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bC含量对烧结NbC/ASP2080高速钢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胡莎 陈刚 +2 位作者 贾寓真 喻浩然 许新雨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7,共7页
为了提升高速钢的红硬性及韧性,通过粉末球磨(碳化物及金属粉末)加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不同含量的NbC颗粒增强ASP2080高速钢复合材料。利用XRD、SEM、EDS、万能拉伸试验机等对NbC/ASP2080高速钢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 为了提升高速钢的红硬性及韧性,通过粉末球磨(碳化物及金属粉末)加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不同含量的NbC颗粒增强ASP2080高速钢复合材料。利用XRD、SEM、EDS、万能拉伸试验机等对NbC/ASP2080高速钢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NbC的添加不会改变复合材料的相结构,并且随着NbC含量的增加,热处理态复合材料的基体晶粒尺寸明显减小;热处理能显著提升复合材料的硬度、抗弯强度及冲击韧性;热处理态复合材料的硬度、抗弯强度及冲击韧性随着NbC含量的增加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NbC含量为4%时的热处理态复合材料拥有最佳的综合性能,其平均晶粒尺寸为6.52μm,硬度、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分别为71.7 HRC、825.3 MPa、6.75 J/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钢 NBC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_(p)/M42高速钢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刚 邓人钦 +2 位作者 贾寓真 刘国跃 吕蓉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0-38,共9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质量分数从0~10%的WC颗粒增强高速钢基复合材料。利用SEM、XRD和万能力学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WC质量分数下WC_(p)/M42高速钢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 230℃时,采用真空烧结可获得相对密度...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质量分数从0~10%的WC颗粒增强高速钢基复合材料。利用SEM、XRD和万能力学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WC质量分数下WC_(p)/M42高速钢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 230℃时,采用真空烧结可获得相对密度超过98.5%的复合材料,其物相组成均为α-Fe、M_(6)C碳化物、M_(7)C_(3)碳化物及少量的M_(2)C碳化物;随着WC添加量的增加,烧结态复合材料的硬度先下降后上升,抗弯强度与冲击韧性均逐步下降;经过1 180℃淬火+560℃回火后,复合材料的硬度随WC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当WC添加量为10%时,硬度达到65.1HRC,相较于烧结态提高了16.4H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钢 WC颗粒 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C_(p)/ASP2030高速钢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江海湖 陈刚 +3 位作者 贾寓真 刘国跃 胡莎 田茂森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30,共8页
通过粉末冶金真空烧结法,利用NbC粉末与气雾化ASP2030高速钢制备了NbC_(p)/ASP2030高速钢复合材料。采用SEM、XRD、EDS等检测手段,研究了不同NbC添加量对ASP2030高速钢的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真空烧结温度达... 通过粉末冶金真空烧结法,利用NbC粉末与气雾化ASP2030高速钢制备了NbC_(p)/ASP2030高速钢复合材料。采用SEM、XRD、EDS等检测手段,研究了不同NbC添加量对ASP2030高速钢的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真空烧结温度达到1220℃,所制得的复合材料主要相有Martensite、M_(7)C_(3)碳化物、M_(6)C碳化物、MC碳化物以及γ-Fe;当NbC加入量逐渐增加,烧结态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与冲击韧性都出现一定程度下降,而硬度则逐渐上升。在NbC含量达到2%时,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为5.34J/cm^(2),抗弯强度为1918.3MPa,硬度为53.9H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钢 NBC 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带锯床进给运动的控制技术的发展新趋势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喜如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53-155,共3页
介绍了国际欧美带锯床锯切控制工艺和装备自动控制方面的进给控制技术发展状况,对比分析中国现有锯床技术的控制理念和现状,并展望了中国锯切市场带锯床控制方式的前景。
关键词 带锯床 进给运动 锯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Cr4MoNiV超高强度钢热变形本构方程的构建与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刚 姚远超 +3 位作者 贾寓真 苏斌 刘国跃 曾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94-200,共7页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在温度为1173~1373 K和应变速率为0.01~10 s^(-1)的条件下通过热压缩试验研究了30Cr4MoNiV超高强度钢的热变形行为,引入应变补偿建立了优化的本构方程。结果表明:流动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大和变形温度的降低而...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在温度为1173~1373 K和应变速率为0.01~10 s^(-1)的条件下通过热压缩试验研究了30Cr4MoNiV超高强度钢的热变形行为,引入应变补偿建立了优化的本构方程。结果表明:流动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大和变形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采用幂律函数、指数函数和双曲正弦函数构建的三种本构方程中,双曲正弦函数的准确度最高。基于双曲正弦函数并引入应变补偿优化后的本构方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30Cr4MoNiV超高强度钢在热加工过程中的流动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钢 热变形行为 本构方程 应变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42/X32异种金属CO_2激光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刚 杨全毅 +3 位作者 周明哲 韩季初 郭喜如 贾寓真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9-95,共7页
利用CO2激光器对双金属带锯条齿部用高速钢钢丝M42及背部用高强度钢带X32进行焊接,通过金相显微镜,扫面电镜(SEM),显微硬度仪,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研究了焊后高速钢M42与高强度钢X32焊接接头组织演变规律,焊接接头合金元素分布,以及不... 利用CO2激光器对双金属带锯条齿部用高速钢钢丝M42及背部用高强度钢带X32进行焊接,通过金相显微镜,扫面电镜(SEM),显微硬度仪,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研究了焊后高速钢M42与高强度钢X32焊接接头组织演变规律,焊接接头合金元素分布,以及不同焊接工艺对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大,焊缝中心区等轴晶增多,树枝晶减少,且靠近M42侧熔合边界区的等轴晶更细小;各种工艺条件下焊接接头硬度均较母材高,且靠近M42侧的熔合区的硬度要高于焊缝区的硬度.当焊接功率为2754W,焊接速度为14m/min时,焊接接头的性能优良,抗弯强度值达到112MPa,达到了双金属带锯条的焊接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钢 异种金属焊接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冷及回火处理对高速钢M42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刚 王琼霜 +2 位作者 韩季初 周明哲 郭喜如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58,共6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硬度仪,研究了-196℃深冷处理与常规热处理工艺组合对M42高速钢微观组织及硬度的影响,所采用的组合工艺包括:淬火+深冷处理,淬火+深冷处理+回火,淬火+回火+深冷处理.结果表明:淬火后深冷处理24h的工艺能明显...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硬度仪,研究了-196℃深冷处理与常规热处理工艺组合对M42高速钢微观组织及硬度的影响,所采用的组合工艺包括:淬火+深冷处理,淬火+深冷处理+回火,淬火+回火+深冷处理.结果表明:淬火后深冷处理24h的工艺能明显细化晶粒,提高M42高速钢的硬度,促进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及碳化物析出并弥散分布,并改变了马氏体的形态.在回火前对M42钢进行深冷处理可降低二次硬化回火温度,峰值温度由525℃降至450℃,硬度值为998.2HV,较未深冷处理提高了5.0%.回火后深冷处理工艺对M42高速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42高速钢 深冷处理 回火 二次硬化 峰值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电场耦合时效对2524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琪 傅上 +3 位作者 王斌 易丹青 王宏伟 周明哲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28-1436,共9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正电子淹没谱等分析手段,研究应力、应力-电场耦合时效后2524铝合金的微观组织。研究结果表明:在190℃时效10 h时,外加130 MPa应力抑制2524铝合金中S′相的均匀形核和长大。应力(130 MPa)+电... 采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正电子淹没谱等分析手段,研究应力、应力-电场耦合时效后2524铝合金的微观组织。研究结果表明:在190℃时效10 h时,外加130 MPa应力抑制2524铝合金中S′相的均匀形核和长大。应力(130 MPa)+电场(16 V/cm)耦合时效后,合金中出现了高密度的位错环和蜷线位错,S′相在位错和含Mn相周围细小弥散析出,晶界处PFZ缩小并出现大量细小S′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24铝合金 应力 电场 时效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时效对2519A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叶凌英 吴懿萍 +2 位作者 贾寓真 张新明 吴高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4-630,共7页
通过正交试验获得2519A铝合金优化的二次时效工艺,并通过硬度测试、拉伸测试、极化曲线分析、晶间腐蚀试验和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对比不同时效状态样品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结果表明:与等温时效相比,二次时效能提高2519A铝合金的屈服强... 通过正交试验获得2519A铝合金优化的二次时效工艺,并通过硬度测试、拉伸测试、极化曲线分析、晶间腐蚀试验和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对比不同时效状态样品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结果表明:与等温时效相比,二次时效能提高2519A铝合金的屈服强度,同时改善合金的耐蚀性能,这是因为二次时效后晶内形成了细小弥散的θ″相,同时晶内的普遍脱溶使晶内基体与晶界无沉淀析出带(PFZ)的电位差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19A铝合金 二次时效 力学性能 耐蚀性能 无沉淀析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合金YG8与D6A异种金属CO_2激光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刚 黄宇 +2 位作者 周明哲 贾寓真 郭喜如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4-39,共6页
利用CO_2激光器对双金属带锯条齿部用硬质合金YG8及背部用超高强度钢D6A进行焊接,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仪,电子显微探针(EPMA)等手段研究了焊后硬质合金YG8与超高强度钢D6A焊接接头组织演变规律,焊接接头合金元素分布... 利用CO_2激光器对双金属带锯条齿部用硬质合金YG8及背部用超高强度钢D6A进行焊接,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仪,电子显微探针(EPMA)等手段研究了焊后硬质合金YG8与超高强度钢D6A焊接接头组织演变规律,焊接接头合金元素分布,以及不同焊接工艺对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焊接速度增大,焊缝中心区等轴晶增多,树枝晶减少,且靠近YG8侧熔合区的等轴晶更细小;各种工艺条件下焊接接头硬度均较母材高,且靠近YG8侧的熔合区的硬度要高于焊缝区的硬度.当焊接功率为3 960 W,焊接速度为9m/min时,焊接接头的性能优良,抗弯强度值达到349 MPa,达到双金属带锯条的焊接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异种金属焊接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电流对M51/RM80异种钢电阻点焊接头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刚 唐啸天 +1 位作者 刘国跃 贾寓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22,共5页
将电阻点焊技术引入到双金属带锯条制备过程中齿材与背材的焊接工序,采用剪切测试研究了焊接电流对M51粉末冶金高速钢和RM80高强度钢异种钢焊接接头强度的影响,并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焊接电流下焊接接头界面组织... 将电阻点焊技术引入到双金属带锯条制备过程中齿材与背材的焊接工序,采用剪切测试研究了焊接电流对M51粉末冶金高速钢和RM80高强度钢异种钢焊接接头强度的影响,并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焊接电流下焊接接头界面组织及剪切断裂行为。结果表明:随着焊接电流增大,焊接接头强度先升高后降低。焊接电流低于800 A时,接头剪切断裂主要发生在焊缝界面位置;焊接电流高于800 A时,接头剪切断裂主要发生在RM80钢侧热影响区;当电流为800 A时,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为420.8 MPa。通过拟合界面强度及软化区强度分析了焊接接头失效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焊 双金属带锯条 焊接强度 热影响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锯锯切力数值仿真及工艺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莹晖 罗源嫱 +1 位作者 周志雄 欧阳武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19,共5页
对带锯进行了锯切仿真及工艺实验研究,分析了带锯齿形参数(如前角、后角、分齿角度、分齿量和分齿衍生角)对锯切主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基于现行的带锯分齿工艺,建立了单齿几何模型,并应用于锯切仿真实验。首先通过锯切工艺实验,验证了锯... 对带锯进行了锯切仿真及工艺实验研究,分析了带锯齿形参数(如前角、后角、分齿角度、分齿量和分齿衍生角)对锯切主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基于现行的带锯分齿工艺,建立了单齿几何模型,并应用于锯切仿真实验。首先通过锯切工艺实验,验证了锯切仿真模型的正确性。然后设计了齿形参数多因素水平变化的单齿锯切正交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主切削力影响最大的齿形参数为分齿角度,其次依次为前角、后角、分齿量和分齿衍生角。主切削力随着前角、后角、分齿角、分齿量和分齿衍生角的增大而减少。本文研究结果丰富了带锯锯切机理的研究,并为带锯齿形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锯 齿形参数 主切削力 模拟仿真 工艺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带锯条制造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贾寓真 吴懿萍 +2 位作者 匡旭光 刘国跃 陈刚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10,共8页
总结了双金属带锯条中电子束焊和激光焊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最新的扩散焊和单齿焊接工艺在双金属带锯条中的应用。阐述了在线式淬火回火一体化生产线的开发状况以及双金属带锯条深冷工艺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推广深冷工艺存在的困难。介... 总结了双金属带锯条中电子束焊和激光焊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最新的扩散焊和单齿焊接工艺在双金属带锯条中的应用。阐述了在线式淬火回火一体化生产线的开发状况以及双金属带锯条深冷工艺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推广深冷工艺存在的困难。介绍了锯齿成形工艺的开发情况,展望了双金属带锯条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带锯条 制造工艺 研究进展 焊接 热处理 锯齿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砂工艺对双金属带锯条锯切性能和疲劳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贾寓真 吴懿萍 +3 位作者 欧阳武 刘国跃 彭动军 陈刚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7-40,共4页
用快速高压喷砂和慢速低压喷砂两种喷砂工艺对双金属带锯条进行处理,通过锯切GCr15和空转疲劳测试,分别对比两种工艺处理后带锯条的锯切寿命和疲劳寿命。通过影像测量仪和扫描电镜观察带锯条锯刃和锯条体表面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检测带... 用快速高压喷砂和慢速低压喷砂两种喷砂工艺对双金属带锯条进行处理,通过锯切GCr15和空转疲劳测试,分别对比两种工艺处理后带锯条的锯切寿命和疲劳寿命。通过影像测量仪和扫描电镜观察带锯条锯刃和锯条体表面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检测带锯条锯条体表面的残余应力。结果表明:与快速高压喷砂相比,慢速低压喷砂能够优化锯齿齿尖形貌,减少锯切过程中的崩刃,从而提高带锯条的锯切性能;同时还能增加锯条体表面残余压应力,并使表面形貌均匀,从而提高带锯条的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带锯条 喷砂 锯切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等温回归再时效对7050铝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懿萍 何臻毅 +4 位作者 周志纲 熊汉青 贾寓真 李承波 李国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394-397,共4页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硬度测试和拉伸测试研究了非等温回归再时效对7050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非等温回归处理的加热速率为5℃/min,回归终了温度包括160℃、190℃、220℃、260℃和300℃。结果表明:经120℃/24 h+RT 5...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硬度测试和拉伸测试研究了非等温回归再时效对7050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非等温回归处理的加热速率为5℃/min,回归终了温度包括160℃、190℃、220℃、260℃和300℃。结果表明:经120℃/24 h+RT 5℃/min 190℃+120℃/24 h的非等温回归再时效处理后,合金的力学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约为588 MPa,屈服强度约为558 MPa,延伸率约为23%,硬度值约为199HV。预时效态合金晶界平衡相η呈不连续分布,其尺寸约为49~70 nm,晶内析出相η′的平均尺寸约为5~6 nm;在190℃的非等温回归处理过程中,预时效态合金中的析出相发生了部分回溶,相的平均尺寸变小,其晶界相和晶内相的尺寸分别约为5~10 nm和3~6 nm,回归态合金晶界呈多列平行且无沉淀析出带(PFZ)不明显;再时效态合金的晶界相尺寸最大,约为91~108 nm,晶内相弥散,尺寸约为4~10 nm,无沉淀析出带变得明显,其宽度约为41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0铝合金 非等温回归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带锯条齿距与切削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国跃 周志雄 +1 位作者 贾寓真 刘刚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3-106,38,共5页
齿距是双金属带锯条设计、选型和应用的关键参数。根据带锯条在切削过程中的受力特点,分析了带锯条常见失效形式(切斜)的主要原因是带锯条背部产生弯曲形变。这种弯曲形变与带锯条所受到的切削力、进给力、张紧力以及齿距选型相关。从... 齿距是双金属带锯条设计、选型和应用的关键参数。根据带锯条在切削过程中的受力特点,分析了带锯条常见失效形式(切斜)的主要原因是带锯条背部产生弯曲形变。这种弯曲形变与带锯条所受到的切削力、进给力、张紧力以及齿距选型相关。从切削用量的角度,建立了带锯条单齿切削深度与齿距的关系,并且通过计算和实验证明增加齿距可以降低切削力和进给力,但也会使单个锯齿受力增加、磨损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带锯条 齿距 切削力 进给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锯条切削工作区应力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国跃 周志雄 +1 位作者 刘刚 余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3-68,共6页
为了分析带锯条的"切斜"失效形式,综合考虑了切削力、进给力、张紧力以及带锯条自身刀弯,建立了带锯条在切削工件区域的简化受力模型,使用数值计算模拟方法得到了带锯条各处内部应力的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较大的工件... 为了分析带锯条的"切斜"失效形式,综合考虑了切削力、进给力、张紧力以及带锯条自身刀弯,建立了带锯条在切削工件区域的简化受力模型,使用数值计算模拟方法得到了带锯条各处内部应力的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较大的工件尺寸、切削力、进给力以及不足的张紧力和带锯条宽度的情况下,带锯条齿部处于受压状态,此时靠近齿部的带锯条基体发生弯曲形变,使得切削不再沿垂直方向进给而导致"切斜"失效发生.从验证实验来看,在同样切斜失效标准下,带锯条张紧力从130 MPa增加到190 MPa,锯切刀数增加了177%;带锯条宽度从27mm增大到34mm,锯切刀数增加了50%;工件尺寸从80mm增大到240mm后,锯切面积减少了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锯条 张紧力 弯矩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rN涂层双金属带锯条锯切SKD11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国跃 薛寒 +3 位作者 贾寓真 张权 欧阳志勇 陈刚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51,共3页
锯齿性能是影响双金属带锯条锯切效率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采用PVD涂层技术在带锯条锯齿上涂覆AlCrN涂层,并在同等条件下与未涂层带锯条同时进行锯切SKD11冷作模具钢的测试,结果发现:涂层带锯条锯切SKD11模具钢面积提升30.8%;AlCrN涂... 锯齿性能是影响双金属带锯条锯切效率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采用PVD涂层技术在带锯条锯齿上涂覆AlCrN涂层,并在同等条件下与未涂层带锯条同时进行锯切SKD11冷作模具钢的测试,结果发现:涂层带锯条锯切SKD11模具钢面积提升30.8%;AlCrN涂层可减少前刀面黏着磨损,进而提升锯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带锯条 涂层 锯切 锯切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合金的磨削加工去除机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冰 李顺顺 +1 位作者 刘国跃 何鑫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4-318,共15页
目的 解决钨合金磨削加工去除机理不明晰的问题。方法 基于单磨粒刻划有限元仿真、单磨粒刻划和磨削加工实验,探究钨合金的磨削加工去除机理。结果 在刻划过程中,划痕的不同位置材料的去除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在单颗粒刻划切入端,材料依... 目的 解决钨合金磨削加工去除机理不明晰的问题。方法 基于单磨粒刻划有限元仿真、单磨粒刻划和磨削加工实验,探究钨合金的磨削加工去除机理。结果 在刻划过程中,划痕的不同位置材料的去除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在单颗粒刻划切入端,材料依次发生了塑性变形、隆起、微裂纹,再到钨相与黏结相的混杂交融。在划痕中段以材料去除为主,出现了材料微卷起和材料卷起现象,沿着刻划方向卷起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划痕切出端,划痕边缘和尾部均出现了“飞边”现象,且相较于切入端,切出端的形貌较差,实验与仿真吻合。此外,在不同相位处,材料的去除特性也存在一定不同。在钨相区域,同时存在脆性特征和塑性特征。在黏结相区域,刻划深度较浅时主要呈现塑性变形、塑性流动等特征,刻划中端深度较大时主要呈现与钨相的混杂和交融。在钨相与黏结相的相界处,相邻钨颗粒呈现不同的损伤或去除特征,且相界会阻断特征形貌的传递。最后,磨削后的钨合金表面存在单颗粒刻划痕上出现的所有去除特征,与单颗粒划痕的去除特征吻合。不同的是,磨削后划痕底部出现了区域性和放射状的裂纹。结论 钨合金的两相特性使得磨削表面的去除特征较复杂,存在塑性变形、微裂纹、微卷起、卷起、裂纹和两相交融等脆塑性并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合金 单颗磨粒 刻划 有限元 去除特征 磨削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田口方法的双金属带锯条锯切参数优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贾寓真 吴懿萍 +1 位作者 刘刚 刘国跃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8-81,55,共5页
利用田口方法研究双金属带锯条锯切轴承钢棒料时的线速度、进给速度和进给压力3个锯切参数对带锯条锯切面积和锯切第一刀时锯切效率的影响,其中正交表选取L9(34)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线速度对带锯条锯切面积的影响最显著,进给速度对... 利用田口方法研究双金属带锯条锯切轴承钢棒料时的线速度、进给速度和进给压力3个锯切参数对带锯条锯切面积和锯切第一刀时锯切效率的影响,其中正交表选取L9(34)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线速度对带锯条锯切面积的影响最显著,进给速度对第一刀锯切效率的影响最显著;锯切面积和锯切效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锯切面积与带锯条第一刀的崩齿率呈现较显著的反函数关系,因此控制第一刀的崩齿率能有效提高带锯条锯切面积。田口方法研究的锯切工况下最佳锯切参数:线速度为40 m/min;进给速度为3挡;进给压力为5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带锯条 锯切参数 田口方法 崩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