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风险评价中的不确定性问题 被引量:56
1
作者 曾光明 钟政林 曾北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2-255,共4页
介绍了环境风险评价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论述了定量分析不确定性问题的4种方法,即传递函数法、数值模拟法、置信区间法和二间矩法。最后提出减少不确定性问题的途径,即多目标规划法、非参数回归法、回归分析法和专... 介绍了环境风险评价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论述了定量分析不确定性问题的4种方法,即传递函数法、数值模拟法、置信区间法和二间矩法。最后提出减少不确定性问题的途径,即多目标规划法、非参数回归法、回归分析法和专家意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定量分析 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水环境风险评价模型事故泄漏行为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曾光明 卓利 +2 位作者 钟政林 曾北危 李新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03-406,共4页
以有毒物质河流泄漏行为为例进行模拟分析,尝试性地提出一种计算河流有毒物质断面超标风险率的数学模拟分析方法,并探讨了在一定条件下,即为确保饮用水质的安全,把超标风险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5%),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模拟 水环境风险评价 水质污染 污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塑料二段法裂解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袁兴中 李法鸿 +1 位作者 陈晓青 曾光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5-79,共5页
研究了几种催化剂对聚乙烯及其废料的热解产物的催化改质作用 ,考察了热裂解温度对液体油品产率及其组分的影响 ,讨论了催化改质温度、催化剂对催化改质所得气体产率、汽油产率、汽油辛烷值、柴油产率及催化剂积碳的影响 ,比较了热裂解... 研究了几种催化剂对聚乙烯及其废料的热解产物的催化改质作用 ,考察了热裂解温度对液体油品产率及其组分的影响 ,讨论了催化改质温度、催化剂对催化改质所得气体产率、汽油产率、汽油辛烷值、柴油产率及催化剂积碳的影响 ,比较了热裂解和催化改质产物中汽油成份的差别 .使用PPA分子筛催化剂时 ,液体油品产率为 82 .3 % ,油品中汽油馏份为 4 8.8% ,汽油辛烷值为 88.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热裂解 液体油品 汽油辛烷值 塑料 催化改质 催化剂 废料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塑料混合物分段热裂解的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法鸿 袁兴中 陈晓青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54,共4页
在实验室研究了废塑料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在不同温度段内的热裂解特性 ,并对这些废塑料混合物进行了分段热裂解。结果表明 ,在 180~ 32 0℃温度段 ,可脱除聚氯乙烯中的HCl;在 32 0~ 36 0℃温度段聚苯乙烯进行热裂解 ;... 在实验室研究了废塑料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在不同温度段内的热裂解特性 ,并对这些废塑料混合物进行了分段热裂解。结果表明 ,在 180~ 32 0℃温度段 ,可脱除聚氯乙烯中的HCl;在 32 0~ 36 0℃温度段聚苯乙烯进行热裂解 ;在 36 0~ 40 0℃温度段聚丙烯进行热裂解 ,聚氯乙烯进行第二步热裂解 ;40 0~ 5 0 0℃温度段聚乙烯进行热裂解。据此 ,在不同温度段可获得具有较高价值的化工原料苯乙烯单体、轻质燃料油和重质燃料油 ,达到合理回收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塑料回收 分段热 裂解 燃料 废塑料混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氧对OLAND生物膜反应器硝化性能的影响及其微生物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董远湘 李小明 +2 位作者 尹疆 杨麒 钟琼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61-564,共4页
采用以多孔球悬浮填料为载体的限氧亚硝化生物膜处理高氨氮、低碳源的废水,通过对DO控制在0.5~1.0 mg/L,实现硝化阶段出水中的氨氮与亚硝态氮的比例达到最适值1:(1.2±0.2),从而为后阶段的厌氧氨氧化系统提供理想的进水,进而提高... 采用以多孔球悬浮填料为载体的限氧亚硝化生物膜处理高氨氮、低碳源的废水,通过对DO控制在0.5~1.0 mg/L,实现硝化阶段出水中的氨氮与亚硝态氮的比例达到最适值1:(1.2±0.2),从而为后阶段的厌氧氨氧化系统提供理想的进水,进而提高氮的去除率;同时应用PCR-DGGE对硝化阶段不同时期的生物膜中微生物的种群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群的数量具有时序动态性,微生物多样性与废水的处理效果出现协同变化的特征.测序结果表明,在生物膜中进行氨氧化作用的主要为亚硝化杆菌(Nitrosomonas sp.)、亚硝化螺菌(Nitrosospira sp.);进行亚硝酸氧化的主要为硝化球菌(Nitrococcus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生物膜 微生物种群结构 硝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 ̄(2+)还原废蓄电池泥渣中PbO_2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维平 龚建森 黎七中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6期53-58,共6页
讨论了PbO_2还原过程的热力学问题,并对FeSO_4+H_2SO_4还原转化剂处理废蓄电池泥渣中PbO_2及Pb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热力学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的还原剂将PbO_2和Pb还原转化为PbSO_4的... 讨论了PbO_2还原过程的热力学问题,并对FeSO_4+H_2SO_4还原转化剂处理废蓄电池泥渣中PbO_2及Pb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热力学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的还原剂将PbO_2和Pb还原转化为PbSO_4的热力学推动力大,反应速度快,工艺过程稳定以及Pb回收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电池 泥渣 还原 氧化铅 严铁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铅蓄电池浆料回收技术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维平 田一庄 +2 位作者 杨霞 徐明 黎七中 《有色金属》 CSCD 1997年第4期64-67,57,共5页
本文研究一种回收处理废铅蓄电池浆料中铅的新的碱式湿法方法。该工艺采用NaOH作脱硫剂,FeSO4-H2SO4作还原转化剂,以NaOH-KNaC4H4O6作电解液电冶铅。在实验条件下,获得纯度≥99.99%的纯铅粉电流... 本文研究一种回收处理废铅蓄电池浆料中铅的新的碱式湿法方法。该工艺采用NaOH作脱硫剂,FeSO4-H2SO4作还原转化剂,以NaOH-KNaC4H4O6作电解液电冶铅。在实验条件下,获得纯度≥99.99%的纯铅粉电流效率>98%,废蓄电池中铅的直接回收率>95%,总回收率>98%。该工艺过程稳定,无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铅 蓄电池 浆料 电冶金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式电解法处理废蓄电池泥渣新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维平 龚建森 +2 位作者 陈范才 朱士鎏 彭雁宾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4年第5期118-124,共7页
本文研究了一种从废蓄电池泥渣中湿法回收铅的新工艺,该工艺以K_2CO_3脱硫,以自研的复合还原剂还原,以氟硅酸作电解液电冶Pb.获得铅粉纯度达99.99%,电流效率>98%,铅直收率>95%,铅总回收率>98%.此外... 本文研究了一种从废蓄电池泥渣中湿法回收铅的新工艺,该工艺以K_2CO_3脱硫,以自研的复合还原剂还原,以氟硅酸作电解液电冶Pb.获得铅粉纯度达99.99%,电流效率>98%,铅直收率>95%,铅总回收率>98%.此外,工艺过程稳定、效率高、成本低、无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电池 泥渣 酸式电解法 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重金属迁移模型的沉降与再悬浮系数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高兴斋 周佩清 +1 位作者 黄双双 刘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1986年第1期33-41,共9页
前言悬浮物是指悬浮于水,并随水流浮游向前运动的各种固体颗粒的总称。天然河水没有绝对清洁的,因为水中总含有悬浮物。
关键词 重金属迁移 悬浮物含量 再悬浮 天然水 泥沙颗粒 采样断面 沉速 米/秒 起动流速 重金属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氰菊酯对鱼虾的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龚瑞忠 蔡道基 钟巧云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6年第1期29-32,50,共5页
通过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研究了溴氰菊酯农药对龟类和虾类的毒性、回避性和实际危害性。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鲤鱼的LC50(24h)为1.0μg/L,对日本沼虾的LC50(3h)为0.41μg/L。在稻田中按规定的剂量使用溴... 通过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研究了溴氰菊酯农药对龟类和虾类的毒性、回避性和实际危害性。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鲤鱼的LC50(24h)为1.0μg/L,对日本沼虾的LC50(3h)为0.41μg/L。在稻田中按规定的剂量使用溴氰菊酯农药治虫,对稻田养鱼和邻近鱼塘无危害影响;对虾类有较大的危害性。但虾类对溴氰菊酯有十分明显的回避性,在自然水域中溴氰菊酯对虾类的实际危害程度比在实验条件下要轻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菊酯 毒性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染料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庄 曾光明 高兴斋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32,共4页
偶氮染料废水具有高CODCr、高色度、有机物成分复杂等特点。根据清污分流的原则 ,确定处理工艺方案为 :首先对高浓度偶氮染料工艺废水采用中和—电解—臭氧氧化进行预处理后 ,再与低浓度废水按比例混合混凝处理。经大量工艺实验确定全... 偶氮染料废水具有高CODCr、高色度、有机物成分复杂等特点。根据清污分流的原则 ,确定处理工艺方案为 :首先对高浓度偶氮染料工艺废水采用中和—电解—臭氧氧化进行预处理后 ,再与低浓度废水按比例混合混凝处理。经大量工艺实验确定全流程工艺条件为 :废水pH中性、电解电压 10V、电流密度 0 0 18A cm2 、电解时间 2h ,O3 氧化时间为 2h ,混凝剂环保 1#和 3#浓度各为 2 5 0mg L。CODCr、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 99 6 % ,99 9%。可以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染料 废水处理 电解 O3氧化 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铟生产过程中的除砷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维平 牛秋雅 +4 位作者 王炎 曾鸽鸣 黎艳玲 彭雁宾 黄剑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6-99,共4页
针对一种含砷的铟冶金溶液 ,研究了一种选择性硫化除砷方法 ,消除铟生产过程中 As H3对环境的污染 ,考察了酸度、温度、时间及硫化氢加入量等工艺参数对除砷效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较佳的工艺条件下 ,砷去除率达 99.1% ,同时铟损... 针对一种含砷的铟冶金溶液 ,研究了一种选择性硫化除砷方法 ,消除铟生产过程中 As H3对环境的污染 ,考察了酸度、温度、时间及硫化氢加入量等工艺参数对除砷效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较佳的工艺条件下 ,砷去除率达 99.1% ,同时铟损失少 ,无二次污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冶金 选择性硫化沉淀法 砷化氢和 生产工艺 除砷率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废物管理行业的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曾光明 袁兴中 +4 位作者 张盼月 曾北危 郭怀成 GordonG.H.Huang L.Hemelaar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3-256,共4页
论述了在固体废物管理行业中应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的理论依据;研究了固体废物管理行业的投入产出模型的建模、展开及其预期的结果;并以长沙市为例讨论其应用模型的结果能直接或间接反映区域经济和环境关系。
关键词 环境 投入产出模型 环境分析 固体废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氧化铁渣的研磨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维平 杨霞 +1 位作者 方三元 朱士鎏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98-103,共6页
针对一种氧化铁渣进行研磨试验,分析讨论了它的研磨特性,并对提高研磨效率的途径进行了探索试验.
关键词 粉碎 氧化铁渣 废渣处理 研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研究酸性森林土壤中铝的释放过程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景恒 张晓山 +4 位作者 蒋春来 赵大为 姜平 向仁军 罗家海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4-310,共7页
采集了华南和西南酸性森林小流域中的土壤和土壤水并分析其化学组成,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研究了土壤中铝的释放过程,以综合评价各种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连续3年(2000~2002)的现场监测数据表明,尽管土壤水中铝的浓度存在显著差... 采集了华南和西南酸性森林小流域中的土壤和土壤水并分析其化学组成,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研究了土壤中铝的释放过程,以综合评价各种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连续3年(2000~2002)的现场监测数据表明,尽管土壤水中铝的浓度存在显著差异,但铝的形态分布在各流域之间基本相似。大多数土壤水中单体铝(Ala)主要以无机态(Ali)存在,有机铝(Alo)一般不足10%。在pH3.6~5.6范围内,土壤水中Al3+活度(pAl)与土壤水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上层和下层土壤中pH-pAl拟合直线的斜率分别为1.28和2.00,明显偏离三水铝石(gibbsite)的溶解平衡模式。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显示,上层和下层土壤中铝具有不同的来源和主导影响因素。上层土壤中,铝主要来源于有机键合铝(Alorg),土壤水离子强度(I)是造成铝浓度差异的主导因素。与此同时,铝的释放过程明显受到离子交换反应的影响。下层土壤中,铝近乎全部来源于无机键合铝(Alinorg),土壤水H+浓度成为影响铝释放过程的最主要因素。与上层土壤相比,离子交换对土壤铝释放过程影响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释放过程 森林土壤 酸沉降 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含油污水生化处理的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治安 刘精今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5期44-50,共7页
介绍采用厌氧酸化-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碱性含油污水的实验室研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生物酸化可以调整污水pH值,并可提高可生化性,使整个系统的COD去除率提高,从而可以认为生物(水解)酸化-二级曝气沉淀是炼油含碱污水... 介绍采用厌氧酸化-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碱性含油污水的实验室研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生物酸化可以调整污水pH值,并可提高可生化性,使整个系统的COD去除率提高,从而可以认为生物(水解)酸化-二级曝气沉淀是炼油含碱污水合适的生化处理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 含油污水 废水处理 生化处理 炼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性水稻土铅临界含量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顾淑华 朱忠精 +3 位作者 顾宗濂 汪祖祥 罗宗艳 金振春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89年第3期17-22,25,共7页
本交通过水稻盆栽、田间小区、大田、农田地表径流和淋溶等试验,以及土壤微生物和酶试验,以生态效应为中心,全面研究土壤铅的环境效应。依据现行食品卫生标准与水稻毒害减产指标(10%),敏感微生物毒害指标(T_3杆菌发光度100%),以及水... 本交通过水稻盆栽、田间小区、大田、农田地表径流和淋溶等试验,以及土壤微生物和酶试验,以生态效应为中心,全面研究土壤铅的环境效应。依据现行食品卫生标准与水稻毒害减产指标(10%),敏感微生物毒害指标(T_3杆菌发光度100%),以及水质环境标准,经综合分析,确定红壤性水稻土铅的最高临界含量:矿区为1700mg/kg,非矿区为23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性 水稻土 临界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划中的非线性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光明 万玉玲 +3 位作者 洪亚雄 秦肖生 B. Statzner 黄国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8-172,共5页
在实际环境规划中,很少考虑到非线性特征对环境投入的效益影响.以国内外目前主要3类水环境规划为例,研究了环境投入与环境改善之间的关系.对每一类环境规划,环境改善均随投入的增加而迅速减少.由于传统的环境管理或规划在选择下一种措... 在实际环境规划中,很少考虑到非线性特征对环境投入的效益影响.以国内外目前主要3类水环境规划为例,研究了环境投入与环境改善之间的关系.对每一类环境规划,环境改善均随投入的增加而迅速减少.由于传统的环境管理或规划在选择下一种措施之前总是将大部分费用投入到前一种措施中,因此传统的环境管理或规划忽略了环境系统有关的非线性特征.应将有关费用投入以保证下一步措施获得最大的环境改善.与传统的环境管理或规划相比,这种考虑环境系统有关非线性特征影响的投入策略可以达到用较少的经费获得迅速的环境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响应 非线性特征 环境规划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唑菌酮在柑橘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彦文 杨仁斌 +1 位作者 郭正元 邱建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2,29,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GC-ECD)测定了恶唑菌酮在柑桔及土壤中的残留量,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是:对20g桔皮和土壤样品为0.0048mg/kg,对50g桔肉样品为0.001mg/kg,。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恶唑菌酮在柑桔全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1.73 ̄... 采用气相色谱(GC-ECD)测定了恶唑菌酮在柑桔及土壤中的残留量,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是:对20g桔皮和土壤样品为0.0048mg/kg,对50g桔肉样品为0.001mg/kg,。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恶唑菌酮在柑桔全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1.73 ̄23.98d和9.68 ̄11.81d;按推荐剂量即恶唑菌酮6.25%WG稀释1000倍液喷施桔树,最多4次,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期为20d,恶唑菌酮在收获的柑桔全果和桔肉中的残留量均低于最大残留限量,食用桔肉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恶唑菌酮 柑橘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底栖动物评价湘江污染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保元 王士达 胡德良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84年第2期225-236,共12页
湘江底栖动物种类较丰富,而上游种类尤多,生物多样性明显。中、下游某些江段因污染等因素影响,多样性有差异。shannon多样性指数反映出了这些变化。上游江段属于清洁水体,中、下游多数江段属于轻污染,少数江段为中污染,而霞湾港江段为... 湘江底栖动物种类较丰富,而上游种类尤多,生物多样性明显。中、下游某些江段因污染等因素影响,多样性有差异。shannon多样性指数反映出了这些变化。上游江段属于清洁水体,中、下游多数江段属于轻污染,少数江段为中污染,而霞湾港江段为重污染。进行了水和底泥中化学毒物的含量与生物主要种类的数量变化的相关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湘江 水体污染 化学毒物 种类 数量 生物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