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性肝损伤的免疫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曾祥昌 饶泰 +4 位作者 陈露露 李超鹏 曾贵荣 陈军 欧阳冬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3-1146,共14页
药物性肝损伤是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研究表明,药物性肝损伤主要由免疫反应介导。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是目前报道与药物性肝损伤相关性最强的遗传因素。由于HLA等位基因的阳性预测值低... 药物性肝损伤是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研究表明,药物性肝损伤主要由免疫反应介导。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是目前报道与药物性肝损伤相关性最强的遗传因素。由于HLA等位基因的阳性预测值低,给药前HLA基因筛查对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转化价值有限;但其阴性预测值较高,在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和因果关系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抗原加工呈递通路、T细胞受体、免疫刺激分子、细胞因子等免疫相关基因多态性被发现与药物性肝损伤有关;未来将这些基因与HLA联合分析或许可加深药物性肝损伤机制的理解,同时推动其转化应用于临床来改善人类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人类白细胞抗原 免疫遗传 药物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貂在抗感染药物非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学武 唐梓宁 +2 位作者 彭冬冬 杜艳华 姜德建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9-818,共20页
雪貂应用于抗感染药物评价的优势在于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病毒株)能不经宿主适应直接进行感染和传播,且动物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与人极为相似。虽然雪貂在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其应用范围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与雪貂... 雪貂应用于抗感染药物评价的优势在于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病毒株)能不经宿主适应直接进行感染和传播,且动物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与人极为相似。虽然雪貂在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其应用范围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与雪貂缺少相应的实验动物饲养和应用的国家级标准,缺乏特异性的诊断和检测试剂等因素有关。本文对雪貂作为感染疾病模型的特点进行总结,并汇总分析了雪貂在抗感染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方向,旨在促进雪貂作为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貂 抗感染药物 标准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消炎宁抗甲型流感H3N2病毒的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3
作者 周莎莎 程雪清 +4 位作者 彭冬冬 王小青 扶丽君 肖文喜 张国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7-354,共8页
目的:研究清热消炎宁(QRXYN)体内抗病毒药效及作用机制,为其防治甲型流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感染甲型流感H3N2病毒小鼠模型,通过小鼠体质量变化、肺组织病理改变、血凝滴度、病毒载量评价QRXYN抗甲型流感病毒的药效作用;通过ELISA... 目的:研究清热消炎宁(QRXYN)体内抗病毒药效及作用机制,为其防治甲型流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感染甲型流感H3N2病毒小鼠模型,通过小鼠体质量变化、肺组织病理改变、血凝滴度、病毒载量评价QRXYN抗甲型流感病毒的药效作用;通过ELISA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β、IL-4、IFN-γ、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巨噬细胞(F4/80)、辅助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比例;通过免疫印迹法(WB)检测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抑制因子κB激酶-β(IKK-β)、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IκBα)和磷酸化IκB激酶-α(p-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奥司他韦及清热消炎宁均能减轻小鼠肺组织病变程度,降低小鼠肺组织血凝滴度及病毒载量(P<0.01),降低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4、VCAM-1的水平(P<0.05,P<0.01),减少巨噬细胞比例(P<0.05,P<0.01),提高CD4^(+)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比例(P<0.05,P<0.01);此外奥司他韦可降低小鼠肺脏MYD88蛋白表达(P<0.05),清热消炎宁可降低小鼠肺脏IKK-β与P-IκBα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清热消炎宁具有良好的体内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功能和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 髓样分化因子88 奥司他韦 肺泡灌洗液 血凝滴度 IΚB激酶 T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菌群参与槟榔提取物诱发大鼠口腔溃疡的作用研究
4
作者 彭冬冬 陈相池 +5 位作者 唐梓宁 刘学武 袁湘中 李萌 厉巧 章泽恒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目的通过槟榔提取物构建大鼠口腔溃疡模型,观察口腔内菌群结构变化及多样性特征,探索口腔菌群和局部炎性因子参与槟榔提取物诱发大鼠口腔溃疡的发病作用机制研究,为临床防治口腔溃疡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 目的通过槟榔提取物构建大鼠口腔溃疡模型,观察口腔内菌群结构变化及多样性特征,探索口腔菌群和局部炎性因子参与槟榔提取物诱发大鼠口腔溃疡的发病作用机制研究,为临床防治口腔溃疡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治疗组(桂林西瓜霜,8 mg/d,连续7 d),10只/组。大鼠口腔黏膜经皮下注射10 g/mL的槟榔提取物,复制大鼠口腔溃疡模型。通过观察溃疡面积、溃疡评分、局部组织口腔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IL-8水平,并取口腔黏膜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的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口腔微生物菌群结构分布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溃疡面积显著增大,溃疡评分显著上升(P<0.01),口腔黏膜组织TNF-α、IL-2、IL-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大鼠口腔唾液的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P<0.05)、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P<0.001)均显著减少,模型组大鼠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生或局灶性坏死,黏膜固有层水肿、出血,并伴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组大鼠溃疡面积显著减少(P<0.05,P<0.01),溃疡评分显著减少(P<0.05),口腔黏膜组织TNF-α(P<0.01)、IL-2(P<0.05)、IL-8(P<0.05)水平均显著降低,大鼠口腔唾液的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P<0.001)、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P<0.01)显著增加,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P<0.01)显著减少,口腔黏膜组织病变程度有明显改善。结论槟榔提取物可成功复制大鼠口腔溃疡模型,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口腔正常菌群水平降低,潜在致病菌水平升高,破坏其口腔菌群微生物平衡,进而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引起局部促炎因子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提取物 口腔溃疡 口腔菌群 炎性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介导大鼠侵袭性黑曲霉菌肺病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5
作者 唐梓宁 陈相池 +5 位作者 刘学武 周志敏 厉巧 肖洒 姜德建 彭冬冬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72,共10页
目的 本研究建立免疫抑制大鼠侵袭性黑曲霉菌肺病模型,为抗侵袭性肺曲霉病药物药效学评价及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对照组、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动物。每天进行... 目的 本研究建立免疫抑制大鼠侵袭性黑曲霉菌肺病模型,为抗侵袭性肺曲霉病药物药效学评价及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对照组、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动物。每天进行一般临床观察,分别于造模第3、7天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水平,并检测外周血CD4^(+)、CD8^(+)细胞比例及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含量,同时观察肺泡灌洗液黑曲霉菌负荷和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环磷酰胺对照组、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造模后均出现自主活动减少及竖毛,且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伴有呼吸急促,可闻及肺部湿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对照组大鼠血中CD4^(+)、WBC、Neu、IgG、IgM水平均显著减少,CD8^(+)比例显著增加(P<0.05,P<0.01);与环磷酰胺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中、高剂量组大鼠血中IgG、IgM、CD4^(+)水平均显著减少(P<0.05,P<0.01),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中WBC、Neu水平均显著减少(P<0.05,P<0.01),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中、高剂量组大鼠血中CD8^(+)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中GM水平及肺泡灌洗液黑曲霉菌负荷均显著增加(P<0.05,P<0.01);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出现菌丝分布和肺泡上皮破坏、肺泡内支气管上皮杯状细胞增多、炎症细胞浸润,其病变程度与造模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本研究采用黑曲霉菌联合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剂构建侵袭性黑曲霉菌肺病模型,病程与菌液浓度和造模时间呈正相关,证实细胞免疫在该病发病机制方面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免疫球蛋白也可影响侵袭性肺曲霉病疾病的发展过程,推测侵袭性肺曲霉病发病机制可能与体液免疫中免疫球蛋白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曲霉病 免疫抑制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柯萨奇病毒B组3型感染幼龄大鼠动物模型的研究
6
作者 张卓 刘学武 +4 位作者 陈相池 肖洒 杨柳 姜德建 彭冬冬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25年第7期1032-1042,共11页
目的利用不同浓度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感染幼龄SD大鼠,探究病毒在大鼠组织分布、免疫应答以及炎症因子的反应,有助于揭示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为药物筛选和疗效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7日龄SD大鼠经腹腔注射不同剂... 目的利用不同浓度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感染幼龄SD大鼠,探究病毒在大鼠组织分布、免疫应答以及炎症因子的反应,有助于揭示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为药物筛选和疗效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7日龄SD大鼠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CVB3(TCID_(50)为10^(-3.34)/100μL),分别于造模第4、8天采用流式细胞检测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4^(+)、CD8^(+)),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心脏、肝、脾、脑、肾、胃肠道组织CVB3载量,采用大鼠ELISA试剂盒检测组织中TNF-α、IFN-γ水平,并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不同剂量的CVB3可引起幼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且体质量下降;CVB3主要分布于胃、小肠、大肠组织及粪便,其中在大肠及粪便中载量最高;与正常组比较,原液组(TCID_(50)=10^(-3.34)/100μL)幼龄大鼠全血中CD8^(+)T比例增加和CD4^(+)/CD8^(+)比值减少(P<0.05,P<0.01),大肠组织中TNF-α高表达和IFN-γ低表达(P<0.05,P<0.01),病理组织观察可见大肠组织黏膜下层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而10-1组、10-2组、10-3组幼龄大鼠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比例、TNF-α、IFN-γ含量及组织形态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不同剂量的CVB3诱导幼龄SD大鼠感染模型,其中原液攻毒CVB3(TCID_(50)=10^(-3.34)/100μL)可引起幼龄大鼠大肠组织病理损伤、病毒大量复制可引起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细胞失调,提示CVB3病毒对幼龄大鼠具有独特的致病机制,为开发抗CVB3病毒感染药物评价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B3 幼龄SD大鼠 组织分布 免疫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肉鸡组织中4种异喹啉类生物碱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梦婷 胡南希 +2 位作者 邹湘霖 杨子辉 曾建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43-1753,共11页
【目的】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肉鸡组织中原阿片碱、别隐品碱、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以便更好地监测博落回散和博普总碱散活性成分在肉鸡组织中的分布与残留情况。【方法】对肉鸡... 【目的】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肉鸡组织中原阿片碱、别隐品碱、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以便更好地监测博落回散和博普总碱散活性成分在肉鸡组织中的分布与残留情况。【方法】对肉鸡组织进行前处理方法优化,以0.1%甲酸水和乙腈为流动相,在Agilent Zorbax SB-C18上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为1μL,在正离子模式下通过多反应监测模式采集数据,采用内标校正和外标法测定生物碱含量,并对方法线性、检测限与定量限、基质效应、回收率、批内与批间精密度、准确度及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和别隐品碱的线性范围为0.5~200μg/L,血根碱为2~200μg/L,相关系数均≥0.999,线性关系良好;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和别隐品碱的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2和0.5μg/L,血根碱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1和2μg/L。4种生物碱在高、中、低浓度下方法回收率达到86.61%~111.17%,批内与批间精密度和准确度均≤14.93%,基质效应为81.73%~120.78%,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均≤13.55%。【结论】本试验建立了同时检测肉鸡心脏、肝脏、肾脏、胸肌和腿肌中4种异喹啉类生物碱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符合各项方法学考察要求,具有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方便快捷等特点,可实现对肉鸡组织中痕量生物碱的精确、快速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喹啉类生物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痕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口鼻吸入法建立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病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彭冬冬 江芝 +4 位作者 陈相池 唐梓宁 杜艳华 姜德建 刘学武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4-1125,共12页
目的 比较烟雾经口鼻吸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气管滴注和烟雾全身暴露+脂多糖气管滴注诱导的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模型的差异,为COPD模型的构建提供新的造模方法。方法 将9... 目的 比较烟雾经口鼻吸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气管滴注和烟雾全身暴露+脂多糖气管滴注诱导的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模型的差异,为COPD模型的构建提供新的造模方法。方法 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烟雾全身暴露组、烟雾口鼻吸入组,每组30只。烟雾全身暴露组采用“自制熏烟箱”进行烟雾的全身暴露,烟雾口鼻吸入组采用“定量吸烟装置”进行口鼻吸入烟雾,两组动物均每天进行烟雾暴露1次,每次60 min,连续8周,同时分别于造模第1、7、15、21天经气管注入LPS(1 mg/kg),以诱导建立COPD模型。分别对定量吸烟装置和自制烟熏箱生成的烟雾进行质量控制,包括烟雾颗粒的浓度稳定性和均一性验证,烟雾颗粒的粒径分布检测,并分别于造模4、6、8周通过肺功能检查、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来比较两种造模方式的差异。结果 定量吸烟装置能生成浓度稳定的烟雾(浓度分别为1.1 mg/L(以颗粒计)和0.1 mg/L(以尼古丁计)),且其质量中值粒径(median mass aerodynamic diameter, MMAD)(以尼古丁计)为0.86μm,几何标准差(geometric standard deviation, GSD)为2.12,自制烟熏箱所生成的烟雾浓度稳定性和均一性偏差均明显大于定量吸烟装置;烟雾口鼻吸入组大鼠肺功能FEV_(0.2)/FVC、肺顺应性(Cdyn)指标均较烟雾全身暴露组下降更为明显,气道阻力(penh)增加更明显;烟雾口鼻吸入组大鼠肺泡灌洗液IL-6、TNF-α水平在造模后6周即可见显著增加,烟雾全身暴露组大鼠需至造模8周。烟雾口鼻吸入组和全身暴露组大鼠造模后支气管炎症病变程度基本相当,但口鼻吸入组的肺气肿病变程度更严重,且与全身暴露组(造模8周)相比,口鼻吸入组(造模6周出现)肺气肿病变出现统计学差异的时间更早;烟雾口鼻吸入组平均内衬间隔(mean linear intercept, MLI)在造模4~8周均显著增大,平均肺泡数(mean alveolar number, MAN)在造模6~8周均显著减少;烟雾全身暴露组仅造模8周可见MLI显著增大和MAN显著减少。烟雾口鼻吸入组肺功能指标(FEV_(0.2)/FVC、Cdyn、Penh)、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水平(IL-6、TNF-α)、肺泡组织病理学变化(支气管严重和肺气肿病理评分、MLI、MAN)在造模后均可见显著的异常改变,但各指标变化的变异系数(CV%)明显小于烟雾全身暴露组的相应指标。结论 LPS(1.0 mg/kg)气管滴注联合烟雾全身暴露或烟雾口鼻吸入均能构建典型的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病模型,其中烟雾口鼻吸入能缩短模型构建的造模周期,连续造模6周即可成模,表现为典型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症状(肺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肺脏慢性炎症浸润,并同时伴有肺气肿),且模型动物个体间的差异更小(烟雾口鼻暴露vs烟雾全身暴露,CV%值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鼻吸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香烟 脂多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混合细菌感染性肺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彭冬冬 陈相池 +2 位作者 夏伟 刘学武 王菲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0-807,共8页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混合细菌感染性肺炎模型,为药效评价提供动物模型支持。方法SD大鼠3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红霉素组,每组12只。各组麻醉后,模型对照组、红霉素组气管滴入1×...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混合细菌感染性肺炎模型,为药效评价提供动物模型支持。方法SD大鼠3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红霉素组,每组12只。各组麻醉后,模型对照组、红霉素组气管滴入1×10^(8) CFU/mL混合菌液,每只0.5 mL,空白对照组滴入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2 h后进行口鼻吸入给药,每天3次,每次10 min,每次间隔4 h,连续给药7 d。给药期间,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造模第3、7天检查大鼠肺功能,测定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白细胞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ELISA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对肺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计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体温、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NF-α、IL-6显著增大,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200)/FVC)、潮气容积(V_(T))显著减小,大鼠肺泡结构被破坏,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间质增厚;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红霉素组体温、WBC、Neu%、TNF-α、IL-6显著下降,FVC、FEV_(200)/FVC、V_(T)显著上升,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肺组织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数目明显减少。结论本实验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混合细菌,经气管滴入大鼠肺建立细菌感染性肺炎模型成功,可用来进行药效作用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肺炎 大鼠 混合感染 炎症因子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真菌性中耳炎模型建立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冬冬 陈相池 +3 位作者 唐梓宁 肖洒 彭西湘 刘学武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42,共8页
目的建立白色念珠菌诱导的大鼠真菌性中耳炎模型,为药效评价提供动物模型支持。方法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注射组、潮湿组、免疫抑制组和潮湿+免疫抑制组,每组10只。实验开始1~3 d,潮湿组每日对大鼠右侧耳部滴入... 目的建立白色念珠菌诱导的大鼠真菌性中耳炎模型,为药效评价提供动物模型支持。方法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注射组、潮湿组、免疫抑制组和潮湿+免疫抑制组,每组10只。实验开始1~3 d,潮湿组每日对大鼠右侧耳部滴入2次0.9%氯化钠注射液,免疫抑制组每日经口灌胃给予0.81 mg/kg醋酸地塞米松药液,潮湿+免疫抑制组每日对大鼠右侧耳部滴入两次0.9%氯化钠注射液的同时每日经口灌胃给予0.81 mg/kg醋酸地塞米松药液。第4天,各组麻醉后,潮湿组、免疫抑制组和潮湿+免疫抑制组将1×10^(10)CFU/mL白色念珠菌悬液经鼓膜穿刺注入到大鼠右侧中耳腔,每只50μL,空白注射组大鼠注入等体积空白培养液,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每日对潮湿组、潮湿+免疫抑制组大鼠右侧耳部滴入2次0.9%氯化钠注射液。造模期间,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症状;造模第5、10、15天采集耳道分泌物进行白色念珠菌培养和革兰氏染色计数,造模第15天ELISA检测耳道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HE染色观察中耳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空白注射组相比,潮湿组、免疫抑制组和潮湿+免疫抑制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中耳炎症状,IL-6、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中耳出现不同程度的黏膜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现象,且免疫抑制组和潮湿+免疫抑制组大鼠耳道分泌物中白色念珠菌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P<0.01)。结论本实验使用鼓膜穿刺方式注射白色念珠菌建立真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成功,在潮湿+免疫抑制条件效果更佳,可用来进行药效学作用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中耳炎 大鼠 白色念珠菌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