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独立学院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丽 阎建辉 聂东宋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06-108,共3页
随着知识经济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教育模式显得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独立学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包括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从而达到独立... 随着知识经济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教育模式显得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独立学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包括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从而达到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OES快速测定湖南省饮用水源中八种金属元素
2
作者 肖自胜 刘洪榜 +4 位作者 谭印杰 刘思怡 兰支利 何斌鸿 尹笃林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1,共7页
基于学生生源地域随机分布优势,对湖南乡村自然饮用水源进行随机取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快速测定饮用水源中钙(Ca)、镁(Mg)、锰(Mn)、铁(Fe)、锌(Zn)、镉(Cd)、铜(Cu)、铝(Al)共8种主要金属元素的浓度,并对金属... 基于学生生源地域随机分布优势,对湖南乡村自然饮用水源进行随机取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快速测定饮用水源中钙(Ca)、镁(Mg)、锰(Mn)、铁(Fe)、锌(Zn)、镉(Cd)、铜(Cu)、铝(Al)共8种主要金属元素的浓度,并对金属元素的来源进行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湖南省70个乡村随机饮用水采样点的Ca,Mg,Mn,Fe,Zn,Cd,Cu及Al这8种主要金属元素浓度均符合我国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仅有2个采样点的Mn元素浓度略微超出标准范围,其他元素浓度整体差别不大。金属元素相关性分析表明,Ca,Mg,Fe和Cu这4种金属元素可能具有同源性。ICP-OES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检测效率高,适用于饮用水中多种金属元素的快速测定,该实验技术的应用为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安全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自然饮用水 金属元素含量 ICP-OES 随机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修饰β-环糊精接枝壳聚糖及其对水溶液中酚的吸附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晓青 喻红竹 曹佐英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对β-环糊精进行羧甲基化、酰氯化,再通过酰胺化反应使之接枝到壳聚糖分子结构上,合成一种新型的化学修饰β-环糊精接枝壳聚糖。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苯酚、对壬基苯酚和间苯二酚的吸附性能,考察温度、pH值、吸附时间、酚溶液初始浓度等... 对β-环糊精进行羧甲基化、酰氯化,再通过酰胺化反应使之接枝到壳聚糖分子结构上,合成一种新型的化学修饰β-环糊精接枝壳聚糖。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苯酚、对壬基苯酚和间苯二酚的吸附性能,考察温度、pH值、吸附时间、酚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接枝壳聚糖吸附性能优于壳聚糖本身的吸附性能;对酚的最佳吸附条件是:温度为30℃,pH=2.65,吸附时间为6 h,酚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2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壳聚糖 化学修饰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姜黄挥发油化学成分 被引量:11
4
作者 唐课文 陈国斌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3-165,共3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姜黄中提取挥发化学成分 ,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 ( GC/MS)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姜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 :分离出 5 0余个色谱峰 ,共鉴定出 43种物质 ,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物质相对含量。在已鉴定的组分中 ,烃类...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姜黄中提取挥发化学成分 ,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 ( GC/MS)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姜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 :分离出 5 0余个色谱峰 ,共鉴定出 43种物质 ,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物质相对含量。在已鉴定的组分中 ,烃类化合物 2 3种 ,占被测总量的 40 .85 % ,主要物质为β-姜黄烯 ( 1 1 .48% ) ,β-倍半水芹烯 ( 9.5 2 % ) ;含氧有机化合物 1 8种 ,占被测总量的 5 8.95 % ,主要成分为 L-香芹醇 ( 2 0 .63 % )、6,6-二甲基 -双环 [3 ,1 ,1 ]庚 -2 -烯 -乙醇、4-氰基 -2 ,2 -二甲基 -1 -亚甲基 -环戊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水蒸气蒸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岳阳市鸡源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先磊 吕点点 +1 位作者 刘立超 何计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12574-12574,12591,共2页
从湖南省岳阳市周边8个养鸡场收集病料,从中分离出169株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岳阳市周边鸡源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血清型为:O78(41株)、O1(35株)、O2(22株)、O55(16株),共占总待检菌株的67.4%,占定型菌株的80.9%。
关键词 岳阳 鸡源性大肠杆菌 血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BS高自黏性保护膜的黏性及稳定性研究
6
作者 杨帆 李富士 +2 位作者 梁红文 范苏豪 张康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153,共6页
为了获得高黏性及高稳定性的自黏性保护膜,采用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增黏树脂、紫外光吸收剂和抗氧剂通过多层共挤流延膜机加工成高自黏性保护膜,主要考察了SEBS、增黏树脂、紫外光吸收剂和抗氧剂的用量对高自黏... 为了获得高黏性及高稳定性的自黏性保护膜,采用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增黏树脂、紫外光吸收剂和抗氧剂通过多层共挤流延膜机加工成高自黏性保护膜,主要考察了SEBS、增黏树脂、紫外光吸收剂和抗氧剂的用量对高自黏性保护膜性能的影响,并对高自黏性保护膜的黏性稳定性和加工流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EBS添加量的增加,自黏性保护膜的黏性提高。随着增黏树脂添加量的增加,自黏性保护膜的黏性先升高、后降低,但污染性变差。紫外光吸收剂和抗氧化剂对自黏性保护膜的黏性影响不大,但对其污染性和均一性影响显著。高自黏性保护膜胶黏层主体材料SEBS添加量为80份,增黏树脂添加量为20份,紫外光吸收剂添加量为0.05份,抗氧剂添加量为0.3份时,制成的自黏性保护膜初黏性高、黏性稳定性好、基材表面无残留,加工流动性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自黏性保护膜 污染性 黏性稳定性 加工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对聚乳酸/淀粉/聚乳酸复合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张康 何宜轩 +5 位作者 傅乐涵 黄琪 范苏豪 余阳韬 廖泽云 曹佩琴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141,共5页
为了改善淀粉和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采用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_(4))作为淀粉增塑剂和界面增容剂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热塑性淀粉膜,然后通过浸渍挂浆法制备具有三明治结构的聚乳酸/热塑性淀粉/聚乳酸(PLA/TPS/PLA... 为了改善淀粉和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采用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_(4))作为淀粉增塑剂和界面增容剂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热塑性淀粉膜,然后通过浸渍挂浆法制备具有三明治结构的聚乳酸/热塑性淀粉/聚乳酸(PLA/TPS/PLA)复合膜,研究了[BMIM]BF_(4)添加量(质量分数)对PLA/TPS/PLA复合膜结构、界面相容性、力学性能、透湿性、透光性和吸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MIM]BF_(4)能够有效地提高PLA/TPS/PLA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降低PLA/TPS/PLA复合膜的透光性、吸湿率和水蒸气透过率。当[BMIM]BF_(4)添加量为5%时,PLA/TPS/PLA复合膜的拉伸强度(4.6 MPa)最高,吸湿率和水蒸气透过率最低。这是由于[BMIM]BF_(4)可以改善TPS/PLA的界面相容性,促进淀粉和PLA的结晶。[BMIM]BF_(4)作为增容剂为淀粉/PLA复合材料的加工和应用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 聚乳酸 淀粉 界面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铜表面烷基膦酸自组装单分子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卢建红 阎建辉 +1 位作者 涂继国 王明涌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20年第4期49-55,共7页
通过脉冲恒电位强化技术,在新生的化学镀铜样品表面上制备了烷基膦酸自组装单分子膜,测试了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电化学和谱学特性,以及润湿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1%烷基膦酸溶液,脉冲恒电位强化制备的自组装膜腐蚀电流较空白样品下降了98.... 通过脉冲恒电位强化技术,在新生的化学镀铜样品表面上制备了烷基膦酸自组装单分子膜,测试了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电化学和谱学特性,以及润湿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1%烷基膦酸溶液,脉冲恒电位强化制备的自组装膜腐蚀电流较空白样品下降了98.4%,反应阻抗值相应增加,其自组装膜抑制了铜电极腐蚀反应的阳极过程,使得控制步骤由氧的扩散转变为界面电荷转移;FT-IR检测证实了样品表面成功组装了烷基膦酸单分子膜,脉冲恒电位强化处理的对应吸收峰相对较大;接触角测试间接印证了烷基膦酸已组装成膜,样品表面的润湿性由亲水性转为疏水性,脉冲恒电位强化处理后自组装单分子膜的接触角θ增加了39°,说明脉冲恒电位强化使组装膜更为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单分子膜 烷基膦酸 腐蚀 化学镀铜 脉冲恒电位强化处理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联吡啶对化学铜二元络合剂体系沉积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卢建红 邓小梅 +3 位作者 阎建辉 涂继国 王明涌 焦树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539-542,548,共5页
二元络合剂化学镀铜体系相较于一元络合体系,因增大了对沉积反应的调控空间而备受关注,稳定剂是二元体系的重要组分之一,当前关于稳定剂在二元络合体系中的作用规律系统性研究较少。本研究以2,2′-联吡啶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四羟丙基... 二元络合剂化学镀铜体系相较于一元络合体系,因增大了对沉积反应的调控空间而备受关注,稳定剂是二元体系的重要组分之一,当前关于稳定剂在二元络合体系中的作用规律系统性研究较少。本研究以2,2′-联吡啶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四羟丙基乙二胺(THPED)化学镀铜二元络合体系为稳定剂,测试了体系的电化学特征和镀层结构的变化规律。基于活性离子的吸附差异,化学镀铜的二元络合体系混合电位分为诱导、过渡和稳定三个反应过程,发现2,2′-联吡啶使体系的混合电位值负向移动的趋势放缓。线性伏安法扫描数据表明,由于2,2′-联吡啶在反应电极表面的吸附,减缓了铜络离子的阴极还原反应,还原峰电流密度下降了34.3%,沉积反应受阴极还原步骤控制;镀层的沉积速率随2,2′-联吡啶浓度增加显著下降,同时由于强络合作用抑制了Cu+氧化,起到了稳定镀液的作用。通过SEM、EDS和XRD揭示,加入了2,2′-联吡啶后二元体系所制备的化学镀层呈均匀致密的菱形颗粒状,晶界面清晰分明,具有较高的纯度,以及明显的(220)晶面择优取向趋势,这与2,2′-联吡啶定向吸附在(111)、(200)生成方向抑制这二类晶面的生长,而在(220)生长方向吸附微弱从而抑制较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联吡啶 化学镀铜 混合电位 晶面择优取向 定向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O(CoO)/N-SrTiO_3异质结型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模拟太阳光催化产氢 被引量:13
10
作者 阎建辉 张丽 +2 位作者 朱裔荣 唐有根 杨海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6-670,共5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氮掺杂SrTiO3,并用浸渍-氢气还原法制备了不同NiO、CoO负载量的N-SrTiO3异质结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SEM、荧光光谱(F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考察了在模拟太阳光下产氢活性及其变化规律,... 采用固相法制备氮掺杂SrTiO3,并用浸渍-氢气还原法制备了不同NiO、CoO负载量的N-SrTiO3异质结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SEM、荧光光谱(F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考察了在模拟太阳光下产氢活性及其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负载物的不同处理方法对光催化剂产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物的负载先氢还原后氧化处理较直接氧化处理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所制备的NiO/N-SrTiO3、CoO/N-SrTiO3复合催化剂较单一催化剂有更高的产氢活性,当负载量分别为1.0wt%、0.5wt%时达最佳产氢活性,6h内的产氢量分别是未改性N-SrTiO3样品的4.2、4.9倍.导致产氢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负载金属氧化物在两相界面处形成的异质结成为光催化反应中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单向转移通道,促使光生电荷有效分离,提高了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rTiO3 负载 异质结 模拟太阳光 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钾与氯化镁联产新工艺 被引量:11
11
作者 易健民 张罡 +3 位作者 沈晃宏 钟明 唐课文 阎建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54,共3页
针对当前以氯化钾与硝酸铵为原料生产硝酸钾工艺存在成本高、污染环境等缺点,研究开发了以硝酸、氯化钾与菱苦土为原料制取农用硝酸钾和六水氯化镁的工艺流程。详细介绍了该工艺的原理及制备过程,在中试的基础上对2万t/a农用硝酸钾和2万... 针对当前以氯化钾与硝酸铵为原料生产硝酸钾工艺存在成本高、污染环境等缺点,研究开发了以硝酸、氯化钾与菱苦土为原料制取农用硝酸钾和六水氯化镁的工艺流程。详细介绍了该工艺的原理及制备过程,在中试的基础上对2万t/a农用硝酸钾和2万t/a工业氯化镁工业装置进行了初步设计与经济效益分析。新工艺具有工艺流程简单、生产成本低、全封闭循环生产、操作安全、方便等优点。中试结果表明,使用该工艺生产1t硝酸钾消耗硝酸0 66t、氯化钾0 77t、菱苦土0 26t、蒸汽2 1t、工艺水5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钾 氯化镁 菱苦土 硝酸 氯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表面空心球状ZnO/ZnAl_2O_4复合光催化剂制备及活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丽 阎建辉 +2 位作者 周民杰 杨亚辉 刘又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27-1834,共8页
以葡萄糖为模板,聚乙二醇(PEG-4000)为分散剂通过一步水热法所得前驱体,经500℃焙烧4 h得到ZnO/ZnAl2O4产物。并用XRD、SEM、TEM、BET、TG/DTA和UV-Vis DRS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空心球状ZnO/ZnAl2O4复合光催化剂,比表... 以葡萄糖为模板,聚乙二醇(PEG-4000)为分散剂通过一步水热法所得前驱体,经500℃焙烧4 h得到ZnO/ZnAl2O4产物。并用XRD、SEM、TEM、BET、TG/DTA和UV-Vis DRS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空心球状ZnO/ZnAl2O4复合光催化剂,比表面积高达158.3 m2.g-1。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以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考察样品的光催化活性,研究了焙烧温度、pH值和PEG加入量对样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9,PEG加入量为10%(以反应理论得到的前驱体ZnO/ZnAl2O4的质量来衡量)时,光催化活性最佳,光照60 min后,0.5 g.L-1光催化剂用量对甲基橙的脱色率达98.7%,与TiO2 Degussa P-25进行比较,相同条件下对甲基橙的脱色率提高了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ZnAl2O4 水热法 比表面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新戊二醇壬二酸混合酯的润滑性能 被引量:11
13
作者 廖德仲 金小容 +3 位作者 刘士军 何节玉 毛立新 许怡学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2-74,共3页
以新戊二醇、壬二酸和油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混合酯,测定了混合酯的流变学性能、生物降解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混合酯的粘度比较高,粘度指数为227,凝点低于-40.5℃,最大无卡咬负荷为784N,其流变学性能、生物降解性能... 以新戊二醇、壬二酸和油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混合酯,测定了混合酯的流变学性能、生物降解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混合酯的粘度比较高,粘度指数为227,凝点低于-40.5℃,最大无卡咬负荷为784N,其流变学性能、生物降解性能和摩擦学性能优于矿物油。生物降解率大于97%,是一类高粘度的环境友好酯类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戊二醇 壬二酸 油酸 混合酯 润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酸新戊二醇对苯二甲酸复合酯的合成及其润滑性能 被引量:9
14
作者 廖德仲 张泰铭 +2 位作者 王素琴 毛立新 许怡学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用新戊二醇(NPG)和对苯二甲酰氯(TPA)反应生成"低聚物"中间体,当n(NPG)/n(TPA)由2.4增加至3.0时,中间体的聚合度(m)在3.5~1.45之间,收率75.5%。再将中间体与油酸、菜籽油酸进行酯化得到复合酯,收率88.5%。结果表明,复合酯的... 用新戊二醇(NPG)和对苯二甲酰氯(TPA)反应生成"低聚物"中间体,当n(NPG)/n(TPA)由2.4增加至3.0时,中间体的聚合度(m)在3.5~1.45之间,收率75.5%。再将中间体与油酸、菜籽油酸进行酯化得到复合酯,收率88.5%。结果表明,复合酯的粘度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粘度指数大于125,凝点低于-27℃,氧化稳定性随分子量的增大而提高,生物降解率>70%,最大无卡咬负荷(PB)为784N,磨斑直径0.41mm,热分解温度>250℃,因此目标产物是性能良好的绿色润滑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戊二醇 对苯二甲酰氯 油酸 菜籽油酸 复合酯 润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沉积纳米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活性 被引量:27
15
作者 阎建辉 黄可龙 +1 位作者 刘素琴 张巧云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用H2气还原法制备了表面沉积Ag的纳米TiO2,通过对样品SEM、XRD、UV Vis漫反射光谱分析,结 果表明,金属Ag在TiO2表面呈细小而均匀的分布,UV Vis光谱上的吸收阈值显著红移。以紫外灯和太阳光 为光源,甲基橙为目标物,评价了沉积Ag的TiO... 用H2气还原法制备了表面沉积Ag的纳米TiO2,通过对样品SEM、XRD、UV Vis漫反射光谱分析,结 果表明,金属Ag在TiO2表面呈细小而均匀的分布,UV Vis光谱上的吸收阈值显著红移。以紫外灯和太阳光 为光源,甲基橙为目标物,评价了沉积Ag的TiO2催化剂活性。实验表明,Ag的最佳沉积量为0.25%(摩尔分 数),在300℃以内,焙烧温度对活性影响不大。在紫外光降解反应中,催化剂用量为1.25g/L时降解率最高, 弱酸性条件有利于光降解反应,反应液总体积越小,单位体积光照强度越大,光降解活性越高,过氧化物的加 入对反应活性有显著提高。在使用不同催化剂时,甲基橙分解反应能较好的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与纯TiO2 相比,在太阳光下,Ag/TiO2光催化剂对甲基橙有较高的降解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银沉积 光催化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落麻的表面处理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长安 鲁博 +1 位作者 曾竟成 张一甫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5-9,共5页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接枝 ,硅烷偶联剂 (A - 15 1)偶联 ,聚氯乙烯 (PVC)包覆等方法对苎麻落麻纤维进行表面处理 ;测试了处理前后落麻纤维的吸水率、单丝强度及其与环氧树脂 (EP)、酚醛树脂 (PF)和不饱和聚酯(UP)等的接触角 ;观...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接枝 ,硅烷偶联剂 (A - 15 1)偶联 ,聚氯乙烯 (PVC)包覆等方法对苎麻落麻纤维进行表面处理 ;测试了处理前后落麻纤维的吸水率、单丝强度及其与环氧树脂 (EP)、酚醛树脂 (PF)和不饱和聚酯(UP)等的接触角 ;观察了偶联和包覆后落麻纤维的表面状况 ;选取偶联和包覆后的落麻纤维制备了UP/落麻毡和PP/落麻纤维复合材料 ,测试了其拉伸和弯曲性能并观察了处理前后复合材料的拉伸断面形貌。结果表明 ,接枝、偶联和包覆不仅降低了落麻纤维的吸水速率 ,而且也降低了平衡吸水量 ;接枝对落麻纤维单丝强度影响最大 ,偶联次之 ,包覆最小 ;接枝、偶联和包覆均能大幅度改善落麻纤维与EP、PF和UP的浸润性 ;偶联和包覆后的落麻纤维表面都比处理前粗糙 ;偶联使UP/落麻毡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提高了 2 1% ,弯曲强度提高了 34% ,弯曲弹性模量提高了 4 0 % ,包覆使PP/落麻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强度提高了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 偶联 接枝 单丝 复合材料 酚醛树脂(PF) 拉伸断面形貌 处理 观察 E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废催化剂的改性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8
17
作者 郑淑琴 黄石 +2 位作者 钱东 唐课文 易健民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2-616,共5页
采用酸洗的方法改性FCC废催化剂。采用XRD、BET手段表征改性前后FCC废催化剂的结构和比表面积,并测试了改性FCC废催化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的FCC废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都有增加,中、大孔孔体积增加更多;对重金属... 采用酸洗的方法改性FCC废催化剂。采用XRD、BET手段表征改性前后FCC废催化剂的结构和比表面积,并测试了改性FCC废催化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的FCC废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都有增加,中、大孔孔体积增加更多;对重金属离子均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对Cu2+、Zn2+、Ni2+吸附作用的强弱依次为Cu2+、Zn2+、Ni2+。当温度25℃、固/液质量比1/500、pH值为5.0、吸附时间6 h时,改性的FCC废催化剂对Cu2+、Zn2+、Ni2+的吸附量分别为26.36、24.43和17.24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废催化剂 改性 吸附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性L-酒石酸正戊酯的合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国斌 唐课文 +1 位作者 陈铁华 朱政兵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38-740,共3页
以甲苯作溶剂,L 酒石酸、正戊醇为原料,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下,n(正戊醇)/n(L 酒石酸)=2 8,加热回流,温度控制在130~135℃,反应时间1h,合成了疏水性L 酒石酸正戊酯。折光率:n20D=1 4520,沸点:198~201℃,酯化率>99%,收率达78 4%。
关键词 L-酒石酸正戊酯 L-酒石酸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黄原酸盐对Cu^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9
19
作者 许海峰 唐瑞仁 +2 位作者 曹佐英 骆浩 沈阳倩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3-676,共4页
用红外、紫外和热重分析等测试技术分别对二硫代氨基甲酸改性壳聚糖(壳聚糖黄原酸钠,DTC-CTS)进行了表征和测试。比较了DTC-CTS与未改性的壳聚糖(CTS)对水溶液中Cu^2+吸附性能的差别,考察了溶液的pH值、温度、时间及取代度对其吸... 用红外、紫外和热重分析等测试技术分别对二硫代氨基甲酸改性壳聚糖(壳聚糖黄原酸钠,DTC-CTS)进行了表征和测试。比较了DTC-CTS与未改性的壳聚糖(CTS)对水溶液中Cu^2+吸附性能的差别,考察了溶液的pH值、温度、时间及取代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TC-CTS的取代度越高,吸附性能越好,对Cu^2+吸附的最佳pH值范围为6.0~7.0,最佳温度为40℃,最佳吸附时间为0.5h。在最佳吸附条件下,DTC-CTS的吸附量为349.5mg/g,比CTS提高了7%。用体积分数为10%的氨水可将吸附在DTC-CTS上的Cu^2+定量的洗脱,脱附率为96%,DTC,CTS能重复使用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壳聚糖黄原酸盐 铜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UPLC-ESI-MS快速测定博落回各器官中主要生物碱的含量 被引量:7
20
作者 钟明 黄可龙 +3 位作者 曾建国 黎霜 佘金明 张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99-1905,共7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UPLC-ESI-MS)技术,对中药博落回各器官中的主要生物碱成分进行系统分析。样品经超声萃取后,通过UPLC-ESI-MS快速测定了8种生物碱在根、茎、叶和果荚中的含量,获得相应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相对分子...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UPLC-ESI-MS)技术,对中药博落回各器官中的主要生物碱成分进行系统分析。样品经超声萃取后,通过UPLC-ESI-MS快速测定了8种生物碱在根、茎、叶和果荚中的含量,获得相应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相对分子质量和离子碎片等信息,并从博落回果荚中分离、鉴定隐品碱。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准确测定博落回中多种生物碱成分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这8种生物碱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2 5~0.998 3,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6%~104.0%,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3%,检出限为0.123~1.270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 生物碱 博落回 隐品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