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摩擦条件下临近既有建筑物的有限土体土压力上限解 被引量:9
1
作者 胡卫东 曹文贵 +1 位作者 曾律弦 刘晓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79,85,共8页
针对现有刚性挡土墙与支护结构工程有限土体土压力研究大都基于墙背光滑的假定,本文考虑挡土墙与填土之间及建(构)筑物与填土间的摩擦作用,挡土墙背倾角及填土顶面竖向荷载的影响,引入极限分析上限理论进行研究。根据临近建(构)筑物有... 针对现有刚性挡土墙与支护结构工程有限土体土压力研究大都基于墙背光滑的假定,本文考虑挡土墙与填土之间及建(构)筑物与填土间的摩擦作用,挡土墙背倾角及填土顶面竖向荷载的影响,引入极限分析上限理论进行研究。根据临近建(构)筑物有限宽度土体的工程特性,基于平动模式采用直线滑动破裂面,在土压力上限求解中引入粗糙挡土墙及粗糙建(构)筑物与土界面间的摩擦能耗计算,分别建立有限宽度土体在主动极限状态和被动极限状态下的土压力计算模型,并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通过对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进行参数分析,表明极限破裂角是一个不确定角,其随着计算深度增大而非线性增大,随有限土体宽度和挡土墙背倾角增大而减小;主动土压力合力随墙土间外摩擦角、挡土墙背倾角及超载增大而增大,墙土间外摩擦角对极限破裂角影响较小,而对土压力合力影响较大。通过工程算例分析并与其它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均小于无限土体土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土体 主动土压力 被动土压力 摩擦能耗 极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土钉支护侧土压力合理分布模式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晓红 饶秋华 谢海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3-57,共5页
在分析复合土钉支护侧土压力分布模式及相关国内外著名实测结果的基础上,考虑基坑底面受开挖影响的深度,提出一种新型的侧土压分布改进模式,即“五边形”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于某水泥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工程中。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 在分析复合土钉支护侧土压力分布模式及相关国内外著名实测结果的基础上,考虑基坑底面受开挖影响的深度,提出一种新型的侧土压分布改进模式,即“五边形”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于某水泥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工程中。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五边形”侧土压力分布模式与实测结果相符合,与现有的侧土压力分布模式相比更加合理,对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整体设计、稳定性分析、工程造价预算等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土钉支护 侧土压力分布 “五边形”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索桥串列双索附加矩形亮化灯具的气动干扰机理研究
3
作者 谢吟沣 李斌 +3 位作者 雷旭 沈炼 许家陆 潘小旺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22-130,共9页
为了研究悬索桥串列吊索安装矩形亮化灯具后外形改变引起的气动干扰效应变化规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平台,采用重叠网格划分方法并嵌入考虑结构振动的用户自定义函数建立了灯具-吊索系统二维数值模型,实现了安装灯具后的串列双索流... 为了研究悬索桥串列吊索安装矩形亮化灯具后外形改变引起的气动干扰效应变化规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平台,采用重叠网格划分方法并嵌入考虑结构振动的用户自定义函数建立了灯具-吊索系统二维数值模型,实现了安装灯具后的串列双索流固耦合精细化分析。对比计算了无灯具(方案一)与两种常用灯具布置方案(方案二:单索外侧加灯具、方案三:双索外侧加灯具)下不同风攻角作用时的吊索气动力与振动响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安装矩形灯具会使吊索气动力对风攻角的变化极其敏感,并使串列索的最大横风向和顺风向振幅分别增大至无灯具方案的1.4倍和2.3倍。加装灯具后不同攻角下的上游索尾流形态改变对于下游索气动干扰效应有极大影响,当尾流脱落形态为“2S”模态(每半个周期脱落单个漩涡)时会削弱其干扰效应,导致其振幅减小且小于不加灯具的索,当尾流脱落形态为“2P”模态(每半个周期脱落一对漩涡)时,双索尾涡发生交融,此时会增大横风向振幅,当上游索尾涡直接附着于下游索时,横顺风向振幅均大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串列吊索 亮化灯具 流固耦合 气动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量、水肥利用效率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滴灌葡萄水肥用量优选
4
作者 彭雪莲 陈滇豫 +5 位作者 王亚昆 周振江 甄晶博 张智韬 徐灿 胡笑涛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5,共12页
针对关中平原葡萄园水肥利用效率较低导致的环境问题,确定合理的水肥管理对于平衡该地区葡萄高效生产和环境效益至关重要。基于3a(2019年—2021年)田间试验,以‘户太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组合设计,设置3个灌水量(W3(100%M,M为灌水定... 针对关中平原葡萄园水肥利用效率较低导致的环境问题,确定合理的水肥管理对于平衡该地区葡萄高效生产和环境效益至关重要。基于3a(2019年—2021年)田间试验,以‘户太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组合设计,设置3个灌水量(W3(100%M,M为灌水定额)、W2(75%M)和W1(50%M)),4个施肥量(0、324、486、648 kg/hm^(2),分别用F0、F1、F2、F3表示),探究水肥用量对葡萄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叶片养分含量、土壤水肥分布、温室气体累积排放和产量要素的影响,利用近似理想解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确定基于多目标综合评价的最优水肥用量。结果表明,对于灌水和施肥二因素,葡萄叶面积指数、SPAD值、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和叶片钾含量主要受施肥影响,随着施肥量(F0到F2处理)的增加,以上各指标值均明显增加;灌水对60 cm以内土层土壤含水率具有显著性影响。随着年份(2020—2021)的推移,F1和F0处理残留养分含量逐年降低,而F3处理则逐年增加。3种土壤残留养分中钾肥的合理施用可作为减少土壤养分残留量较为有效的手段;与灌水相比,土壤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主要受到施肥的影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而CO_(2)累积排放量逐渐减少。2 a CH_(4)累积排放量整体均为负值,表现为土壤对CH_(4)气体的吸收。利用TOPSIS法综合考虑葡萄生长、产量要素和土壤环境的最优施肥量为F2处理(486 kg/hm^(2)),丰水年和干旱年最优灌水量分别为W2(225 m^(3)/hm^(2))和W3(465 m^(3)/hm^(2))处理。研究为水肥一体化下水肥用量调控葡萄树生长和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丰水和干旱年型下葡萄园权衡产量和环境效益制定最优水肥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温室气体 排放 葡萄 产量要素 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生态设计在城市公园规划中的生态文化共生策略研究
5
作者 朱锦晖 刘慧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148-152,共5页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不断加速,众多城市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生态挑战。为了探索城市公园在文化与生态之间如何达到完美的均衡和融合,该研究基于景观生态设计的理念,对城市公园在规划与设计阶段的生态与文化共生策略进行了深入剖析。文章首...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不断加速,众多城市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生态挑战。为了探索城市公园在文化与生态之间如何达到完美的均衡和融合,该研究基于景观生态设计的理念,对城市公园在规划与设计阶段的生态与文化共生策略进行了深入剖析。文章首先阐述了城市公园在生态恢复、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以及文化传承方面的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其次,借鉴景观生态设计理念,比如,生态系统的综合修复、资源的高效循环以及人为干预的最小化原则来突出城市公园设计中结合生态与公众需求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强调了对地域性文化的尊重和继承。该研究旨在为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即如何在其中融入生态与人文的深度关怀,从而为未来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 城市公园 生态与文化共生 资源循环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森林景观格局演变及影响因子分析——以湖南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童山片区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罗紫薇 黎奕晖 +5 位作者 胡希军 杜心宇 韦宝婧 李芮芝 曹诗怡 胡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8-375,共8页
为森林景观格局影响因子的探索和研究提供新视角,以湖南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童山片区为研究区域,以ENVI,ArcGIS为软件平台,运用地理探测器计算森林景观格局影响因子权重,对2005—2015年森林景观格局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为森林景观格局影响因子的探索和研究提供新视角,以湖南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童山片区为研究区域,以ENVI,ArcGIS为软件平台,运用地理探测器计算森林景观格局影响因子权重,对2005—2015年森林景观格局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以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为景观基质;2005—2009年景观类型动态变化较为频繁,景观类型转移面积总量为4116.95 hm^(2),而转移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开展,2009—2015年动态变化强度减缓;(2)从影响因素上看,自然地理因素中的高程因子是影响区域整体景观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面积最大的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受高程影响最大,人为因素中村民生活干扰和林区干道因子对耕地的分布影响明显;(3)从景观演替方式来看,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面积转移以自然演替为主;常绿落叶阔叶林因人为影响与其他景观类型发生相互转换;竹林因其生长特点强势侵入其他景观类型;自然演替与人为影响的双重作用导致灌木林地与牧草地、耕地间发生景观类型转变。因此,森林景观格局的形成和演变是各影响因子对各景观类型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因子类型和权重大小与景观类型转移的方向和数量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动态演变 景观类型转移 地理探测器 因子探测器 因子解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激励法的磁浮车桥耦合系统随机振动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伟 赵春发 +2 位作者 娄会彬 冯洋 彭也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3-831,共9页
为探讨随机轨道不平顺作用下中低速磁浮列车和桥梁的动力响应,将虚拟激励法引入磁浮车桥振动分析中,提出中低速磁浮车辆-悬浮控制系统-桥梁耦合系统随机振动分析方法.将中低速磁浮列车简化为弹簧阻尼器连接的多刚体,悬浮系统中电流使用... 为探讨随机轨道不平顺作用下中低速磁浮列车和桥梁的动力响应,将虚拟激励法引入磁浮车桥振动分析中,提出中低速磁浮车辆-悬浮控制系统-桥梁耦合系统随机振动分析方法.将中低速磁浮列车简化为弹簧阻尼器连接的多刚体,悬浮系统中电流使用比例-微分(PD)控制方法进行主动控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桥梁进行建模,将随机轨道不平顺转换为一系列简谐波构成的虚拟激励;编制中低速磁浮车桥动力系统随机振动分析程序,自动生成系统随机振动方程,利用分离迭代方法对磁浮车辆控制方程和桥梁动力方程进行求解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虚拟激励法能够高效计算中低速磁浮车桥系统随机动力响应,其计算效率约为蒙特卡洛方法的1/11,基于虚拟激励法能够获得中低速磁浮车桥动力系统均值、标准差和时变功率谱密度等统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车辆 车桥相互作用 随机振动 虚拟激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数值阻尼耗散可控的结构动力方程积分方法
8
作者 刘伟 童小龙 金蓉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2-935,共14页
数值耗散是数值积分方法的重要特性,直接影响数值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含有虚假高频振动的动力系统,数值耗散能够改善数值仿真结果,但是对于具有真实高频振动的动力系统,数值耗散则会导致计算结果失真.该研究针对结构动力系统的求解,... 数值耗散是数值积分方法的重要特性,直接影响数值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含有虚假高频振动的动力系统,数值耗散能够改善数值仿真结果,但是对于具有真实高频振动的动力系统,数值耗散则会导致计算结果失真.该研究针对结构动力系统的求解,提出了一种数值耗散可控的两子步隐式数值积分方法.基于理论推导,详细介绍了新积分方法的谱半径、稳定性、振幅衰减和周期延长等数值特性.新隐式积分方法通过算法参数α能够对高频虚假振动数值耗散完全可控,相应的耗散比例为1-α,其中-1≤α≤1.通过单自由度动力系统、高频虚假振动系统和多自由度非线性弹簧质量系统三个典型算例,分别证明了新隐式积分方法在计算精确性、高频数值耗散和非线性求解能力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方程 隐式积分方法 数值阻尼 放大矩阵 谱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跃函数模拟桥梁断面气动自激力的精度研究
9
作者 吴长青 张志田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7-1005,共9页
介绍了采用阶跃函数模拟桥梁断面时域气动自激力的方法并对模拟的精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采用现代遗传优化算法进行阶跃函数参数识别的方法。在模拟桥梁断面时域自激力的过程中,建立了颤振导数与阶跃函数各参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基于MATLA... 介绍了采用阶跃函数模拟桥梁断面时域气动自激力的方法并对模拟的精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采用现代遗传优化算法进行阶跃函数参数识别的方法。在模拟桥梁断面时域自激力的过程中,建立了颤振导数与阶跃函数各参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基于MATLAB平台实现了遗传优化算法并识别了阶跃函数的各个参数,根据参数值与上述等量关系反算得到颤振导数的拟合值,并通过对比颤振导数的拟合值与试验值来评估模拟的精度。数值算例表明,遗传优化算法的计算效率很高且不受参数个数与参数取值范围的影响;阶跃函数参数个数对颤振导数拟合精度存在较大的影响;当参数个数较少时,对于较为复杂的颤振导数曲线,拟合精度不高。随着参数个数的增加,拟合精度显著提高。拟合精度直接影响后续时域颤振分析得到的桥梁颤振性能;因此,需要依据颤振导数曲线规律,合理地选取阶跃函数的参数个数,才能建立精度较高的时域自激力模型,进而准确评估桥梁的颤振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颤振 时域 阶跃函数 遗传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改良泥质板岩粗粒土的静动力特性试验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乐求 张家生 +1 位作者 陈俊桦 陈积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03-1910,共8页
为综合评价水泥改良泥质板岩粗粒土的力学性质改良效果,利用大型静动三轴仪对改良土和未改良土开展不排水条件下的循环动力加载和单调加载试验。研究该改良土的循环动力特性和中低应变率单调加载下的静、动力学特性。研究表明,对于循环... 为综合评价水泥改良泥质板岩粗粒土的力学性质改良效果,利用大型静动三轴仪对改良土和未改良土开展不排水条件下的循环动力加载和单调加载试验。研究该改良土的循环动力特性和中低应变率单调加载下的静、动力学特性。研究表明,对于循环动力加载试验,围压和加载频率均是影响改良土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的重要因素;循环动应力强度和破坏振次的对数近似呈线性递减关系;随着应变率增加,水泥改良泥质板岩土的静动应力强度之比显著增加。相对未改良土,改良土的刚度显著提高,而黏滞性减弱;改良土动应力强度的应变率效应显著增大;改良土的静力强度有了显著提高。改良土的内摩擦角和未改良土的相差不大,而它的黏聚力较未改良土有了很大的增加。水泥改良,泥质板岩粗粒土后的静、动力学性质得到提高,改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应变率效应 循环加载 单调加载 动弹性模量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滑桩加固边坡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1
11
作者 陈乐求 杨恒山 林杭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90-494,共5页
通过Fortran95语言编制边坡在抗滑桩加固情况下的稳定性程序(FPS),并与商业软件FLAC3D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及优越性;然后,通过抗滑桩支护参数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当桩长较小时,抗滑桩设置... 通过Fortran95语言编制边坡在抗滑桩加固情况下的稳定性程序(FPS),并与商业软件FLAC3D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及优越性;然后,通过抗滑桩支护参数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当桩长较小时,抗滑桩设置在边坡中下部对稳定性最有利,当桩长较大时,抗滑桩设置在边坡中间对稳定性最有利;(2)桩长对于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程度与抗滑桩布置的位置有关,当抗滑桩位于坡顶或者坡脚时,桩长的变化对于安全系数的影响很小;而抗滑桩位于边坡坡面中央时,在桩的长度达到临界桩长之前,边坡的安全系数与桩长呈显著的线性关系;(3)随着桩长的不断增大,潜在滑动面逐渐向边坡内部移动,破坏模式由浅层滑动变为深层滑动,安全系数也不断增大;但当桩长达到一定程度后,边坡的临界滑动面转移到临坡面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抗滑桩 有限元 稳定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损伤对脆性岩石抗压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乐求 张家生 +1 位作者 陈俊桦 陈积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4-490,共7页
基于现有各向同性损伤本构理论,提出岩石初始损伤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初始损伤表示为加载前的损伤岩石弹性模量相对无损岩石弹性模量的劣化程度。对不同初始损伤的玄武岩试样进行单轴抗压试验,定量分析初始损伤对玄武岩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基于现有各向同性损伤本构理论,提出岩石初始损伤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初始损伤表示为加载前的损伤岩石弹性模量相对无损岩石弹性模量的劣化程度。对不同初始损伤的玄武岩试样进行单轴抗压试验,定量分析初始损伤对玄武岩的应力与应变关系、强度、破坏应变、初始泊松比和应变软化性质等的影响,给出单轴抗压强度、初始泊松比等力学参数随初始损伤变量变化的规律及拟合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岩石初始损伤超过损伤门槛值即无损岩石破坏时对应的损伤值时,岩石抗压强度随初始损伤增大而显著减小;与峰值应力对应的应变随初始损伤增大而近似呈线性增大趋势;岩石初始泊松比随初始损伤增大近似呈指数增大;初始损伤越小,应力峰值后的岩石破坏越显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损伤 单轴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脆性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破坏准则的临坡地基承载力上限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胡卫东 曹文贵 袁青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39-1646,共8页
临坡地基承载能力的确定分析已成为地基设计理论中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针对现有地基承载力分析方法大多基于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考虑岩土材料破坏的非线性特性,采用非线性破坏准则和多切线法,引入极限分析上限理论,根据临坡条形... 临坡地基承载能力的确定分析已成为地基设计理论中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针对现有地基承载力分析方法大多基于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考虑岩土材料破坏的非线性特性,采用非线性破坏准则和多切线法,引入极限分析上限理论,根据临坡条形基础地基破坏模式的非对称性特点,构建出临坡条形基础地基单侧刚性多滑块破坏模型及相应运动允许速度场。在此基础上,利用序列二次规划非线性优化算法,建立临坡条形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并与已有研究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参数对临坡地基承载力有着重要影响,采用多切线法处理非线性材料强度准则问题理论上更严密,上限解更优,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坡地基 非线性破坏准则 上限极限分析 极限承载能力 多切线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对称双侧破坏模式的临坡地基承载力上限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胡卫东 曹文贵 袁青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787-2794,共8页
临坡地基已成为一种广泛的地基形式。针对临坡条形基础地基破坏模式的非对称性特点,首先引进双侧破坏模式的研究思路,重点考虑临坡地基基础两侧滑块大小和同一滑块几何形状的双重非对称性特征,构建了临坡条形基础地基非对称双侧破坏模式... 临坡地基已成为一种广泛的地基形式。针对临坡条形基础地基破坏模式的非对称性特点,首先引进双侧破坏模式的研究思路,重点考虑临坡地基基础两侧滑块大小和同一滑块几何形状的双重非对称性特征,构建了临坡条形基础地基非对称双侧破坏模式,为临坡地基承载力分析奠定了坚实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引进极限上限分析和优化理论,建立了临坡条形基础地基承载力分析的模型与方法,该方法不仅可考虑地基破坏模式,还可考虑基础与坡顶距离对临坡地基承载力的影响,而且还可较好地蜕化为平地地基承载力的分析;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并与现有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以及普遍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坡地基 上限极限分析 条形基础 极限承载能力 非对称破坏模式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水泥改良泥质板岩粗粒土动力特性 被引量:16
15
作者 陈乐求 陈俊桦 张家生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7-113,共7页
为研究干湿循环作用对水泥改良泥质板岩粗粒土的动力稳定性影响,以标准养护龄期达28d的水泥改良泥质板岩粗粒土为试样,设计干湿循环条件下的改良土大型动三轴压缩试验.通过试验研究改良土动弹性模量、阻尼比和动应力强度等力学特征参数... 为研究干湿循环作用对水泥改良泥质板岩粗粒土的动力稳定性影响,以标准养护龄期达28d的水泥改良泥质板岩粗粒土为试样,设计干湿循环条件下的改良土大型动三轴压缩试验.通过试验研究改良土动弹性模量、阻尼比和动应力强度等力学特征参数随干湿循环次数变化的规律,分析围压对干湿循环效应的影响,探讨干湿循环作用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干湿循环作用次数增加,最大动弹性模量和动强度均有所衰减,但衰减到一定程度后逐渐趋于稳定;2)最大阻尼比随着干湿循环作用次数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逐渐趋于稳定;3)干湿循环作用下,围压越大,最大动弹性模量和动强度的衰减幅度越小,最大阻尼比的增加幅度也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动力学 粗粒土 动力特性 大型动三轴压缩试验 水泥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扬大桥北锚碇基础三维数值仿真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朱晓文 赵启林 +1 位作者 朱凯 邓友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297,共5页
针对润扬大桥北锚碇基础的安全问题, 利用有限单元法对北锚地基基础的受力进行三维仿真分析,模拟了整个施工过程,特别对其中模拟开挖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将计算出的测斜孔位移及散索鞍支墩处位移等与同期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误差小... 针对润扬大桥北锚碇基础的安全问题, 利用有限单元法对北锚地基基础的受力进行三维仿真分析,模拟了整个施工过程,特别对其中模拟开挖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将计算出的测斜孔位移及散索鞍支墩处位移等与同期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误差小于 30%,证实了所采用的计算方法、本构关系和模型基本正确.最后利用这个计算模型对运营期工况进行了分析,证明锚碇基础的设计是合理的.研究还表明,北锚碇较大的质量使得基础水平位移对摩擦系数的变化并不敏感,而基岩深度对基础位移则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扬大桥 锚碇基础 有限元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改良泥质板岩土路基模型动力响应试验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乐求 陈俊桦 张家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03-2209,共7页
为研究水泥改良的泥质板岩土路基的动力响应特性,结合工程实际在实验室内设计和建立足尺的水泥改良泥质板岩土路基模型和相应的路基动力加载系统,并且在路基内埋设动土压力盒、动应变计和振动速度传感器等测试元器件和布置竖向(沿深度方... 为研究水泥改良的泥质板岩土路基的动力响应特性,结合工程实际在实验室内设计和建立足尺的水泥改良泥质板岩土路基模型和相应的路基动力加载系统,并且在路基内埋设动土压力盒、动应变计和振动速度传感器等测试元器件和布置竖向(沿深度方向)、横向测线。通过对路基模型进行循环动力加载与测试,获取路基横断面上的动力响应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路基动应力、动应变和振动速度等动力响应量沿路基竖向和横向的衰减变化规律均相似;在动力加载作用点正下方的竖向测线上,动应力和动应变出现最大值,它们的竖向衰减系数也最大;随着与动力加载作用点横向距离增加,竖向测线上的动力响应强度逐渐降低,竖向衰减系数逐渐减小;动应力和动应变的横向衰减系数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加载频率对路基动力响应有较大影响;加载频率越大,路基动力响应越大;加载频率越大,路基动力响应衰减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动力学 水泥改良土 路基足尺模型 动力响应 衰减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力学性质的应变率效应试验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乐求 陈俊桦 张家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5-1031,共7页
以玄武岩为试样,开展了中低应变率下的岩石单轴抗压试验。本次研究分析应变率对岩石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力学参数的影响,分别提出了岩石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参数与应变率之间的拟合关系式。以峰值应力对应的应变和峰... 以玄武岩为试样,开展了中低应变率下的岩石单轴抗压试验。本次研究分析应变率对岩石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力学参数的影响,分别提出了岩石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参数与应变率之间的拟合关系式。以峰值应力对应的应变和峰值后的软化模量为脆性评价指标,分析加载应变率对岩石脆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岩石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均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2)岩石泊松比随应变率增加而减小。(3)随着应变率增加大,峰值应力对应的应变增大,峰值后的应变软化程度减小,岩石脆性减弱。(4)应变率对岩石抗压强度影响较大,对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影响较小。(5)曲线拟合效果良好,提出的拟合关系式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应变率 单轴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坡状态有限土体刚性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胡卫东 曾律弦 +1 位作者 刘晓红 廖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70,共8页
针对现有有限土体刚性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研究大都集中于临近建筑物墙体或地下室外墙的狭窄土体,相邻基坑、路堤与切坡挡土墙形成放坡状态有限土体研究甚少,本文考虑填土黏聚力及墙土间黏结力、墙土间摩擦作用、墙背倾角及填土顶面竖向荷... 针对现有有限土体刚性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研究大都集中于临近建筑物墙体或地下室外墙的狭窄土体,相邻基坑、路堤与切坡挡土墙形成放坡状态有限土体研究甚少,本文考虑填土黏聚力及墙土间黏结力、墙土间摩擦作用、墙背倾角及填土顶面竖向荷载等的影响,利用刚体极限平衡理论进行研究。根据相邻基坑与边坡挡土墙放坡状有限土体的工程特性,分析挡土墙平动位移模式下平面滑动破裂面的形成特征,建立放坡状态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模型,并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可以求解。通过对放坡状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进行算例分析与参数分析,表明极限破裂角与宽高比、黏聚力、墙背倾角及墙土间外摩擦角为负相关,不同黏聚力下随着宽高比增大,极限破裂角趋近于考虑黏聚力作用库伦方法得到的极限破裂角值,不同黏聚力下有限土体宽度临界值亦是变化的;主动土压力随黏聚力、墙背倾角及墙土外摩擦角增大而减小,随着宽高比增大而增大并逐步趋近于库伦方法计算的土压力值。最后,通过模型试验验证表明按本文方法计算的极限破裂角与实测破裂角吻合,PIV系统测试得到的临界宽高比与库伦方法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土体 主动土压力 放坡 极限破裂角 极限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粘土动本构关系与动模量衰减模型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晓红 杨果林 方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72,共7页
针对高速交通循环荷载下红粘土路堑基床的动力稳定性问题,基于大量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试验条件下原状结构红粘土动本构关系及动模量衰减规律。试验成果表明:原状结构红粘土动本构关系仍可用R.L.Kondner双曲线模型描述;动模量随... 针对高速交通循环荷载下红粘土路堑基床的动力稳定性问题,基于大量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试验条件下原状结构红粘土动本构关系及动模量衰减规律。试验成果表明:原状结构红粘土动本构关系仍可用R.L.Kondner双曲线模型描述;动模量随动应变的增大非线性减小,具有明显的应变软化特征。围压、固结比、含水比对红粘土动本构特征及动模量衰减规律均有明显影响。不考虑其它因素,随围压或固结比的增大,动本构曲线逐渐偏向应力轴,随含水比的增大,动本构曲线逐渐偏离应力轴。同等条件下,动模量随围压、固结比的增大而增大,随含水比的增大而减小。基于回归分析,给出了不同试验条件下原状结构红粘土双曲线模型参数、动模量衰减经验公式及其拟合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结构红粘土 动本构关系 动模量 衰减模型 动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