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粒子群优化算法在FIR数字滤波器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周飞红 刘辉 廖子贞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83-85,95,共4页
介绍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并用该方法设计了一个高通滤波器。与用Parks-McClellan算法设计的高通滤波器进行了对比,发现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FIR滤波器的通带波动更小,阻带衰减更大。将用这两种算法设计的滤... 介绍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并用该方法设计了一个高通滤波器。与用Parks-McClellan算法设计的高通滤波器进行了对比,发现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FIR滤波器的通带波动更小,阻带衰减更大。将用这两种算法设计的滤波器作用于混频信号,得出的结果也证明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FIR滤波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 FIR滤波器 Parks-McClella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SO-LSSVM的网络入侵检测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明珍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31-135,共5页
为提高网络入侵检测效果,提出一种结合混沌粒子群优化(CPSO)算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网络入侵检测模型。将网络特征和LSSVM参数编码成二进制粒子,根据网络入侵检测正确率和特征子集维数权值构造粒子群目标函数。通过粒子群找... 为提高网络入侵检测效果,提出一种结合混沌粒子群优化(CPSO)算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网络入侵检测模型。将网络特征和LSSVM参数编码成二进制粒子,根据网络入侵检测正确率和特征子集维数权值构造粒子群目标函数。通过粒子群找到最优特征子集和LSSVM参数,同时引入混沌机制保证粒子群的多样性,防止早熟现象的出现,从而建立最优网络入侵检测模型。采用KDD99数据集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获得最优特征子集和LSSVM参数,而且提高了入侵检测速度和正确率,降低了入侵检测误报率和漏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检测 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联合优化 特征选择 混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入侵检测算法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明珍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2年第35期71-74,105,共5页
为了提高网络入侵的检测正确率,针对网络入侵检测中特征选择问题,将二值粒子群优化算法(BPSO)用于网络入侵特征选择,结合支持向量机(SVM)提出了一种基于BPSO-SVM的网络入侵检测算法。该算法将网络入侵检测转化为多分类问题,采用wrapper... 为了提高网络入侵的检测正确率,针对网络入侵检测中特征选择问题,将二值粒子群优化算法(BPSO)用于网络入侵特征选择,结合支持向量机(SVM)提出了一种基于BPSO-SVM的网络入侵检测算法。该算法将网络入侵检测转化为多分类问题,采用wrapper特征选择模型,以SVM为分类器,通过样本训练分类器,根据分类结果,利用BPSO算法在特征空间中进行全局搜索,选择最优特征集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BPSO-SVM有效降低了特征维数,显著提高了网络入侵的检测正确率,还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入侵检测 二值粒子群优化 支持向量机 特征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一代移动蜂窝网络高能效网络编码方案研究
4
作者 李平 文雄军 +1 位作者 蒋锦 倪传力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87,共6页
以用户业务常见的关联性为基础,通过协作缓存对当前备受推崇与青睐的多种高能效网络编码方案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高能效Small Cell部署方案,并实现了对网络拓扑的高能效动态控制.
关键词 高能效 SMALL Cell部署方案 网络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约的程序分析技术研究
5
作者 李冠雄 《现代电子技术》 2012年第12期31-33,36,共4页
为了更好地保证并提高计算机软件质量,在软件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合约式程序设计方法。以大量程序运行轨迹数据为基础,以SQL Server 2005为实验平台,在大量详实的检测程序中对类与类之间、变量之间以及接口与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程序动态分... 为了更好地保证并提高计算机软件质量,在软件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合约式程序设计方法。以大量程序运行轨迹数据为基础,以SQL Server 2005为实验平台,在大量详实的检测程序中对类与类之间、变量之间以及接口与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程序动态分析实验。实验表明,在函数的入口处或者在类的开始点检测程序中应保持的隐含性质是相对较好并且合理的的检测位置。通过利用合约进行程序动态分析的基本过程,是一种新的软件质量保证的思维模式,利用这种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软件质量,从而保证软件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约 断言 程序不变量 程序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