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陶片中水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文绪 裴安平 毛同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63-267,共5页
以籼稻、粳稻和普通野生稻作为参照系 ,用扫描电镜对彭头山遗址陶片中的水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进行观察拍照 ,根据双峰乳突的纵距、横距及其纵横比分析了古栽培稻的属性 ,认定 80 0 0年 BP的彭头山古栽培稻的双峰乳突性状已向粳稻类型方... 以籼稻、粳稻和普通野生稻作为参照系 ,用扫描电镜对彭头山遗址陶片中的水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进行观察拍照 ,根据双峰乳突的纵距、横距及其纵横比分析了古栽培稻的属性 ,认定 80 0 0年 BP的彭头山古栽培稻的双峰乳突性状已向粳稻类型方向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澧县 彭头山 遗址 陶片 水稻 稃壳 双峰乳突印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澧县八十遗址古栽培稻的再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笃乐 裴安平 张文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9-143,共5页
用多种方法对 1 997年湖南澧县八十遗址出土的 782粒 80 0 0年前的古栽培稻谷的粒形等性状分析研究 ,观察到该古栽培稻是一个具有广泛性状变异性的不同于现代籼、粳、普通野生稻的近野生稻偏籼型的独立复合群体 ,且在演化地位上具有... 用多种方法对 1 997年湖南澧县八十遗址出土的 782粒 80 0 0年前的古栽培稻谷的粒形等性状分析研究 ,观察到该古栽培稻是一个具有广泛性状变异性的不同于现代籼、粳、普通野生稻的近野生稻偏籼型的独立复合群体 ,且在演化地位上具有原始性和过渡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栽培稻 考古 进化 野生稻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道县玉蟾岩古栽培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张文绪 袁家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16-420,共5页
1993年和1995年先后两次在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一万年以前的古栽培稻谷,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古栽培稻。初步观察分析,粒长与普通野稻相近,粒宽介于粳稻和籼稻之间,长宽比、稃毛长度、稃肩角度等特征介于普通野稻和籼稻之间,... 1993年和1995年先后两次在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一万年以前的古栽培稻谷,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古栽培稻。初步观察分析,粒长与普通野稻相近,粒宽介于粳稻和籼稻之间,长宽比、稃毛长度、稃肩角度等特征介于普通野稻和籼稻之间,稃面双峰乳突属“钝型”与粳稻相似,外稃顶端无芒。是一种兼有野、籼、粳综合特征的演化早期的原始栽培稻。故建议定名为“玉蟾岩古栽培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玉蟾岩 湖南 古栽培稻 道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古稻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文绪 顾海滨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6-741,共6页
用粒型分析和判别法对城头山遗址的322粒古稻作了研究,古稻种群中含有类似野稻粒型的个体占5.59%,类似籼稻粒型的个体占51.55%,类似粳稻粒型的个体占42.86%,每类型中又可分为不同粒重的类群,性状变域宽,涵盖并超越了现代普野、籼稻和粳... 用粒型分析和判别法对城头山遗址的322粒古稻作了研究,古稻种群中含有类似野稻粒型的个体占5.59%,类似籼稻粒型的个体占51.55%,类似粳稻粒型的个体占42.86%,每类型中又可分为不同粒重的类群,性状变域宽,涵盖并超越了现代普野、籼稻和粳稻的变域,是一种大粒的多型性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澧县 城头山遗址 古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出土动物牙齿表面植物微遗存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姚凌 罗武宏 +4 位作者 杨玉璋 张居中 李为亚 曹赛 莫林恒 《农业考古》 2015年第6期1-7,共7页
通过对老司城遗址明代早期至雍正五年出土的猪、野猪、牛、马、山羊、苏门羚、梅花鹿、小麂、赤麂、水鹿等10种动物共20件牙齿表面植物微遗存的分析与研究,结果发现了包括来自于水稻(Oryza sativa L.)、薏苡属(Coix Linn.)、葫芦科(Cucu... 通过对老司城遗址明代早期至雍正五年出土的猪、野猪、牛、马、山羊、苏门羚、梅花鹿、小麂、赤麂、水鹿等10种动物共20件牙齿表面植物微遗存的分析与研究,结果发现了包括来自于水稻(Oryza sativa L.)、薏苡属(Coix Linn.)、葫芦科(Cucurbitaceae)、棕榈科(Palmae)等植物淀粉粒,以及水稻、竹亚科(Bambusoideae)、棕榈科、芦苇属(Phragmites Adans.)、早熟禾亚科(Pooideae)、画眉草亚科(Eragrostidoideae)、黍亚科(Panicoideae)等植物的植硅体。淀粉粒、植硅体种类统计结果表明当时老司城遗址家养与野生动物的植物性食物资源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且两者食物结构之间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说明该时期老司城遗址部分家养动物可能存在半圈养或放养的现象,而某些野生动物在被捕获之后可能经过一定时间的圈养。此外,水稻、棕榈科、竹亚科植物以及硅藻等的发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司城遗址及其周边地区当时的气候应该属于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该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家养与野生动物的植物性食物结构及饲养方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为促进老司城遗址动植物考古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司城遗址 淀粉粒 植硅体 动物牙齿 植物性食物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怀化大塘古代冶铁遗址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邹桂森 李延祥 +2 位作者 杨志勇 高成林 黄全胜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98,共7页
通过对湖南省怀化市新建镇大塘村古代冶炼遗址进行考古学调查及试掘,并对出土的陶瓷器进行分析,初步判断其为清代遗址。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及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手段对出土炉渣、矿石等冶金遗物进行成分和物相检测分... 通过对湖南省怀化市新建镇大塘村古代冶炼遗址进行考古学调查及试掘,并对出土的陶瓷器进行分析,初步判断其为清代遗址。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及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手段对出土炉渣、矿石等冶金遗物进行成分和物相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大塘遗址为块炼铁遗址,所使用矿石含钛磁铁矿及赤铁矿。对该遗址的研究可为探讨清代怀化地区及湖南社会组织结构、生产方式及经济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考古 块炼铁遗址 清代 科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土现场木质文物的快速无损健康评估方法研究
7
作者 庞凌燕 任伟 +5 位作者 刘辉 李军奇 朱建锋 赵西晨 于宗仁 李梅英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7-132,149,共7页
为避免木质文物出土即遭损坏,解决传统评估方式对文物损伤较大、时效性差的问题,本工作探索了出土现场木质文物的快速无损健康评估方法.选择金丝楠木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提取了含水率、硬度、色差变化率3项因素作为出土现场木质文物健康... 为避免木质文物出土即遭损坏,解决传统评估方式对文物损伤较大、时效性差的问题,本工作探索了出土现场木质文物的快速无损健康评估方法.选择金丝楠木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提取了含水率、硬度、色差变化率3项因素作为出土现场木质文物健康评价指标;利用微钻阻力仪、邵氏硬度计结合X-射线粉末衍射研究了木材表面硬度与胎体强度的对应关系;着重研究了绝对含水率与表观含水率、硬度之间的多元转换关系,提出了一种通过表观含水率和硬度进行绝对含水率评估的无损方法;最终将3项因子测试结果反映在健康评估雷达图中,建立了快速无损可视化评估方法.该研究依托鸡叫城遗址发掘现场进行了实际样品检测和示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文物 无损检测 健康评估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澧阳平原岩板垱剖面地球化学特征与风化强度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郭媛媛 莫多闻 +2 位作者 毛龙江 郭伟民 顾海滨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5-341,共7页
通过对岩板垱剖面氧化物含量分析及年代测定,揭示其常量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澧阳平原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中期的化学风化过程和环境变化。结果表明,岩板垱剖面沉积物出现不同程度Na、Ca元素亏损及TFe和Mn元素富集,其化学风化作用程度明... 通过对岩板垱剖面氧化物含量分析及年代测定,揭示其常量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澧阳平原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中期的化学风化过程和环境变化。结果表明,岩板垱剖面沉积物出现不同程度Na、Ca元素亏损及TFe和Mn元素富集,其化学风化作用程度明显高于黄土高原黄土,稍高于镇江下蜀黄土,处于中等的风化阶段。多个风化指标的垂向变化表明岩板垱剖面化学风化强度表现为风化较强、风化较弱、风化加强和风化较强4个阶段的变化。化学风化强度指示澧阳平原27~6.0 ka B.P.间,气候环境经历了相对暖湿-凉湿-气候回暖-温暖湿润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澧阳平原 晚更新世 常量元素 化学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澧县八十垱遗址古栽培稻的粒形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文绪 裴安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0-93,共4页
用类平均数值分类法 ,将八十遗址古稻分为七类十一群。各类间的性状平均值存在不同程度差异 ,表明古栽培稻具有类型的多样性 ,是一种非野非籼非粳的原始栽培稻复合体 (Com plex)
关键词 古栽培稻 八十Dang遗址 粒形多样性 原始栽培稻复合体 稻作起源 类平均数值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澧县十里岗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意愿 谭远辉 +3 位作者 罗希 杨盯 裴安平 袁伟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共11页
湖南澧县十里岗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石制品993件,包括砾石、石锤、石砧、石核、石片、工具和各类废品,以黑色燧石为主要原料,主要为小型和微型,工具组合以片状毛坯为主的刮削器占绝对优势,可归属于小石片石器工业传统。各项指标显示遗址... 湖南澧县十里岗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石制品993件,包括砾石、石锤、石砧、石核、石片、工具和各类废品,以黑色燧石为主要原料,主要为小型和微型,工具组合以片状毛坯为主的刮削器占绝对优势,可归属于小石片石器工业传统。各项指标显示遗址为原地埋藏,年代测定和空间分析表明遗址为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临时营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澧县 十里岗 旧石器时代 石片石器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澧阳平原几处遗址出土陶片中稻谷稃面印痕和稃壳残片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文绪 裴安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01-203,共3页
对湖南澧阳平原彭头山、安乡汤家岗和澧县花荣村遗址出土陶片中的稻谷印痕和稃壳残片作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认定彭头山和汤家岗的古稻为似籼稻类型,花荣村的古稻为似粳稻类型。并讨论了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籼粳亚种定型的形成时期问题。
关键词 澧阳平原 出土陶片 水稻 稻谷印痕 稃壳残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化米复原及其古稻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文绪 裴安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79-586,共8页
对八十土当遗址 T4 3( 18) 80 0 0年 b P的 2 0 0粒出土炭化米进行研究 ,证明炭化米的长、宽、厚缩变率分别为 5.36%、 2 .2 7%和 1.0 4 % ,炭化稻谷的长、宽、厚缩变率分别为 10 .71%、 3.0 3%和 2 .0 8%。复原后古栽培稻的粒形特征具... 对八十土当遗址 T4 3( 18) 80 0 0年 b P的 2 0 0粒出土炭化米进行研究 ,证明炭化米的长、宽、厚缩变率分别为 5.36%、 2 .2 7%和 1.0 4 % ,炭化稻谷的长、宽、厚缩变率分别为 10 .71%、 3.0 3%和 2 .0 8%。复原后古栽培稻的粒形特征具有单一性状变异的广域性 ,性状组合的多型性 ,性状演化的近野性和原始性 ,是一种含有野、籼、粳基因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十土当遗址 古栽培稻 缩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铜官窑谭家坡遗迹馆微环境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侯文芳 苏伯民 +1 位作者 顾海滨 张兴国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109,共9页
通过对谭家坡遗迹馆微环境长期监测,遗迹馆内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土壤温度以及土壤含水率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修建外围保护建筑下的遗址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从监测结果中得出遗迹馆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土壤温度与含水率的... 通过对谭家坡遗迹馆微环境长期监测,遗迹馆内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土壤温度以及土壤含水率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修建外围保护建筑下的遗址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从监测结果中得出遗迹馆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土壤温度与含水率的变化规律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潮湿多雨的气象环境造成谭家坡遗迹馆内高温、高湿,遗址土体也容易遭受地下水的侵蚀,对遗址直接或间接引发病变,或加速物理和生物的破坏作用。建议科学而恰当在控制遗址保存环境,建立环境数据库,形成一套完整的预测、预警监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博物馆 微环境 空气温度 相对湿度 土壤温度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桃源出土战国彩绘陶器的科学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志强 周珺 +1 位作者 景博文 付倩丽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58,共8页
为研究湖南桃源县战国楚墓出土彩绘陶器的组成结构及保存现状,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扫描电镜-能谱法(SEM-EDS)、X射线衍射法(XRD)和激光拉曼光谱法(LRS)等手段对陶器胎体成分、表面彩绘、金属涂层等进行分析检测。结果... 为研究湖南桃源县战国楚墓出土彩绘陶器的组成结构及保存现状,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扫描电镜-能谱法(SEM-EDS)、X射线衍射法(XRD)和激光拉曼光谱法(LRS)等手段对陶器胎体成分、表面彩绘、金属涂层等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这批彩绘陶器胎体成分相近,为普通易熔黏土。彩绘陶器表面的红色颜料为朱砂(HgS),黑色颜料为炭黑(C)。在彩绘陶壶、陶鼎和陶敦表面发现金属涂层装饰,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涂层为单质锡,属于锡涂陶的范畴。同时红外光谱测试显示锡层内面棕黑色物质为生漆,可能混合其他胶结材料。以上结果为研究战国时期彩绘陶器,特别是锡涂陶的制作工艺及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楚墓 彩绘陶 组成结构 锡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攸县网岭古墓群出土西汉陶器的科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志强 文国勋 +2 位作者 周珺 邱玥 肖亚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67,共6页
为研究湖南攸县网岭古墓群出土的西汉时期陶器的组成结构和保存现状,利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热膨胀仪、扫描电镜-能谱仪、红外光谱仪,对陶器的胎体成分、烧制温度、表面涂层属性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这批... 为研究湖南攸县网岭古墓群出土的西汉时期陶器的组成结构和保存现状,利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热膨胀仪、扫描电镜-能谱仪、红外光谱仪,对陶器的胎体成分、烧制温度、表面涂层属性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陶器胎体成分相近,为高铁易熔黏土;陶胎结构较为疏松,烧成温度范围为880~960℃;确定样品表面有锡层装饰,属于锡涂陶的范畴,同时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表面黑色物质中存在胶结材料。以上分析结果为研究西汉时期锡涂陶的成分组成、制作工艺及发展等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岭古墓群 西汉 锡涂陶 组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窑乳浊釉制瓷技术的科技研究
16
作者 侯佳钰 胡颖芳 +5 位作者 张兴国 周润垦 刘瀚文 李合 雷勇 康葆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21,共9页
长沙窑是中国唐代著名外销窑口,早期烧制青釉产品、后期发展到烧制青釉彩瓷和乳浊釉彩瓷,成为当时中外文化交流阶段性总结的集大成者。而长沙窑广泛使用的乳浊釉,特别是乳浊白釉为其彩绘提供了重要的釉层,是长沙窑彩瓷能够大放光彩的基... 长沙窑是中国唐代著名外销窑口,早期烧制青釉产品、后期发展到烧制青釉彩瓷和乳浊釉彩瓷,成为当时中外文化交流阶段性总结的集大成者。而长沙窑广泛使用的乳浊釉,特别是乳浊白釉为其彩绘提供了重要的釉层,是长沙窑彩瓷能够大放光彩的基础之一。鉴于此,为研究长沙窑乳浊釉制瓷技术,以铜官窑遗址和黄泗浦遗址出土的长沙窑瓷片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分光光度计等多种仪器,对长沙窑胎体和釉层进行了测试,着重探讨和揭示了长沙窑乳浊釉瓷的胎体原料、釉层乳浊机理、釉层原料以及兴起原因,为全面认识长沙窑乳浊釉瓷的制釉技术来源和科技内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窑 乳浊釉 分相乳浊 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代考古情报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7
作者 李科威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3年第2期18-22,共5页
第二代考古情报检索系统(简称 AMIRS)已于1992年7月3日在长沙通过国家文物局的技术鉴定。我国考古界的情报资科检索工作正从非规范的体系分类法向规范的主盟词法发展;一个好的 AMIRS 将促进建立从标引、管理到检索、利用的考古主题词法... 第二代考古情报检索系统(简称 AMIRS)已于1992年7月3日在长沙通过国家文物局的技术鉴定。我国考古界的情报资科检索工作正从非规范的体系分类法向规范的主盟词法发展;一个好的 AMIRS 将促进建立从标引、管理到检索、利用的考古主题词法情报工作体系。本文主要简述 AMIRS 的设计与实现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 情报检索 计算机 情报检索系统 主题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宁乡冲天湾遗址H29瓷器窖藏坑发掘简报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赞 向开旺 +14 位作者 向树青 胥卫华 何再光 钦万全 杜杰 胡明武 胡泽 腾昭燕 胡重 徐佳林 罗斯奇 杨盯 郭伟民 高成林 杨宁波 《文博》 2016年第6期11-15,86,共6页
2015年3~7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宁乡冲天湾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在遗址中部清理了一处瓷器窖藏坑,出土了一批保存完好的瓷器。其中青瓷、青白瓷分别产自龙泉窑和羊舞岭窑,埋藏年代大致为为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可能是因... 2015年3~7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宁乡冲天湾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在遗址中部清理了一处瓷器窖藏坑,出土了一批保存完好的瓷器。其中青瓷、青白瓷分别产自龙泉窑和羊舞岭窑,埋藏年代大致为为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可能是因某种祭祀情况所遗留下的窖藏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天湾遗址 瓷器窖藏坑 龙泉窑 埋藏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物防盗报警器概述
19
作者 李科威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1年第1期44-47,共4页
本文主要从文物防盗的基本概念入手,着重介绍当前国内流行的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文章曾反复征求过有关专家的意见,对文物系统单位的防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文物防盗 防盗报警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北部澧阳平原文化层的地球化学记录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建新 顾海滨 +3 位作者 鲁江 邢旭东 申志军 吕焕哲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45-1452,共8页
洞庭湖区澧阳平原有全国最密集、文化序列最清楚的史前遗址,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演变过程的重要地区。该区的文化层不仅蕴含了考古文物资料,而且赋存了大量的古代自然与人文环境的信息,其地球化学记录为解读人地关系提供了一把钥匙。通过... 洞庭湖区澧阳平原有全国最密集、文化序列最清楚的史前遗址,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演变过程的重要地区。该区的文化层不仅蕴含了考古文物资料,而且赋存了大量的古代自然与人文环境的信息,其地球化学记录为解读人地关系提供了一把钥匙。通过对21处遗址114件不同时代的文化层及其生土层、表土层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文化层的常量元素更多地反映了自然环境的状况,新石器中期以后的文化层的微量元素则反映了人类活动的特征。不同时期文化层的元素组合反映了不同自然与文化阶段的古代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特征,据其地球化学综合指标的分类可获得关于文化和环境演化统一性和阶段性的本质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文化层 人与自然 环境 元素组合 磷灰石 因子分析 最优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