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远期疗效的体会 被引量:9
1
作者 蒋红霞 杨慧玲 陶利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21-222,共2页
目的探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远期效果。方法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47例50眼,术后1周评价近期效果,随访观察11月~48月(平均23月),评价远期效果。结果术后1周矫正良好24例(27眼),基本矫正22例(22眼),矫正不足1例(1... 目的探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远期效果。方法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47例50眼,术后1周评价近期效果,随访观察11月~48月(平均23月),评价远期效果。结果术后1周矫正良好24例(27眼),基本矫正22例(22眼),矫正不足1例(1眼),成功率(矫正良好+基本矫正)98%。随访中发现,3例3眼矫正良好者回退为基本矫正,1例1眼回退为矫正不足,4例5眼从基本矫正回退到矫正不足,远期成功率为86%。结论额肌瓣悬吊术操作简单、安全、无并发症,是治疗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 额肌瓣悬吊术 手术治疗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8例4~7岁视力低常儿童散瞳验光结果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俊芳 陶利娟 +2 位作者 蒋红霞 杨慧玲 王曦琅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69-471,共3页
目的探索4~7岁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分布规律、屈光程度以及与矫正视力的关系。方法对998例1972眼裸眼视力<1.0的4~7岁儿童,用1%阿托品眼膏点眼3次/d,连续点3d,伴内斜视者连续点7d,进行视网膜检影,按屈光类型、屈光程度、矫正视力... 目的探索4~7岁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分布规律、屈光程度以及与矫正视力的关系。方法对998例1972眼裸眼视力<1.0的4~7岁儿童,用1%阿托品眼膏点眼3次/d,连续点3d,伴内斜视者连续点7d,进行视网膜检影,按屈光类型、屈光程度、矫正视力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1)屈光类型:在远视、近视、混合散光三种屈光不正类型中,远视1525眼占77.33%,近视225眼占11.41%,混合散光222眼占11.26%。各年龄组屈光类型均以远视为主,远视中又以复性远视散光居多;(2)屈光程度:以轻度屈光不正居多(1031眼52.28%),其次为重度、中度分别是480眼(24.34%)、461眼(23.38%);(3)屈光程度与矫正视力的关系:随着屈光程度的增加矫正视力≥0.9的构成比减少,弱视眼增加;结论4~7岁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以复性远视散光为主,屈光程度与弱视发病率密切相关,应及早合理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 视觉 视力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干预对变应性鼻炎患儿免疫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沈平 陈瑜 +2 位作者 唐艳英 匡玉婷 李赟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6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变应性鼻炎患儿免疫治疗的效果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儿297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48)和观...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变应性鼻炎患儿免疫治疗的效果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儿297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48)和观察组(n=149)。对照组患儿按免疫标准化治疗方案进行;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家庭护理干预方法,着重于对鼻炎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指导,让其对患儿进行监督和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免疫治疗的疗效和治疗的依从性。结果通过1年的免疫治疗观察,观察组患儿鼻炎症状改善明显,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干预有利于提高门诊变应性鼻炎患儿免疫治疗的依从性,对提高鼻炎疗效、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儿童 免疫治疗 依从性 家庭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肌后徙联合后部巩膜缝线悬吊固定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限制性斜视 被引量:6
4
作者 谭艺兰 谭佳 +2 位作者 许雪亮 许蓓 方红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44-948,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致限制性斜视患者行直肌后徙联合后部巩膜缝线悬吊固定术后的斜视度、复视图及双眼视觉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诊治的因TAO...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致限制性斜视患者行直肌后徙联合后部巩膜缝线悬吊固定术后的斜视度、复视图及双眼视觉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诊治的因TAO导致限制性斜视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8例(19只眼),8例(8只眼)为限制性下斜视,行下直肌徙后术;5例(5只眼)为限制性上斜视,行上直肌徙后术;2例(2只眼)为限制性内上斜视,分次行上直肌徙后及内直肌徙后术;3例(4只眼)为限制性内斜视,行内直肌徙后术。其中2例(下斜视1例,内斜视1例)为眼眶减压术后患者,二期行眼外肌徙后术。所有患者均行直肌后徙联合后部巩膜缝线悬吊固定术。手术前和手术后均进行斜视度、复视图及立体视觉检查,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18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手术前斜视度为20~80,术后斜视度为2~10;术前16例患者第一眼位有复视,术后14例患者第一眼位及下转15°方位复视消失,2例患者第一眼位复视消失,下方视野残留复视症状;术前具立体视觉患者2例,术后具立体视觉患者增至14例,各项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AO导致限制性斜视患者行直肌后徙联合后部巩膜缝线悬吊固定术可有效改善斜视度,消除复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限制性斜视 复视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环境对成年弱视小鼠视觉功能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罗瑜琳 陶利娟 +4 位作者 刘政海 罗诗诗 高明 吴小影 涂艳琼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08-513,共6页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EE)在调控成年单眼剥夺(MD)弱视小鼠视觉功能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健康新生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MD组、MD+EE组和MD+氟西汀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于出生后21d缝合...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EE)在调控成年单眼剥夺(MD)弱视小鼠视觉功能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健康新生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MD组、MD+EE组和MD+氟西汀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于出生后21d缝合右侧眼睑建立MD弱视模型,根据分组分别在标准环境和EE中饲养4周。检测各组小鼠视敏度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小鼠视皮层中树突棘修剪相关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表达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皮层中MAP2、突触囊泡素(SYP)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表达。结果各组小鼠剥夺眼视敏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632,P<0.001)。MD组小鼠剥夺眼视敏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80,P<0.001);MD+EE组和MD+氟西汀组小鼠剥夺眼视敏度明显高于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71,P<0.001;t=14.841,P<0.001)。各组小鼠F-VEPP2波潜伏期及振幅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510、F=34.140,均P=0.0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D组小鼠剥夺眼闪光视觉诱发电位P2波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20,P=0.000;t=10.090,P=0.000);与MD组比较,MD+EE组小鼠剥夺眼闪光视觉诱发电位P2波潜伏期缩短,振幅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1,P=0.003;t=5.030,P=0.0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D组小鼠剥夺眼对侧视皮层神经元MAP2表达明显减少,棕褐色神经元突起难以分辨。MD+EE组和MD+氟西汀组视皮层区域可见明显棕褐色神经元突起,但MAP2表达强度弱于正常对照组。各组视皮层中MAP2蛋白相对表达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142,P=0.000)。MD组小鼠视皮质MAP2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6,P<0.01);MD+EE组和MD+氟西汀组小鼠视皮质MAP2蛋白相对表达较MD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1,P=0.031;t=2.157,P=0.017)。各组SYP及PSD-95蛋白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71、25.060,均P=0.0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D组小鼠剥夺眼对侧视皮层中SYP和PSD-95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54,P=0.000;t=8.631,P=0.000);MD+EE组小鼠剥夺眼对侧视皮层中SYP和PSD-95蛋白相对表达明显高于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8,P=0.046;t=3.766,P=0.002);MD+氟西汀组小鼠剥夺眼对侧视皮层中SYP和PSD-95蛋白相对表达明显高于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0,P=0.018;t=4.730,P=0.000)。结论EE可通过上调成年MD弱视小鼠视皮层中MAP2的表达促进视觉功能恢复,可能与MAP2促进突触相关蛋白PSD-95及SYP的表达,重塑神经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环境 单眼剥夺 弱视 视皮层 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平 叶志纯 +5 位作者 高喜容 谢立华 祝兴元 张溪英 陶利娟 唐晓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31-1134,共4页
背景不同早产儿个体之间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易感性的差异较大,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多态性有关。目的研究ROP患儿VEGF基因多态性的表型,探讨VEGF基因多态性与ROP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对照研究设... 背景不同早产儿个体之间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易感性的差异较大,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多态性有关。目的研究ROP患儿VEGF基因多态性的表型,探讨VEGF基因多态性与ROP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5期ROP患儿99例作为ROP组,另纳入80例同期未发生ROP的早产儿为对照无ROP组;在ROP组中将行激光或冷冻治疗的患儿39例作为治疗组,同期未经治疗ROP自发消退的患儿60例作为非治疗组。ROP组与无ROP组间、治疗组与非治疗组问的人口基线学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取各组患儿外周血2ml以提取DNA,利用焦磷酸测序法进行VEGF—A+405、VEGF—A936基因的多态性研究。结果ROP组患儿与无ROP组患儿VEGF—A+405基因表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1,OR=0.675,95%c,=0.444~1.026)。ROP组患儿与无ROP组患儿VEGF—A936基因表型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18,OR=0.768,95%CI为2.823~4.614),但治疗组与非治疗组VEGF—A+405,VEGF—A936基因多态性表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EGF—A+405:P〈0.01,OR=0.875,95%C1为5.239~14.024;VEGF—A936:P=0.000,OR=3.609,95%CI为0.711~0.829)。结论VEGF—A+405和VEGF—A936基因的多态性与ROP易感性无关,但与ROP预后有关。携带VEGF—A+405、VEGF—A936等位基因可能增加ROP进展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基因多态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vin基因沉默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侵袭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姿峰 罗瑜琳 汤文权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30-1134,共5页
目的探讨Livin基因沉默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侵袭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Y79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Liv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Y79细胞... 目的探讨Livin基因沉默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侵袭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Y79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Liv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Y79细胞分为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si-Livin组(转染Livin小干扰RNA)和si-NC组(转染乱序无意义阴性序列),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蛋白表达。结果与ARPE-19细胞中Livin的mRNA(1.01±0.06)和蛋白(0.18±0.07)表达比较,Y79细胞中Livin的mRNA(1.81±0.10)和蛋白(0.51±0.10)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99.87±1.36)%、细胞迁移能力(126.89±8.54)个、细胞侵袭能力(100.89±7.92)个或si-NC组细胞存活率(98.43±1.22)%、细胞迁移能力(120.44±7.51)个、细胞侵袭能力(99.56±7.23)个比较,si-Livin组Y79细胞存活率(46.27±1.73)%、细胞迁移能力(58.00±5.68)个和细胞侵袭能力(37.56±4.30)个及VEGF、Ang-2、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结论Livin基因沉默可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侵袭性,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管形成相关因子VEGF、Ang-2、MMP-2和MMP-9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LIVIN 血管形成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不留行压迫耳穴治疗小儿眼睑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唐晓荣 杨俊芳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年第6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眼睑痉挛 王不留行 穴位按压疗法 耳穴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PGC-1α蛋白调控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9
作者 蒋剑 夏晓波 张枥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共激活子-1α(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蛋白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调控作用。方法:选7 d龄C57BL/6J小鼠80只,其中40只为正常组,随机分为正... 目的:探讨重组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共激活子-1α(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蛋白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调控作用。方法:选7 d龄C57BL/6J小鼠80只,其中40只为正常组,随机分为正常注药组和正常对照组;另40只建立缺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注药组和模型对照组。向出生后12 d(postnatal day 12,P12)的正常注药组和模型注药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重组PGC-1α蛋白,对照组不作注射。采用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方法观察血管形态变化;取组织切片观察并计算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以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视网膜PGC-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视网膜铺片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新生血管,而正常注药组可见新生血管,模型注药组较模型对照组新生血管丛增多,荧光渗漏加重;组织切片可见正常注药组和模型注药组分别较对照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核数量增多(P<0.01);视网膜PGC-1α蛋白表达水平在正常注药组和模型注药组中均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1);视网膜VEGF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正常注药组和模型注药组中均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1)。结论:PGC-1α能促进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共激活子-1α 重组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SIRT1通路介导的热量限制对成年单眼剥夺弱视小鼠视皮层可塑性的再激活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涂艳琼 罗瑜琳 +1 位作者 刘政海 吴小影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0-336,共7页
目的 探讨热量限制对成年单眼剥夺(MD)弱视小鼠视皮层可塑性的调节作用及对弱视治疗的促进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清洁级健康新生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4)、MD+自由进食组(n=18)和MD... 目的 探讨热量限制对成年单眼剥夺(MD)弱视小鼠视皮层可塑性的调节作用及对弱视治疗的促进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清洁级健康新生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4)、MD+自由进食组(n=18)和MD+热量限制组(n=18).选取MD+自由进食组和MD+热量限制组小鼠建立MD弱视模型,分别以自由进食和热量限制的方式进行饲养.检测各组小鼠视敏度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视皮层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皮层中磷酸化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α(p-AMPKα)、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的表达. 结果 从第1周开始,MD+热量限制组小鼠体质量增加的百分比明显低于MD+自由进食组.与MD+自由进食组比较,MD+热量限制组小鼠视敏度明显恢复,F-VEP示P100波潜伏期缩短、振幅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D+自由进食组小鼠视皮层神经元突触间隙明显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热量限制组视皮层神经元突触间隙明显窄于MD+自由进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自由进食组视皮层神经元突触后致密物厚度明显薄于正常对照组和MD+热量限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MD+热量限制组和MD+自由进食组p-AMPKα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89±0.03、0.94±0.02和0.74±0.02,SIRT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97±0.11、0.95±0.14和0.58±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57,P=0.00;F=23.91,P=0.00),其中MD+热量限制组较MD+自由进食组小鼠视皮层中p-AMPKα及SIRT1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热量限制能重塑成年MD小鼠视皮层神经元突触的超微结构,重新激活视皮层结构可塑性,改善其视觉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SIRT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限制 成年小鼠 单眼剥夺 视皮层 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低强度红光治疗高度近视后视网膜结构损伤恢复1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彧 肖志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53-855,共3页
患者,女,12岁,近视4年,因佩戴角膜塑形镜后反复眼红、眼痒、分泌物增多1年于2022年3月12日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患儿因变应性结膜炎病史曾双眼点用奥洛他定滴眼液和玻璃酸钠滴眼液,其母亲中度近视,否认其他眼病家族史。患儿右眼裸眼视... 患者,女,12岁,近视4年,因佩戴角膜塑形镜后反复眼红、眼痒、分泌物增多1年于2022年3月12日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患儿因变应性结膜炎病史曾双眼点用奥洛他定滴眼液和玻璃酸钠滴眼液,其母亲中度近视,否认其他眼病家族史。患儿右眼裸眼视力0.04,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扩瞳后矫正视力-6.50 DS/-0.50 DC×5°=0.8;左眼裸眼视力0.04,矫正视力为-5.75 DS/-1.00 DC×180°=0.8。由于患儿曾用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且反复出现双眼结膜炎,在其监护人要求及眼底检查排除黄斑疾病后(图1),采用红光治疗仪(型号RS-200)行单纯低强度红光重复照射疗法(repeated low-level red-light,RLR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湖南省儿童医院 玻璃酸钠滴眼液 矫正视力 裸眼视力 眼底检查 中度近视 黄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光参差性弱视与斜视性弱视患儿视放射发育情况对比研究:基于扩散张量成像检查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叶红 王曦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与斜视性弱视患儿视放射发育情况,比较两种弱视患儿视觉损害发生机制的异同。方法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组12例左眼弱视患儿、斜视性弱视组12例左眼弱视患儿以及正常对照组15名儿童进行DTI...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与斜视性弱视患儿视放射发育情况,比较两种弱视患儿视觉损害发生机制的异同。方法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组12例左眼弱视患儿、斜视性弱视组12例左眼弱视患儿以及正常对照组15名儿童进行DTI程序扫描,采集所有儿童两侧视放射的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MD),对左右侧视放射FA及MD分别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组儿童不同部位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种类型弱视患儿视放射的发育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儿童的FA及MD右侧均略高于左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患儿右侧FA(0.469±0.012)高于左侧(0.460±0.013),右侧MD(0.872±0.015)低于左侧(0.888±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斜视性弱视组患儿右侧FA(0.475±0.013)低于左侧(0.496±0.015),右侧MD(0.871±0.012)高于左侧(0.863±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儿童相比,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患儿双侧视放射FA降低、MD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斜视性弱视组患儿双侧视放射FA均降低,右侧视放射MD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左侧视放射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类型弱视患儿比较左侧视放射FA、M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右侧视放射FA、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DTI可以无创地观察弱视患儿视放射微观结构的改变,为弱视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 扩散张量成像 视放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平 蒋红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8-39,共2页
弱视(Amblyopia)是严重损害儿童视力的一种常见疾患,它直接影响双眼单视的发育.以弱视的患病率为2-5%.我国估计约有一千多万弱视患儿.屈光不正弱视目前占各类弱视的大多数.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中、高度屈光不正患者.本文采用1987... 弱视(Amblyopia)是严重损害儿童视力的一种常见疾患,它直接影响双眼单视的发育.以弱视的患病率为2-5%.我国估计约有一千多万弱视患儿.屈光不正弱视目前占各类弱视的大多数.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中、高度屈光不正患者.本文采用1987年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组制定的标准,视力≤0.9,远视≥3.00D,近视≥6.00D,散光≥2.00.对我院门诊82例屈光不正性弱视进行了验光配镜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屈光不正 验光配镜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的重复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汤文权 石晶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6-549,共4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SLT)的重复治疗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临床研究。对纳入的17例17眼初次行SLT(SLT1)后眼压上升超过... 目的观察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SLT)的重复治疗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临床研究。对纳入的17例17眼初次行SLT(SLT1)后眼压上升超过目标眼压的POAG患者再次行SLT(SLT2)治疗;先后两次360°房角标准化SLT参数不变,两次SLT治疗前后抗青光眼药物保持不变,双眼均治疗患者只选取降眼压较多的眼纳入统计,治疗后1 h、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眼压、眼压降低值、眼压降低≥20%的患眼眼数及百分比。结果 SLT1和SLT2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较基线眼压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眼压下降最明显,术后1 h未见明显一过性高眼压,SLT1与SLT2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LT1术后7 d^6个月眼压下降差值为4.3~5.1 mm Hg(1 k Pa=7.5 mm Hg),SLT2为2.6~3.9 mm Hg。随访6个月内,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SLT1和SLT2所有患者眼压降低≥20%的患者生存时间中位数均为3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T重复治疗对POAG患者有效,与初次SLT治疗一样,其疗效随时间推移而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小梁成形术 重复治疗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高眼压诱导的小鼠血-视网膜外屏障破坏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雯 曹兴 叶长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52-856,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高眼压诱导小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血-视网膜外屏障的破坏情况。方法选取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57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眼压组,其中对照组25只,高眼压组32只,剔除建模失败或建模不佳的小鼠后... 目的研究急性高眼压诱导小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血-视网膜外屏障的破坏情况。方法选取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57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眼压组,其中对照组25只,高眼压组32只,剔除建模失败或建模不佳的小鼠后,每组最终纳入20只,均选取左眼为实验眼。高眼压组采用质量分数0.9%氯化钠溶液前房灌注法建立小鼠急性高眼压诱导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照组仅作前房穿刺。采用动物光相干断层扫描法检测视网膜厚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1(ZO-1)分布变化;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检测视网膜毛细血管退化程度;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视网膜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眼压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结构紊乱,伴有明显渗出,局部神经上皮层脱离、隆起。高眼压组小鼠视网膜全层厚度为(235.8±5.3)μm,较对照组的(213.3±3.9)μm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7,P=0.009)。小鼠RPE层中ZO-1主要定位在细胞膜上,少部分在细胞质中,建模后2 d,高眼压组ZO-1出现明显内化,细胞膜上ZO-1减少,细胞质中ZO-1增多,整体分布紊乱。建模后7 d,高眼压组视网膜毛细血管出现退行性变,退化的毛细血管数量明显增加,高眼压组退化的毛细血管数量为(201.0±13.2)根,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1.2±1.7)根,差异有统计意义(t=14.280,P<0.01)。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高眼压组小鼠视网膜中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主要是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位于内界膜下。结论急性高眼压诱导小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使视网膜外屏障受到破坏,引起外周循环中粒细胞的浸润及视网膜水肿,视网膜毛细血管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高眼压 急性 血-视网膜屏障 缺血-再灌注 视网膜 病理机制 紧密连接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