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2018年某儿童医院护理员手卫生知信行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
作者 熊亮 印爱珍 +4 位作者 马乐龙 李枝国 丁川中 魏选东 宋青青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42-947,共6页
目的调查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护理员手卫生知信行现状,分析其知信行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对该儿童医院护理员采用隐蔽性现场观察方法调查手卫生执行情况,同时进行手卫生细菌学监测,对手卫生知信行及其... 目的调查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护理员手卫生知信行现状,分析其知信行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对该儿童医院护理员采用隐蔽性现场观察方法调查手卫生执行情况,同时进行手卫生细菌学监测,对手卫生知信行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员手卫生依从率为71.10%,手卫生细菌学监测合格率为72.92%,三年间护理员手卫生依从率、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6年护理员手卫生的知识得分与信念得分具有相关性(P<0.05),但知识得分、信念得分与行为得分不相关(均P>0.05);2017—2018年护理员手卫生知识得分、信念得分与行为得分均相关(均P<0.05)。医院监督不够严格、认为快速手消毒剂刺激皮肤,以及周围护理员洗手意识薄弱是造成手卫生行为得分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该儿童医院手卫生依从率总体较高,但仍有提升的空间,主管部门应制定可行的手卫生制度与规范,并做好落实监督工作,进一步提高护理员手卫生依从率及细菌学监测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员 手卫生 知信行 医院感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RYR2基因变异相关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治及随访分析
2
作者 王野峰 曾闵 +2 位作者 肖云彬 王祥 陈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57-862,共6页
目的 探讨RYR2基因变异相关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随访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CPVT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经过及随访结果。结果 共收治CPVT患儿6例,男4例、女2例,首... 目的 探讨RYR2基因变异相关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随访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CPVT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经过及随访结果。结果 共收治CPVT患儿6例,男4例、女2例,首发症状出现时平均年龄(3.5±0.5)岁。从首发症状到确诊的中位时间1.5(0.1~5.9)年。晕厥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运动及情绪是主要诱因。6例患儿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均为RYR2基因新发错义突变。在动态心电图中,小年龄患儿中房性心律失常及窦房结功能不全多见。4例患儿完成运动平板试验,2例患儿诱发双向室性期前收缩,2例诱发双向室性期前收缩及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基础治疗为口服普萘洛尔或美托洛尔,如仍有心律失常发生,辅助以氟卡尼或普罗帕酮口服;2例予以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平均随访时间(24.3±3.7)个月,所有患儿均存活,随访期间3例患儿偶有晕厥,1例间断心悸,2例无不适。结论 儿童RYR2基因变异相关CPVT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小年龄患儿中房性心律失常合并窦房结功能不全多见,药物治疗结合心脏起搏治疗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YR2基因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介入治疗及随访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野峰 胡原 +3 位作者 杨舟 肖云彬 左超 陈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患儿在心脏介入治疗前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的非致密心肌...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患儿在心脏介入治疗前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的非致密心肌/致密心肌(N/C)比值及心功能参数的变化;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患儿25例,男9例、女16例,中位年龄为1岁(0.14~8岁);动脉导管未闭22例、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1例。术前、术后1、6、12个月之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Z值和N/C比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术后12月时为最低;其中6例患儿在随访过程中心肌致密化不全基本消失。但各时间点之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患儿N/C比值、LVEDD-Z值与LVEF值均无相关性(P>0.05)。术后随访中位时间19个月(12~27个月),随访过程中未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心律失常发生。结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如满足介入治疗指征,应积极介入治疗以减少左向右分流,减轻心脏负荷,有利于左室心肌发育及心室逆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肌致密化不全 介入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堵塞治疗儿童复杂型肺动静脉瘘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舟 陈智 +2 位作者 向金星 王野峰 曾闵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64-964,979,共2页
肺动静脉瘘(pulmonaryarteriovenousifstula,PAVF)是指肺动脉分支与肺静脉之间有一个或多个交通,部分血液不经过肺泡毛细血管床而回到左心房,是一种少见的发绀型疾病。临床上主要因缺氧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该病传统的治疗方法... 肺动静脉瘘(pulmonaryarteriovenousifstula,PAVF)是指肺动脉分支与肺静脉之间有一个或多个交通,部分血液不经过肺泡毛细血管床而回到左心房,是一种少见的发绀型疾病。临床上主要因缺氧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该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但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本文报告湖南省儿童医院自2011至2013年共收治复杂型肺动静脉瘘患儿3例行介入堵塞治疗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儿童医院 肺动静脉瘘 堵塞治疗 复杂型 介入 临床症状 动脉分支 部分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单侧肺动脉发育不良或缺如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肖云彬 曾云红 +3 位作者 王野峰 杨舟 左超 陈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32-935,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单侧肺动脉发育不良或缺如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5例诊断为先天性单侧肺动脉发育不良或缺如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3例、女2例,初诊年龄7个月~13岁。其中4例为先天性单侧肺动脉发育不良,1例为单侧肺动脉缺...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单侧肺动脉发育不良或缺如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5例诊断为先天性单侧肺动脉发育不良或缺如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3例、女2例,初诊年龄7个月~13岁。其中4例为先天性单侧肺动脉发育不良,1例为单侧肺动脉缺如。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肺部感染、咯血、肺动脉高压。X线平片示患侧肺纹理稀疏,健侧肺血增多,纵隔向健侧移位。超声心动图示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及合并的心内畸形。胸部CT和心导管造影可良好显示肺血管的走形和发育。结论儿童先天性单侧肺动脉发育不良或缺如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肺部感染、咯血、肺动脉高压。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可提供早期诊断线索。胸部增强CT扫描、心导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单侧肺动脉发育不良 先天性单侧肺动脉缺如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小慢波”用于评价儿童主动脉弓缩窄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倩君 胡原 +6 位作者 刘金桥 肖云彬 黄鹏 彭颖慧 姚桃月 肖丽苗 陈文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缩窄(COA)产生小慢波的相关因素及腹主动脉小慢波对于评价儿童COA的价值。方法纳入71例超声心动图提示后经CT血管成像证实的COA患儿,将超声心动图发现小慢波者归入阳性组(n=30),其余归入阴性组(n=41);根据动脉导管闭合...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缩窄(COA)产生小慢波的相关因素及腹主动脉小慢波对于评价儿童COA的价值。方法纳入71例超声心动图提示后经CT血管成像证实的COA患儿,将超声心动图发现小慢波者归入阳性组(n=30),其余归入阴性组(n=41);根据动脉导管闭合情况分为动脉导管闭合组(阳性亚组20例,阴性亚组18例)及动脉导管未闭(PDA)组(阳性亚组10例,阴性亚组23例);纳入同期41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组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分析各参数与小慢波的相关性;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参数对小慢波频谱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主动脉弓缩窄率、缩窄长度、缩窄处主动脉弓血流速度、腹主动脉血流速度等参数判断小慢波的效能。结果阴性组缩窄处主动脉弓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腹主动脉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导管闭合组中,阳性亚组缩窄率及缩窄长度均大于阴性亚组(P均<0.05),腹主动脉血流速度低于阴性亚组(P<0.05);小慢波形成与缩窄率、缩窄长度均呈正相关(r=0.59,0.71,P均<0.01);以缩窄率及缩窄长度判断小慢波的AUC分别为0.839和0.907。PDA组2亚组缩窄长度、动脉导管内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慢波形成与动脉导管内径呈负相关(r=-0.62,P<0.01),与缩窄长度呈正相关(r=0.52,P<0.01);以动脉导管内径判断小慢波的AUC为0.889。结论腹主动脉出现小慢波与主动脉弓缩窄率、缩窄长度及动脉导管内径密切相关;观察腹主动脉血流频谱可以间接推断COA,具有良好的筛选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弓 主动脉 小慢波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心室预激性扩张型心肌病临床随访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勋 肖政辉 +3 位作者 陈智 王野峰 杨舟 肖云彬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123-1129,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心室预激性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诊断的预激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超声表现、治疗经过及射频消融术后转归。结果5例患者,女性2... 目的探讨儿童心室预激性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诊断的预激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超声表现、治疗经过及射频消融术后转归。结果5例患者,女性2例,男性3例,年龄6个月至6岁,术后随访1~12个月;5例体表心电图均提示为B型心室预激,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扩大、左心收缩功能减低和室壁运动不协调,斑点追踪技术发现左心室收缩不同步;3例消融靶点位于右侧前间隔,2例位于右侧前游离壁,射频消融后,4例心电图预激波消失,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4例术后24 h左心室运动协调性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回缩至正常或接近正常;1例术后呈现间歇性预激波,术后6个月复查心电图未显示心室预激波,左心室运动协调性明显改善,术后1年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射血分数恢复正常。结论右侧前间隔或游离壁显性旁路可导致扩张型心肌病样改变;左心室收缩不同步可能是其重要发病机制;心室预激性扩张型心肌病为射频消融良好指征,术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预激综合征 导管消融术 射频 随访研究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Ⅱ治疗伴发主动脉窦脱垂室间隔缺损患儿效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左超 陈智 +4 位作者 肖云彬 杨舟 王祥 王野峰 向金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ADO)-Ⅱ治疗伴发主动脉窦脱垂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94例伴发主动脉窦脱垂VSD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34例,年龄为(4.7±... 目的探讨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ADO)-Ⅱ治疗伴发主动脉窦脱垂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94例伴发主动脉窦脱垂VSD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34例,年龄为(4.7±3.1)岁;主动脉窦轻中度脱垂83例,VSD为(4.12±0.97)mm,重度脱垂11例,VSD为(4.95±0.51)mm;VSD类型为膜周部54例,嵴内以上40例。分析VSD大小、主动脉窦脱垂程度与ADO-Ⅱ选择的关系,以及术后中期主动脉瓣反流、残余漏变化,明确ADO-Ⅱ对此类患儿的适用性。结果术后中期最终存留主动脉瓣轻度反流6例,多发于使用4-4 mm、5-4 mm型ADO-Ⅱ封堵器;残余漏10例,主要发生于使用5-4 mm、6-4 mm型封堵器。结论ADO-Ⅱ封堵器在置入形态良好状况下,适用于VSD<6 mm伴主动脉窦脱垂患儿。术后有一定的残余漏和主动脉脉瓣反流发生,但能满足介入治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窦脱垂 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冠状动脉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杨舟 陈智 +3 位作者 黄希勇 王祥 向金星 曾闵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6-757,共2页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s,CAF)属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多主张早期干预。既往的干预方法主要为外科开胸手术,近年来国内外各大型心脏中心采取介入封堵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至201...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s,CAF)属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多主张早期干预。既往的干预方法主要为外科开胸手术,近年来国内外各大型心脏中心采取介入封堵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至2013年应用ADO-Ⅱ封堵器封堵小型冠状动脉瘘7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AMPLATZER 经导管封堵 介入封堵治疗 封堵器 心脏中心 心腔 临床观察 湖南省儿童医院 开胸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封堵器介入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舟 肖云彬 +3 位作者 王野峰 左超 杨美玉 陈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878-883,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应用不同类型封堵器介入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defect,pmVSD)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CAVB)的发生率,探讨CAVB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 目的通过比较应用不同类型封堵器介入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defect,pmVSD)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CAVB)的发生率,探讨CAVB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行介入封堵治疗的pmVSD患儿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评估、术中造影、术后随访、心脏彩超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等),对接受不同封堵器类型治疗后发生CAVB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本研究共封堵pmVSD500例,发生CAVB11例,发生率2.2%;其中对称型VSD封堵器CAVB发生率为1.1%(4/359),偏心型VSD封堵器CAVB发生率为4.2%(5/93),小腰大边型VSD封堵器CAVB发生率为5.4%(2/48)。偏心型和小腰大边型VSD封堵器致CAVB发生率高于对称型VSD封堵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心型VSD封堵器与小腰大边型VSD封堵器致CAVB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发生CAVB的11例患儿均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7例无效,3d后转外科取出封堵器,其中应用对称型封堵器的3例,偏心型封堵器的1例,小腰大边型封堵器的3例,均在1周内恢复窦性心律,均未安装临时或永久起搏器。 结论偏心型和小腰大边型VSD封堵器封堵pmVSD后CAVB发生率高于等边对称型VSD封堵器,选择偏心型和小腰大边型VSD封堵器封堵pmVSD需严格把握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室间隔缺损 心脏传导阻滞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症肺炎急诊介入封堵治疗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希勇 肖云彬 +2 位作者 陈智 王祥 王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分析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炎患儿急诊介入封堵手术资料,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炎患儿12例,因反复发生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均急诊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后继续给予抗感染和强心等治疗,术后... 目的分析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炎患儿急诊介入封堵手术资料,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炎患儿12例,因反复发生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均急诊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后继续给予抗感染和强心等治疗,术后24 h查血常规、尿常规,并于术后24 h和1、3、6个月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胸部X线正位片、心电图检查。结果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短期随访未出现介入治疗主要并发症。结论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炎急诊介入封堵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好,合理的手术时机和围术期管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重症肺炎 急诊介入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心房扑动治疗及随访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野峰 陈智 +3 位作者 肖云彬 曾闵 杨舟 王祥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婴儿心房扑动(房扑)的临床治疗转归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34例婴儿期房扑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类型房扑药物治疗效果。结果 34例患儿中,单纯型房扑24例,复杂型房扑10例。药物治疗总复律率为70.6%(2... 目的探讨婴儿心房扑动(房扑)的临床治疗转归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34例婴儿期房扑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类型房扑药物治疗效果。结果 34例患儿中,单纯型房扑24例,复杂型房扑10例。药物治疗总复律率为70.6%(24/34);24例单纯型房扑患儿中21例(87.5%)复律,10例复杂型房扑患儿中3例(30.0%)复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单用洋地黄治疗,24例单纯型房扑患儿中11例(45.8%)复律,8例复杂型房扑患儿中1例(12.5%)复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联合用药治疗,13例单纯型房扑患儿中10例(76.9%)复律,9例复杂型房扑患儿中2例(22.2%)复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经药物治疗,14例新生儿房扑患者中12例(85.7%)复律,20例非新生儿患者中12例(60.0%)复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6)。10例复杂型房扑患儿中,2例有心衰症状者使用同步电复律,1例恢复窦性心律后未复发,1例多次电复律后仍有房扑反复发作,出现心源性休克后死亡。3例单纯型房扑、6例复杂型房扑患儿治疗后仍有短阵房扑及房速发作,出院后予以地高辛及普罗帕酮口服治疗。结论单纯型婴儿房扑预后良好,无需长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复杂型婴儿房扑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房扑复发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扑动 治疗 预后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体重婴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云彬 黄希勇 +2 位作者 陈智 王祥 王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9-371,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低体重婴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30例体重低于8 kg的PDA婴儿。术后24 h查血常规、尿常规,并于术后24 h、1、3和6个月行...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低体重婴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30例体重低于8 kg的PDA婴儿。术后24 h查血常规、尿常规,并于术后24 h、1、3和6个月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胸部正位片、心电图检查。结果 1例患儿术后24 h彩色多普勒超声示残余分流,1个月随访时残余分流消失,其余29例术后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残余分流;未出现介入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无一例死亡。结论应用国产PDA封堵器介入治疗体重低于8 kg的PDA婴儿的近、中期疗效确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器 低体重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在冠状动脉瘘介入治疗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云彬 陈智 +2 位作者 黄希勇 王祥 杨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53-856,共4页
目的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在小儿冠状动脉瘘介入封堵治疗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5月在我院采用PDA封堵器进行冠状动脉瘘介入封堵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本组8例患儿,年龄(4.1±3.8)... 目的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在小儿冠状动脉瘘介入封堵治疗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5月在我院采用PDA封堵器进行冠状动脉瘘介入封堵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本组8例患儿,年龄(4.1±3.8)岁,右冠状动脉起源5例,左冠状动脉起源3例,分流入右心房、右心室各4例。所有患儿均成功进行封堵治疗,术后随访(2.2±1.2)年,无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心肌缺血表现。结论 PDA封堵器应用于冠状动脉瘘介入封堵治疗近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国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体重长管型动脉导管未闭非常规封堵器选择策略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左超 陈智 +4 位作者 肖云彬 杨美玉 王野峰 王祥 王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930-934,共5页
目的总结低体重长管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患儿使用非常规封堵器介入治疗的效果,为此类患儿选择有效介入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湖南省儿童医院行介入封堵治疗的低体重... 目的总结低体重长管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患儿使用非常规封堵器介入治疗的效果,为此类患儿选择有效介入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湖南省儿童医院行介入封堵治疗的低体重长管型(直径≥3 mm)PDA患儿临床资料,根据选择的封堵器类型分为肌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器和二代Amplatzer PDA封堵器,总结两组患儿的病例特点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例低体重长管型(直径≥3 mm)PDA患儿,年龄4.0(2.0~7.5)个月,平均体重(4.85±1.15)kg;采用肌部VSD封堵器9例,平均体重(5.32±1.17)kg,PDA长度和直径分别为(9.71±1.50)mm和(5.03±1.00)mm。术前平均心胸比为(0.65±0.03),术后心胸比为(0.61±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P=0.04)。3例发生残余瘘,2例出现降主动脉狭窄,5例血小板降低。采用二代Amplatzer PDA封堵器6例,平均体重(4.15±0.75)kg,PDA长度和直径分别为(8.0±0.50)mm和(3.67±0.82)mm;术前平均心胸比为(0.61±0.03),术后平均心胸比为(0.58±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P=0.04)。4例发生残余瘘,1例出现降主动脉狭窄。无一例发生左肺动脉狭窄或封堵器移位、脱落等情况。结论低体重粗长管型动脉导管未闭通过肌部VSD封堵及二代Amplatzer PDA封堵器,均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能最大限度保护血管;肌部VSD封堵器更适用于动脉导管直径≥5 mm以上患儿,但术后血小板降低发生率较高;二代Amplatzer PDA封堵器适用于动脉导管直径3~5 mm的患儿,需警惕残余瘘及左肺动脉狭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出生时低体重 动脉导管未闭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肺动脉高压为首发症状的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Ⅴ型静脉导管未闭诊疗经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尹强 彭宇明 +2 位作者 季春宜 王野峰 陈文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 结合文献探讨儿童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congenital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venous shunts, CIPSVS)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以肺动脉高压为首发症状的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V型静脉导管未闭... 目的 结合文献探讨儿童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congenital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venous shunts, CIPSVS)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以肺动脉高压为首发症状的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V型静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venosus, PDV)患儿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本例患儿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及肺动脉高压,行静脉导管结扎术,术后随访半年未发生呼吸道感染,且肺动脉高压较前降低。同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共纳入41例患儿,行介入手术4例,开腹手术17例,腔镜手术3例,术后临床症状均缓解,但有17例未报道治疗方案。结论 CIPSVS临床罕见,且临床表现高度多样化,当患儿出现肝门静脉血灌注不足导致肝功能受损、代谢异常以及心肺系统异常灌注时,应考虑此病的可能,治疗需要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 静脉导管未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门体静脉分流相关性肺动脉高压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云彬 曾云红 +6 位作者 肖政辉 李文凤 陈智 杨舟 向金星 左超 王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46-949,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门体静脉分流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AH-CP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PAH-CP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5例患儿,男2例、女3例,初诊年龄0.08~4.4岁.主要表现为反复肺部感染、肝脾大、肝功能异常、...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门体静脉分流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AH-CP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PAH-CP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5例患儿,男2例、女3例,初诊年龄0.08~4.4岁.主要表现为反复肺部感染、肝脾大、肝功能异常、肺动脉高压.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合并心内畸形.腹部超声示肝内外门体静脉分流.腹部增强CT和心导管造影可显示肝内外血管的走形和发育.结论PAH-CPS可表现为反复肺部感染、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超声检查可提供诊断线索,腹部增强CT扫描、心导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门体静脉分流 肺动脉高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听薇 张娜 +3 位作者 唐倩 宋青青 向玉琼 朱丽辉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11,共7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维普、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关于虚拟现实技术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康复护理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维普、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关于虚拟现实技术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康复护理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两名研究者采用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OB 2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662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虚拟现实技术可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采用GMFM-88进行评估时)[SMD=0.61,95%CI(0.07,1.14),P=0.03]、平衡功能(干预时长≥12周)[SMD=0.91,95%CI(0.51,1.31),P<0.001]、10 m步行速度[MD=0.14,95%CI(0.01,0.27),P=0.04],但对功能独立性、2 m步行速度的改善不显著(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对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10 m步行速度有一定积极意义,在改善功能独立性、2 m步行速度方面效果尚不明显,未来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脑瘫 运动功能 康复护理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葱根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19
作者 彭电 彭谷 +2 位作者 周应军 吴莹 黄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535-2538,共4页
目的 研究水葱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Gmel.) Palla根茎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并[f... 目的 研究水葱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Gmel.) Palla根茎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并[f][1,3]噁嗪-2(3H)-酮(1)、琥珀酸(2)、富马酸(3)、甘油(4)、乙基葡萄糖苷(5)、白桦脂醇(6)、桦木酸(7)、吲唑(8)、3-羟基乙酰基吲哚(9)。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8~9为首次从莎草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葱 根茎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