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与农村金融担保制度创新
被引量:
21
1
作者
左平良
余光辉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9-132,共4页
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处于两难境地,这反映出学术的困惑和实践的窘迫。文章探讨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障碍和必然性,论证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必备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农村金融担保制度的构想。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抵押
农民金融合作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由转让的许可与限制
被引量:
12
2
作者
左平良
余光辉
《学术论坛》
2003年第4期45-49,共5页
从物尽其用原则出发 ,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当可自由转让 ,但根据我国的公有体制和具体国情 ,又不许自由转让 ,现行立法确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应经发包方同意的原则 ,是一种无奈却又明智的选择 ;但没有对发包人同意权进行具体界定 ,这有...
从物尽其用原则出发 ,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当可自由转让 ,但根据我国的公有体制和具体国情 ,又不许自由转让 ,现行立法确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应经发包方同意的原则 ,是一种无奈却又明智的选择 ;但没有对发包人同意权进行具体界定 ,这有违立法初衷 ,因而有必要对同意权的行使进行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土地承包经营权
自由转让
发包人同意权
物权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律性
被引量:
3
3
作者
彭柏林
李兴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2期92-97,共6页
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认识和把握其内在规律性。道德内化是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全过程的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它支配着公民道德的形成和发展。道德内化规律发生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他律和自律、受动性和主动性有机...
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认识和把握其内在规律性。道德内化是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全过程的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它支配着公民道德的形成和发展。道德内化规律发生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他律和自律、受动性和主动性有机统一的过程 ,并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所以 ,在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应当把他律机制和自律机制、灌输机制和接受机制、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道德
建设
规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公益伦理主张的权利——兼论道德权利的含义
被引量:
7
4
作者
许冬玲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36-40,共5页
道德权利是道德权利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基于人而应当平等享有的,并应由道德来伸张和保障的地位、自由和要求。公益伦理主张的权利主要指公益伦理的客体——弱势群体基于人而享有的,并应当由道德来伸张和保障的生存权、就业权、受教育权以...
道德权利是道德权利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基于人而应当平等享有的,并应由道德来伸张和保障的地位、自由和要求。公益伦理主张的权利主要指公益伦理的客体——弱势群体基于人而享有的,并应当由道德来伸张和保障的生存权、就业权、受教育权以及社会保障权等基本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
道德权利
含义
公益伦理
弱势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公民道德建设的切入点
被引量:
2
5
作者
彭柏林
皮伟兵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6期12-16,共5页
个体道德需要即个体对道德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是由个体作为社会存在物的规定性所决定的。个体道德需要不仅是个体道德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个体道德态度的核心,而且是个体道德活动的内驱力,因此,在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个...
个体道德需要即个体对道德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是由个体作为社会存在物的规定性所决定的。个体道德需要不仅是个体道德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个体道德态度的核心,而且是个体道德活动的内驱力,因此,在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个体的道德需要为切入点开展道德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道德需要
公民道德建设
切入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培养
被引量:
6
6
作者
范虹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1期75-78,共4页
为了保证网络社会的健康运行 ,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无法回避重要的课题。在网络道德建设中 ,我们必须注重培养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 ;在培养网络道德意识的过程中 ,我们既要坚持对网络主体的道德灌输、提高其道德认识能力 ,又要锻炼其道德...
为了保证网络社会的健康运行 ,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无法回避重要的课题。在网络道德建设中 ,我们必须注重培养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 ;在培养网络道德意识的过程中 ,我们既要坚持对网络主体的道德灌输、提高其道德认识能力 ,又要锻炼其道德意志并加强道德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道德意识
培养
内容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公民道德建设机制探讨
被引量:
2
7
作者
范虹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4期42-45,共4页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既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的需要 ,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了使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效 ,我们应当建立和完善道德灌输机制、注错习俗机制和道德接受机制。
关键词
公民道德建设
重要性
灌输机制
注错习俗机制
道德接受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资源物权立法的生态伦理考量
被引量:
2
8
作者
左平良
《伦理学研究》
2006年第5期61-65,共5页
人际伦理观下的资源物权立法的理论与实践局限,导致了人与资源的紧张关系。资源物权立法应凸现生态伦理观的价值取向,并具体贯彻生态限制、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利用、环境权限制以及强化资源物权的生态义务等原则。加强生态伦理观的价值取...
人际伦理观下的资源物权立法的理论与实践局限,导致了人与资源的紧张关系。资源物权立法应凸现生态伦理观的价值取向,并具体贯彻生态限制、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利用、环境权限制以及强化资源物权的生态义务等原则。加强生态伦理观的价值取向在我国资源物权立法中的渗透力度,确立有关资源物权立法的一般生态原则,为防止生态伦理成为生态乌托邦,特别应将资源物权的生态义务类型化、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物权
生态伦理
生态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诚信之德培育探析
被引量:
2
9
作者
赖换初
《伦理学研究》
2003年第6期73-75,共3页
诚信既是个人自我完善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诚信之德的培育机制主要在于内化,其必然性是由人的本质所内定的,体现为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外部道德调控、培育个体...
诚信既是个人自我完善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诚信之德的培育机制主要在于内化,其必然性是由人的本质所内定的,体现为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外部道德调控、培育个体道德的接受机制和加强主体自身的道德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信
培育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宪政与社会稳定
被引量:
1
10
作者
付家东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3-165,169,共4页
宪政具有维持社会稳定价值。首先 ,从宪法产生看 ,宪政具有社会稳定价值 ;其次 ,从宪法发展看 ,宪政具有社会稳定价值。新中国宪法对于中国实现社会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 ,历史也表明 ,宪法有良恶之分 ,良宪有利于稳定 ,恶宪不...
宪政具有维持社会稳定价值。首先 ,从宪法产生看 ,宪政具有社会稳定价值 ;其次 ,从宪法发展看 ,宪政具有社会稳定价值。新中国宪法对于中国实现社会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 ,历史也表明 ,宪法有良恶之分 ,良宪有利于稳定 ,恶宪不利于稳定。如果宪法本身有缺陷或者宪法变动太频繁 ,则有损于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社会稳定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价值永存的伦理思考
11
作者
彭柏林
叶玉泉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96,共5页
价值永存既是可能的又是必要的。价值永存的可能性以人类本身的永恒存在、人类对价值的永存追求、人类对创造过非凡价值的历史人物的永恒缅怀为根本前提、必要条件和主要途径。价值永存的必要性源自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前人创造和积累...
价值永存既是可能的又是必要的。价值永存的可能性以人类本身的永恒存在、人类对价值的永存追求、人类对创造过非凡价值的历史人物的永恒缅怀为根本前提、必要条件和主要途径。价值永存的必要性源自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前人创造和积累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是后人生存、发展和继续创造的必要基础。价值永存具有多种伦理意义:满足人们追求超越性的意愿;鼓舞人们积极创造价值;激励后代效法先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价值
发展
缅怀
激励
意愿
物质价值
必要性
永恒
存在
伦理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宪法修改与人权发展
12
作者
付家东
陈雄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90-94,共5页
权利的本质是自由,宪法规定的权利称为基本权利,中国宪法关于权利的立宪模式是基本权利加人权兜底条款。人权写入宪法后使基本权利由封闭静态的体系变为动态开放的体系。历次宪法修改主要与经济人权条款有关,这种修改是必要而合理的,修...
权利的本质是自由,宪法规定的权利称为基本权利,中国宪法关于权利的立宪模式是基本权利加人权兜底条款。人权写入宪法后使基本权利由封闭静态的体系变为动态开放的体系。历次宪法修改主要与经济人权条款有关,这种修改是必要而合理的,修改后的社会经济自由度得到极大扩张。但是,宪法关于人权的规范还要进一步发展,建议增加基本人权种类和完善人权保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修改
人权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四条思路——西方伦理学若干问题宏观综合研究》评介
13
作者
彭柏林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3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第四条思路——西方伦理学若干问题宏观综合研究》
唐凯麟
批判精神
人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效性刍议
被引量:
1
14
作者
邓建国
彭柏林
《伦理学研究》
2006年第2期11-14,61,共5页
为了保证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效,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有机结合:他律机制和自律机制有机结合;灌输机制和接受机制有机结合;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结合。
关键词
他律机制
自律机制
灌输机制
接受机制
普遍性
特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与农村金融担保制度创新
被引量:
21
1
作者
左平良
余光辉
机构
湖南理工学院政法系
重庆大学法
学院
出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9-132,共4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03C157)课题成果之一
文摘
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处于两难境地,这反映出学术的困惑和实践的窘迫。文章探讨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障碍和必然性,论证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必备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农村金融担保制度的构想。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抵押
农民金融合作机构
分类号
F30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832 [经济管理—金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由转让的许可与限制
被引量:
12
2
作者
左平良
余光辉
机构
湖南理工学院政法系
广西社会科
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
出处
《学术论坛》
2003年第4期45-49,共5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课题成果之一
文摘
从物尽其用原则出发 ,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当可自由转让 ,但根据我国的公有体制和具体国情 ,又不许自由转让 ,现行立法确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应经发包方同意的原则 ,是一种无奈却又明智的选择 ;但没有对发包人同意权进行具体界定 ,这有违立法初衷 ,因而有必要对同意权的行使进行界定。
关键词
农村
土地承包经营权
自由转让
发包人同意权
物权立法
分类号
F32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律性
被引量:
3
3
作者
彭柏林
李兴
机构
湖南理工学院政法系
湖南
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出处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2期92-97,共6页
基金
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社会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认识和把握其内在规律性。道德内化是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全过程的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它支配着公民道德的形成和发展。道德内化规律发生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他律和自律、受动性和主动性有机统一的过程 ,并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所以 ,在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应当把他律机制和自律机制、灌输机制和接受机制、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
公民道德
建设
规律性
Keywords
civil-morality construction law
分类号
D64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公益伦理主张的权利——兼论道德权利的含义
被引量:
7
4
作者
许冬玲
机构
湖南理工学院政法系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36-40,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公益伦理研究"(07BZX052)
文摘
道德权利是道德权利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基于人而应当平等享有的,并应由道德来伸张和保障的地位、自由和要求。公益伦理主张的权利主要指公益伦理的客体——弱势群体基于人而享有的,并应当由道德来伸张和保障的生存权、就业权、受教育权以及社会保障权等基本权利。
关键词
权利
道德权利
含义
公益伦理
弱势群体
Keywords
right morality right connotation public good view vulnerable group
分类号
B82-05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公民道德建设的切入点
被引量:
2
5
作者
彭柏林
皮伟兵
机构
湖南理工学院政法系
湖南
师范大学伦理研究所
出处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6期12-16,共5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课题<道德需要与公民道德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个体道德需要即个体对道德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是由个体作为社会存在物的规定性所决定的。个体道德需要不仅是个体道德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个体道德态度的核心,而且是个体道德活动的内驱力,因此,在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个体的道德需要为切入点开展道德教育工作。
关键词
个体道德需要
公民道德建设
切入点
Keywords
individual - need citizen moral - construct beginning
分类号
D64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培养
被引量:
6
6
作者
范虹
机构
湖南理工学院政法系
出处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1期75-78,共4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课题<网络道德的若干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为了保证网络社会的健康运行 ,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无法回避重要的课题。在网络道德建设中 ,我们必须注重培养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 ;在培养网络道德意识的过程中 ,我们既要坚持对网络主体的道德灌输、提高其道德认识能力 ,又要锻炼其道德意志并加强道德修养。
关键词
网络道德意识
培养
内容
途径
Keywords
the moral awareness of internet culture content way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民道德建设机制探讨
被引量:
2
7
作者
范虹
机构
湖南理工学院政法系
出处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4期42-45,共4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课题<道德需要与道德建设>阶段性成果
文摘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既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的需要 ,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了使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效 ,我们应当建立和完善道德灌输机制、注错习俗机制和道德接受机制。
关键词
公民道德建设
重要性
灌输机制
注错习俗机制
道德接受机制
Keywords
civil-morality construction importance the instillation mechanism the environment mechanism the moral-acceptance mechanism
分类号
D64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资源物权立法的生态伦理考量
被引量:
2
8
作者
左平良
机构
湖南理工学院政法系
出处
《伦理学研究》
2006年第5期61-65,共5页
文摘
人际伦理观下的资源物权立法的理论与实践局限,导致了人与资源的紧张关系。资源物权立法应凸现生态伦理观的价值取向,并具体贯彻生态限制、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利用、环境权限制以及强化资源物权的生态义务等原则。加强生态伦理观的价值取向在我国资源物权立法中的渗透力度,确立有关资源物权立法的一般生态原则,为防止生态伦理成为生态乌托邦,特别应将资源物权的生态义务类型化、内化。
关键词
资源物权
生态伦理
生态义务
Keywords
Resources of real right, environmental ethics,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分类号
D922.6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诚信之德培育探析
被引量:
2
9
作者
赖换初
机构
湖南理工学院政法系
出处
《伦理学研究》
2003年第6期73-75,共3页
文摘
诚信既是个人自我完善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诚信之德的培育机制主要在于内化,其必然性是由人的本质所内定的,体现为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外部道德调控、培育个体道德的接受机制和加强主体自身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
诚信
培育
途径
Keywords
Honest and credit Cultivate Ways
分类号
B82-053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宪政与社会稳定
被引量:
1
10
作者
付家东
机构
湖南理工学院政法系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3-165,169,共4页
文摘
宪政具有维持社会稳定价值。首先 ,从宪法产生看 ,宪政具有社会稳定价值 ;其次 ,从宪法发展看 ,宪政具有社会稳定价值。新中国宪法对于中国实现社会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 ,历史也表明 ,宪法有良恶之分 ,良宪有利于稳定 ,恶宪不利于稳定。如果宪法本身有缺陷或者宪法变动太频繁 ,则有损于社会稳定。
关键词
宪法
社会稳定
自由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价值永存的伦理思考
11
作者
彭柏林
叶玉泉
机构
湖南理工学院政法系
致公党
湖南
省委办公室
出处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96,共5页
文摘
价值永存既是可能的又是必要的。价值永存的可能性以人类本身的永恒存在、人类对价值的永存追求、人类对创造过非凡价值的历史人物的永恒缅怀为根本前提、必要条件和主要途径。价值永存的必要性源自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前人创造和积累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是后人生存、发展和继续创造的必要基础。价值永存具有多种伦理意义:满足人们追求超越性的意愿;鼓舞人们积极创造价值;激励后代效法先贤。
关键词
创造价值
发展
缅怀
激励
意愿
物质价值
必要性
永恒
存在
伦理意义
Keywords
value perpetuity
possibility
necessity
ethical implications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F014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宪法修改与人权发展
12
作者
付家东
陈雄
机构
湖南理工学院政法系
中国人民大学法
学院
出处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90-94,共5页
文摘
权利的本质是自由,宪法规定的权利称为基本权利,中国宪法关于权利的立宪模式是基本权利加人权兜底条款。人权写入宪法后使基本权利由封闭静态的体系变为动态开放的体系。历次宪法修改主要与经济人权条款有关,这种修改是必要而合理的,修改后的社会经济自由度得到极大扩张。但是,宪法关于人权的规范还要进一步发展,建议增加基本人权种类和完善人权保障制度。
关键词
宪法修改
人权
发展
Keywords
the amendment of the Constitution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分类号
D911.0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四条思路——西方伦理学若干问题宏观综合研究》评介
13
作者
彭柏林
机构
湖南理工学院政法系
出处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3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第四条思路——西方伦理学若干问题宏观综合研究》
唐凯麟
批判精神
人道主义
分类号
B82-09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效性刍议
被引量:
1
14
作者
邓建国
彭柏林
机构
湖南
省教育考试院自考办
湖南理工学院政法系
出处
《伦理学研究》
2006年第2期11-14,61,共5页
文摘
为了保证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效,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有机结合:他律机制和自律机制有机结合;灌输机制和接受机制有机结合;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结合。
关键词
他律机制
自律机制
灌输机制
接受机制
普遍性
特殊性
Keyword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vic Ethic the effect
分类号
D64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与农村金融担保制度创新
左平良
余光辉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由转让的许可与限制
左平良
余光辉
《学术论坛》
200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律性
彭柏林
李兴
《伦理学研究》
200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公益伦理主张的权利——兼论道德权利的含义
许冬玲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公民道德建设的切入点
彭柏林
皮伟兵
《伦理学研究》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培养
范虹
《伦理学研究》
200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公民道德建设机制探讨
范虹
《伦理学研究》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我国资源物权立法的生态伦理考量
左平良
《伦理学研究》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诚信之德培育探析
赖换初
《伦理学研究》
200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宪政与社会稳定
付家东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价值永存的伦理思考
彭柏林
叶玉泉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宪法修改与人权发展
付家东
陈雄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四条思路——西方伦理学若干问题宏观综合研究》评介
彭柏林
《伦理学研究》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效性刍议
邓建国
彭柏林
《伦理学研究》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