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肟酸捕收剂的结构优化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邓朝政 程永彪 +5 位作者 付君浩 曾礼强 崔曼 刘卫平 陈文胜 韩海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61-2073,共13页
羟肟酸作为传统的阴离子型螯合捕收剂,被广泛用于氧化矿物、稀土矿物的浮选。近年来,随着浮选药剂分子设计理论的发展和对浮选药剂作用原理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新型羟肟酸捕收剂被开发并用于矿物浮选。羟肟酸捕收剂由极性基团和非极... 羟肟酸作为传统的阴离子型螯合捕收剂,被广泛用于氧化矿物、稀土矿物的浮选。近年来,随着浮选药剂分子设计理论的发展和对浮选药剂作用原理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新型羟肟酸捕收剂被开发并用于矿物浮选。羟肟酸捕收剂由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组成,通过优化这2种基团的结构可强化捕收剂浮选性能。对于极性基团,可以通过引入羟肟基团、含氮基团以及硫醚基团进行优化;对于非极性基团,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烃链结构、引入亲电子或送电子基团进行优化。金属基羟肟酸配合物与矿物表面有2种作用模型,分别是预先吸附活化浮选模型、金属离子界面预组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肟酸 矿物浮选 分子结构设计 金属离子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沙坪多金属矿强磁选抛废-强化锡石富集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鹏飞 孙文娟 +4 位作者 杨勇祥 王康 韩海生 纪道河 张永忠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78,83,共5页
为了实现黄沙坪多金属矿中低品位伴生锡石的资源化利用,开展了高梯度磁选抛废试验和浮选试验,开发了高梯度强磁选抛废-强化钨锡浮选富集的选矿新工艺。通过高梯度磁选预先抛废,钼、钨、萤石抛废损失率均低于10%,锡石显著富集于强磁选粗... 为了实现黄沙坪多金属矿中低品位伴生锡石的资源化利用,开展了高梯度磁选抛废试验和浮选试验,开发了高梯度强磁选抛废-强化钨锡浮选富集的选矿新工艺。通过高梯度磁选预先抛废,钼、钨、萤石抛废损失率均低于10%,锡石显著富集于强磁选粗精矿中;使用Pb-BHA-SPA多配体金属基捕收剂对强磁选粗精矿进行再磨后精选,可得到WO_(3)和SnO_(2)品位分别为0.627%和0.78%、对应回收率分别为26.56%和18.03%的钨锡混合精矿。该工艺为低品位伴生锡石的强化富集和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磁选 预选 抛废 锡石 浮选 工业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捕收剂体系下多配体对锡石的强化浮选
3
作者 付君浩 李军 +5 位作者 李振兴 刘杰 韩海生 肖宏 龙冰 刘卫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12-2123,共12页
本文研究了金属基捕收剂体系下多配体对锡石的强化浮选效果,重点探讨了在苯甲羟肟酸-铅金属有机配合物(Pb-BHA)的基础上,引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形成多配体捕收剂(Pb-BHA-SDBS)对锡石浮选性能的改善。通过对比白钨矿与锡石在浮选速... 本文研究了金属基捕收剂体系下多配体对锡石的强化浮选效果,重点探讨了在苯甲羟肟酸-铅金属有机配合物(Pb-BHA)的基础上,引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形成多配体捕收剂(Pb-BHA-SDBS)对锡石浮选性能的改善。通过对比白钨矿与锡石在浮选速率、吸附量、表面结构特性等方面的差异,揭示了Pb-BHA体系下锡石浮选效果较差的内在原因。研究发现,锡石表面的水化作用较强,阻碍了Pb-BHA的吸附,导致其浮选速率和回收率较低。为此,本文创新性地引入SDBS作为新配体,构建了Pb-BHA-SDBS多配体捕收剂,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量子化学计算等手段,分析了其分子结构及捕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b-BHA-SDBS多配体捕收剂显著提高了锡石的浮选回收率;在最佳条件下,锡石回收率由原有的25%大幅提升至80%以上。同时,该捕收剂对白钨矿和黑钨矿的回收率也有所提高,为钨锡多金属矿中锡石的高效回收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 Pb-BHA 多配体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强化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对白钨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及其调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文娟 韩海生 +1 位作者 邹勤 陈文胜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0-97,共8页
白钨矿的表面性质和浮选行为受矿浆中钙离子影响显著。为了探究钙离子对白钨矿浮选的影响及其调控方法,在钙离子矿浆中开展了不同pH调整剂作用下的白钨矿和方解石浮选试验,并通过XRD、粒度测试、红外光谱和吸附量等测试分析机理。结果表... 白钨矿的表面性质和浮选行为受矿浆中钙离子影响显著。为了探究钙离子对白钨矿浮选的影响及其调控方法,在钙离子矿浆中开展了不同pH调整剂作用下的白钨矿和方解石浮选试验,并通过XRD、粒度测试、红外光谱和吸附量等测试分析机理。结果表明,在钙离子矿浆中使用碳酸钠调整pH=10时白钨矿浮选回收率仅为11.40%,与使用氢氧化钠时的浮选回收率相比降低了46.73个百分点;使用碳酸钠调节pH=9.5浮选白钨矿时,添加氟化钠后白钨矿浮选回收率由20.46%提升至76.01%。机理研究表明,钙离子矿浆中使用碳酸钠调整pH时,生成了大量的纳米碳酸钙,Pb-BHA捕收剂在其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吸附量高于白钨矿;加入氟化钠后,纳米碳酸钙表面发生转化生成氟化钙,其表面的捕收剂吸附量明显降低。高钙矿浆中使用碳酸钠时生成的纳米碳酸钙,在浮选中与白钨矿表面竞争吸附捕收剂,使得白钨矿浮选效果变差。氟化钠可以促进纳米碳酸钙表面转化为氟化钙,降低捕收剂在纳米碳酸钙表面的吸附,从而消除其对白钨矿浮选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 碳酸钠 溶液化学 白钨矿 纳米碳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有机抑制剂在萤石和方解石浮选分离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路倩倩 韩海生 +4 位作者 陈占发 李文恒 许道刚 穆迎迎 刘若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6-222,共7页
方解石是碳酸盐型萤石矿主要的伴生矿物之一,其与萤石的高效浮选分离是萤石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关键。系统研究了草酸、酒石酸、柠檬酸、聚丙烯酸、单宁酸等典型有机抑制剂对萤石和方解石浮选行为的影响,分析抑制剂结构组成对抑制活性的... 方解石是碳酸盐型萤石矿主要的伴生矿物之一,其与萤石的高效浮选分离是萤石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关键。系统研究了草酸、酒石酸、柠檬酸、聚丙烯酸、单宁酸等典型有机抑制剂对萤石和方解石浮选行为的影响,分析抑制剂结构组成对抑制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草酸、酒石酸、柠檬酸可有效抑制萤石,实现萤石与方解石的反浮选分离;聚丙烯酸、单宁酸可有效抑制方解石,且单宁酸在萤石表面仅为物理吸附,而方解石表面为化学吸附,有利于实现萤石与方解石的正浮选分离。针对高钙萤石资源提出了反浮选脱方解石—强化萤石与方解石浮选分离的两段浮选新工艺,应用于湖南某高钙萤石矿山(萤石36.82%,方解石18.75%),获得萤石精矿品位91.73%、回收率79.95%,为高钙萤石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 方解石 有机抑制剂 浮选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