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大口黑鲈全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谢中国 杨品红 《当代水产》 2025年第4期76-77,79,共3页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又名加州鲈,隶属鲈形目、鲈亚目、太阳鱼科、黑鲈属,因其肉质鲜美细嫩、无肌间刺、养殖周期短等优点,倍受市场青睐。大口黑鲈于1983年引入我国,经过40余年的推广养殖,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又名加州鲈,隶属鲈形目、鲈亚目、太阳鱼科、黑鲈属,因其肉质鲜美细嫩、无肌间刺、养殖周期短等优点,倍受市场青睐。大口黑鲈于1983年引入我国,经过40余年的推广养殖,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产业规模日趋庞大,养殖产量节节攀高,有望发展为百万吨级的养殖品种。根据《2024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2023年大口黑鲈养殖总产量为888,030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产量 全产业链 大口黑鲈 产业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晏溪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
2
作者 杨映苗 谢晓 +8 位作者 彭顿 郭钰昕 胡丽丽 王金龙 王文彬 罗丛强 李丽华 胡维军 邹喜 《当代水产》 2025年第5期70-71,共2页
浮游植物是自然水体生态系统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和生物链的基础环节,具有生活周期短和分布范围广等特点。其群落结构的变化会引起系统中食物网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Lepistöet al.,2004;李敦海... 浮游植物是自然水体生态系统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和生物链的基础环节,具有生活周期短和分布范围广等特点。其群落结构的变化会引起系统中食物网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Lepistöet al.,2004;李敦海等,2007)。浮游植物群落对环境条件的改变敏感,可对水质变化提供早期的预警,其结构的变化常被作为河流健康的一个很好的指示。以浮游植物群落作为淡水生态健康评价的指示生物已在湖泊(王世欢等,2023;李强等,2024)、水库(魏洪祥等,2021;陈航等,2025)、大型河流(郜星晨等,2025;周宇恒等,2025)等水域有大量报道,溪流水域鲜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变化 浮游植物 大晏溪 群落结构 秋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水系4个淡水养殖湖表层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驱动因子 被引量:1
3
作者 唐白露 文晓萱 +6 位作者 胡蓉 魏荣 周鸿 邵立业 韩庆 陈中元 唐映红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3,共9页
为探究淡水养殖湖表层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以环洞庭湖水系4个淡水养殖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沉积物中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响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淡水养殖湖表层... 为探究淡水养殖湖表层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以环洞庭湖水系4个淡水养殖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沉积物中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响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淡水养殖湖表层沉积物氮、磷和有机污染问题严重。物种丰富度排序为津市西湖>澧县北民湖>汉寿县安乐湖>华容县东湖,物种多样性排序为汉寿县安乐湖>澧县北民湖>津市西湖>华容县东湖。沉积物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最大,细菌以在属水平上没有明确的分类信息或分类名称的菌属及未能在体外分离培养的菌属为主。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pH、硝态氮、铵态氮、有机磷和无机磷是影响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冗余分析表明,铵态氮是影响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驱动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淡水养殖湖的治理和维护提供参考,推动环洞庭湖水系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养殖湖 表层沉积物 环境因子 细菌群落结构 微生物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梭菌调节慢性碱胁迫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影响的作用机理
4
作者 林长宏 张博 +7 位作者 杨铿 李太初 闫路路 李傲 赵倩 崔雅贤 邱丽华 赵超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07-2016,共10页
【目的】探究丁酸梭菌调节慢性碱胁迫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影响的作用机理,为改善碱性水环境下草鱼养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试验设对照(CON)、20 mmol/L碱度(20 mmol/L)、40 mmol/L碱度(40 mmol/L)、20 mmol/L碱度+丁酸梭菌(20 m... 【目的】探究丁酸梭菌调节慢性碱胁迫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影响的作用机理,为改善碱性水环境下草鱼养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试验设对照(CON)、20 mmol/L碱度(20 mmol/L)、40 mmol/L碱度(40 mmol/L)、20 mmol/L碱度+丁酸梭菌(20 mmol/L+丁酸梭菌)和40 mmol/L碱度+丁酸梭菌(40 mmol/L+丁酸梭菌)组。试验结束后,测定草鱼的生长性能指标。从草鱼背部白肌切取肌肉组织,测定肌肉质构特性。采集草鱼背部肌肉组织,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肌肉组织结构观察。取各组草鱼背部肌肉组织,计算离心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和贮存损失率。利用MS-222麻醉草鱼,使用1 mL无菌注射器从草鱼尾静脉采集血液样本,检测血清生化指标浓度。【结果】生长性能指标测定结果显示,20 mmol/L和40 mmol/L组草鱼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CON组(P<0.05,下同),而饲料系数高于CON组,尤其是40 mmol/L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CON组;20 mmol/L+丁酸梭菌组草鱼终末体质量较20 mmol/L组有所升高,40 mmol/L+丁酸梭菌组草鱼终末体质量与40 mmol/L组无显著差异(P>0.05);40 mmol/L+丁酸梭菌组草鱼内脏体指数显著高于40 mmol/L组,且基本恢复至CON组水平。肌肉质构特性测定结果显示,40 mmol/L+丁酸梭菌组草鱼肌肉硬度、黏附性和咀嚼性均高于40 mmol/L组。肌肉组织结构观察结果显示,与20 mmol/L组相比,20 mmol/L+丁酸梭菌组草鱼肌肉组织结构略有改善但仍有损伤,肌纤维排列有所改善但未完全恢复;与40 mmol/L组相比,40 mmol/L+丁酸梭菌组草鱼肌肉组织结构更为紧密,肌肉组织明显改善,但仍有损伤。肌肉持水力测定结果显示,40 mmol/L组草鱼肌肉蒸煮损失率最低,20 mmol/L+丁酸梭菌和40 mmol/L+丁酸梭菌组草鱼肌肉贮存损失率显著低于20 mmol/L和40 mmol/L组。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20 mmol/L和40 mmol/L组草鱼尿素浓度显著降低;20 mmol/L、40 mmol/L、20 mmol/L+丁酸梭菌和40 mmol/L+丁酸梭菌组草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均低于CON组,尿酸浓度均显著低于CON组;与CON组相比,20 mmol/L和40 mmol/L组草鱼血糖浓度升高,添加丁酸梭菌后,血糖浓度进一步升高;40 mmol/L组草鱼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和总蛋白浓度均高于20 mmol/L组,添加丁酸梭菌后白蛋白、球蛋白和总蛋白浓度有所降低;40 mmol/L组草鱼高密度脂蛋白浓度高于20 mmol/L组,添加丁酸梭菌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有所降低;与CON组相比,20 mmol/L和40 mmol/L组草鱼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浓度有所升高,添加丁酸梭菌处理后浓度有所降低。【结论】高碱环境能通过扰乱营养代谢、降低肠道健康水平和损伤肌肉组织等途径,削弱草鱼生长性能和生理功能。丁酸梭菌能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调节营养代谢、改善肠道健康和增强抗应激能力,缓解碱胁迫对草鱼的负面影响,但在高碱环境下,丁酸梭菌的调节能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碱胁迫 草鱼 丁酸梭菌 生长性能 肌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中药渣对秸秆体外发酵及甲烷生成的影响
5
作者 郭冬生 唐武 +1 位作者 贺志雄 汤少勋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83-1893,共11页
为研究不同中药渣对秸秆发酵特性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3只装有瘤胃瘘管的成年湘东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设计9×2+1两因素完全随机试验,将9种中药渣(白术、柴胡、甘草、黄柏、黄连、黄芪、肉桂皮、山银花和玄参)分别按0.5%和... 为研究不同中药渣对秸秆发酵特性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3只装有瘤胃瘘管的成年湘东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设计9×2+1两因素完全随机试验,将9种中药渣(白术、柴胡、甘草、黄柏、黄连、黄芪、肉桂皮、山银花和玄参)分别按0.5%和1.0%的水平添加到玉米秸秆中,测定产气量、瘤胃发酵参数、微生物蛋白产量MCP、代谢能ME以及CH_(4)和H_(2)的产量。结果表明,相对对照组,添加白术、黄连和肉桂皮可显著提高秸秆理论最大产气量(V_(f);P<0.0001),添加肉桂皮显著提高起始降解速率(FRD_(0))(P<0.05)。添加中药渣显著降低发酵液pH(P<0.05),添加1.0%水平中药渣的pH和NH_(3)-N浓度显著高于0.5%水平(P<0.05)。黄连处理显著提高NH_(3)-N浓度(P<0.05),白术和黄连组的ME和MCP产量显著增加(P<0.05)。添加白术、黄连、黄芪、肉桂皮和山银花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CH_(4)和H_(2)的V_(f)(P<0.0001),9种中药渣中白术、黄连、黄芪和肉桂皮的CH_(4)-V_(f)值显著高于玄参、黄柏和柴胡(P<0.05),H_(2)-V_(f)值显著高于山银花(P<0.05)。黄芪、白术和肉桂皮组的CH_(4)产气分率(k)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白术和黄连在本研究添加水平下可促进玉米秸秆的发酵效率及MCP合成,但可能不利于甲烷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渣 体外发酵 微生物蛋白 甲烷生成 发酵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鳖igfbp4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6
作者 曾嘉伟 曾丹 +4 位作者 秦溱 王子奥 陆雨旷 胡亚洲 王晓清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4,共10页
为阐明中华鳖(Pelodicus sinensis)在生长发育和性别二态性中的具体调节机制,本研究克隆了中华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4,igfbp4)基因的全长序列,包括780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5... 为阐明中华鳖(Pelodicus sinensis)在生长发育和性别二态性中的具体调节机制,本研究克隆了中华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4,igfbp4)基因的全长序列,包括780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59个氨基酸的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和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相对保守,推测中华鳖igfbp4基因与其他物种的igfbp4一样具有生长调控的功能。中华鳖igfbp4基因在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显示出明显的时空表达规律,在肌肉、肠道、肝脏、性腺、肾脏、脾脏、垂体、心脏和肺脏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胚胎发育阶段,igfbp4的表达量与各阶段器官发生尤其是肝脏发生的进程相关,此外在1龄、3龄和5龄鳖中igfbp4在肝脏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肌肉组织,且表达水平随着龄期的增加逐渐降低,与中华鳖生长速度的变化趋势相符。中华鳖igfbp4基因的表达水平在雌雄和不同生长速度群体的肝脏中存在差异,与个体生长速度呈正相关,快速生长个体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慢速生长个体,成年雄性个体中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雌性个体。这些发现揭示了igfbp4在中华鳖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中华鳖快速生长性状密切相关。因此,igfbp4可能是中华鳖生长调控的关键分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Pelodicus sinensis) igfbp4 分子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禁渔初期长江中游沅水流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历史变化
7
作者 张棠斯 刘良国 +2 位作者 罗丛强 谢晓 孙远东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共14页
为了解禁渔初期长江中游沅水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历史变化,于2022—2023年采用传统的渔具捕捞法,对沅水流域的7个采样站点进行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鉴定鱼类120种,隶属9目19科69属,其中鲤形目鱼类最多(85种),占70.83%,在科级分类单... 为了解禁渔初期长江中游沅水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历史变化,于2022—2023年采用传统的渔具捕捞法,对沅水流域的7个采样站点进行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鉴定鱼类120种,隶属9目19科69属,其中鲤形目鱼类最多(85种),占70.83%,在科级分类单元,以鲤科鱼类最多(73种),占60.83%;优势种有细鳞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鳙(Aristichthys nobilis)、伍氏华鳊(Sinibrama wui)、鲤(Cyprinus carpio);生态习性、食性、栖息地类型分别以湖沼定居型(53.33%)、杂食性(65.00%)和底栖型(43.33%)鱼类为主;不同采样站点的鱼类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季节变化上春夏季的鱼类多样性指数均大于秋冬季;群落相似性及聚类分析表明,沅水鱼类可分为4个类群,除靖州和洪江的鱼类群落呈中等相似外,其余站点之间均呈中等不相似。与禁渔前十年(2010—2011年)的鱼类调查结果比较,禁渔初期沅水土著鱼类物种数增加15种,其中鳤(Ochetobius elongatus)、白甲鱼(Onychostoma simum)、瓣结鱼(Folifer brevifilis)、湘华鲮(Decorus tungtin)等珍稀特有鱼类频繁出现;在鱼类群落中,小型鱼类数量和重量占比相对下降,中大型鱼类数量和重量占比相对上升;一些常见经济鱼类的平均体重比禁渔前明显增加。调查结果表明,沅水流域十年禁渔效果初步显现,但与20世纪70—80年代鱼类资源相比仍然存在差距,沅水水电梯级开发等其他人类活动对鱼类资源的影响依然存在。研究为沅水及长江流域后续禁渔、鱼类增殖放流和渔业渔政部门管理等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年禁渔初期 沅水流域 鱼类资源 多样性指数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72b/c-BnMSH7.A1模块响应甘蓝型油菜中Cu^(2+)胁迫机制
8
作者 刘芳 杜芊芊 +3 位作者 何昊 肖钢 晏仲元 郝小花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目的】探究基于miRNA调控甘蓝型油菜BnMSH7.A1响应Cu^(2+)胁迫的作用机理,为解析重金属胁迫响应机制中miRNA的调控功能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通过克隆甘蓝型油菜BnMSH7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特征及潜在功能分析,预测... 【目的】探究基于miRNA调控甘蓝型油菜BnMSH7.A1响应Cu^(2+)胁迫的作用机理,为解析重金属胁迫响应机制中miRNA的调控功能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通过克隆甘蓝型油菜BnMSH7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特征及潜在功能分析,预测筛选出调控甘蓝型油菜BnMSH7基因的候选miRNA,并使用烟草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对其进行体外验证,过表达pre-miR172b和pre-miR172c侵染油菜子叶,进行体内验证。经不同浓度Cu^(2+)处理油菜幼苗,RT-qPCR检测miR172b、miR172c和BnMSH7.A1表达情况,进行相关分析,推断Cu^(2+)胁迫下,miR172b和miR172c对BnMSH7.A1的调控情况。【结果】野生型萤火虫荧光值与海肾荧光值比值比空白对照显著下降,说明BnMSH7.A1受miR172b和miR172c调控。同时体内验证发现miR172b和miR172c与BnMSH7.A1的表达规律相反,表现为抑制调控,进一步说明miR172b和miR172c可以调控BnMSH7.A1。经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miR172b、miR172c和BnMSH7.A1启动子上均存在铜响应元件;且Cu^(2+)处理后,根中pre-miR172b和pre-miR172c分别可以促进miR172b和miR172c表达,进一步促进BnMSH7.A1表达。叶中miR172b和miR172c负向调控BnMSH7.A1的表达,pre-miR172b、premiR172c与miR172b、miR172c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在不同组织中miR172b/c-BnMSH7.A1模块的调控方式存在差异,在根中pre-miR172b、pre-miR172c与miR172b、miR172c均为正相关关系,miR172b/c可正向调控BnMSH7.A1表达。在叶中pre-miR172b、pre-miR172c与miR172b/c相关性不显著,但miR172b/c可负向调控BnMSH7.A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胁迫 BnMSH7.A1 miR172b/c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丝网印刷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功能纳米材料的最新进展
9
作者 杨美清 王路 +2 位作者 卢浩滋 杨耀成 刘松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7,共16页
光电化学(PEC)生物传感器因其低背景、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响应速度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近年来,一次性丝网印刷电极(SPE)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PEC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使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成为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分析工具。在丝网印刷... 光电化学(PEC)生物传感器因其低背景、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响应速度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近年来,一次性丝网印刷电极(SPE)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PEC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使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成为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分析工具。在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的构建过程中,光活性纳米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不仅可用作光电转换平台,还可用作生物识别元件的装载平台。然而,单纯的光活性材料通常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固有的毒性、宽带隙、高的电子空穴对重组率等,因此,通过各种设计策略来改善光活性材料的光电特性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获得高灵敏度的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通常还需要将高性能光电极与各种信号放大策略相结合。鉴于此,我们在本文中首次对用于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的光活性材料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将其归为四大类:金属氧化物、金属硫族化合物、碳纳米材料和铋基纳米材料。同时,我们重点关注了光活性材料的设计策略,例如形态调控、元素掺杂、异质结构建等。此外,我们还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丝网印刷PEC免疫传感器和丝网印刷PEC适体传感器介绍了一些信号放大策略,如酶标记放大(ELA)策略、聚合酶链反应(PCR)策略、滚环扩增(RCA)策略和杂交链式反应(HCR)策略。最后,我们还讨论了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前景。我们希望通过本文让读者全面了解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的最新进展,并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可行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化学分析 生物传感器 丝网印刷电极 光活性材料 信号放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 ND6基因序列分析巨魾群体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民 牛宝珍 +6 位作者 施来凤 雷美榕 普文华 彭跃颖 张志仙 周甜 古金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旨在研究巨魾种质资源、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方法】以云南省3条水系(元江、怒江、澜沧江)5个种群共60尾巨魾为研究对象,选取线粒体ND6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巨魾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巨魾线粒体ND6基因序列... 【目的】旨在研究巨魾种质资源、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方法】以云南省3条水系(元江、怒江、澜沧江)5个种群共60尾巨魾为研究对象,选取线粒体ND6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巨魾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巨魾线粒体ND6基因序列全长525 bp,60条序列获得41种单倍型;41种单倍型序列中A、T、C、G平均含量分别为40.0%、13.7%、34.8%、11.5%,A+T含量为53.7%,C+G的含量为46.3%;共检测到143个变异位点,375个保守位点,114个简约信息位点;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08769±0.00235和0.960±0.017;41种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01。【结论】巨魾41种单倍型与其他7种鱼类ND6基因序列用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巨魾单独聚为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魾 线粒体ND6 多态性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常德市畜禽粪污排放量估算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冬生 彭小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4-451,共8页
为了解湖南省常德市畜禽粪便及其污染物排泄情况,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防控与治理提供依据,以《2011湖南省常德市农村统计年鉴》中畜禽出栏数作为统计基数,根据畜禽粪便排放系数和粪汚含量,估测了2011年湖南省常德市畜禽粪汚排泄情况。结... 为了解湖南省常德市畜禽粪便及其污染物排泄情况,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防控与治理提供依据,以《2011湖南省常德市农村统计年鉴》中畜禽出栏数作为统计基数,根据畜禽粪便排放系数和粪汚含量,估测了2011年湖南省常德市畜禽粪汚排泄情况。结果表明,2011年湖南省常德市畜禽粪便产生总量792.97万t,尿液排泄总量441.71万t,COD(化学需氧量)33.16万t,BOD(生化需氧量)29.98万t,NH3-N 2.48万t,总磷4.36万t,总氮8.21万t;畜禽粪便Zn、Cu、Cr、Pb、Cd、Ni、As、Hg的排泄量分别为284.36、217.13、32.61、36.86、6.05、33.44、5.43、0.29 t;2011年湖南省常德市畜禽粪便排泄抗生素总量22.23 t,其中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分别为15.94、0.413和5.87 t,鸡粪是抗生素排泄的主体,占抗生素总排泄数的49%,四环素占总抗生素排泄量的71.72%;2011年湖南省常德市畜禽粪便发酵产气总量约为77 002万m^3。畜禽养殖业粪汚排泄量巨大,危害严重,在实践中应坚持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三原则,倡导畜禽健康养殖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德市 畜禽粪便 排泄参数 估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蓟叶蛋白提取工艺、营养特性及抗氧化活性肽制备研究
12
作者 刘嘉亮 吕品尚 贺江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2-78,共7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提工艺对朝鲜蓟叶蛋白进行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提取的朝鲜蓟叶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并采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进行营养评价。采用超声波辅助工艺酶解朝鲜蓟叶蛋白制备抗氧化活性肽。结果... 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提工艺对朝鲜蓟叶蛋白进行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提取的朝鲜蓟叶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并采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进行营养评价。采用超声波辅助工艺酶解朝鲜蓟叶蛋白制备抗氧化活性肽。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45(g/mL)、提取温度45℃、pH 13、超声时间4 min、提取时间80 min时,朝鲜蓟叶蛋白提取效果最佳,得率为3.79%。朝鲜蓟叶蛋白总氨基酸含量为(27.82±1.47)g/100 g,必需氨基酸(EAA)与总氨基酸(TAA)的比值为0.42,EAA与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比值为0.73;朝鲜蓟叶蛋白与全鸡蛋蛋白贴近度为0.633,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80.45。在木瓜蛋白酶用量10000 U/g(以底物叶蛋白质量计)、超声时间15 min、超声功率100 W、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5 h时,朝鲜蓟叶蛋白抗氧化活性肽制备效果最佳,产物总抗氧化能力为137.69 U/mL。研究表明,朝鲜蓟叶蛋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作为一种替代蛋白质资源或作为抗氧化活性肽制备的新原料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蓟 叶蛋白 氨基酸组成 营养特性 抗氧化活性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豆渣对青脚麻鸡的饲养效果
13
作者 黄春红 周宇 +1 位作者 刘小康 熊嘉鑫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75-1582,共8页
为了探讨发酵豆渣的饲用潜力,将216羽21日龄青脚麻鸡随机分成A组(4%麦麸组,即对照组)、B组(4%普通豆渣组)、C组(4%发酵豆渣组)3组,开展30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各组间的平均日增重、相对生长率及料重比差异均显著(P<0.05),且以C组... 为了探讨发酵豆渣的饲用潜力,将216羽21日龄青脚麻鸡随机分成A组(4%麦麸组,即对照组)、B组(4%普通豆渣组)、C组(4%发酵豆渣组)3组,开展30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各组间的平均日增重、相对生长率及料重比差异均显著(P<0.05),且以C组表现最优,B组表现最差。B组血清中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A组、C组(P<0.05),但总蛋白质含量、肌酐浓度均较低。A组、C组鸡肝细胞界限清晰且未见炎症灶,但B组鸡肝细胞界限欠清晰,且部分肝组织可见局部黄色浸润炎症灶。C组鸡肠道指数显著高于A组、B组(P<0.05);A组、B组鸡的肠道分别可见轻微出血、严重出血。C组鸡的肠道正常,且十二指肠绒毛长度、空肠绒毛长度均较A组、B组显著提高(P<0.05)。综合来看,在青脚麻鸡饲料中添加4%发酵豆渣有利于改善鸡的生长状况、料重比和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脚麻鸡 豆渣 生长 肝脏 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数学法优化小龙虾虾壳酶解液美拉德反应条件及其风味分析
14
作者 薛瑞 徐婷 +3 位作者 付宣 梁思雨 徐文思 杨祺福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4,共7页
以小龙虾虾壳为原料制备酶解液风味基料,采用模糊数学法计算综合评分并将其作为评定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小龙虾虾壳酶解液的美拉德反应条件,并对其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木糖添加量3.0%(以... 以小龙虾虾壳为原料制备酶解液风味基料,采用模糊数学法计算综合评分并将其作为评定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小龙虾虾壳酶解液的美拉德反应条件,并对其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木糖添加量3.0%(以小龙虾虾壳酶解液质量为基准)、初始pH7.0、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小龙虾虾壳酶解液的综合评分为81.9。风味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美拉德反应后的酶解液中,芳香类、醛类及醌类化合物含量增加,同时鲜味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与无机盐离子等滋味物质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酶解液 模糊数学法 美拉德反应 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复方中草药饲喂湘云鲫3号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李志敏 李婷 +3 位作者 黄春红 杨福忠 肖丕清 陈正军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03-1810,共8页
为了明确蕺菜、车前草、马齿苋复方中草药饲喂鱼的应用效果,以湘云鲫3号为试验对象,将3种中草药的风干物按重量比3∶1∶1配制成复方中草药后对湘云鲫3号进行饲喂试验。将360尾湘云鲫3号幼鱼随机分成4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和添加了2... 为了明确蕺菜、车前草、马齿苋复方中草药饲喂鱼的应用效果,以湘云鲫3号为试验对象,将3种中草药的风干物按重量比3∶1∶1配制成复方中草药后对湘云鲫3号进行饲喂试验。将360尾湘云鲫3号幼鱼随机分成4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和添加了2%复方中草药、4%复方中草药、6%复方中草药的饲料,进行85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与饲喂基础饲料的湘云鲫3号幼鱼相比,饲喂6%复方中草药的湘云鲫3号幼鱼的相对生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降低(P<0.05),饵料系数则显著提高(P<0.05);与饲喂基础饲料的湘云鲫3号幼鱼相比,饲喂4%复方中草药、6%复方中草药的湘云鲫3号幼鱼的去内脏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饲喂基础饲料的湘云鲫3号幼鱼相比,饲喂2%复方中草药、4%复方中草药、6%复方中草药的湘云鲫3号幼鱼的肝脏总三酰甘油含量和总胆固醇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肝脏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与饲喂基础饲料的湘云鲫3号幼鱼相比,饲喂2%复方中草药、4%复方中草药、6%复方中草药改善了湘云鲫3号肝脏的组织学状况,饲喂2%复方中草药、4%复方中草药改善了鱼肠组织学状况,而饲喂6%复方中草药处理组的鱼肠绒毛高度则显著降低(P<0.05)。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湘云鲫3号饲料中添加2%复方中草药、4%复方中草药可以改善鱼体生长状况,而添加6%复方中草药则不利于鱼体生长和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蕺菜 车前草 马齿苋 湘云鲫3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中部沟壑区典型聚湫流域植物群落组成特征
16
作者 张杰林 王夏青 +3 位作者 吕飞亚 邓都 唐湘玲 张航瑜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4,共11页
[目的]分析典型流域的植物组成,评价黄土高原生态修复状况,为进一步采用植被恢复措施巩固水土治理效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黄土高原中南部高塬沟壑区合水(HS)聚湫流域和中北部丘陵沟壑区靖边(JB)聚湫流域,详细调查两个流域的现有... [目的]分析典型流域的植物组成,评价黄土高原生态修复状况,为进一步采用植被恢复措施巩固水土治理效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黄土高原中南部高塬沟壑区合水(HS)聚湫流域和中北部丘陵沟壑区靖边(JB)聚湫流域,详细调查两个流域的现有的植被类型,鉴定表土孢粉组成,并分析表土的含水量、粒度、550℃烧失量等物理特征。[结果]HS聚湫流域存在84科230属植物,而JB聚湫流域则存在78科223属植物。但HS聚湫流域多见木本植物、喜湿型草本植物、禾本科植物,总比例为51.74%,而JB聚湫流域的旱生型灌木和草本植物更丰富,总比例高达56.50%,这是两地气候特征、土壤属性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HS和JB聚湫流域高植被覆盖度面积比例分别提升至82.61%和37.80%,但也存在外来植物入侵、本地植物比例不高、人工栽种植物常见等问题。[结论]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修复需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环境和林草植物特性,进而形成可持续的植被恢复和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调查 孢粉 生态修复 聚湫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产业概况及主要养殖模式
17
作者 谢玉 王金龙 何志红 《当代水产》 2025年第8期67-68,共2页
黄鳝(Monopterus albus)属合鳃目(Synbranchi formes)、合鳃科(Synbranchidae)、黄鳝属(Monopterus),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特色养殖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含肉率高达65%以上。黄鳝不仅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而且还具有良好的... 黄鳝(Monopterus albus)属合鳃目(Synbranchi formes)、合鳃科(Synbranchidae)、黄鳝属(Monopterus),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特色养殖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含肉率高达65%以上。黄鳝不仅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而且还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民间素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美誉。黄鳝价格较高,塘口价长期保持在60元/kg以上,自上世界7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广泛开展了黄鳝的人工养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几年,我国黄鳝产业规模一直比较稳定,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黄鳝年养殖产量近几年一直保持在30万t出头,其主产地在湖北、江西、安徽、湖南等省份(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模式 营养价值 Monopterus albus 黄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萃取中华草龟蛋油脂工艺优化
18
作者 刘凤英 邓爱华 +2 位作者 陈信初 杨明毅 杨祺福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6期55-59,共5页
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酶法辅助超临界CO_(2)萃取中华草龟蛋油脂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萃取的油脂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酶添加量6%,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试验,平均得率为(20.24&... 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酶法辅助超临界CO_(2)萃取中华草龟蛋油脂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萃取的油脂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酶添加量6%,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试验,平均得率为(20.24±0.07)%;经GC-MS分析中华草龟蛋油脂中有19种脂肪酸,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有棕榈油酸、油酸、反油酸等,占比高达55.51%;多不饱和脂肪酸有花生四烯酸、亚油酸等,占比16.05%。试验结果为中华草龟蛋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草龟蛋 超临界流体萃取 响应面试验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沅水下游䱗繁殖期内繁殖力和卵径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艳飞 彭林平 +2 位作者 陈丽媛 曾慧琳 刘良国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5,共9页
为分析鱼类繁殖期内繁殖力和卵径变化趋势,研究于4—10月在沅水下游逐月采集180尾䱗(Hemiculter leucisculus),分析81尾雌性成熟个体的繁殖力。研究结果表明:䱗的性体指数在5、6月最高,其次在7、8和9月,在4和10月最低。绝对繁殖力平均值为... 为分析鱼类繁殖期内繁殖力和卵径变化趋势,研究于4—10月在沅水下游逐月采集180尾䱗(Hemiculter leucisculus),分析81尾雌性成熟个体的繁殖力。研究结果表明:䱗的性体指数在5、6月最高,其次在7、8和9月,在4和10月最低。绝对繁殖力平均值为(30116±19390)粒,以10000—30000粒为主,相对繁殖力的平均值为(650±324)粒/g,以400—800粒/g为主。绝对繁殖力与体长、空壳重呈幂函数关系(P<0.05)。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在5和6月最大,7、8和9月次之,在4和10月最小。不同月份成熟卵子的卵径无显著差异,补充卵子的卵径在5和6月最大,暗示5和6月分批繁殖次数较多。不同繁殖时期的分批繁殖力、繁殖次数不一样,对评估种群的繁殖潜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比较不同水系繁殖力发现,湖泊种群的个体繁殖力普遍大于河流种群,沅水种群的个体繁殖力跟湖泊种群的相似,可能与其具有类似湖泊的缓流水或静水生境有关。研究揭示了䱗的基本繁殖特征,为渔业资源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力 繁殖期 卵径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淑红 王京仁 +1 位作者 成钢 李良华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4-96,共3页
为适应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对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转型发展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优化和丰富实践教学项目和内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构建实践教学网络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畜牧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动物科学专业 实践教学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