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焦虑抑郁治疗对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柴晓利 颜敏灵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11期847-849,共3页
目的 探讨抗焦虑抑郁药物对伴有焦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80例并发焦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降压+安慰剂)和试验组(常规降压+抗焦虑抑郁剂),并随访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 目的 探讨抗焦虑抑郁药物对伴有焦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80例并发焦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降压+安慰剂)和试验组(常规降压+抗焦虑抑郁剂),并随访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及HRV变化情况.结果 抗焦虑抑郁治疗后动态血压各参数明显降低(P〈0.05),尤其是夜间血压参数(P〈0.01),同时HRV各参数明显改善(P〈0.05).结论 伴焦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抗焦虑抑郁治疗不仅有利于降低平均血压,也可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及HR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焦虑/抑郁 动态血压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和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丰庆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11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 分析并评价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脑利钠肽原(NT-pro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65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舒张性心力衰竭分级分成3组:弛缓受损组(27例)... 目的 分析并评价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脑利钠肽原(NT-pro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65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舒张性心力衰竭分级分成3组:弛缓受损组(27例)、假性正常充盈组(21例)和限制性充盈组(17例);同时将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24例).对比分析各组受检者治疗前、后的血浆NT-proBNP和CRP值.结果 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与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假性正常充盈组的NT-proBNP水平(730.53±209.68)ng/L和CRP水平(4.05±2.23)ng/L均明显高于弛缓受损组的(359.92±100.65) ng/L和(2.28±1.22)ng/L(P<0.05),限制性充盈组的NT-proBNP水平(2262.03±1019.05)ng/L、CRP水平(8.42±3.13)ng/L明显高于弛缓受损组[(359.92± 100.65)ng/L、(2.28±1.22)ng/L]和假性正常化充盈组[(730.53±209.68)ng/L、(4.05±2.2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和CRP水平显著增高,且上升程度与舒张功能不全程度呈正比,两者对疗效评定及病情转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张性心力衰竭 N末端脑利钠肽原 C-反应蛋白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血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临床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罗健康 周军 谢琼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7期114-115,共2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贫血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5例作为观察组,并按照心力衰竭的不同程度分成3组,另选取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常规的红细胞检查,研究红细胞与心力... 目的:观察和分析贫血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5例作为观察组,并按照心力衰竭的不同程度分成3组,另选取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常规的红细胞检查,研究红细胞与心力衰竭的联系。结果:第3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大于第2组,第2组大于第1组且均大于对照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病例数与贫血、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关系发现,第3组患者死亡率高于第2组,第2组高于第1组,3组与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血、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够有效地预测患者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分布宽度 慢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I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郭莹 唐厅云 《临床荟萃》 CAS 1993年第7期350-351,共2页
本文就AMI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加以分析。 1 资料方法 1.1 定义与标准 由于心脏疾病而突然发生死亡称为心脏性猝死,猝死时间有不同的意见,本文猝死指AMI后无严重并发症或病情已稳定突然症状恶化于24小时内心脏骤停(排除脑血... 本文就AMI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加以分析。 1 资料方法 1.1 定义与标准 由于心脏疾病而突然发生死亡称为心脏性猝死,猝死时间有不同的意见,本文猝死指AMI后无严重并发症或病情已稳定突然症状恶化于24小时内心脏骤停(排除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AMI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 1.2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1982年~1992年因AMI住院病例,猝死组30例为住院期间心脏性猝死的病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2~82岁,平均65.6岁,其中60岁以上占23例(77%)。对照组30例为随机抽样住院未发生心脏性猝死的AMI病例,年龄与猝死组相近。 猝死组初发AMl 19例,再发AMI 11例,其中无Q波心肌梗塞1例;对照组初发AMI 28例,再发AMI 2例。AMI至心脏性猝死的时间为6小时至7周,出现症状或症状恶化至死亡时间为20分钟至23小时,其中1小时内死亡13例(40%),6小时以内死亡为22例(73%),8例为6小时以上死亡。猝死前有诱因的18例(66%),有的患者有2种诱因(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心脏 心肌梗塞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疗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琼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1期36-37,共2页
目的:研究年龄≥75岁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96例,将坚持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或华法林、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患者设为抗凝组,其余患者... 目的:研究年龄≥75岁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96例,将坚持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或华法林、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患者设为抗凝组,其余患者设为未抗凝组。比较两组1年内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及因血栓栓塞或出血致死致残情况。结果:抗凝组栓塞率低于未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出血或栓塞致死致残率低于未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治疗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确切,且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栓塞事件 抗凝药 高危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分类及临床特点的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刘金武 贺彩红 +1 位作者 荣晶晶 潘宏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5期471-475,共5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导致年轻患者发生临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其引起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研究表明,斑块破裂是年轻患者发生AMI最常见的病因。与此同时,与冠状动脉栓塞、冠状动脉剥离、药物、社会心理、冠...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导致年轻患者发生临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其引起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研究表明,斑块破裂是年轻患者发生AMI最常见的病因。与此同时,与冠状动脉栓塞、冠状动脉剥离、药物、社会心理、冠状动脉痉挛、遗传等因素相关的AMI在年轻患者中也愈来愈常见。年轻患者AMI的临床特点与老年患者存在明显不同。因此,本文拟对年轻患者AMI的临床分类、临床特点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分类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房功能指数评估左心房重构在心血管疾病的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培 唐毅 +1 位作者 向力群 傅庆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89-991,共3页
已证实,影像学评价左心室重构是判断心血管疾病预后的重要方面[1]。近些年,左心房重构,即左心房功能及结构的重构,是心血管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表现,超声心动图参数是评估左心房重构的实用方法之一,已经有研究证实左心房重构的相... 已证实,影像学评价左心室重构是判断心血管疾病预后的重要方面[1]。近些年,左心房重构,即左心房功能及结构的重构,是心血管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表现,超声心动图参数是评估左心房重构的实用方法之一,已经有研究证实左心房重构的相关超声心动图参数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功能 心血管疾病 心房重构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平面Simpson法在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崔波 郑昭芬 危安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10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Simpson法测量左室功能指导急性心力衰竭(AHF)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及对照组(非心力衰竭患者)60例,采用传统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和双平面Simpson法技术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 目的探讨Simpson法测量左室功能指导急性心力衰竭(AHF)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及对照组(非心力衰竭患者)60例,采用传统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和双平面Simpson法技术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在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非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M型法诊断急性心力衰竭诊断符合率为81.7%,双平面Simpsons法诊断率为93.9%,双平面Simpsons法优于传统M型法(P <0.05)。结论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使用双平面Simpson法技术测量左室功能优于传统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平面Simpson法 急性心力衰竭 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 左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丽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2年第8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82例AHF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AHF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健康教育达标率大大提高...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82例AHF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AHF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健康教育达标率大大提高,随访观察6个月复发再入院率、>2次再入院率、病死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AHF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心衰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急性心力衰竭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射频消融术患者健康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周敏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09年第12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射频消融术患者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0例接受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射频消融术患者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0例接受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能保持稳定情绪、焦虑抑郁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尿潴留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射频消融术 心理健康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左心室应变评估心血管疾病左心室重构价值的进展
11
作者 王银珍 唐毅 +1 位作者 黄培 张翼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5期464-468,共5页
左心室重构是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通过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测得二维(2D)左心室应变的技术已经成为定量评估左心室重构的成熟方法之一。随着三维(3D)超声技术发展,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 左心室重构是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通过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测得二维(2D)左心室应变的技术已经成为定量评估左心室重构的成熟方法之一。随着三维(3D)超声技术发展,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获得的3D左心室应变能敏感反映左心室重构,本文就3D左心室应变对左心室重构评估的背景、特点及意义作一综述,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左心室应变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心血管疾病 左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小分子干扰RN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谭小青 阳军 +1 位作者 刘悟 邓志雄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734-738,共5页
目的研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基因沉默后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蛋白表达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PCSK9小分子干扰RNA(siRNA)模型,培养VSMC,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转染组... 目的研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基因沉默后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蛋白表达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PCSK9小分子干扰RNA(siRNA)模型,培养VSMC,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转染组和阳性转染组,选取转染效率最高的PCSK9siRNA对VSMC进行干预,分别于12、24、36、48、60h用MTT法测定吸光度(A)值,绘制增殖曲线,观察其对VSMC增殖的影响,转染48h后用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细胞内LR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阴性转染组比较,阳性转染组24、36、48和60h的A值明显下降(P<0.05),PCSK9siRNA抑制VSMC的增殖(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转染组比较,阳性转染组LRP-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 PCSK9siRNA能有效抑制VSMC的增殖作用,且这种作用可能与LRP-1蛋白表达上调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蛋白转化酶类 RNA 小分子干扰 基因沉默 肌细胞 平滑肌 平滑 血管 LDL受体相关蛋白质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护理体会
13
作者 张建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09年第7期5-7,共3页
总结了32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和配合。包括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局部感染、出血、下肢栓塞,同时加强导管护理及撤除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护理,认为护理人员必须加强理论和技术培训,掌握球囊反搏仪的工作原理,... 总结了32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和配合。包括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局部感染、出血、下肢栓塞,同时加强导管护理及撤除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护理,认为护理人员必须加强理论和技术培训,掌握球囊反搏仪的工作原理,正确识别报警原因,了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主动脉内球囊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