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仁里矿田锂辉石白云母伟晶岩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21
1
作者 石威科 周芳春 +11 位作者 刘翔 李鹏 黄志飚 文春华 陈阡然 苏俊男 黄小强 张宗栋 张立平 陈虎 刘俊峰 胡小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7-835,共19页
仁里矿田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交汇的江南隆起造山带中段、幕阜山岩体西南缘的舌状体区域。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化类型在空间上具分带性,矿田北东部为白云母伟晶岩,西南部为锂辉石白云母伟晶岩。本文对矿田内3条代表性的锂辉石白云母伟... 仁里矿田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交汇的江南隆起造山带中段、幕阜山岩体西南缘的舌状体区域。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化类型在空间上具分带性,矿田北东部为白云母伟晶岩,西南部为锂辉石白云母伟晶岩。本文对矿田内3条代表性的锂辉石白云母伟晶岩开展了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测试结果为:SiO2含量为62.0%~78.0%(平均71.8%);Al2O3为14.8%~18.0%(平均16.1%),Al2O3/(K2O+Na2O+CaO)摩尔比(A/CNK=1.52~13.0)大于1.1,分异指数(DI)89.7~97.5,∑REE=2.07~14.8μg/g,LREE/HREE=6.90~15.9。研究表明:①仁里矿田伟晶岩为过铝质岩浆系统下高分异、富碱、富稀有金属、富铪锆型花岗质伟晶岩,锂铌钽等稀有金属矿化与磷灰石化关系密切。②锂辉石白云母伟晶岩具有良好的分带性,其结晶分异时间晚于白云母伟晶岩,我们推测伟晶岩岩浆的结晶、分异时间越长越有利于Li元素的富集;矿田稀有金属矿化组合呈现Be+Nb+Ta→Be+Nb+Ta+Li→Be+Li的演化规律。③仁里矿田锂矿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矿田西南部,有望在进一步增加矿田钽铌资源量的基础上,提交一处高品位的大型锂矿床;在锂矿找矿工作中,尤其注意伟晶岩中的贫Nb、Ta锂辉石白云母伟晶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 锂辉石白云母花岗伟晶岩 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方向 仁里矿田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铀矿床类型、成矿系列成矿谱系与找矿新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翔 陈小东 +6 位作者 邓志强 黄小强 包云河 覃金宁 肖振华 汪力群 应西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7-148,共22页
本文在《中南铀矿地质志》、《中国矿产地质志·湖南卷铀矿》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湖南铀矿勘查和科研成果,总结了湖南铀矿成矿规律。将湖南铀矿床划分为热液型、海相沉积型、陆相沉积型等3大类4类10个亚类。总结了铀矿时空分布特点,... 本文在《中南铀矿地质志》、《中国矿产地质志·湖南卷铀矿》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湖南铀矿勘查和科研成果,总结了湖南铀矿成矿规律。将湖南铀矿床划分为热液型、海相沉积型、陆相沉积型等3大类4类10个亚类。总结了铀矿时空分布特点,成矿地质背景和同位素年龄表明,控岩控盆控矿构造与岩浆、火山和热液活动集中发生在晚白垩世至古近纪,主成矿期为晚白垩世;重要铀矿床均分布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周边及盆地中,区域上铀成矿受铀独特的地球化学性质和统一的区域构造演化特定时期陆内裂谷阶段或区域断陷盆地阶段的制约,反映了铀区域成矿作用内在的时空统一性。厘定了湖南省内以铀为特色的矿床成矿系列,共划分2个成矿系列组合,7个成矿系列,8个成矿亚系列;衡阳盆地以铀为特色的矿床成矿系列的复合,是本次研究的重要成果,有助于揭示铀区域成矿作用内在的时空统一性;分析了铀成矿演化特征,构建了铀成矿谱系。近年来,应用成矿系列理论在重点铀成矿区开展找铀和关键矿产的综合找矿,取得重要找矿成果,建立了金银寨式、鹿井式等13个铀矿矿床式。提出在重点铀成矿区主攻热液型中大型铀矿床的同时,要重视大吨位岩体型铀矿(斑岩型、白岗岩型、花岗伟晶岩型)的找矿探索工作以及铀成矿区关键矿产的综合找矿和第二找矿空间的探索,在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可关注白岗岩型和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在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的结合带可重点探索斑岩型铀矿和火山岩型铀矿。以上成果有利于深化对铀、关键矿产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为今后铀矿勘查、综合找矿和科研工作提供指导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类型 铀成矿时空统一性 成矿系列 成矿谱系 勘查新突破 找矿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砂岩型铀矿中铀的储集空间类型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路路 聂逢君 +5 位作者 严兆彬 殷栋法 杨冰彬 李晓东 李剑琦 刘杰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4期80-85,共6页
在中国北方的大多数沉积盆地里均发现有砂岩型铀矿床或铀矿化现象。通过样品薄片电子探针背散射图像分析,结合前人对各盆地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的赋存状态及近年来铀储层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北方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可... 在中国北方的大多数沉积盆地里均发现有砂岩型铀矿床或铀矿化现象。通过样品薄片电子探针背散射图像分析,结合前人对各盆地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的赋存状态及近年来铀储层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北方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可分为原生孔隙(主要是炭屑)、缩小(残留)粒间孔隙、次生溶蚀孔隙、晶间孔隙及微裂缝。通过对铀储层孔隙类型的分析讨论,有利于进一步从微观了解砂岩铀储层内部结构的不均一性及铀矿物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铀储层 储集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某铀矿山废水对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顺亮 陶峰 +1 位作者 宋晓红 孙占学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3-208,共6页
为探明铀矿山对周围环境的联合毒性机制,本研究以常用生物毒性测试菌种——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和费氏弧菌以及禾花鲤为受试生物代表,实地采集的铀矿山废水为目标废水,研究铀矿山废水对发光细菌和禾花鲤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矿山... 为探明铀矿山对周围环境的联合毒性机制,本研究以常用生物毒性测试菌种——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和费氏弧菌以及禾花鲤为受试生物代表,实地采集的铀矿山废水为目标废水,研究铀矿山废水对发光细菌和禾花鲤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矿山废水对3种生物的急性毒性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毒性效应浓度EC_(50)(LC50)的大小顺序为禾花鲤幼鱼>费氏弧菌>青海弧菌Q67,Pb^(2+)/U^(6+)浓度分别为6.052/3.026 mg·L^(-1)、2.284/1.142 mg·L^(-1)、1.339/0.669 mg·L^(-1),均可有效指示矿山废水的毒性水平,其中发光细菌更为灵敏、快速;且青海弧菌Q67的EC_(50)值最小,灵敏度最高,可作为表征矿山废水毒性风险的首选指示物。研究结果能够为放射性矿区废水生态风险预警、安全处理处置、水质基准制定及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山废水 发光细菌 禾花鲤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北幕阜山−梅仙深部电性结构及其对稀有金属成矿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曹创华 程云涛 +7 位作者 邹光均 黄建中 刘俊峰 文春华 孟德保 柳建新 楼法生 邓居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5-1186,共12页
为揭示湘东北幕阜山−梅仙两大岩体之间的深部地质结构,深化岩浆构造的控矿作用认识,实现地球物理深地探测技术在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找矿中的应用,对经过湘东北幕阜山−梅仙矿集区的电磁测深剖面进行了处理和解释,结合地质信息推演了深... 为揭示湘东北幕阜山−梅仙两大岩体之间的深部地质结构,深化岩浆构造的控矿作用认识,实现地球物理深地探测技术在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找矿中的应用,对经过湘东北幕阜山−梅仙矿集区的电磁测深剖面进行了处理和解释,结合地质信息推演了深部地质构造格局。频率域大地电磁探测数据阻抗张量和相位张量分解分析表明湘东北仁里矿集区在高频区(大于1 Hz)主要呈现二维构造特征;利用Swift分解和相位张量分解结果对剖面所有测点数据进行电性主轴分析,判断出剖面主要构造走向总体上呈北偏西48°~50°;针对TE、TM两个模式利用Occam反演方法分别进行了单独和联合反演,并对幕阜山−梅仙地区深部电性分布进行了地质解释。本文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幕阜山−梅仙两大岩体深部存在走向北西−南东、倾向东北的岩浆构造,此构造控制的岩脉穿插到冷家溪群中,形成一系列走向北西向、倾向南西的含稀有金属伟晶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东北 幕阜山地区 电性结构 伟晶岩脉 电磁测深 岩浆构造 稀有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溪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热水来源 被引量:9
6
作者 李鹭 孙占学 +1 位作者 陈功新 张智超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4-169,共6页
本文选取江西省罗溪温泉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地质、水化学和同位素等手段,对其水化学特征及来源进行系统研究,为热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温泉为HCO_3·CO_3-Na型热水,可作为含F和H_2S的医疗热矿水进行开发,... 本文选取江西省罗溪温泉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地质、水化学和同位素等手段,对其水化学特征及来源进行系统研究,为热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温泉为HCO_3·CO_3-Na型热水,可作为含F和H_2S的医疗热矿水进行开发,但不宜作为灌溉用水使用。通过分析温泉的D、^(18)O及^(87)Sr/^(86)Sr同位素资料,可知热水的补给来源为温泉东西方向海拔约950m的山区的大气降水,降水与地壳中岩石相互作用形成温泉。利用Person法修正热水的^(14)C年龄约为19 800年。通过计算推测热储温度约为82℃,循环深度为1 900m左右。温泉为花岗岩中地下水获得大气降水补给入渗后,经深循环加热上升出露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 水化学 水源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巴彦乌拉铀矿含矿层堵塞的水文地球化学机理 被引量:7
7
作者 陈鑫睿 刘金辉 +5 位作者 邢拥国 阳奕汉 胡鹏飞 王如意 梁大业 陈万利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8-65,共8页
铀浸出是溶浸液与铀矿物之间发生一系列水文地球化学作用来实现的,巴彦乌拉铀矿酸法地浸开采过程中出现了含矿层堵塞问题。基于含矿层矿物特征,根据浸出液化学成分,采用地球化学模式程序PHREEQCI对浸出液-矿物平衡进行模拟,计算了矿物... 铀浸出是溶浸液与铀矿物之间发生一系列水文地球化学作用来实现的,巴彦乌拉铀矿酸法地浸开采过程中出现了含矿层堵塞问题。基于含矿层矿物特征,根据浸出液化学成分,采用地球化学模式程序PHREEQCI对浸出液-矿物平衡进行模拟,计算了矿物的饱和指数与反应条件指数,确定了矿物溶解沉淀状态,揭示了含矿层堵塞水文地球化学机理。结果表明,含矿层堵塞水文地球化学原因是溶浸液中Ca^(2+)、SO_(4)^(2-)与Fe^(3+)处于过饱和状态,产生了石膏、针铁矿、赤铁矿沉淀,其饱和指数分别为0.06~0.20、0.01~-0.83、0.94~2.58;石膏的反应条件指数RCICa=0.34~0.42,RCIS=1.17~1.35,Ca^(2+)浓度是其溶解—沉淀的主要影响因素,赤铁矿、针铁矿的RCIpH=-3.47~-3.27、RCIEh=-599.44~-474.72mV、RCIFe=0.96~1.37,均处于沉淀状态,石膏、铁矿物沉淀是溶浸液与含矿层中的矿物作用后其离子活度积超过了其溶液积常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矿层堵塞 矿物特征 水文地球化学 平衡模拟 巴彦乌拉铀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砂岩型铀矿CO_(2)+O_(2)地浸采铀试验 被引量:8
8
作者 陶峰 张传飞 +3 位作者 冯国平 于长贵 段柏山 陈梅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61,共6页
为探索CO_(2)+O_(2)地浸采铀工艺在西北某砂岩型铀矿床应用的技术可行性,开展了地浸采铀现场条件试验。试验表明,向矿层水中注加O_(2),浸出液残留的溶解氧含量明显增加,但浸出液c(U)未见明显升高;在矿层水中原始c(HCO_(3)^(-))为300 mg/... 为探索CO_(2)+O_(2)地浸采铀工艺在西北某砂岩型铀矿床应用的技术可行性,开展了地浸采铀现场条件试验。试验表明,向矿层水中注加O_(2),浸出液残留的溶解氧含量明显增加,但浸出液c(U)未见明显升高;在矿层水中原始c(HCO_(3)^(-))为300 mg/L的条件下,向矿层水中同时注加CO_(2)+O_(2),浸出液中c(HCO_(3)^(-))仅上升至300~350 mg/L,c(U)未见明显升高;补加NH_(4)HCO_(3)使浸出剂中c(HCO_(3)^(-))达到1000 mg/L时,浸出液的c(U)随c(HCO_(3)^(-))上升呈直线上升态势,c(U)峰值达到31.5 mg/L,c(U)与c(HCO_(3)^(-))相关系数达0.95,呈强正相关性。研究表明,该砂岩型铀矿仅采用CO_(2)+O_(2)进行浸出,不能获得满足地浸工业要求的c(U);通过补加NH_(4)HCO_(3)并保持浸出液中c(HCO_(3)^(-))达到800 mg/L时,浸出液c(U)出现明显上涨(峰值31.5 mg/L,平均25 mg/L以上)。该矿床技术可行的浸出工艺为“CO_(2)+O_(2)+NH_(4)HCO_(3)”地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CO_(2)+O_(2) 浸出试验 CO_(2)+O_(2)+NH_(4)HC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