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地方理工本科院校法学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出路——以湖南省属理工本科院校法学专业教育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1
1
作者 左平良 《云梦学刊》 2008年第1期119-121,160,共4页
地方理工本科院校法学专业教育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不强、专业图书资料有限、人文氛围不浓、办学积淀不够特色缺乏等问题。为此,办学者应充实法学专业师资与图书资料,以改善法学专业教育的基本条件;应整合资源,以优化法学专业教育环境;... 地方理工本科院校法学专业教育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不强、专业图书资料有限、人文氛围不浓、办学积淀不够特色缺乏等问题。为此,办学者应充实法学专业师资与图书资料,以改善法学专业教育的基本条件;应整合资源,以优化法学专业教育环境;应打造办学特色,以提升法学专业教育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理工本科院校 法学专业教育 问题 出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学专业培养目标及其实施的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付家东 杨河 曹乔华 《云梦学刊》 2011年第4期102-105,共4页
地方本科院校的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应当是"培养符合法律职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该培养目标,既要重视传授专业理论,也必须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通识教育要为全面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要在重视理... 地方本科院校的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应当是"培养符合法律职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该培养目标,既要重视传授专业理论,也必须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通识教育要为全面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要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前提下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教育 培养目标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落实专业设置自主权的现状与问题——基于湖南省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彭阳红 钟华 《云梦学刊》 2011年第2期118-121,共4页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落实专业设置自主权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影响到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为更好地落实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政府部门应进一步转变管理大学的方式,加强专业评估与信息公开等制度建设,引导高校完善内部...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落实专业设置自主权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影响到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为更好地落实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政府部门应进一步转变管理大学的方式,加强专业评估与信息公开等制度建设,引导高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从整体上推进高校办学自主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专业设置 自主权 现状与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S教育模式对法学本科实践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廖丹 钟华 《云梦学刊》 2004年第4期99-101,共3页
随着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应考资格的提高,法学本科教育已成为中国法学教育体系的最前沿阵地。从纯粹的理论教学转向实践性教学,已成为法学本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采用何种教育模式才能满足社会对实践性法律人才的需求,... 随着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应考资格的提高,法学本科教育已成为中国法学教育体系的最前沿阵地。从纯粹的理论教学转向实践性教学,已成为法学本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采用何种教育模式才能满足社会对实践性法律人才的需求,是我们法学本科教育工作者教学的重点。STS教学模式从西方传入,提倡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结合,这正符合法学本科实践教育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S教育模式 实践性教学 法律职业 法律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建军 《云梦学刊》 2015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格法律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的重要课题。为此,必须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实践教学为突破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以学以致用为办学理念,逐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 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格法律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的重要课题。为此,必须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实践教学为突破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以学以致用为办学理念,逐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以能力为主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既是地方本科院校三大职能的基本要求和价值体现,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地方本科院校提升学生竞争力和就业率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法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政策支持研究——基于湖南省四地域实地调研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杨 杨忠明 《云梦学刊》 2014年第5期68-73,共6页
我国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解决资金难题是一现实有效的途径。通过对长沙宁乡、常德桃源、岳阳华容、湘西龙山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实地调查,可以见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需... 我国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解决资金难题是一现实有效的途径。通过对长沙宁乡、常德桃源、岳阳华容、湘西龙山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实地调查,可以见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需要厘清概念、制定基本原则和可以操作的具体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内部信用合作 调研 政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经济发展与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喻永红 《云梦学刊》 2007年第3期126-128,共3页
地方经济发展给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全新的挑战,新形势下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应做好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转变,做到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法学本科教育应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社会需... 地方经济发展给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全新的挑战,新形势下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应做好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转变,做到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法学本科教育应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建设者,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法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经济发展 法学本科教育 挑战 转变 结合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参与 被引量:3
8
作者 胡扬 《云梦学刊》 2003年第3期95-97,共3页
文化意识的觉醒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广泛的包容性和深层性是文化影响的重要特征。树立文化意识、培养文化阐释能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郁健康的文化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参与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参与 校园文化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鲍婷婷 许依帆 《云梦学刊》 2021年第2期118-124,共7页
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无其名而有其实",它们通过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及政治社会化教育等途径,在青年学生中传播美国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美国高校在培养合格公民、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等方面发挥了... 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无其名而有其实",它们通过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及政治社会化教育等途径,在青年学生中传播美国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美国高校在培养合格公民、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成熟完善,比较注重隐性教育方式,学生事务管理实现职业化和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良好。虽然中美两国在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和教育水平上存在很大的差别,但是,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国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进一步深化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融合,进一步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高等学校 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的权利向度、法治意蕴与法治保障
10
作者 喻平 《云梦学刊》 2024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从法学视角来看,共同富裕具有法治文明意义。作为治国之策的共同富裕古已有之,从传统富民观,到“平均地权”说,再到新时代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理论伴随着权利保障理念而萌生、明晰与丰富。以法思想...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从法学视角来看,共同富裕具有法治文明意义。作为治国之策的共同富裕古已有之,从传统富民观,到“平均地权”说,再到新时代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理论伴随着权利保障理念而萌生、明晰与丰富。以法思想言之,共同富裕与以人民为中心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相统一;以法制度言之,它与宪法的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核心内涵相契合;以法哲学言之,它的法权要求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相呼应,推进共同富裕将丰富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价值内蕴。与此同时,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推进新时代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为此,应做好与脱贫攻坚法治建设的衔接,构建更为全面的分配正义制度体系,着力强化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法治文明意义 权利向度 法治意蕴 法治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双师+”体验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以“中国当代司法制度”课程为例
11
作者 彭江辉 王冰洁 《成才之路》 2024年第14期45-48,共4页
“双师+”体验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养目标,一体构建“双师+课前慕课”“双师+课堂教学”“双师+课后实践”体验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具体设计了名家微课、实务精英线上讲座、旁听庭... “双师+”体验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养目标,一体构建“双师+课前慕课”“双师+课堂教学”“双师+课后实践”体验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具体设计了名家微课、实务精英线上讲座、旁听庭审、模拟宣誓、课堂辩论、实务专家面对面、项目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8个体验模块,在每个模块运行后进行总结反思,考查学生“三种精神”的养成,有效实现协同育人实践育人,打造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师同堂 体验式教学 “中国当代司法制度” 课程思政 体验模块 人才培养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教管理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与内容 被引量:12
12
作者 彭柏林 皮毅华 《云梦学刊》 2009年第1期123-126,共4页
以人为本的高教管理理念至少包含着以育人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三方面的内涵与内容。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高教管理 内涵 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隋幸华 郭志敏 《云梦学刊》 2008年第3期84-85,共2页
通过调查可见,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比较强,但环境知识不足,保护环境的行动不力,有必要通过开设环境课,加强环境保护宣传等手段,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环境意识。
关键词 大学生 环境意识 调查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益伦理主张的权利——兼论道德权利的含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许冬玲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36-40,共5页
道德权利是道德权利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基于人而应当平等享有的,并应由道德来伸张和保障的地位、自由和要求。公益伦理主张的权利主要指公益伦理的客体——弱势群体基于人而享有的,并应当由道德来伸张和保障的生存权、就业权、受教育权以... 道德权利是道德权利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基于人而应当平等享有的,并应由道德来伸张和保障的地位、自由和要求。公益伦理主张的权利主要指公益伦理的客体——弱势群体基于人而享有的,并应当由道德来伸张和保障的生存权、就业权、受教育权以及社会保障权等基本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 道德权利 含义 公益伦理 弱势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CAI课件设计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红 吴艳辉 《云梦学刊》 2005年第5期115-116,共2页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CAI课件的研制应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本质内涵,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相关功能。我们提出了CAI课件课堂教学模式与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环境学习模式。
关键词 建构主义 CAI 课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律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柏林 李兴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2期92-97,共6页
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认识和把握其内在规律性。道德内化是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全过程的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它支配着公民道德的形成和发展。道德内化规律发生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他律和自律、受动性和主动性有机... 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认识和把握其内在规律性。道德内化是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全过程的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它支配着公民道德的形成和发展。道德内化规律发生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他律和自律、受动性和主动性有机统一的过程 ,并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所以 ,在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应当把他律机制和自律机制、灌输机制和接受机制、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道德 建设 规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培养 被引量:6
17
作者 范虹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1期75-78,共4页
为了保证网络社会的健康运行 ,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无法回避重要的课题。在网络道德建设中 ,我们必须注重培养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 ;在培养网络道德意识的过程中 ,我们既要坚持对网络主体的道德灌输、提高其道德认识能力 ,又要锻炼其道德... 为了保证网络社会的健康运行 ,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无法回避重要的课题。在网络道德建设中 ,我们必须注重培养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 ;在培养网络道德意识的过程中 ,我们既要坚持对网络主体的道德灌输、提高其道德认识能力 ,又要锻炼其道德意志并加强道德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道德意识 培养 内容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记》“敬”“让”思想探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赖换初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44,141,共5页
"敬"、"让"是《礼记》这部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礼学文献中反复出现的高频词,《礼记》在关于为礼必须端肃、恭敬、谦让的大量记录和论述中,对"敬"和"让"的伦理意义作了独到的阐发,... "敬"、"让"是《礼记》这部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礼学文献中反复出现的高频词,《礼记》在关于为礼必须端肃、恭敬、谦让的大量记录和论述中,对"敬"和"让"的伦理意义作了独到的阐发,在中国伦理史上首次提出了"敬让之道"的概念,视"敬""让"为君子必具之德,并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也首次提出了"敬业乐群"这个职业道德的核心概念。《礼记》所阐扬的敬让思想,丰富了中国伦理学理论宝库,对中华民族敬让美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以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制度为视角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建军 李立宏 《云梦学刊》 2011年第1期68-72,共5页
我国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制度自2004年以来虽然日趋合理,但补偿原则、补偿制度和纠纷救济机制的缺漏,使得农民利益遭到极大的侵害,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有必要对涉及土地征收补偿问题的宪法原则以及行政法、民法制度进行反思... 我国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制度自2004年以来虽然日趋合理,但补偿原则、补偿制度和纠纷救济机制的缺漏,使得农民利益遭到极大的侵害,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有必要对涉及土地征收补偿问题的宪法原则以及行政法、民法制度进行反思和完善,并对解决土地征收补偿纠纷的行政和司法救济机制提出完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收补偿 宪法保护 行政法保护 民法保护 司法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民道德建设的切入点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柏林 皮伟兵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6期12-16,共5页
个体道德需要即个体对道德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是由个体作为社会存在物的规定性所决定的。个体道德需要不仅是个体道德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个体道德态度的核心,而且是个体道德活动的内驱力,因此,在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个... 个体道德需要即个体对道德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是由个体作为社会存在物的规定性所决定的。个体道德需要不仅是个体道德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个体道德态度的核心,而且是个体道德活动的内驱力,因此,在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个体的道德需要为切入点开展道德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道德需要 公民道德建设 切入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