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武县生态公益林群落结构与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雷斌 胡家铭 +1 位作者 骆少华 李兵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0期42-45,共4页
根据临武县2019年生态公益林监测数据,将生态公益林划分为黑松针阔混交林、润楠常绿阔叶混交林、灌木林、杉木混交林和毛竹纯林5种类型,分别对其群落结构及林下植被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了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等级。结果表明:Simpson多样... 根据临武县2019年生态公益林监测数据,将生态公益林划分为黑松针阔混交林、润楠常绿阔叶混交林、灌木林、杉木混交林和毛竹纯林5种类型,分别对其群落结构及林下植被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了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等级。结果表明:Simpson多样性指数,黑松针阔混交林0.7033>润楠常绿阔叶混交林0.4780>灌木林0.4169>杉木混交林0.2684>毛竹纯林0.2144,整体调查样地的生物多样性为中等,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等级为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林 群落结构 林下植被 生物多样性 临武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干旱条件下亚热带杉木人工混交林林木受损特征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王旭 郭昊 +3 位作者 宝音满达 周光益 陈跃华 李党仁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2,共11页
【目的】探索南方人工林林分中更易受到干旱的影响的类型,以及干旱导致树木受损或死亡的关键影响因子,以期为全球变化背景亚热带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2022年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极端干旱为契机,以林龄相近的杉木-闽楠为... 【目的】探索南方人工林林分中更易受到干旱的影响的类型,以及干旱导致树木受损或死亡的关键影响因子,以期为全球变化背景亚热带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2022年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极端干旱为契机,以林龄相近的杉木-闽楠为主的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按陡坡缓坡2种坡度、2种树种混交与3种以上树种混交4个类型,分别设置3块植物样地,调查样地内物种组成、胸径、树高、单木受损率以及土壤物理性等,分析本次极端干旱气候特征、不同坡度林分受损率、受损木组成及影响因素等。【结果】坡度对土壤团聚体影响较大,而混交类型对土壤团聚体无影响,混交类型对表层(0~20 cm)土壤孔隙度、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均产生较大的影响,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影响减少,相同混交类型中,不同坡度对这些指标无显著的影响;干旱导致树木不同程度的损伤,平均受损率为29.18%,其中轻度受损、中度受损和重度受损分别为15.46%、2.42%和11.3%;受损木中主要为林冠层优势种和林下更新层受损严重,其中阔叶树比针叶树受损严重,人工栽培种比天然更新种受损严重;坡度和坡位对树木受损率影响最大,此外还受林分密度、土壤密度、土壤团聚体、海拔、20 cm土层总孔隙度、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等因素影响。【结论】2022年南方极端干旱呈降水格局显著变化的特征,该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具有一致性,多树种混交有利于提高森林的抗旱能力,坡和上坡位易受干旱的影响,干旱对森林的影响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亚热带森林经营管理应以构建多树种混交林为主,确定合理的林分密度,加强表层土壤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格局 林分结构 土壤物理性质 林木受损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楠不同近自然改造模式对杉木林分生长及材种出材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江怡航 胡宇欣 +5 位作者 刘振华 李党仁 刘娜 潘红林 张建国 张雄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58,142,共9页
【目的】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近自然改造模式是当前我国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主要技术模式。研究杉木-闽楠不同近自然改造模式对杉木林分生长以及材种结构的影响,可为杉木大径材培育目标下筛选适宜的杉木-闽楠近自然改造模式提供重要... 【目的】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近自然改造模式是当前我国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主要技术模式。研究杉木-闽楠不同近自然改造模式对杉木林分生长以及材种结构的影响,可为杉木大径材培育目标下筛选适宜的杉木-闽楠近自然改造模式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湖南郴州西山林场杉木-闽楠近自然改造试验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不同的杉木-闽楠近自然改造模式和1个纯林对照,并对不同模式下杉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单木材积和蓄积量以及杉木大、中、小径材的出材量和出材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相比于对照纯林模式,除林分蓄积量外,3种近自然改造模式的杉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及单木平均材积均大于对照模式,不同模式下杉木胸径、树高、冠幅、单木材积和蓄积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同时,不同模式的大、中、小径材出材率差异极显著(P<0.01)。4种模式的大径材出材量和出材率大小排序为T1>T2>T3>CK,即杉木大径材的出材量和出材率随杉木占比的增大而减小。杉木大径材的材种出材量与杉木平均胸径、林分优势高、平均冠幅正相关,而与杉木保留密度负相关。【结论】与杉木纯林相比,杉木-闽楠近自然改造模式可以促进杉木的生长。近自然改造模式T1(3杉7楠)下,有利于培育杉木大径材。较低的杉木保留密度更有利于优化林分的材种结构,培育杉木大径材及超大径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闽楠 近自然改造 林分生长 材种出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