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洞庭湖区三口河道自然岸线演变过程与主控因子研究
1
作者 白宽宽 李志威 +1 位作者 王在艾 张鹏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洞庭湖区三口河道分水分沙减少,水位降低,河势发生多次调整,导致自然岸线发生相应的变化。采用多源遥感影像,通过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最大值合成、大津法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阈值划分方法,提取松滋河、虎...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洞庭湖区三口河道分水分沙减少,水位降低,河势发生多次调整,导致自然岸线发生相应的变化。采用多源遥感影像,通过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最大值合成、大津法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阈值划分方法,提取松滋河、虎渡河和藕池河1986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植被带临水侧边界线。通过ArcGIS的数字岸线分析系统,分河段计算自然岸线迁移的端点速率。结果表明,三口河道自然岸线普遍以向河内迁移为主。分河段中,松滋河东支自然岸线迁移幅度最大。低水位下左侧岸线侵蚀、高水位泥沙落淤分别是松滋口、藕池口自然岸线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三口河道 自然岸线 迁移速率 数字岸线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sual MODFLOW的若尔盖泥炭湿地小流域地下水运动与排水过程研究
2
作者 刘紫萱 李志威 +2 位作者 鲁瀚友 黄草 田世民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2,共7页
为揭示泥炭湿地地下水运动规律,以若尔盖黑河上游典型泥炭湿地小流域为例,基于Visual MODFLOW分区域构建了小流域内溯源侵蚀沟道沿程地下水运动的数值模型,模拟了不同沟道形态下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泥炭湿地地下水运动受降... 为揭示泥炭湿地地下水运动规律,以若尔盖黑河上游典型泥炭湿地小流域为例,基于Visual MODFLOW分区域构建了小流域内溯源侵蚀沟道沿程地下水运动的数值模型,模拟了不同沟道形态下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泥炭湿地地下水运动受降水、沟道、地形因素的共同影响;降水量增加会加速地下水向沟道运动,泥炭湿地达到饱和后运动速度达到最大,降水作用减弱;沟道深度增加会提高地下水排出速度,扩大疏干带范围,沟道发育至切穿泥炭层后排水能力是未切穿泥炭层时的3.21倍;地下水水力梯度与地形坡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运动 泥炭湿地 沟道下切 Visual MOD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补水模式下芒硝盐岩风化物水盐运移试验研究
3
作者 尹亚敏 李迎阳 +3 位作者 陈进春 孔维博 李荣亮 彭尔瑞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6,共5页
以云南禄丰黑井骄子山隧洞工程中的芒硝盐岩弃渣场风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和取样开展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芒硝盐岩风化物堆积体在降雨入渗、降雨后蒸发和潜水蒸发等3种不同补水模式下的水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降雨入渗情况下... 以云南禄丰黑井骄子山隧洞工程中的芒硝盐岩弃渣场风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和取样开展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芒硝盐岩风化物堆积体在降雨入渗、降雨后蒸发和潜水蒸发等3种不同补水模式下的水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降雨入渗情况下总体上呈现盐随水走、向下聚集的趋势;降雨后蒸发情况下总体上呈现盐随水走、水去盐存的趋势,盐分随水分进行迁移与所含易溶盐溶解度、土壤含水量及土壤空隙有关;潜水蒸发情况下总体上呈现盐随水走、向上聚集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硝盐岩风化 降雨入渗 降雨后蒸发 潜水蒸发 水盐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解译的洞庭湖区自然湖岸线演变过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白宽宽 李志威 +3 位作者 张鹏 王在艾 赵文刚 鲁瀚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7-1549,共13页
伴随泥沙淤积、水库运行、湖区围垦、岸线侵占和破坏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洞庭湖区湖岸线已发生显著的改变,但是目前仍缺少遥感解译揭示其演变过程。利用1986-2022年多源遥感影像,通过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最大值合成法以及大津法和... 伴随泥沙淤积、水库运行、湖区围垦、岸线侵占和破坏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洞庭湖区湖岸线已发生显著的改变,但是目前仍缺少遥感解译揭示其演变过程。利用1986-2022年多源遥感影像,通过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最大值合成法以及大津法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阈值划分方法,识别并提取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目平湖的植被带范围,进而分析洞庭湖区湖岸线的演变规律。通过栅格计算得到湖泊每年(相比于上年)植被带扩张和萎缩的面积,以及1986、1990、2000、2010和2020年植被带变化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洞庭湖区自然湖岸线呈现普遍扩张的趋势,并且不同位置在不同时期扩张和萎缩面积的占比不尽相同。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目平湖的自然岸线所围水域面积分别缩减144.84、191.42和80.48 km~2,缩减率分别为27.83%、39.20%和48.26%。藕池河东支尾闾汇入东洞庭湖内,通过数字岸线分析系统对其自然岸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藕池河东支尾闾的自然岸线平均每年扩张距离为45 m,净岸线移动最大和最小距离分别为3281和386.93 m,线性回归的决定系数为0.68。总体而言,泥沙冲淤和水位变化是洞庭湖自然岸线变化的主要原因,人类采砂活动在局部区域造成了洞庭湖自然岸线的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湖岸线 植被带 扩张萎缩 岸线演变 主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标准化建设评价体系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彭璞 杨贺 +2 位作者 张梦杰 陈志 贾剑波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5期50-54,共5页
目前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现行政策与地方实际情况的匹配度不高。基于水利部发布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管理办法》,结合湖南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发展现状和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基础条件、硬件措施、软件措施... 目前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现行政策与地方实际情况的匹配度不高。基于水利部发布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管理办法》,结合湖南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发展现状和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基础条件、硬件措施、软件措施3个方面构建湖南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标准化建设评价体系,确定各指标因子权重,建立百分制赋分标准。通过对湖南省3个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1个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进行评价,发现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各示范园的具体情况,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从打造示范样本、老园区设备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共享、推动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湖南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发展建议,以推动湖南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标准化建设 评价体系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与M-LSTM的小型水库大坝及岸坡变形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祥 姜楚 蒋煌斌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3-157,共5页
对小型水库大坝及岸坡变形进行准确预测是水库现代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小型水库大坝及岸坡变形预测的准确性,基于PS-InSAR技术与M-LSTM神经网络(多变量长短记忆法),提出小型水库大坝及岸坡变形预测方法,首先利用PS-InSAR技术... 对小型水库大坝及岸坡变形进行准确预测是水库现代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小型水库大坝及岸坡变形预测的准确性,基于PS-InSAR技术与M-LSTM神经网络(多变量长短记忆法),提出小型水库大坝及岸坡变形预测方法,首先利用PS-InSAR技术获取浏阳市4座典型小型水库坝体及坡岸变形特征,然后优化出3种变形影响因素,建立基于M-LSTM的小型水库大坝及岸坡变形预测模型,并对其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PS-InSAR技术在小型水库坝体及坡岸变形监测中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M-LSTM模型比LSTM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其平均判定系数达到了0.91,平均绝对误差、平均均方根误差也仅为0.012、0.010,可见M-LSTM模型在小型水库大坝及岸坡变形预测中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水库 PS-INSAR M-LSTM 变形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南长江干堤防渗排水相结合的渗流控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田密 陈斯鹏 +2 位作者 国小龙 盛小涛 王祥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0-168,共9页
汉南长江干堤某堤段管涌险情整治工程受到西气东输穿堤管线影响,全封闭防渗墙被分隔而不连续导致端部出现绕渗问题。针对防渗墙未封闭段渗流控制问题,提出防渗排水相结合的渗流控制思路,堤防主体采用全封闭防渗墙防渗,西气东输管线穿堤... 汉南长江干堤某堤段管涌险情整治工程受到西气东输穿堤管线影响,全封闭防渗墙被分隔而不连续导致端部出现绕渗问题。针对防渗墙未封闭段渗流控制问题,提出防渗排水相结合的渗流控制思路,堤防主体采用全封闭防渗墙防渗,西气东输管线穿堤段采用减压井排水控制地下水头。为综合评价防渗排水相结合的渗流控制措施效果,基于MODFLOW构建了汉南长江干堤三维渗流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无渗控措施、仅采用全封闭防渗墙以及考虑防渗墙端部绕渗影响下防渗墙与减压井相结合的渗控措施对堤防渗流场状态及渗透稳定的影响,研究了减压井井口高程对汉南长江干堤渗流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和仅采用全封闭防渗墙措施时,汉南长江干堤堤内薄弱处汛期存在渗透破坏风险,且仅采用防渗墙措施时防渗墙缺口处绕渗明显。在防渗墙未封闭段设置减压井,采用全封闭防渗墙与减压井复合措施后,堤防渗流控制效果受减压井井口高程影响显著。当井口高程逐渐降低,堤内压力水头差随之增大,减压井汇流能力增强、排水减压效果明显提升,建议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减压井井口高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堤 防渗墙 减压井 数值模拟 渗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洞庭湖区Hargreaves公式适用性评价及系数调整
8
作者 李康勇 徐义军 +2 位作者 陈向 盛东 张勇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115,共5页
Hargreaves公式为气象资料不足时提供了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的有效方法,但不同气候地区适用性及偏差有待评价。为探明Hargreaves公式在湖南洞庭湖区适用性,利用安乡县2001-2017年气象资料,以Penman-Monteith计算结果为参考标准,... Hargreaves公式为气象资料不足时提供了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的有效方法,但不同气候地区适用性及偏差有待评价。为探明Hargreaves公式在湖南洞庭湖区适用性,利用安乡县2001-2017年气象资料,以Penman-Monteith计算结果为参考标准,从年、月、日时间尺度对比分析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偏差及原因,并调整Hargreaves公式月尺度经验系数。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变化趋势一致。Hargreaves公式年ET_(0)偏大,多年平均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分别为79 mm和8%;月时间尺度上偏差明显,除7、8月略偏小,其他月份明显偏大,月ET_(0)多年平均相对偏差范围为9%至16%,日照时数偏低和相对湿度偏高是造成偏差的主要原因;逐日相对偏差波动显著,冬季偏差大于夏季,约44%以上日数相对偏差大于20%。逐月系数调整后,多年年平均绝对偏差为28 mm,年最大偏差为68 mm,多年年平均相对偏差均值为3%,最大年相对偏差为7%。调整后的月多年平均绝对偏差均值在5 mm以内,相对偏差均值在10%以内。说明调整后的Hargreaves公式可在月尺度上应用于湖南洞庭湖区ET_(0)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 Hargreaves公式 PENMAN-MONTEITH公式 洞庭湖区 经验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E5的虎渡河水流数字仿真技术研究及应用
9
作者 鲁瀚友 赵文刚 +3 位作者 蒋婕妤 王在艾 刘晓群 李志威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7-163,共7页
河流仿真技术是流域数字孪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实现物理河流向虚拟流域保真建模还有不足。以实测地形、遥感影像与水文数据为基础,基于水文模型计算的沿程水面线,通过UE5与Fluid Flux插件渲染,重构、编译蓝图、训练数据资产,克服坐标... 河流仿真技术是流域数字孪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实现物理河流向虚拟流域保真建模还有不足。以实测地形、遥感影像与水文数据为基础,基于水文模型计算的沿程水面线,通过UE5与Fluid Flux插件渲染,重构、编译蓝图、训练数据资产,克服坐标系统差异,完成从二维水动力计算到三维模型的转换,最终实现与虎渡河真实场景有较高相似度的仿真效果。校验结果表明模型误差较小,可以反映真实情况。构建的仿真模型能展现不同时期的水流状态、水位与堤防相对高差、人工爆破分洪、水下情景等,通过参数调整,能进行不同预演方案之间的比较,为防洪决策提供可视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场景河流仿真 数字孪生 UE5引擎 洪水预演 虎渡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不同有机物的工厂化育秧基质特征含水量试验研究
10
作者 张勇 徐义军 +2 位作者 张杰 李康勇 刘燕妮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4期73-76,共4页
目前水稻工厂化育秧过程中为了保障秧苗的成苗率,单次灌水过多和灌水次数过于频繁的现象较为普遍,直接导致灌溉水的浪费。研究不同育秧自然质量含水量、质量田间持水量、容重等特征含水量规律能为水稻工厂化育秧精准节水灌溉技术的提供... 目前水稻工厂化育秧过程中为了保障秧苗的成苗率,单次灌水过多和灌水次数过于频繁的现象较为普遍,直接导致灌溉水的浪费。研究不同育秧自然质量含水量、质量田间持水量、容重等特征含水量规律能为水稻工厂化育秧精准节水灌溉技术的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试验选取稻草和谷壳2种有机物,按照有机物体积占比14%、27%、40%和黄壤土混合配制了6种处理,采用烘干法测定自然质量含水量、质量田间持水量、容重等特征含水量。试验结果为黄壤土和体积比为14%、27%、40%的稻草型及谷壳型育秧基质自然质量含水量分别为3.01%、3.09%、3.19%、3.33%、3.17%、3.25%、3.37%,质量田间持水量分别为24.02%、26.69%、29.75%、35.25%、27.69%、30.83%、36.26%,容重分别为1.24g·m^(-3)、1.11g·m^(-3)、0.96g·m^(-3)、0.77g·m^(-3)、1.18g·m^(-3)、1.01g·m^(-3)、0.91g·m^(-3)。结果表明育秧基质的自然质量含水量和质量田间持水量随着有机物体积比的增加而增加,容重随着有机物体积比的增加而降低。同等条件含谷壳的育秧基质相比于含稻草的育秧基质的自然含水量和质量田间持水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 工厂化育秧 育秧基质 烘干法 田间持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气泡水耦合生物炭提升红壤通气性及水果黄瓜产量与品质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欧阳赞 张杰 +4 位作者 梁雪丽 王辉 唐蓉 喻启华 张勇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9-101,共13页
红壤质地黏重、酸化板结、水气失调等障碍制约了作物产能提升,地下滴灌微纳米气泡水是一种高效节水的增氧灌溉技术,生物炭是一种具有丰富多孔的生物质资源,微纳米气泡水耦合生物炭对土壤通气性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尚不清楚。该研究以红... 红壤质地黏重、酸化板结、水气失调等障碍制约了作物产能提升,地下滴灌微纳米气泡水是一种高效节水的增氧灌溉技术,生物炭是一种具有丰富多孔的生物质资源,微纳米气泡水耦合生物炭对土壤通气性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尚不清楚。该研究以红壤-水果黄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3个微纳米气泡水溶解氧浓度(O1,4~5 mg/L;O2,9~10 mg/L;O3,14~15 mg/L),3个生物炭施加量(B1,20 t/hm^(2);B2,40 t/hm^(2);B3,60 t/hm^(2)),1个对照组CK(溶解氧,4~5 mg/L;生物炭,0 t/hm^(2)),研究了2024年2个生长季微纳米气泡水和生物炭对红壤通气性及水果黄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纳米气泡水溶解氧和生物炭对土壤通气性、产量及品质主要指标影响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红壤通气性孔隙度、氧气含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维生素C显著增加。产量与土壤通气孔隙度、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土壤氧气、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正相关(P<0.05),与容重显著负相关(P<0.05)。生物炭通过“多孔”特性降低容重,增加通气孔隙度,与微纳米气泡水结合提高了氧气含量和氧化还原电位,改善了红壤通气性,促进了水果黄瓜提质增效,综合考虑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等因素,较优处理为O3B3。研究成果可为中国南方黏性红黄壤通气性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生物炭 土壤 地下滴灌 微纳米气泡水 通气性 产量与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动注浆的宾汉流体渗透扩散机制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聪 梁经纬 +3 位作者 张箭 阳军生 张贵金 叶新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740-2746,2754,共8页
脉动注浆虽已在注浆防渗加固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但浆液在脉动压力下的渗透扩散机制却鲜有报道,导致理论远滞后于工程实践。以宾汉流体流变方程、渗流方程及颗粒沉积理论为基础,推导了脉动压力下宾汉流体的渗透扩散理论计算公式,分析了... 脉动注浆虽已在注浆防渗加固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但浆液在脉动压力下的渗透扩散机制却鲜有报道,导致理论远滞后于工程实践。以宾汉流体流变方程、渗流方程及颗粒沉积理论为基础,推导了脉动压力下宾汉流体的渗透扩散理论计算公式,分析了脉动注浆参数对浆液扩散距离的影响,并通过室内注浆模拟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脉动压力下宾汉流体渗透注浆扩散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间存在一定误差,但能满足工程要求,可用于指导工程施工。随着脉动注浆连续时间的增长或地层初始孔隙率的增大,浆液扩散距离随之增大,而随着脉动注浆间隔时间的增长或地层初始孔隙率的减小,浆液扩散距离随之减小,实际注浆工程中为确保有效的浆液扩散距离,宜根据岩土体孔隙率合理地调节脉动连续时间和脉动间隔时间。研究成果可为脉动注浆理论研究提供借鉴,为实际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注浆 宾汉流体 渗透扩散 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堤坝脉动注浆浆液扩散机制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聪 梁经纬 +3 位作者 阳军生 曹磊 谢亦朋 张贵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07-1514,共8页
基于脉动注浆泵可输出低频周期性脉冲压力的特点,结合可控性黏土固化浆液,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堤坝防渗加固的新方法。通过进行原型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考虑钻孔扰动和脉动低频重复压力对地层渗透特性的影响,推导了黏土固化浆液脉动... 基于脉动注浆泵可输出低频周期性脉冲压力的特点,结合可控性黏土固化浆液,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堤坝防渗加固的新方法。通过进行原型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考虑钻孔扰动和脉动低频重复压力对地层渗透特性的影响,推导了黏土固化浆液脉动扩散方程,运用多场耦合软件COMSOL探讨了脉动压力下黏土固化浆液扩散的机制,最后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南水北调中线鹤壁段引水渠道边坡帷幕注浆工程。研究结果表明:黏土固化浆液脉动控制注浆技术可显著提高地层连续性和整体性,结石体28 d强度大于2 MPa,渗透系数可降至10^(-5)cm/s左右,浆液在注浆孔附近与土体胶结成块,邻近注浆孔浆脉交错搭接,整体表现为空间立体网状包裹结构的防渗墙体;对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堤坝脉动注浆时间应控制在1 800~2 400 s之间,合理的脉动注浆压力在0.2~2 MPa之间,脉动持续时间宜调至4~8 s,脉动间隔时间宜调至2~6 s,这样有利于保证堤坝脉动注浆工程达到最优的防渗加固效果;工程实践的渠道边坡连续性、整体性得到了改善,注浆止水加固效果显著,检查孔渗透系数降至10^(-5 )cm/s,所取芯样完整,芯样最长可达4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坝 脉动注浆 黏土固化浆液 原型试验 数值模拟 南水北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棱台透水框架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常留红 杨思宇 +2 位作者 徐斌 张鹏 高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2-486,共5页
基于鱼礁概念,提出一种新型四棱台透水框架结构,并开展系列水槽试验,利用剖面流速仪ADCP(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s)测量四棱台透水框架防护区周围流场结构,分析架空率对透水框架周围水流结构的影响,研究四棱台透水框架对防... 基于鱼礁概念,提出一种新型四棱台透水框架结构,并开展系列水槽试验,利用剖面流速仪ADCP(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s)测量四棱台透水框架防护区周围流场结构,分析架空率对透水框架周围水流结构的影响,研究四棱台透水框架对防护区周围的水动力特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四棱台透水框架防护后水流上下速度分布差异更为明显,框架层流速显著减小,且流速减小幅度随架空率的减小而增大;紊动强度分布出现拐点,拐点位置与架空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紊动强度随架空率的减小而增大;防护区内部近底处存在紊动收敛区域,其紊动强度随架空率减小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棱台透水框架 水动力特性 减速率 紊动强度 架空率 岸滩防护 水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与技术需求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雄 李宁 +1 位作者 贾剑波 张梦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20,共8页
基于三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技术需求评估报告,分析了当前全球适应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与技术需求,同时也确定了不同地区的重点领域与技术需求。研究发现:①在适应领域,几乎所有国家考虑的优先重点领域为农业和渔业领域,其次是海岸... 基于三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技术需求评估报告,分析了当前全球适应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与技术需求,同时也确定了不同地区的重点领域与技术需求。研究发现:①在适应领域,几乎所有国家考虑的优先重点领域为农业和渔业领域,其次是海岸带管理领域、水资源领域以及卫生健康领域。适应领域的优先技术需求数量与重点领域一致,表现为农林渔业技术需求数量最多,其次是海岸带管理、水资源技术以及卫生健康类技术。优先技术需求主要集中在农林渔业领域的作物管理、高效灌溉、土地管理和改善畜牧业等,其中开发和使用耐旱/耐高温作物品种等是需求量最大的技术。②不同区域重点领域表现出的侧重点不同,农业和林业领域是所有区域需求最多的重点领域,非洲国家将水资源领域列为优先重点领域,亚太国家、拉美国家和加勒比地区关注水资源和卫生健康领域,最不发达国家需求为农林现代化,小岛屿国家都以应对海平面上升和粮食安全问题的技术作为主要需求,而欧洲和独联体国家对各个领域的需求度较为平均。③在适应领域所有国家都确定了优先技术发展和转让的障碍,包括经济和金融、政策,法律和规章,体制和组织能力以及技术壁垒等。而不同区域在缺乏或不充分获得财政资源和信息障碍方面具有共性,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报告了与传统和习惯有关的障碍,东欧国家确定了与优先技术的高生产成本和技术的财务可行性有关的障碍。未来重点领域与优先技术发展主要趋向于新型农业的栽培技术、水资源节约、海水淡化技术等,这些重点领域与技术发展需求可为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领域 气候变化 重点领域 优先技术 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堤基异常渗漏对堤防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启义 孙东亚 +2 位作者 刘昌军 张顺福 赵伟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69,共8页
通过对双层堤基异常渗漏险情作用下的温度场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渗流场对堤防内部的温度场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当覆盖层中薄弱环节的渗透系数超过粉砂以后,即可在渗漏通道出口观测到明显的低温区,并且该低温区受气温变化的影响较小,因... 通过对双层堤基异常渗漏险情作用下的温度场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渗流场对堤防内部的温度场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当覆盖层中薄弱环节的渗透系数超过粉砂以后,即可在渗漏通道出口观测到明显的低温区,并且该低温区受气温变化的影响较小,因此,通过监测堤防背水侧地面温度的异常变化进而探测出异常渗漏险情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在异常渗漏险情发生和发展的早期即可成功探测到,有利于实现"抢早抢小"的目标。研究成果可以为堤防渗漏险情快速遥感探测技术的进一步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防 异常渗漏 渗流场 温度场 耦合计算 遥感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岸线健康综合评价与分析
17
作者 白宽宽 李志威 +3 位作者 王在艾 张鹏 赵文刚 鲁瀚友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5-1045,共11页
为促进湖泊岸线资源的保护和科学高效利用,实现人与岸线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亟需构建湖泊岸线的健康综合评价体系。选取水质优劣状况、营养状况、湖岸稳定性、植被扩张比例、水鸟状况和景观舒适度等13个指标因子,以洞庭湖为例,将东洞庭湖... 为促进湖泊岸线资源的保护和科学高效利用,实现人与岸线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亟需构建湖泊岸线的健康综合评价体系。选取水质优劣状况、营养状况、湖岸稳定性、植被扩张比例、水鸟状况和景观舒适度等13个指标因子,以洞庭湖为例,将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目平湖岸线划分为10个岸线段,设置水文水质、形态结构、生物群落和社会服务4个准则层,构建了洞庭湖岸线健康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洞庭湖各岸线段生物群落和形态结构功能良好,都处于健康及以上状态,部分岸线段水文水质和社会服务功能处于亚健康状态。东洞庭湖SL-D3岸线综合评价为亚健康,其余岸线的综合评价结果都处于健康及以上状态。洞庭湖岸线的植物群落状况和东洞庭湖的水文水质状况较差。该评价体系对洞庭湖岸线现状的评估具有可行性,其评价结果可为湖泊岸线的规划管理与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岸线 综合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熵值法 组合赋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封孔浆体黏度时空变化的止浆机制研究
18
作者 张聪 梁经纬 +3 位作者 阳军生 张贵金 谢亦朋 叶新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74-980,共7页
封孔止浆技术是松软地层注浆防渗加固的重要手段,而封孔浆体自下而上的注入方式及其黏度时变特性导致浆体在止浆段长内黏度呈现出空间分布不均匀。通过流变试验获取封孔浆体流变参数与流型,建立考虑黏度时空变化的宾汉流体同心环状劈裂... 封孔止浆技术是松软地层注浆防渗加固的重要手段,而封孔浆体自下而上的注入方式及其黏度时变特性导致浆体在止浆段长内黏度呈现出空间分布不均匀。通过流变试验获取封孔浆体流变参数与流型,建立考虑黏度时空变化的宾汉流体同心环状劈裂封孔浆体止浆模型,推导出黏度时空变化的封孔浆体止浆的控制方程,并定量分析封孔浆体的止浆能力,最后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河堤防渗加固注浆工程。研究结果表明,封孔浆体黏度时空变化对浆体封孔止浆能力影响较大,其止浆能力与浆体流变参数、浆体塑性强度、封孔高度等有关;封孔浆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注浆压力随封孔浆体固化剂掺量的增加或封孔浆体塑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这种变化随封孔高度的增高而表现的越明显,综合考虑注浆堵管、后续拔管等问题,封孔浆体水固比宜控制在1∶1左右,且黏土含量不宜超过50%,固化剂掺量宜控制在1.2%~1.8%;现场钻孔取样、压水试验均反映注浆后地层连续性和整体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已达到设计防渗加固标准,理论计算推导虽与实测结果存在一定误差,但可满足实际工程要求。研究结果有利于封孔浆体止浆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可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孔浆体 注浆 黏度 时空变化 理论推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裂隙开度对含裂隙泥岩库岸边坡稳定性影响
19
作者 蒋煌斌 王祥 梁经纬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42-646,共5页
降雨条件下边坡裂隙渗流与稳定性研究一直是边坡灾害防控的关键环节。为探究裂隙开度对泥岩库岸边坡稳定性影响,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研究降雨条件下含不同裂隙开度的边坡内部渗流特征变化规律,分析不同边坡破坏模式下裂隙开度对其... 降雨条件下边坡裂隙渗流与稳定性研究一直是边坡灾害防控的关键环节。为探究裂隙开度对泥岩库岸边坡稳定性影响,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研究降雨条件下含不同裂隙开度的边坡内部渗流特征变化规律,分析不同边坡破坏模式下裂隙开度对其稳定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降雨条件下,雨水沿边坡岩体裂隙渗入内部,并在坡脚处形成饱和区域,且该区域面积随裂隙开度的增大而增大。泥岩库岸边坡发生滑移破坏时,稳定系数随裂隙开度和增大而增大,当裂隙开度大于0.75 mm,边坡安全系数达到1.2;发生层滑移-弯曲破坏时,稳定系数随裂隙开度的增大而减小,裂隙开度小于0.15 mm时,边坡系数达到1.4。可见,裂隙开度对泥岩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与边坡的破坏模式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边坡 裂隙渗流 边坡稳定性 灾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农艺管理措施下双季稻田氮磷径流流失特征及其主控因子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杨坤宇 王美慧 +3 位作者 王毅 尹黎明 李勇 吴金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23-1734,共12页
选择湖南省长沙县典型中亚热带双季稻田长期定位试验小区,通过田间观测明确不同施肥、水分管理、秸秆还田、生物质炭农艺管理措施对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采用冗余分析方法(RDA)探明稻田氮磷径流流失的主控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早晚稻各处... 选择湖南省长沙县典型中亚热带双季稻田长期定位试验小区,通过田间观测明确不同施肥、水分管理、秸秆还田、生物质炭农艺管理措施对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采用冗余分析方法(RDA)探明稻田氮磷径流流失的主控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早晚稻各处理田面水总氮浓度在施肥后(基肥、分蘖肥和穗肥)第1 d达到峰值,并在10 d后逐步恢复到平稳水平;早稻田面水总磷浓度在施基肥后第1 d迅速达到最高,晚稻在施肥后第5 d才达到峰值。早晚稻田面水氮磷浓度受农艺管理措施影响明显,在间歇灌溉条件下,施有机肥、秸秆还田与生物质炭比常规化肥处理分别降低总氮浓度34.05%、15.34%~19.76%和15.46%~17.47%;秸秆还田与生物质炭相对常规化肥处理分别降低田面水总磷浓度6.33%~8.76%和9.09%~13.66%。铵态氮和颗粒态磷是氮磷径流流失的主要化学形态,施肥后10 d内是氮磷径流流失风险窗口期,该期间总氮和总磷径流流失分别占稻季总流失量的82.53%~97.66%和6.73%~47.02%。冗余分析结果表明配施有机肥促进氮磷径流流失,施用生物质炭主要促进稻田氮素径流流失,秸秆还田主要减少稻田氮素径流流失。综合考虑氮磷径流流失防控潜力、实际效果和实施可行性,中亚热带双季稻田采取高效水分管理(尤其是流失风险窗口期)加秸秆还田是减少稻田氮磷径流流失的可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流失 稻田 农艺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