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嚼春
1
作者 刘群华 《农家科技》 2024年第4期64-64,共1页
有一种葱翠、清新、自然的韵味,还有一种高山峡谷间云雾缭绕的湿润,并由浅入深地慢慢浓郁,这大概是春的感觉了。故乡的春,在一海碗嫩尖里。我不管喝的是一叶一尖的红茶,还是喝的两叶一尖的绿茶,它们熬煮的浓汤,皆散发出青青的香气。故... 有一种葱翠、清新、自然的韵味,还有一种高山峡谷间云雾缭绕的湿润,并由浅入深地慢慢浓郁,这大概是春的感觉了。故乡的春,在一海碗嫩尖里。我不管喝的是一叶一尖的红茶,还是喝的两叶一尖的绿茶,它们熬煮的浓汤,皆散发出青青的香气。故乡对喝茶有讲究,干活的人说喝口茶抽筒烟,就意味着放脚聊天休息一会。这种场景在故乡极易碰到。他们几个干活的人凑到一块,相互恭敬地敬杆烟,就说起南京的城隍北京的土地,古往今来的正野之史,或乡间小道的流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峡谷 云雾缭绕 由浅入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爱历寓言表征精神救赎——评王跃文新作《爱历元年》
2
作者 欧阳友权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47,共4页
王跃文的长篇小说《爱历元年》好看也耐看。好看,是因为它有个好故事,一个有关感情出轨与爱情、亲情回归的故事,作者用贴近生活又细腻灵动的文字,把这个故事讲得波澜起伏、生动有趣;耐看则源于这个故事背后的精神寓意及其给予读者... 王跃文的长篇小说《爱历元年》好看也耐看。好看,是因为它有个好故事,一个有关感情出轨与爱情、亲情回归的故事,作者用贴近生活又细腻灵动的文字,把这个故事讲得波澜起伏、生动有趣;耐看则源于这个故事背后的精神寓意及其给予读者的心灵启迪。在我看来,以爱情寓言表达真情救赎,用日常叙事呼唤社会良知,揭示社会的精神症候,是这部小说的立意所在和价值依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救赎 王跃文 寓言 表征 长篇小说 社会良知 贴近生活 日常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佛的魅力 被引量:2
3
作者 汤国基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7-70,共4页
关键词 哈佛大学商学院 教学方法 课程评估 案例授课法 魅力 学校 诺贝尔奖获得者 教学与科研 教师 私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工团 被引量:5
4
作者 残雪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4-65,共22页
我是2月3日跟随大队人马到达这个大城市的。我记得那天傍晚天下着大雪,整个城市阴沉沉的,街上行人稀少。走一段就看见一个高档的餐馆,里面热气腾腾,灯火辉煌,人头攒动。为头的带着我们这一群人在雪地里走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到达住的... 我是2月3日跟随大队人马到达这个大城市的。我记得那天傍晚天下着大雪,整个城市阴沉沉的,街上行人稀少。走一段就看见一个高档的餐馆,里面热气腾腾,灯火辉煌,人头攒动。为头的带着我们这一群人在雪地里走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到达住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工团》 小说 残雪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山南水北》看韩少功的人生取向与艺术追求 被引量:12
5
作者 龚政文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5-99,共5页
进入二十一世纪,韩少功季节性迁居湖南省汩罗市八溪峒水库,2006年出版《山南水北》,标志着一个都市人对乡村的回归,一个异乡人对家乡的回归,一个知识分子对民间的回归。他批判都市,但不拒绝文明;回归自然,但绝非成为隐者;置身民间,但并... 进入二十一世纪,韩少功季节性迁居湖南省汩罗市八溪峒水库,2006年出版《山南水北》,标志着一个都市人对乡村的回归,一个异乡人对家乡的回归,一个知识分子对民间的回归。他批判都市,但不拒绝文明;回归自然,但绝非成为隐者;置身民间,但并不认同愚昧。在艺术上,《山南水北》表现出一种理性观照下的感性呈现,真实世界中的神性想像和兴笔所至后的精心营构,是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重要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南水北》 韩少功 人生与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赣商缘──江西商帮战长沙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利 《湖湘论坛》 2000年第5期54-58,共5页
关键词 湖南商人 江西商帮 贸易史 长沙 明朝 清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愁是一杯故乡小酒
7
作者 龙玉纯 《农家科技》 2020年第10期56-56,共1页
可能是山里太潮湿而且昼夜温差不小的原因,喝谷酒吃辣椒成了山里人家的共同爱好。辣椒可以去湿,谷酒可以活血,爱上这两样东西完全在情理之中。自己喝酒自家酿,要吃辣椒每年种,没什么特别的,但山里人家“待客必须三样酒”这个规矩,确实... 可能是山里太潮湿而且昼夜温差不小的原因,喝谷酒吃辣椒成了山里人家的共同爱好。辣椒可以去湿,谷酒可以活血,爱上这两样东西完全在情理之中。自己喝酒自家酿,要吃辣椒每年种,没什么特别的,但山里人家“待客必须三样酒”这个规矩,确实就有些与外地不同了,如果要追根究底的话,只能说是古往今来这里人们热情好客的传统与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温差 乡愁 情理之中 吃辣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乡白辣椒 被引量:1
8
作者 巴陵 《辣椒杂志》 2013年第1期50-50,共1页
湖南人吃辣椒,把辣椒分为几种,按颜色分为青辣椒、红辣椒、白辣椒、朴(黄)辣椒等;按吃辣椒的地方分,湘南好吃青辣椒、长沙好吃朴辣椒、宁乡好吃白辣椒、湘西好吃红辣椒、湘中青红辣椒炒在一起吃。白辣椒在湖南辣椒中比较有特色,... 湖南人吃辣椒,把辣椒分为几种,按颜色分为青辣椒、红辣椒、白辣椒、朴(黄)辣椒等;按吃辣椒的地方分,湘南好吃青辣椒、长沙好吃朴辣椒、宁乡好吃白辣椒、湘西好吃红辣椒、湘中青红辣椒炒在一起吃。白辣椒在湖南辣椒中比较有特色,很多地方叫盐辣椒,它的生产和制作在湖南也比较普及,吃的人群非常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辣椒 湖南人 红辣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照见新中国步履的文化野史——读叶雪芬《飘逝的云》
9
作者 龙长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叶老师是我大学的业师。她于1958年从南开大学毕业后,旋即赴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深造,而后在湖南大学、湖南师大终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与研究,是资历颇深的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学者。她的"生命印记",深深植根于时代的年轮,她的"... 叶老师是我大学的业师。她于1958年从南开大学毕业后,旋即赴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深造,而后在湖南大学、湖南师大终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与研究,是资历颇深的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学者。她的"生命印记",深深植根于时代的年轮,她的"缅怀往事",镌刻着共和国成长历史的血肉之痕;她中青年时期"相夫教子"和老来的"膝下之欢",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新中国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野史 中国现代文学 大学毕业 教学与研究 湖南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薄西山
10
作者 邹世礼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59-168,共10页
序字幕:一九四五年四月,为配合本土作战,扭转中国战区不利局面,日军第六方面军动员了六个师团近十万人的联合兵种,北起洞庭湖,南至五夷山,在两百多公里的战线上,向国民党第四方面军防区发动了全面进攻,拉开抗日战争最后一役。
关键词 日军 中国军队 支那 湘西会战 士兵 师团 大和民族 部队 雪峰山系 山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胞胎弟弟
11
作者 廖天锡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5-145,共11页
1、砖场上遮阳棚下,双胞胎罗大雄和罗小雄正在脱坯,友成团泥。袁和顺过来。小雄:村长,今天有空?和顺:来看你脱坯?小雄一身腱子肉,他轻举泥团,稍一用力砸下,麻利地用泥弓刮了两下,脱出两个砖坯。
关键词 双胞胎 老板 读书 拖拉机 校长 麻山 哑巴 松树 客车 村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想象的惩戒——论郑小驴的“村庄”叙事
12
作者 贺秋菊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4-220,共7页
青年作家郑小驴的创作从回到“村庄”开始。他通过文学想象建构起一个足以承受一切悲欢离合的“村庄”,个体在“村庄”里受难,遭受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惩戒。这种惩戒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惩罚,而是作者通过语言的冒险、隐喻和对情绪的渲染,进... 青年作家郑小驴的创作从回到“村庄”开始。他通过文学想象建构起一个足以承受一切悲欢离合的“村庄”,个体在“村庄”里受难,遭受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惩戒。这种惩戒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惩罚,而是作者通过语言的冒险、隐喻和对情绪的渲染,进入个体的生命和灵魂深处进行的基于乡村道德伦理范畴的审判,这些又在“村庄”自然道德伦理下完成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叙事 郑小驴 惩戒 村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用语的文化寻根
13
作者 聂鑫森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共1页
春去秋来,我们天天都与汉字打交道,或是以笔而书,称之为“书面语言”,或是以嘴而说,名曰“口头语言”。而且总是嘴说的多,笔写的少。一个人说给自己听,叫作自言自语;两个或更多的人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说,叫做聊天、扯淡、摆龙门... 春去秋来,我们天天都与汉字打交道,或是以笔而书,称之为“书面语言”,或是以嘴而说,名曰“口头语言”。而且总是嘴说的多,笔写的少。一个人说给自己听,叫作自言自语;两个或更多的人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说,叫做聊天、扯淡、摆龙门阵。故这种语言,又称之为日常用语、口语,我则将其笼统地称作“粗言俗语”。“粗”是“大众化”“草根化”,“俗”是通俗易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用语 文化寻根 书面语言 口头语言 自言自语 龙门阵 大众化 “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曲(小说)
14
作者 刘勇 《林业与生态》 1994年第6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林曲 三十一岁 知远 去问 就这样 赔偿损失 给你 林回 声地 礼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光是金
15
作者 李贵德 《湖南农业》 2003年第18期1-1,共1页
2个农民外出打工,1个去北京,1个去上海.可是在候车厅里等车时,听到有人议论:说北京人质朴、善良,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上海人精明、厉害,外地人问路都收费.于是这2个农民都改变了主意.
关键词 上海 北京 农民 劳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