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脂饮食小鼠脂肪组织胞外囊泡损伤海马神经元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周迪 吕子阳 +2 位作者 聂盛丹 周高雅 王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5,共7页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小鼠脂肪组织分泌胞外囊泡对海马神经元以及小鼠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2组(n=10):正常饮食(normal diet,ND)组、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组,分组喂养28周,每周记录小鼠体重。于第27周...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小鼠脂肪组织分泌胞外囊泡对海马神经元以及小鼠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2组(n=10):正常饮食(normal diet,ND)组、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组,分组喂养28周,每周记录小鼠体重。于第27周检测小鼠血糖、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第28周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取小鼠脂肪组织,HE染色观察形态学差异,并提取其分泌的胞外囊泡,采用TEM及NTA进行鉴定。将PKH 67标记的脂肪组织胞外囊泡经尾静脉注射正常小鼠,30 h后检测脑组织海马神经元摄取脂肪组织胞外囊泡的情况;用相同蛋白量的胞外囊泡处理原代海马神经元,观察其对神经元细胞活性及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与ND组相比,HFD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升高,并出现胰岛素抵抗状态。HFD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HFD组小鼠脂肪细胞明显增大,脂肪组织分泌的胞外囊泡明显增多。脂肪组织分泌的胞外囊泡可被原代海马神经元及正常小鼠脑组织海马神经元摄取。与ND组相比,HFD组小鼠脂肪组织胞外囊泡处理可明显减少海马神经元树突长度、初级树突数和次级树突数,并降低神经元细胞活性。结论长期高脂饮食可能通过影响脂肪组织胞外囊泡,损伤海马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肥胖 脂肪组织 胞外囊泡 海马神经元损伤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靶向递送siRNA的设计策略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吕子阳 任欢欢 +1 位作者 聂盛丹 王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41-1146,共6页
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siRNA)诱发的RNA干扰在疾病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由于siRNA的稳定性较差,缺乏靶向性,递送siRNA到靶组织/细胞并诱导基因沉默仍是极具挑战的事情。核酸适配体是一类能够特异性识别靶物质的寡核苷... 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siRNA)诱发的RNA干扰在疾病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由于siRNA的稳定性较差,缺乏靶向性,递送siRNA到靶组织/细胞并诱导基因沉默仍是极具挑战的事情。核酸适配体是一类能够特异性识别靶物质的寡核苷酸序列。将核酸适配体与siRNA共价结合,或与其他siRNA载体连接可引导siRNA进入靶组织/细胞。该文综述了近几年基于核酸适配体靶向递送siRNA在疾病治疗中的设计策略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核酸适配体介导siRNA传递在临床转化方面的挑战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SIRNA 纳米载体 设计策略 靶向递送 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胶质瘤细胞来源胞外囊泡制作的仿生纳米材料在靶向递送STAT3-siRNA中的作用
3
作者 胡敦 李鑫 +1 位作者 聂盛丹 王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46-1654,共9页
目的: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目前仍无理想的治疗手段,基因治疗作为胶质瘤治疗的新方法之一近年来备受关注,但因缺少有效的递送载体,从而使其在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仍十分有限。本研究旨在探讨用胶质瘤细胞来源胞外囊泡(extrace... 目的: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目前仍无理想的治疗手段,基因治疗作为胶质瘤治疗的新方法之一近年来备受关注,但因缺少有效的递送载体,从而使其在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仍十分有限。本研究旨在探讨用胶质瘤细胞来源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sel,EV)制作的仿生纳米材料靶向递送基因药物STAT3-siRNA来治疗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首先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胶质瘤细胞U251来源的EV(U251 glioma cells derived EV,EV_(U251)),采用纳米粒子跟踪分析法对其粒径分布进行表征分析,透射电镜进行形貌分析,蛋白质印迹法验证其表面特征蛋白的表达;使用膜染料试剂盒PKH67将EV_(U251)标记后,通过细胞摄取实验验证其靶向U251的归巢能力;采用低渗法去除EV_(U251)的内容物,并通过微孔膜制备EV_(U251)囊泡(EV_(U251) memberane,EVM_(U251));采用电转染法将EVM_(U251)中载入靶向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STAT3-siRNA)制成仿生纳米材料EVM_(U251)@STAT3-siRNA;使用real-time PCR对成功包载的siRNA进行定量分析,并计算包载率及载药率;采用荧光染料CY5标记siRNA后,通过细胞摄取实验评价仿生纳米材料EVM_(U251)@CY5-siRNA靶向U251细胞的能力,再结合绿色溶酶体示踪剂评价该仿生纳米材料的溶酶体逃逸能力;最后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分别检测EVM_(U251)@STAT3-siRNA敲低STAT3 mRNA表达水平以及选择性杀伤U251的能力。结果:EV_(U251)粒径分布范围为50~200 nm,呈天然的圆盘形态,并且在其膜上检测到EV标志性蛋白质的表达。细胞摄取实验证明其具有靶向U251的归巢能力。将EV_(U251)制备为EVM_(U251)@STAT3-siRNA后,粒径变为(177.9±5.0)nm,siRNA包载率为(33.5±2.2)%。细胞摄取实验证明其仍具有靶向U251细胞的能力,且能成功避开溶酶体降解而将siRNA递送至胞质。体外细胞实验证明EVM_(U251)@STAT3-siRNA能有效敲低U251细胞STAT3基因的表达,并能对U251细胞产生选择性杀伤。结论:用EV_(U251)制作的仿生纳米材料EVM_(U251)@STAT3-siRNA能选择性敲低U251细胞STAT3基因的表达,并能产生选择性杀伤作用,可为胶质瘤的基因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基因治疗 干扰小RNA 胞外囊泡 核酸纳米载体 靶向递送 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