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空间失衡与重构:大学课堂的微观思考 被引量:22
1
作者 宁云中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80,126,共5页
从生态视角来看,大学课堂本质上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室环境等课堂生态因子之间交互作用而实现知识传递的微观生态空间。基于这种生态空间理论应用于微观课堂空间的可行性观察,我国大学课堂空间的生态结构、效应和行为基本上长期处于... 从生态视角来看,大学课堂本质上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室环境等课堂生态因子之间交互作用而实现知识传递的微观生态空间。基于这种生态空间理论应用于微观课堂空间的可行性观察,我国大学课堂空间的生态结构、效应和行为基本上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分别表现为结构上学生人数过多造成的空间尺度过密,教师知识结构与信息化错位导致学生营养结构失衡;空间效应上的花盆效应导致师生空间狭窄,缺乏应变能力;行为失衡表现为学生的均质发展,缺乏个性和创新意识。因此,大学课堂有必要调整生态因子的生态位,保持学生的最适密度原则,形成活水效应,规避花盆效应,激活课堂空间行为,形成互动对话的课堂生态交往,从微观上实现大学教育生态价值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课堂 生态空间 空间结构 空间效应 空间行为 行为失衡 空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核心素养协同培育论——基于教育生态空间的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宁云中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33,123,共7页
教育生态空间是指教育在宏观稳定状态下各生态要素相互协作、彼此协调的环境总和。它具有动态的生产功能,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宏观和微观运行的协调发展。在教育生态空间作用下,大学生核心素能有效协同学科素养、教师素养、教... 教育生态空间是指教育在宏观稳定状态下各生态要素相互协作、彼此协调的环境总和。它具有动态的生产功能,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宏观和微观运行的协调发展。在教育生态空间作用下,大学生核心素能有效协同学科素养、教师素养、教学素养、课堂素养形成培育合力,从而使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具备相应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素养和能力。在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处理好教育生态空间中各要素的协同关系,注重关键性素养的培育,另一方面要协调好协同培育与差异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倡个性化发展,切实提高大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核心素养 协同培育 教育生态空间 教育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犹太成长小说空间表征与文化记忆 被引量:2
3
作者 宁云中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425-427,共3页
犹太民族的流散性赋予美国犹太成长小说独特的空间特征,这些空间不仅表征了成长主体的空间成长位移,而且成为犹太民族的深层文化记忆。因此对犹太成长小说的空间性研究,其意义远不止对一个成长主体成长空间的钩沉,而且具有对整个犹太民... 犹太民族的流散性赋予美国犹太成长小说独特的空间特征,这些空间不仅表征了成长主体的空间成长位移,而且成为犹太民族的深层文化记忆。因此对犹太成长小说的空间性研究,其意义远不止对一个成长主体成长空间的钩沉,而且具有对整个犹太民族的文化记忆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犹太成长小说 空间表征 文化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