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牙百合鳞茎生长点石蜡切片技术改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林澔 陈淼 +2 位作者 李庠 马杰 李玉帆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0-13,20,共5页
为了准确观测龙牙百合鳞茎生长点的生长分化过程,以龙牙百合冷藏期间的鳞茎为试验材料,在传统石蜡制片法的基础上,对脱水、透明等步骤进行优化并筛选了最佳的甲苯胺蓝染色方法。试验获得的百合鳞茎生长点石蜡切片制作改良方法为:将百合... 为了准确观测龙牙百合鳞茎生长点的生长分化过程,以龙牙百合冷藏期间的鳞茎为试验材料,在传统石蜡制片法的基础上,对脱水、透明等步骤进行优化并筛选了最佳的甲苯胺蓝染色方法。试验获得的百合鳞茎生长点石蜡切片制作改良方法为:将百合鳞茎剥开鳞片至可观察到茎尖生长点,修整为5mm大小的立方体投入FAA固定液中,保存一周;用85%乙醇(2 h)、95%乙醇(2h)、100%乙醇(3h)进行脱水处理,再用二甲苯与乙醇等比例溶液(2h)、纯二甲苯(3h)进行透明处理;将透明好的材料放入石蜡+二甲苯溶液(体积比2∶3)中,在37℃的恒温箱中浸蜡2d,期间多次少量加入石蜡;之后在60℃恒温箱更换纯石蜡2次,每次4 h,浸蜡后的材料在60℃的操作台上包埋,再切成厚10μm的薄片,待蜡片完全伸展,将蜡片粘于均匀涂抹了赫伯特粘片剂的载玻片上,37℃烤片5h,脱蜡复水后用1%甲苯胺蓝染液稀释150倍染色3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牙百合 鳞茎生长点 石蜡切片 技术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牙百合远缘杂交后代鉴定及枯萎病抗性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泽 陈淼 +6 位作者 周利 孙梦珊 向维 马杰 郑思乡 曾建国 李玉帆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72-2186,共15页
龙牙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在栽培过程中容易感染枯萎病,而观赏百合中的部分品种具有较强的枯萎病抗性。为了培育抗枯萎病的龙牙百合杂交后代,该文选择抗病性强的观赏百合品种与龙牙百合分别进行正交和反交,通过SSR分子标... 龙牙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在栽培过程中容易感染枯萎病,而观赏百合中的部分品种具有较强的枯萎病抗性。为了培育抗枯萎病的龙牙百合杂交后代,该文选择抗病性强的观赏百合品种与龙牙百合分别进行正交和反交,通过SSR分子标记鉴定杂种的真实性,并对杂交后代的枯萎病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Black stone’等亚洲百合杂种系品种枯萎病抗病性较强,而龙牙百合、‘Pink planet’等品种枯萎病抗性最弱。(2)将龙牙百合作母本的正交组合共获得28个蒴果,最终获得3株龙牙百合בBlack stone’的杂种苗;将龙牙百合作父本的反交组合共获得74个蒴果,最终获得1株‘Strawberry event’×龙牙百合的杂种苗。(3)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显示,龙牙百合בBlack stone’的3个杂种株系为真实杂种,‘Strawberry event’×龙牙百合的1个杂种株系为假杂种。(4)所获得的3个龙牙百合בBlack stone’杂种株系枯萎病抗性均为中抗。该研究结果为龙牙百合与观赏百合的远缘杂交提供了技术参考,也为后期培育枯萎病抗性强的百合新品种提供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牙百合 远缘杂交 枯萎病抗性 胚珠培养 SSR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丹百合远缘杂交及杂种后代的鉴定 被引量:10
3
作者 舒珂 李建红 +4 位作者 陈璐 傅海燕 蔡维 刘李晨 李玉帆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6-562,共7页
为培育抗性强、观赏性优良的卷丹百合新种质,采用液体培养基悬滴法测定3个观赏百合品种‘Black stone’‘Tresor’‘Sorbonne’的花粉生活力;用蕾期授粉、正常授粉、延迟授粉、切割柱头授粉方式分别与母本卷丹百合进行杂交,对获得的杂... 为培育抗性强、观赏性优良的卷丹百合新种质,采用液体培养基悬滴法测定3个观赏百合品种‘Black stone’‘Tresor’‘Sorbonne’的花粉生活力;用蕾期授粉、正常授粉、延迟授粉、切割柱头授粉方式分别与母本卷丹百合进行杂交,对获得的杂交后代进行胚珠培养及增殖扩繁,采用SSR分子标记的方法鉴定杂种的真实性。结果表明:‘Sorbonne’的花粉萌发率总体高于‘Black stone’和‘Tresor’;蕾期授粉的结实率最高,为14.44%;卷丹בBlack stone’组合获得蒴果数量最多,共得到了17个蒴果;对杂交蒴果进行胚珠培养,得到9株F1代杂种苗;筛选杂种苗增殖扩繁的较适培养基为MS+30 g/L蔗糖+0.1 mg/L NAA+1 mg/L 6–BA+8 g/L琼脂;鳞茎膨大生根较适培养基为MS+80 g/L蔗糖+0.1 mg/L NAA+0.05 mg/L 6–BA+0.75 g/L活性炭+6.5 g/L琼脂,最适培养环境为黑暗培养;通过4对引物鉴定证实卷丹בTresor’的2个杂种株系为真实杂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丹百合 远缘杂交 胚珠培养 增殖培养 微卫星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孜州燕子沟4种高山杜鹃根系真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分析
4
作者 刘润宇 李良导 +4 位作者 杨宇杰 于晓英 许璐 李炎林 曹福祥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15-20,33,共7页
为促进四川甘孜州燕子沟高山杜鹃的引种驯化与移栽,并探索不同生境条件下根系微生物多样性,采集了羊踯躅、棕背杜鹃、光亮杜鹃、腺房杜鹃4种高山杜鹃的根系,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估该地区高山杜鹃类型根系真菌的组成和多... 为促进四川甘孜州燕子沟高山杜鹃的引种驯化与移栽,并探索不同生境条件下根系微生物多样性,采集了羊踯躅、棕背杜鹃、光亮杜鹃、腺房杜鹃4种高山杜鹃的根系,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估该地区高山杜鹃类型根系真菌的组成和多样性。结果显示:4种高山杜鹃根系样品中共获得有效序列746,973条,进而聚合得到1,101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这些真菌分属于6门、27纲、30目、30科、30属,其中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为主要类群,它们在群落丰度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属级水平上,主要优势菌属差异显著,特别是光亮杜鹃根系真菌群落不仅拥有最多的特异性OTUs,且群落丰度最高;棕背杜鹃的根系真菌群落拥有最少的特异性OTUs,而羊踯躅的根系真菌群落丰度最低。整体而言,该试验区域内4种高山杜鹃的根系真菌多样性,与同一地区低海拔地带相比,显著偏低,这符合高海拔地区真菌多样性减少的普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杜鹃 高通量测序 根系真菌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