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鱼类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欣仪 类延菊 +3 位作者 阳佩蓉 蔡佳玲 杨品红 杨春英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30-136,共7页
植物源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中,不同植物源多糖的单糖组成、比例和结构存在差异。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逐步向集约化发展,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养殖密度逐渐增加,水产动物感染病原的机会增多,滥用、乱用抗菌药导... 植物源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中,不同植物源多糖的单糖组成、比例和结构存在差异。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逐步向集约化发展,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养殖密度逐渐增加,水产动物感染病原的机会增多,滥用、乱用抗菌药导致的细菌耐药性问题也日益严峻,因此寻找抗生素替代物成为研究的重点。植物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糖、抗肿瘤、抗病毒、降血脂、免疫调节等生物学活性,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植物多糖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植物多糖对鱼类健康的影响,以期为植物多糖在水产领域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糖 水产动物 促消化功能 免疫调节 抗氧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配合饵料对鳙鱼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奉广莉 类延菊 +2 位作者 杨品红 黄春红 邵立业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68-73,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比例发酵配合饵料对鳙鱼肠道消化酶活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大小均匀的鳙鱼18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F0组鱼饲喂配合饵料,F50组鱼饲喂50%配合饵料+50%发酵饵料,F100组鱼饲喂100%发酵饵料。试验...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比例发酵配合饵料对鳙鱼肠道消化酶活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大小均匀的鳙鱼18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F0组鱼饲喂配合饵料,F50组鱼饲喂50%配合饵料+50%发酵饵料,F100组鱼饲喂100%发酵饵料。试验期8 w。结果显示:F100组鳙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F0组(P<0.05),F50组鳙鱼存活率(SR)显著高于F0组、F100组(P<0.05)。F100组鳙鱼肠道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F50组(P<0.05)。随发酵饵料替代比例增加,鳙鱼肠道及肠道内容物中Shannon指数降低。在门水平上,F0组、F50组和F100组鳙鱼肠道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为优势菌群,肠道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增加,浮霉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降低,肠道内容物中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在属水平上,FN0组、FN50组、FN100组的优势属为乳杆菌属和乳球菌属。随发酵饵料替代比例的增加,肠道及肠道内容物中,乳杆菌属丰度上升明显,乳球菌属丰度降低。研究表明,饲喂100%发酵饵料能够显著提高鳙鱼的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饲喂50%配合饵料能够显著提高鳙鱼存活率,改善肠道菌群平衡,有效促进鳙鱼肠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鳙鱼 发酵饵料 消化酶活性 优势菌群 肠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秸秆饲料开发利用技术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袁玉芳 类延菊 +2 位作者 邵立业 王荣华 戴佳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75-178,共4页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大,秸秆饲料化是提高秸秆利用价值的重要方式之一。秸秆经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处理后,能够提高其营养价值、适口性及利用率。合理开发秸秆饲料资源能够改善动物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肠道菌群,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大,秸秆饲料化是提高秸秆利用价值的重要方式之一。秸秆经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处理后,能够提高其营养价值、适口性及利用率。合理开发秸秆饲料资源能够改善动物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肠道菌群,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目前秸秆加工技术已取得阶段性进步。因此,文章综述了秸秆的营养价值、饲料化处理技术以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秸秆饲料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营养价值 处理方式 动物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沱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13
4
作者 陶敏 谢碧文 +2 位作者 齐泽民 杨品红 李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54-861,共8页
为合理评价沱江水质现状,于2013年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1月)对沱江浮游植物及主要水质指标进行采样调查。结果显示:(1)丰水期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较高,尤其是上游江段,变化范围为47.4—64.6,平均56.3;枯水期TLI(∑)变化范围为43.4... 为合理评价沱江水质现状,于2013年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1月)对沱江浮游植物及主要水质指标进行采样调查。结果显示:(1)丰水期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较高,尤其是上游江段,变化范围为47.4—64.6,平均56.3;枯水期TLI(∑)变化范围为43.4—48.1,平均44.6。(2)检出浮游植物88种(属),主要为绿藻、硅藻和蓝藻。丰、枯水期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组分分别为绿藻+硅藻+蓝藻和硅藻+绿藻+隐藻。优势度分析显示,丰水期优势种主要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拉氏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等,枯水期主要为脆杆藻(Fragilaria sp.)、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线形舟形藻(Navicula graciloides)等。(3)丰水期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均值分别为3.66、6.21和0.69,枯水期分别为3.67、4.12和0.88。(4)聚类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沿江水坝建设与空间分布格局对NH4+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已有影响,表现出水坝上游湖泊型藻类数量增加、上游江段浮游植物密度高于下游江段的趋势。(5)分类回归树模型显示,营养水平与物种丰富度较高但均匀度偏低的水体中,浮游植物密度易出现高值。综合以上情况,沱江水质已处于中到富营养状态,尤其是丰水期与较上游的江段,富营养化程度更高。为预防水华的发生,出现丰富浮游植物种类的地段更应加强监控,尤其是丰水期上游的大坝坝上江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沱江 水质评价 浮游植物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鲜切莲藕品质及其贮藏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汪薇 李晓 +1 位作者 杨宏 严守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107,共7页
以鲜切莲藕为载体,研究超高压处理对鲜切莲藕的Vc、可溶性固形物、菌落总数、质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等各项品质指标及其在贮藏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大和保压时间的延长,莲藕中可溶性固形物... 以鲜切莲藕为载体,研究超高压处理对鲜切莲藕的Vc、可溶性固形物、菌落总数、质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等各项品质指标及其在贮藏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大和保压时间的延长,莲藕中可溶性固形物、总酚含量基本保持不变(P>0.05);还原型Vc、PPO的活性、脆度均呈下降趋势(P<0.05)。压力对微生物的影响效果比较显著(P<0.05);随着压力的增加,灭菌效果越好,但延长保压时间,杀菌效果并没有进一步提升。在贮藏期间,与未经超高压处理的对照组相比,超高压处理后的鲜切莲藕Vc损失程度较小,可溶性固形物损失逐渐增大,总酚含量逐渐降低,而PPO活性变化趋势则是先降低后升高,再逐渐降低;并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莲藕的脆度值呈下降趋势,L*值下降,a*值上升,总体色差增大。整个贮藏期间500 MPa处理的莲藕色差变化最小。总菌落数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但总体来说压力越大,微生物增长速度越慢。对超高压处理后莲藕细胞结构进行显微观察,发现高压处理可以破坏细胞结构,并且压力越大对细胞结构的破坏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果蔬 莲藕 鲜切莲藕 超高压处理 贮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赤眼鳟(♂)杂交F_1与其亲本的肌肉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迪 李伟 +5 位作者 肖调义 褚武英 何美凤 周智愚 金生振 邓亚林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3,F0003,共7页
为探讨草鱼(♀)×赤眼鳟(♂)杂交F_1的肉质特点,以同规格的草鱼(♀)×赤眼鳟(♂)杂交F_1和其亲本草鱼(母本)、赤眼鳟(父本)为材料,采用质构仪测定分析比较了三者肌肉质构特性,采用冷冻切片法和HE染色法统计分析比较了三者肌纤... 为探讨草鱼(♀)×赤眼鳟(♂)杂交F_1的肉质特点,以同规格的草鱼(♀)×赤眼鳟(♂)杂交F_1和其亲本草鱼(母本)、赤眼鳟(父本)为材料,采用质构仪测定分析比较了三者肌肉质构特性,采用冷冻切片法和HE染色法统计分析比较了三者肌纤维数量和密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了与肉质特性关联紧密的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基因、Ⅰ型胶原蛋白α1基因(COL1A1)和α2基因(COL1A2).在杂交F_1和亲本肌肉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杂交F_1与母本草鱼、父本赤眼鳟的肌肉黏附性、胶着性和回复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F_1的肌肉硬度、弹性、内聚性和咀嚼性均显著高于母本草鱼(P<0.05),与父本赤眼鳟无显著差异;杂交F_1的肌纤维直径和密度与其母本草鱼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父本赤眼鳟差异显著(P<0.05);COL1A1和COL1A2两个基因在杂交F_1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母本草鱼(P<0.05),而与其父本赤眼鳟无显著差异(P>0.05);CAST基因在杂交F_1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母本草鱼(P<0.05),与其父本赤眼鳟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赤眼鳟(♂)杂交F1 肉质 肌纤维 I型胶原蛋白α1 I型胶原蛋白α2 钙蛋白酶抑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和赤眼鳟及其正交F_1代的肌肉营养特性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伟 李迪 +3 位作者 肖调义 黄春红 金生振 周智愚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57,共6页
为比较草鱼和赤眼鳟正交(草鱼(♀)×赤眼鳟(♂))的子一代F1(下文中简称"正交F1")与同龄草鱼、赤眼鳟的肌肉营养特性,评价正交F1肌肉的营养价值,选取18月龄的健康正交F_1、草鱼及赤眼鳟各12尾,采用生化方法分析3种鱼背肌... 为比较草鱼和赤眼鳟正交(草鱼(♀)×赤眼鳟(♂))的子一代F1(下文中简称"正交F1")与同龄草鱼、赤眼鳟的肌肉营养特性,评价正交F1肌肉的营养价值,选取18月龄的健康正交F_1、草鱼及赤眼鳟各12尾,采用生化方法分析3种鱼背肌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并进行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结果显示:正交F_1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草鱼的(P<0.05),显著高于赤眼鳟的(P<0.05);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草鱼的(P<0.05),显著低于赤眼鳟的(P<0.05);正交F_1肌肉中的总氨基酸(AA)含量、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和鲜味氨基酸(DAA)含量分别为156.45、62.81、61.32 mg/g,其中AA含量和DAA含量均显著高于草鱼的(P<0.05),且低于赤眼鳟的(P>0.05);对试验结果进行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分析,发现赖氨酸为3种试验鱼共有的评分最高的氨基酸;正交F1不饱和脂肪酸(UFA)占总脂肪酸的67.67%,显著高于赤眼鳟的(P<0.05),显著低于草鱼的(P<0.05),其ω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与ω3族多不饱和脂肪酸族的比值为5.88。结果表明,正交F_1较草鱼具有更好的肌肉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赤眼鳟(♂) 正交F1 肌肉营养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鱼皮明胶制备及其胶凝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汪薇 杨宏 严守雷 《轻工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9-19,共11页
以斑点叉尾鮰鱼皮为原料制备食用明胶,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NaOH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醋酸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熬胶温度和熬胶时间对明胶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探究斑点叉尾鮰鱼皮明胶的最佳制备工艺.分别选择卡拉胶、... 以斑点叉尾鮰鱼皮为原料制备食用明胶,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NaOH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醋酸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熬胶温度和熬胶时间对明胶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探究斑点叉尾鮰鱼皮明胶的最佳制备工艺.分别选择卡拉胶、海藻酸钠和黄原胶3种亲水胶体与斑点叉尾鮰鱼皮明胶进行复配,以改善鱼皮明胶胶凝性能.结果表明:1)斑点叉尾鮰鱼皮明胶制备的最佳工艺为,先用0. 2 mol/L NaOH溶液浸泡2 h,然后用0. 2 mol/L醋酸溶液浸泡4 h,最后在60℃条件下热水浴提取4 h.在此工艺条件下,明胶得率达73. 36%,凝胶强度为434. 86 g,胶凝温度和熔化温度分别为19℃和26℃,等电点pI为6. 8. 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鱼皮水解制备的明胶是多组分的混合物,没有确定的分子量,但具有分子量段. 2)当鱼皮明胶质量分数为1. 6%,卡拉胶质量分数为0. 4%,复配胶临界质量分数为2. 0%时,鱼皮明胶与卡拉胶的复配效果最优.此配方所得复配凝胶的胶凝温度和熔化温度分别为17. 6℃和35. 1℃,相较于空白组,其胶凝温度和熔化温度分别提高了13. 8℃和22. 8℃.可见,卡拉胶的加入可提高鱼皮明胶的热稳定性,对改善鱼皮明胶加工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鱼皮明胶 胶凝性能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院校鱼类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9
作者 夏虎 罗玉双 杨品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7期151-153,共3页
鱼类学是水产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传统教学方式在地方院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根据课程内容将传统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结合起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形式,包括问题导出式、提问式、自主学习、小组研讨与合作学习、创... 鱼类学是水产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传统教学方式在地方院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根据课程内容将传统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结合起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形式,包括问题导出式、提问式、自主学习、小组研讨与合作学习、创新实验训练等,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为导向,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学 教学改革 研究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藻菌对3种微囊藻休眠体复苏的影响
10
作者 邹万生 罗玉双 +2 位作者 刘良国 王文彬 杨品红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0-735,共6页
将促藻菌株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013(E.sp013)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D06(B.sp D06)复壮后与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和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的休眠体经底... 将促藻菌株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013(E.sp013)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D06(B.sp D06)复壮后与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和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的休眠体经底泥浸润包埋,进行底泥原位模拟试验,对比分析底泥表层2个菌株对3种微藻休眠体复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E.sp013作用下,铜绿微囊藻、水华微囊藻和惠氏微囊藻休眠体复苏的最低温度均降低1℃(对照组分别为11、12和12℃),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P<0.05),而B.sp D06并无此现象,但能提高3种微藻休眠体复苏率。同一条件下,E.sp013促3种微囊藻休眠体复苏强度强于B.sp D06。E.sp013和B.sp D06均能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时间提前,E.sp013和B.sp D06对铜绿微囊藻、水华微囊藻和惠氏微囊藻休眠体复苏时间均提前约1 d,2个菌株在促3种微囊藻休眠体复苏时间的提前上并无显著差异(Duncan多范围检验方法,P>0.05)。E.sp013和B.sp D06通过自身对营养元素N的利用和除N能力降低了水体中的N/P比,这可能是促进3种微囊藻休眠体复苏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藻细菌 微囊藻 休眠体 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趋鮰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11
作者 王文彬 唐琳 +1 位作者 刘良国 罗玉双 《当代水产》 2016年第10期82-83,共2页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隶属鲶形目(Siluriformes)、鮰科(Ictaluridae),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我国1984年由湖北省从美国引进原种进行驯化,于1987年人工繁育成功之后,即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隶属鲶形目(Siluriformes)、鮰科(Ictaluridae),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我国1984年由湖北省从美国引进原种进行驯化,于1987年人工繁育成功之后,即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养殖。目前已形成较大的养殖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虫病 SILURIFORMES 鲶形目 ICTALURUS 网箱养殖 鳃丝 长臀鮠 低倍显微镜 水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不同脂肪源对鳙鱼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类延菊 徐文思 +3 位作者 杨品红 张运生 邵立业 黄春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317-7331,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不同脂肪源对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将300尾健康活泼、体重[(42.65±0.26)g]一致、大小均匀的鳙鱼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各组分别饲喂饲料中添加3%大豆油(SO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不同脂肪源对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将300尾健康活泼、体重[(42.65±0.26)g]一致、大小均匀的鳙鱼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各组分别饲喂饲料中添加3%大豆油(SO组)、菜籽油(RO组)、花生油(PO组)、葵花油(SU组)、玉米油(CO组)为脂肪源配制成的5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SO组的终末体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SGR)显著高于PO组和CO组(P<0.05)。PO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SGR显著低于SO组、RO组和SU组(P<0.05)。2)PO组和SU组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SO组和CO组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RO组的肌肉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均显著低于CO组(P<0.05),SO组的肌肉蒸煮损失和离心损失均显著低于CO组(P<0.05)。SO组的肌肉硬度和咀嚼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SO组和SU组的肌肉铁含量显著高于PO组和CO组(P<0.05),PO组和CO组的肌肉镁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SU组的肌肉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SO组的肌肉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显著高于PO组(P<0.05),RO组、PO组的肌肉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高于SU组和CO组(P<0.05),SU组的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SO组、RO组和PO组(P<0.05),RO组的肌肉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RO组的肌肉n-3 PUFA含量显著高于SU组和CO组(P<0.05),RO组的肌肉n-3/n-6 PUFA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6)RO组的肌肉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RO组的肌肉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SO组、SU组和CO组(P<0.05)。RO组的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最高,CO组最低。综上所述,从生长性能方面来看,SO组的鳙鱼生长性能最好,PO组和CO组的生长性能较差。从肉品质方面来看,SO组、RO组的鳙鱼具有较好的肌肉持水力、质构特性及脂肪酸组成,RO组的鳙鱼具有较好的氨基酸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鳙鱼 脂肪源 生长性能 肉品质 脂肪酸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钠和乙醇对鱼糜制品冻融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谢青青 杨宏 +2 位作者 王玉栋 张伟敏 庄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121,共8页
以冷冻鱼糜为原料,添加谷氨酸钠和乙醇,通过测定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pH、2-硫代巴比妥酸(TBARS)值、结合色度(L^*、a^*、b^*)、持水性和质构特性,探讨-22℃条件下在数次冻融循环中谷氨酸钠和乙醇的添加对鱼糜制品品质的... 以冷冻鱼糜为原料,添加谷氨酸钠和乙醇,通过测定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pH、2-硫代巴比妥酸(TBARS)值、结合色度(L^*、a^*、b^*)、持水性和质构特性,探讨-22℃条件下在数次冻融循环中谷氨酸钠和乙醇的添加对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谷氨酸钠和乙醇能提高鱼糜凝胶的持水性、白度和弹性,并且在冻融循环中能显著延缓持水性、白度和弹性的下降(P<0.05);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添加谷氨酸钠和乙醇的鱼糜凝胶的菌落总数、TVB-N值和TBARS值的上升速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且同时添加效果最佳;pH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同时添加波动幅度最小,说明谷氨酸钠和乙醇可以延缓鱼糜制品在冻藏过程的品质变化,且作用效果是谷氨酸钠和乙醇混合添加组最佳,谷氨酸钠组和乙醇组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钠 乙醇 鱼糜制品 冻融循环 品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植物多酚对鱼糜制品储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程荻 李维 杨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分别将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苹果多酚(apple polyphenols,AP)和葡萄多酚(grape polyphenols,GP)添加到鱼糜中并经两段式加热制成鱼糜制品,在4℃分别冷藏0、5、10、15、20d,以鱼糜制品的白度值、持水性、凝胶强度、TBARS值、TVB-... 分别将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苹果多酚(apple polyphenols,AP)和葡萄多酚(grape polyphenols,GP)添加到鱼糜中并经两段式加热制成鱼糜制品,在4℃分别冷藏0、5、10、15、20d,以鱼糜制品的白度值、持水性、凝胶强度、TBARS值、TVB-N值、菌落总数等为指标考察3种植物多酚对鱼糜制品储藏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多酚会降低鱼糜制品的白度值,在储藏过程中GP组白度值无显著变化,TP组和AP组白度值呈现先轻微下降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多酚能提升鱼糜制品的持水性和凝胶强度,并且在储藏期间能显著延缓持水性与凝胶强度的下降;添加多酚的鱼糜制品TBARS与TVB-N值的升高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添加多酚能抑制或杀死腐败菌。以上结果表明,将植物多酚应用于鱼糜制品中能较好改善鱼糜制品的储藏品质,3种多酚中,以TP储藏效果最好,GP和AP效果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苹果多酚 葡萄多酚 鱼糜 保鲜 储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加热处理对鲢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维 程荻 杨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4-101,共8页
通过测定二次加热处理前后鲢鱼糜制品的凝胶强度、持水性、白度、凝胶内部化学作用力、微观结构以及SDS-PAGE各项指标,考察不同二次加热处理条件(70~100℃处理30min和60min)对鲢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二次加... 通过测定二次加热处理前后鲢鱼糜制品的凝胶强度、持水性、白度、凝胶内部化学作用力、微观结构以及SDS-PAGE各项指标,考察不同二次加热处理条件(70~100℃处理30min和60min)对鲢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二次加热处理温度的上升和时间的增加,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持水性、二硫键以及疏水相互作用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尤其是100℃加热60min时其凝胶特性已被完全破坏。微观结构表明,当二次加热处理的温度高于80℃时,鱼糜凝胶内部的三维网状结构均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且随着二次加热处理温度的上升和时间的增加破坏程度加剧,这一结果和上述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一致。SDSPAGE电泳图谱结果表明,随着二次加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肌球蛋白重链(MHC)条带逐渐下降,当二次加热处理温度达到100℃时,MHC条带几乎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糜制品 二次加热 凝胶强度 持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提取物对白鲢鱼糜挥发性成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牛宇光 杨宏 +1 位作者 王玉栋 庄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4-134,共11页
【目的】研究紫苏提取物漂洗对白鲢鱼糜制品挥发性成分及其在4℃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为紫苏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乙醇萃取法提取紫苏多酚,新鲜白鲢去内脏和鳞后用冷水清洗干净,收集两侧鱼肉,制备鱼糜。白鲢鱼糜经... 【目的】研究紫苏提取物漂洗对白鲢鱼糜制品挥发性成分及其在4℃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为紫苏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乙醇萃取法提取紫苏多酚,新鲜白鲢去内脏和鳞后用冷水清洗干净,收集两侧鱼肉,制备鱼糜。白鲢鱼糜经蒸馏水漂洗2次,第3次分别使用蒸馏水,质量分数0.1%和0.3%的紫苏多酚漂洗液(依次记为对照组、0.1%漂洗组和0.3%漂洗组)漂洗,过滤去水后加质量分数2.5%NaCl(按鱼糜质量计算,m/m)斩拌煮制成型。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E-nose),分析紫苏提取物漂洗后白鲢鱼糜制品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通过测定样品在4℃贮藏期间的色度、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2-硫代巴比妥酸(TBARS)值、pH、菌落总数的变化,分析紫苏提取物漂洗对白鲢鱼糜制品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电子鼻PCA分析可以很好地将紫苏提取物漂洗组与对照组区分开,可以通过各传感器响应值的变化鉴别不同样品。白鲢鱼糜对照组共检测出18种挥发性化合物;0.1%漂洗组、0.3%漂洗组分别检测到25和26种挥发性化合物;经紫苏提取物漂洗后,白鲢鱼糜样品中对腥味起贡献作用的成分如1-辛烯-3-醇等含量显著降低,同时还可以显著降低样品在4℃贮藏期间的菌落总数及TVB-N、TBARS值的增长速率(P<0.05),稳定pH值变化。【结论】紫苏提取物漂洗可以抑制白鲢鱼糜制品中鱼腥味的形成,延缓贮藏期间其品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鲢 鱼糜 紫苏提取物 挥发性成分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细鳞鲴出血病的诊治
17
作者 肖丕清 刘欢 +4 位作者 寻晴 陈正军 杨福忠 罗丛强 罗玉双 《科学养鱼》 2022年第7期56-57,共2页
细鳞鲴(Xenocypris microlepis)骨刺少、肉质细嫩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又因其独特的生态位(以腐泥、腐屑及藻类为主要食物)而饲料来源丰富、饲养简便,已在全国形成较大的养殖规模。2021年9月,湖南湘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德基地有3口池塘... 细鳞鲴(Xenocypris microlepis)骨刺少、肉质细嫩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又因其独特的生态位(以腐泥、腐屑及藻类为主要食物)而饲料来源丰富、饲养简便,已在全国形成较大的养殖规模。2021年9月,湖南湘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德基地有3口池塘(A-3-5、A-3-6、B-2-7)养殖的细鳞鲴暴发了出血病,死亡量由几十尾很快上升到100~200尾,湘云公司联合湖南文理学院省重点实验室水产团队对该病进行了系统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鳞鲴 饲料来源 死亡量 出血病 生物科技 养殖规模 湖南文理学院 系统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