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集成多隐层小波极限学习神经网络的滚动轴承故障识别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凡超 戴石良 +2 位作者 房华伟 张丽敏 刘伟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52-1159,共8页
由于强噪声和非线性、非平稳性等特性,导致滚动轴承振动信号存在难以提取和其工况状态难以辨识的问题,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集成多隐层小波极限学习神经网络的滚动轴承故障识别模型。首先,使用了谱分割小波变换,将采集到的滚动轴承振... 由于强噪声和非线性、非平稳性等特性,导致滚动轴承振动信号存在难以提取和其工况状态难以辨识的问题,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集成多隐层小波极限学习神经网络的滚动轴承故障识别模型。首先,使用了谱分割小波变换,将采集到的滚动轴承振动信号分解为若干本征模态分量;然后,选择了较能反映轴承运行工况特征的模态分量,并加以了重构;最后,利用了不同小波函数设计了不同的多隐层小波极限学习神经网络,并加入了卷积机制,将重构后的信号输入不同的深层网络,进行了特征学习与故障识别,利用集成方法得到了最后的滚动轴承故障识别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提出方法的平均故障识别准确率达到99.42%,标准差仅为0.11;该方法自动特征提取能力和工况识别能力优于深度稀疏自动编码器、深度降噪自动编码器和深度信念网络等深度学习方法,适用于滚动轴承故障的自动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集成学习 故障识别 极限学习机 小波变换 改进集成多隐层小波极限学习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模拟的厨房简易顶板辐射空调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旺 戴石良 +2 位作者 王汉青 李铖骏 邱良燕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82,共7页
针对中国厨房炊事余热大,室内热环境不舒适的现状,提出一种简易的新型厨房顶板辐射空调模型。在厨房的天花板上安装了一个简单的辐射散热面板装置,并加装辅助排风管。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厨房内双眼灶单开和双开时的室内及顶... 针对中国厨房炊事余热大,室内热环境不舒适的现状,提出一种简易的新型厨房顶板辐射空调模型。在厨房的天花板上安装了一个简单的辐射散热面板装置,并加装辅助排风管。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厨房内双眼灶单开和双开时的室内及顶板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在长沙多层公寓楼的家用厨房的实验测量验证。结果表明,炉灶双开时气流温度略高于单开3~4 K,烹饪时厨房温度约为301 K(27.85℃),低于客厅温度302 K(28.85℃),从而达到更舒适的热环境。天花板上的辐射冷却被证明是厨房冷却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房 顶板辐射 数值模拟 流场 室内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旋流分离器的结构优化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邱良燕 戴石良 +1 位作者 李贝贝 王昂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3-67,78,共6页
提出一种新型轴向旋流分离器,应用于初级除尘或是生产物料的就地分离、回收。结合Fluent模拟方法讨论各结构参数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制作实验件,考察其实际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叶片厚度δ的增大、下部集尘室长度g的增大、或是排气管B的... 提出一种新型轴向旋流分离器,应用于初级除尘或是生产物料的就地分离、回收。结合Fluent模拟方法讨论各结构参数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制作实验件,考察其实际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叶片厚度δ的增大、下部集尘室长度g的增大、或是排气管B的减小,均会使阻力损失和分离效率增大;且排气管深入集尘室h可提高小粒径颗粒物的分离效率;确定δ=3 mm,g=400 mm,B=160 mm,h=100 mm,此时,若保持分离效率值相近,新型分离器的阻力损失仅为旋风分离器的24.63%;阻力特性实验的平均相对误差值仅为3.94%,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实验中新型分离器对6μm滑石粉的分离效率至少为52%,并随气流速度增大而增大;为新型分离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旋流分离器 结构设计 阻力损失 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偕胺肟基乙烷桥键介孔二氧化硅对铀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金辉 戴漾泓 +5 位作者 陆森 杨斌 王亮 黎传书 雷增江 骆毅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21,共6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氰基化乙烷桥键的介孔材料,经胺肟功能化后制备出偕胺肟基介孔SiO 2材料(AO-PMOs)。利用AO-PMOs对铀溶液进行吸附实验,探讨了铀溶液初始质量浓度、pH值以及吸附时间对AO-PMOs吸附铀的影响,并采用FTIR,SEM,EDS技术进行...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氰基化乙烷桥键的介孔材料,经胺肟功能化后制备出偕胺肟基介孔SiO 2材料(AO-PMOs)。利用AO-PMOs对铀溶液进行吸附实验,探讨了铀溶液初始质量浓度、pH值以及吸附时间对AO-PMOs吸附铀的影响,并采用FTIR,SEM,EDS技术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pH值为5,铀质量浓度为10 mg/L,吸附剂投加量为20 mg,反应温度为303 K的条件下,吸附效果较佳,吸附率最大为99.04%,吸附量可达25 mg/g。该吸附过程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R^2>0.98)能较好地拟合。偕胺肟基在AO-PMOs吸附铀过程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铀溶液 偕胺肟基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