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植物Ⅵ.两系杂种小麦父母本雄性育性表现与恢保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雄伦 何觉民 戴君惕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01-306,共6页
对3份生态核雄性不育小麦、20份不同生态型父本及68份两系杂种在长沙进行一个年度或连续两个年度的分期播种试验,研究其育性表现及杂种双亲恢保关系.结果表明:3个不育系均属短日低温敏感型雄性核不育小麦,ES-9,ES-1... 对3份生态核雄性不育小麦、20份不同生态型父本及68份两系杂种在长沙进行一个年度或连续两个年度的分期播种试验,研究其育性表现及杂种双亲恢保关系.结果表明:3个不育系均属短日低温敏感型雄性核不育小麦,ES-9,ES-11属“浅不育”类型,ES-10属“深不育”类型;父本和杂种育性程度不同地受温度影响,年度内及年际间育性均有较大差异;3个不育系恢复源范围大小顺序依次为ES-11,ES-9,ES-10;南方麦区春性品种(系)具有较高的恢复能力,是3个不育系的共同恢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遗传学 雄性不育 杂交 小麦 恢复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小麦研究 Ⅲ.两系杂种小麦优势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海清 刘雄伦 +3 位作者 何觉民 戴君惕 邹应斌 周美兰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9,共3页
本试验对73个两系杂种小麦在单株稀植条件下,15个杂种在群体条件下的优势表现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91.8%的供试杂种在产量上具有杂种优势,比双亲增产20%以上的占65.8%,超高亲20%以上的占 50.7%。杂种优... 本试验对73个两系杂种小麦在单株稀植条件下,15个杂种在群体条件下的优势表现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91.8%的供试杂种在产量上具有杂种优势,比双亲增产20%以上的占65.8%,超高亲20%以上的占 50.7%。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单株穗数和穗粒数增多,千粒重增加,植株增高,抽穗期提早等方面。群体条件下 15个杂种中有14个显著超过高产对照品种,平均增产27.8%,最高增产45.8%,说明两系杂种小麦具有很强 的杂种优势。但群体优势比稀植条件下的单株优势降低,可能与杂种分蘖力强造成群体荫蔽或分蘖两极分化较 慢有关。杂种优势的表现与双亲平均值和高亲值呈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优势 小麦 两系法 长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北野燕麦的开花规律及其与小麦杂交的授粉技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海清 刘雄伦 何觉民 《作物研究》 1993年第3期6-8,共3页
本研究通过在昆明和长沙两地的定株观察,探明了通北野燕麦的开花时间集中在15:00~18:00,其它时间不开花。同一穗或同一分枝,小花开放顺序从上至下;同一小穗的不同小花,开花顺序从下至上。整穗开花时间(从始花至终花)延续,10~12d。开... 本研究通过在昆明和长沙两地的定株观察,探明了通北野燕麦的开花时间集中在15:00~18:00,其它时间不开花。同一穗或同一分枝,小花开放顺序从上至下;同一小穗的不同小花,开花顺序从下至上。整穗开花时间(从始花至终花)延续,10~12d。开花期内逐日开放的小花数的频数基本呈正态分布,其中以始花后4~7d开花频数最高。开花时的天气条件对开花起止时间、开花数均有一定影响,因而在杂交时应采用不同的采用不同的采粉方法。还研究了四种不同采粉授粉方法对小麦×通北野燕麦杂交结实率的影响,表明在野燕麦非开花时段内采取的鲜黄花药不能自然膨大散粉,强行夹破药壁授粉不能使小麦结实。点药法对交结实率的影响与集粉法和剪颖法的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燕麦 开花 小麦 远缘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小麦研究——Ⅴ.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雄伦 何觉民 +4 位作者 张海清 戴君惕 邹应斌 李海林 周美兰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7,32,共5页
关键词 小麦 杂交育种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与野生燕麦杂交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海清 何觉民 +3 位作者 刘海伦 欧仕益 杨友才 李海林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01-105,共5页
对小麦×通北野燕麦的杂交结实率、成胚率、杂交后代的形态和细胞遗传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基因型×通北野燕麦的杂交结实率存在很大差异,变化幅度为0~7.95%.用DCP1,DCP2,DCP33种药剂处理授粉后的... 对小麦×通北野燕麦的杂交结实率、成胚率、杂交后代的形态和细胞遗传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基因型×通北野燕麦的杂交结实率存在很大差异,变化幅度为0~7.95%.用DCP1,DCP2,DCP33种药剂处理授粉后的小麦子房,提高了双受精率、成胚率和自然结实率,其中以DCP1的效果最佳.药剂处理的作用是有效地延长了幼胚在子房中的发育时间,但所有单性胚均不能发育成成熟种子,而双受精颖果大多可发育至成熟.杂种F1具有强大的营养生长优势,许多性状与母本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有的性状明显偏向父本野燕麦.(8722-7×野燕麦)2号株的F2群体分离广泛,且有3.7%的植株表现出野燕麦的分枝穗特征.F1染色体数均为2n=42,其中树麦×野燕麦和(8722-7×野燕麦)1号株的PMC减数分裂基本正常,而(8722-7×野燕麦)2号株的PMCMⅠ染色体构型为19~20Ⅱ⊥2~4Ⅰ.推测通北野燕麦可能具有类似球茎大麦的作用,当它与小麦杂交时,其染色体在合子形成过程中绝大多数消失,但部分染色体片段转移到小麦染色体上,并引起小麦染色体组自然加倍.还讨论了通北野燕麦在小麦远缘杂交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野燕麦 远缘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小麦研究 Ⅳ.两系杂交小麦几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6
作者 戴君惕 张海清 +4 位作者 何觉民 刘雄伦 邹应斌 周美兰 李海林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7-9,共3页
以3个光温敏不育系ES—12、ES—3、ES—4与5个父本的15个杂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测定了    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亩产等4个性状的配合力。从各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综合考虑,      优... 以3个光温敏不育系ES—12、ES—3、ES—4与5个父本的15个杂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测定了    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亩产等4个性状的配合力。从各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综合考虑,      优良组合的选配一般应从ES—3、ES—12和远优2号、川育21688和9028—7等品系中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结实性状与籽粒相对含水率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友胜 余铁桥 贺汉林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6期538-544,共7页
对亚种间杂交稻PE037×02428籽粒结实性状和籽粒相对含水率的研究表明:亚种间杂交稻4月上、中旬和6月上、中旬播种有利其籽粒的充实,5月初播种则结实率最低:亚种间杂交稻的结实率受源、库影响明显;结实率低的主要... 对亚种间杂交稻PE037×02428籽粒结实性状和籽粒相对含水率的研究表明:亚种间杂交稻4月上、中旬和6月上、中旬播种有利其籽粒的充实,5月初播种则结实率最低:亚种间杂交稻的结实率受源、库影响明显;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经济性状 物质运输 杂交水稻 籽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光合产物积累和分配特性的研究
8
作者 张友胜 贺汉林 余铁桥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15-217,共3页
对亚种间杂交稻组合PE037×02428光合产物积累和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a.亚种间杂交稻较品种间杂交稻具有更大的光合产物积累优势,但实际产量不高;b.亚种间杂交稻光合产物积累在乳熟末期前各时期的比重较大,后期则... 对亚种间杂交稻组合PE037×02428光合产物积累和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a.亚种间杂交稻较品种间杂交稻具有更大的光合产物积累优势,但实际产量不高;b.亚种间杂交稻光合产物积累在乳熟末期前各时期的比重较大,后期则比重较小;c.亚种间杂交稻各不同生育时期光合产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关系较为复杂,提高移栽至孕穗期的生物产量对增加经济产量作用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合物 产量/杂交水稻 积累和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活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邹定辉 萧凯 +1 位作者 张荣铣 方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5期427-432,共6页
以扬麦5号为试验材料,对小麦生育后期根系的衰老生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表明,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活性(TTC还原力)的变化呈“L”型的下降趋势,即从孕穗期至开花期,根系活性急剧下降;灌浆至成熟期,根系活性则处于低值水平的... 以扬麦5号为试验材料,对小麦生育后期根系的衰老生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表明,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活性(TTC还原力)的变化呈“L”型的下降趋势,即从孕穗期至开花期,根系活性急剧下降;灌浆至成熟期,根系活性则处于低值水平的相对缓慢的下降趋势.在根系活性急剧下降阶段,根中蔗糖转化酶活性变化与TTC还原力下降趋势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54),因而认为,根系活性急剧下降的原因可能与根中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严重亏缺有关.在生育后期根系活性下降过程中,根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活性的变化也与根系TTC还原力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剪穗能使根系生理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根系生长期 生理学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10雄性败育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美兰 唐启源 +1 位作者 程尧楚 何觉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17-122,共6页
观察了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10的雄性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出现诸多异常现象,但是大多数花粉母细胞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正常的四分体.在花粉粒发育时期,能形成正常的单核花粉粒,大部分单核花... 观察了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10的雄性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出现诸多异常现象,但是大多数花粉母细胞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正常的四分体.在花粉粒发育时期,能形成正常的单核花粉粒,大部分单核花粉粒能进行有丝分裂形成二核或三核花粉粒.但是,其细胞质稀薄解体,营养核不清,花粉粒变为椭圆形、三角形和多边形.花粉败育主要发生在二核期到三核期,花粉粒以染败为主,败育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粉 败育 光温敏核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14花粉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美兰 程尧楚 +1 位作者 邹应斌 何觉民 《作物研究》 1996年第4期20-26,共7页
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到花粉粒的形成和发育期,对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14的雄性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ES-14在减数分裂期间虽观察到异常现象,但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能正常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花粉粒发育... 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到花粉粒的形成和发育期,对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14的雄性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ES-14在减数分裂期间虽观察到异常现象,但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能正常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花粉粒发育到单核靠边期后,不能进行核分裂,发育停止,然后核解体,核物质分散在细胞内,花粉粒逐渐变形,不能形成二核和三核花粉粒。开花期花粉粒形状为三角形和不规则形,对碘-碘化钾溶液不呈蓝色反应,花粉败育率达100%。花粉败育发生在单核靠边期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温敏核不育 花粉败育 细胞学 ES-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雄性不育小麦ES-50育性转换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吴秋云 何觉民 +1 位作者 罗红兵 黄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9-91,共3页
为探讨生态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转换特性 ,在长沙自然气候条件下 ,通过分期播种对生态雄性不育小麦ES- 5 0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ES- 5 0是一个有明显育性转换特性的生态雄性不育系 ,早播不育 ,晚播可育 ;育性转换的临... 为探讨生态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转换特性 ,在长沙自然气候条件下 ,通过分期播种对生态雄性不育小麦ES- 5 0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ES- 5 0是一个有明显育性转换特性的生态雄性不育系 ,早播不育 ,晚播可育 ;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约为 13℃ ,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为抽穗前 2 1~ 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性转换 ES0-50生态雄性不育小麦 温敏期 临界温度 育性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温敏核不育小麦育性转换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周美兰 何觉民 +2 位作者 邹应斌 刘雄伦 李海林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31-235,共5页
采用分期播种和控制光周期试验,研究了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10的发育特性和育性转换的光温条件。结果表明,ES-10具有明显的雄性育性转换特性,其育性转换受光周期的诱导。在10~13h光周期处理下,ES-10的雄性育性... 采用分期播种和控制光周期试验,研究了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10的发育特性和育性转换的光温条件。结果表明,ES-10具有明显的雄性育性转换特性,其育性转换受光周期的诱导。在10~13h光周期处理下,ES-10的雄性育性随光长增加而逐步恢复,表现出由不育到半不育直到可育的连续变化趋势,在10h和11h光长下,花粉败育率分别为99.2%和99.5%,自然光长下花粉败育率为100%。其雄性育性转换的光周期敏感期在雌雄蕊分化期至药隔形成期,感应历期约14d,临界光长小于11.5h.光温敏核不育小麦同样具有光敏核不育水稻两个光周期反应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周期 温度 细胞核 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生态雄性不育系ES-10和ES-8的制种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罗红兵 何觉民 +2 位作者 戴君惕 刘雄伦 杨友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2期83-89,共7页
为探明小麦生态雄性不育系ES-8,ES-10和恢复系恢17,83-2的部分制种特性,1995~1996年度和1996~1997年度在长沙连续两个年度进行了制种试验.结果表明:利用ES-8,ES-10进行制种,于9月底... 为探明小麦生态雄性不育系ES-8,ES-10和恢复系恢17,83-2的部分制种特性,1995~1996年度和1996~1997年度在长沙连续两个年度进行了制种试验.结果表明:利用ES-8,ES-10进行制种,于9月底至10月上旬播种,两年度均稳定不育.不育系和恢复系开花比较集中,单穗一日开花高峰期不育系为:8:00~11:00,恢复系为9:00~12:00,群体开花历期7~8d,单穗开花历期4~5d.就开颖状况而言,不育系ES-8优于ES-10,ES-8在没有接受花粉条件下不闭颖,而ES-10则明显存在“开颖-闭颖-再开颖”的过程,开颖后几分钟张颖角度达到最大值,并可以保持1~2h,此时是接受花粉的最佳时期.不育系的柱头活力一般可以维持8~9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雄性不育系 制种 异交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友才 何觉民 +1 位作者 罗红兵 刘雄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4-27,共4页
通过考察生态雄性不育小麦 ES- 10与 6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小麦品种 (系 )及其杂交后代 F1 ,F2 ,BCF1 的育性变化规律 ,研究了 ES- 10育性转换的遗传机制 .结果表明 :ES- 10的雄性育性遗传受细胞核基因控制 ,与细胞质基因无关 ;其育性遗传... 通过考察生态雄性不育小麦 ES- 10与 6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小麦品种 (系 )及其杂交后代 F1 ,F2 ,BCF1 的育性变化规律 ,研究了 ES- 10育性转换的遗传机制 .结果表明 :ES- 10的雄性育性遗传受细胞核基因控制 ,与细胞质基因无关 ;其育性遗传表现出明显的数量遗传特征 ,为数量性状遗传 ,雄性育性受一组对环境条件 (主要为温光条件 )敏感的微效基因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态雄性不育系 遗传 细胞核基因 数量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小麦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与异交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友才 何觉民 刘雄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6期550-554,共5页
在长沙自然条件下,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两个小麦光温敏不育系ES-09和ES-10的育性稳定性和部分异交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半冬性不育系ES-10的不育性稳定,不育播期范围宽;弱春性不育系ES-09的不... 在长沙自然条件下,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两个小麦光温敏不育系ES-09和ES-10的育性稳定性和部分异交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半冬性不育系ES-10的不育性稳定,不育播期范围宽;弱春性不育系ES-09的不育性年际间不太稳定,不育播期范围窄,(2)两个不育系的开花均明显地较恢复系集中,开花历期7~8d,单穗花历期5~6d.两个不育系的开颖状况存在较大差异,ES-09优于ES-10,其颖壳张开角度大,时间长,而ES-10则存在一个“开颖-闭颖-再开颖”的过程。(3)两个光温敏不育系的柱头生活力均达到10d以上,且以开花后第四天授粉异交结实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杂交育种 特性 光温敏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种小麦的研究与利用战略
17
作者 张海清 戴君惕 何觉民 《作物研究》 1992年第S2期1-4,8,共5页
自Wilson和Ross(1962)发现具有T.timopheevi细胞质的T型不育系并实现“三系”配套算起,杂种小麦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到目前,虽然在各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但杂种小麦仍未能在生产上广泛推开,而与此同时,玉米、水稻、高粱等作... 自Wilson和Ross(1962)发现具有T.timopheevi细胞质的T型不育系并实现“三系”配套算起,杂种小麦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到目前,虽然在各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但杂种小麦仍未能在生产上广泛推开,而与此同时,玉米、水稻、高粱等作物的杂种优势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小麦作为世界第一大作物,其杂种优势为什么迟迟不能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才能开创出杂种小麦的研究和利用新局面?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小麦 研究与利用 T型不育系 普通小麦 核不育系 小麦杂种优势 恢复源 恢复度 光温敏不育系 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小麦E优102的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18
作者 邹应斌 何觉民 曾利荣 《作物研究》 1993年第3期9-12,共4页
本文报道了1992~1993年两年系杂交小麦E优102播种期试验和施肥量试验的结果。指出E优102在长沙9月初至10月上旬播种,均在4月中旬抽穗,5月20日前后两天成熟,可在我省作麦稻两热栽培。采用免耕密点播,播种前施复合肥376~450kg/ha,齐苗后... 本文报道了1992~1993年两年系杂交小麦E优102播种期试验和施肥量试验的结果。指出E优102在长沙9月初至10月上旬播种,均在4月中旬抽穗,5月20日前后两天成熟,可在我省作麦稻两热栽培。采用免耕密点播,播种前施复合肥376~450kg/ha,齐苗后和6~7叶期分别追施尿素和75~120kg/ha,可获得3750kg/ha以上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杂交小麦 E优102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催化活性的研究Ⅱ.DNA分子催化机理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学文 戴君惕 董延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6期535-537,共3页
通过乙酸萘酯水解产物的显色反应,研究了DNA分子二级结构对催化萘酯水解活性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双链DNA(dsDNA)分子具有良好催化乙酸-α-萘酯、乙酸-β-萘酯水解的活性,而单链DNA(ssDNA)则完全不具备这... 通过乙酸萘酯水解产物的显色反应,研究了DNA分子二级结构对催化萘酯水解活性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双链DNA(dsDNA)分子具有良好催化乙酸-α-萘酯、乙酸-β-萘酯水解的活性,而单链DNA(ssDNA)则完全不具备这种活性,DNA完全酶解产物也不能使α-萘酯产生显色反应。因此认为,DNA分子是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高分子。从DNA二级结构角度探讨了其催化萘酯水解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 芳酯 催化活性 机理 萘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催化活性的研究Ⅰ.裸露DNA分解萘酯活性的检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戴君惕 张学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6期531-534,共4页
将小麦、鲤鱼和λ-噬菌体的裸露DNA溶液分别与萘酯-固蓝染色液混合温浴,检测出DNA分解萘酯的活性,支持了王身立等关于绿豆DNA具有分解萘酯活性的发现。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 芳酯 催化活性 分解反应 萘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