪肠黏膜上皮细胞 大肠杆菌 LPS NF-κB MA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参果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志阳 唐模欢 +4 位作者 彭璟 夏雨 伍勇 袁志航 孙志良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7年第5期11-14,共4页
目的:对火参果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试管法和圆形滤纸层析法对火参果提取液进行研究,对其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确定。结果:火参果中含有氨基酸、有机酸、生物碱、黄酮及苷类、鞣质、植物甾醇、三萜、油脂、糖、氰苷... 目的:对火参果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试管法和圆形滤纸层析法对火参果提取液进行研究,对其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确定。结果:火参果中含有氨基酸、有机酸、生物碱、黄酮及苷类、鞣质、植物甾醇、三萜、油脂、糖、氰苷成分。结论:初步确定了火参果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为火参果的深度利用和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参果 化学成分 试管法 圆形滤纸层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